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手帕趣谈

2014-01-12 17:16 作者:惠老旺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手帕趣谈

那日闲得无聊,忽而不知哪根神经兴奋,径直走向书橱,取出那《红楼》胡乱的翻看着,见着了这样一段文字

话说宝玉正发征,不想黛玉将手帕扔了来……

我于是便吃惊地想到,手帕却倒被历史淘汰了。

其实手帕是一种生态产物,在生活环境中也是挺生态的。是个应当提倡的尤物。

据说,手帕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了。原始人生活在丛林中,为了驱蚊和擦汗,他们发明了一种工具,在小木棍上绑条猎物的尾巴,插在树叉上,用起来也方便。到先秦时就有了巾,便是最早的手帕了。东汉建安时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有两句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阿女默无声,手帕掩口啼。

可见,当时的手帕已经用于擦眼泪了。直到唐朝,手帕的名称和用途就跟后来我们使用的手帕一样了。

啊,手帕,青史留名矣!

近闻,如今在上海的香港路有一幢很不起眼的楼房,里头有个上海汉森手帕技术中心,收藏着从1956年公私合营至今,上海生产的百个手帕品种,近千种花色手帕。

这个手帕技术中心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汉森手帕厂。那个时候有6000多名职工,每年为国家创外汇6000万美元。小小手帕,却也立下汗马功劳。

据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有百家手帕厂,全国有1000多家。全国上下几乎是人手一条手帕。世界上有哪种物件的使用率能达到手帕的水平呢?

在发达国家,手帕几乎成为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手帕则是绅士和淑女的象征。有报道说,一位记者曾经访问美国前总统布什,好奇地问,作为总统,你的裤袋里都装着什么?布什掏出一条白手帕,笑着说,只有手帕,没有钱包!关于手帕文化甚至手帕政治在西方是层出不穷的。1954年,我国总理周恩来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时就遇上了严峻的一幕。一位西方记者要同总理握手。出于礼貌,周总理伸出了手。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记者霎时感到不妥,掏出手帕,把他那只手擦了又擦,然后将手帕装进衣兜里,以示他不该与中国的总理握手。我们的周总理此时满腔怒火,却神识不乱。只见他旁若无人的掏出自己的手帕,一边擦着手一边向旁边的垃圾篓走去,将那只手帕扔掉。在场的国际友人一个个投以仰视的目光,无不惊叹中国总理的机智和深刻。

宋庆龄曾是我们国家的副主席。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中国女性,代表着中国女性最美好的形象。她对手帕却情有独钟。在宋庆龄故居,陈列着三条手帕,都是她当年经常使用的。手帕的一角,都锈着表示她专用的“S”字母。一条手帕新一点,是她在公众场合使用的;另外两条已经很薄了,她还舍不得换,说薄了软和,用起来舒服。在我国,手帕的文化底蕴不仅深厚而且很富有政治意义。有一种手帕已在民间珍藏了58年。1952年,朝鲜战场烽烟弥漫,志愿军在坚苦卓绝的战斗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时祖国慰问团来朝鲜慰问。为了感谢人民的关怀,志愿军战士用缴获的美军降落伞制成手帕,赠送给慰问团成员,并寄给在祖国的亲人。真是一条不平凡的手帕啊!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手帕发生和发展以及使用最多的地方都在农村。如果有手帕博物馆,无疑,大量的资料还在农村。手帕是生存生态的产物。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劳动人民中不断发展。手帕最早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擦汗。过去农村只有手巾,厚、长、宽,很透水,也很耐用。农村人下地回来,热手巾在脸上上下那么一抹,咹的一声,那爽劲舒坦劲,真是一种享受。后来农村人下地肩上打条手巾成了时尚,以至于成了农村人的舞台形象。可见,手帕是由手巾脱胎而来的。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是谁家有红白大事才动手织手帕。手帕被当做礼品,比如订婚,娘家客人来吃席,人手一条手帕,显得亲热大方。所以我们家乡有句俚语,说“吃烫水(即吃席)不拿帕帕”,意思是说不用摊本钱。那手帕织起来挺讲究挺费事。一般为方格式图案,需要经线和纬线的巧妙织合。经的时候要计算多少线头,织的时候随时经心线的多少和颜色的搭配。手帕是半尺见方,所以手帕与手帕之间要留虚线,一便剪裁。手帕和手巾虽然都是家织的,但从此却有了明显的分工。手巾专供洗脸。一般家庭,都在天井旁边的上方吊着根竹竿,手巾就搭在这儿,图个用起来方便,也通风透光,干净卫生。而手帕则有了更加广泛的用途,比如擦汗、揩泪、遮阳、掩羞、垫坐等等。我记得我们那地方一到初妇女下地或者坐在戏台子底下看戏,一律儿给头上顶个手帕。有人戏虐着写了首漫画诗:

