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不美家乡水

2012-10-30 15:59 作者:惠老旺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美不美,家乡

我是吃咸水长大的。可是小时候咋也觉得家乡的水是甜的。尤其到了天,妈烧一锅开水,放了花杏叶、薄荷叶之类的东西,盛进瓦罐晾凉,便浸出了爽劲儿。玩一阵子回去,逮住那罐子,唧咕唧咕往肚子里灌,那舒心劲用都忘不了。

这些年在外过着城市生活,自然吃的是自来水,并没有像家乡水那样,留下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们家乡祖祖辈辈吃的是井水,含氟量很是超标。可是有谁知道?管它呢,谁叫老先人把咱生在这地方呢!全村人满是黄牙,所幸并无大碍。

我到镇子里念书的时候,喝着人家那水明显的甜。镇子离我们村一二里路,父亲便试着去挑人家那水。我们那儿到天常喝玉米糁稀饭,用甜水熬的玉米糁口感油香油香,也不沾碗底,吃毕饭碗光光的,跟洗了的一样。从此我们村里人就常去镇子里挑甜水。

可是那让全村人得了氟斑牙病的水仍然是我们村里人的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全村二三十户人家能在家里打得起井的只有两三户。好在都离的很近,有井的人家也很恩典,不论贫富,绞水一律免费。有的户连桶担也没有,就用井主家经常放在井旁的桶担。全村人在水面前总是很仁很意的。

我们家常在对门的三家绞水。那井房占着半间房子,旁边还是给牲畜铡青草的地方。井口是圆的,大约二尺直径,两边用石板挡着,另一边竖着高高的井柱,上面架着辘轳,再一边就是井口了,桶从这儿上来下去。井绳上系着大小不等的五只小环,只要按照大小和先后顺序那么一套,然后提住绳头一甩,桶就拴得牢牢的。我就觉得那井绳很神奇,大人却不让小娃到井跟前去,说等你能担动一担水了,自然就会解那井链了。那次我回老家,嫂嫂让我去挑水,我说我不会拴井链,她就笑了,说也难怪,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了。

水地同旱地的区别就在于有井没井,所以我们村大多数是旱地,因为那时候能打起一眼井的人家不多。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伯家搬到村外去住,在离家门口不远的一块地里打了眼井,一是为自家吃水方便,二是把这块肥地变成了水地,种些蔬菜水果之类,也能变成几个活便钱。那井比村子里的井浅了许多,所以竖的是双面井架,两只桶一上一下,人绞起来很省力,水的流量也大。我们常爬到井边看把戏,大伯一呵斥,我们就跑了,很热闹的。大伯在井旁的渠道里总种些甜稻黍,我们偷着去搬。其实大伯不是舍不得,他怕渠水滑着了孩子。村里人都叫他水井大伯。

村北的滩里有一眼井是大户人家打的,那井口很大,足有三尺长、二尺宽。我们都不敢近前去看。井的两边各支起一副井架,四只桶上上下下的汲水,渠水哗哗哗的流,很好听。我们在滩里给牛羊弄草常绕到这儿观景,渴了就趴到渠边喝上几口,渗得浑身凉,很是舒坦。后来这井就变成了水车井。牲畜拉着木轮转,牵动着链条式的木斗子。那木斗子口儿朝下的时候,水就直流而下,很猛很急,灌得庄稼不住的点头称快。水车成了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妇女们提了脏衣服来渠边搓搓洗洗,说说笑笑,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喜人景象。

合作化时期,集体力量大,我们村除过西涧上的坡地而外,村东村北的大块地全打了井,变成了水地。不久又安上了解放水车和五轮水车,那就有了些机械化的味道。虽说还是用牛拉,但看上去轻便多了,一个人也拉得动。那时候我们几个年轻娃常玩那水车,推着木杠飞跑,水车轮飞转,水哗哗哗猛流,忒开心。1961年夏天大旱,社员们轮班推水车,黑天白日浇地,井水老是旺着的,庄稼没受多大吃亏。我们村里人就说,多亏老先人把咱们世到这么好的地方,天旱不缺水,多美啊!

这么多年没在家乡生活,但那些年的家乡生活总让人回想

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一个天我回老家看看,嫂嫂很得意的给我沏了一壶好茶,并说再也不喝那咸水了。现在的甜水是从流曲那边引来的。我当然为此感到高兴,但却禁不住心里沉了沉。不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我们村的水虽说水质不好,但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淳朴厚道的人,虽说没出过什麽大官什麽名人,甚至也没有多大出息的人,但我们村人老几辈引以为豪的是,没有一个犯律坐牢的人。村庄太平,世态就好,从古到今,就这个理!愿家乡人的生活更美好

(2012年10月3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08425/

美不美家乡水的评论 (共 6 条)

  • 江清月近
  • 孟杨
  • 风语
  • 惜缘
  • 紫蔷薇
  • 海虹
    海虹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美文!问候朋友!欢迎来我的空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