东方刘集街,

风俗习惯坏。

天还不算热,

帕帕头上盖。

只露两只眼,

活像大妖怪。

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镇有了供销社和供销店,卖的是那种乡下人叫羊肚手巾的毛巾,也有各种花色的手帕。关于手帕的文化也就悄然兴起了。街上的业余剧团排演了一出迷胡戏《梁秋燕》。秋燕的哥哥秋生恋了寡妇爱莲。父亲由于封建思想作怪,乍也不同意。秋生为了向爱莲表示爱意,悄悄儿送去定情物手帕。爱莲心中十分激动,她手拿手帕,翻来看去,深情地唱道:

这个手帕,咦儿呀吱哟

有心意!

他让我,咦儿呀吱哟,

把过去的苦难眼泪都擦干,

那儿呀,依儿呀,那儿依吱呀依哟……

后来,在我们那儿农村的青年男女之中悄悄兴起来定情物,以至于形成两种乡俗。一种叫“见面礼”,即一对青年男女经媒人介绍,都觉得差不多的时候,由双方父母决定,去男方家“见面”。女方身上必准备一条新手怕,父母叮咛:看上了才能把手帕给他。第二种乡俗是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四样礼”,手帕、镜子、香脂(即香皂)和木梳。这种手帕文化虽说有点生硬,却倒是农村人随着时兴的变化而思想的进步。

手帕普及到人手一条的时候,土织的手帕就彻底淘汰了。可是却可以经常见到一些穿着大襟袄的老人胸前吊着个粗布手帕,他们用不惯那洋手帕,嫌那不吸水,用起来光不赤赤的。老人肯流鼻涕,也有老花泪,胸前的手帕老湿湿的。洋手帕根本不耐用。也常见小朋友胸前吊手帕,那可就全是洋的了,而且花色品种很活泼可爱,小狗小羊小鹿、花儿草儿儿等等,真服了那些图案设计者。也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小朋友之间兴起一种游戏,名子就叫《丢手绢》。一群小朋友围成一个圈,一个小朋友手握手绢,顺着圈儿跑着,好像是漫不经心的唱着:

小手绢,小手绢,

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

这时,那小朋友瞅准时机,迅速将手绢丢下去。周围的小朋友接着唱道:

快点快点抓住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

有小朋友觉察到自己身后丢下手绢,赶紧抓起来直追。抓住丢手绢的就算赢了;抓不住算输。输者给大家唱歌跳舞边表演节目。这个游戏的童趣、智慧、体育、文艺的要素都有了,不失为一种高雅的手帕文化。可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手帕的被淘汰,这些文化现象已荡然无存了。

那天,我问几位漂亮女郎,你们用过手帕吗?竟有人反问我,什麽是手帕?我回答说,就好比现在的餐巾纸、抽纸。我并且告诉她们,手帕如何用了洗、洗了用,污物随水而去,很环保很卫生很方便。女郎不解,说那何必不嫌麻烦地发明了这样纸那样纸呢?我笑她们把我问住了。

听说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还用着手怕。他每想到自己的祖母,就掏出手帕擦眼泪,手帕浸得湿湿的。也不知道他是否主张恢复使用手帕。但我听说美国有个地球政策研究所,那所长名叫莱斯特-布朗,他希望手帕不要成为历史。他的衣袋里老装着手怕,从不使用抽纸。他说,30多年前我们就过着这样简单的生活,手帕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还知道,许多平凡的老人,都坚持使用手帕。我深信,这不仅仅是习惯。

(2014年1月12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3191/

手帕趣谈的评论 (共 13 条)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晓晓
  • 纤纤柳絮
  • 今生依梦
  • 婉约
  • 崔秀
  • 心静如水
  • 海虹
    海虹 审核通过并说 读了,喜欢!请到我的空间点评励志文章《战友刘琦的路》,这是我的陆军战友,是一个英雄。
  • 三月风

    三月风欣赏!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东方刘集街, 风俗习惯坏。 天还不算热, 帕帕头上盖。 只露两只眼, 活像大妖怪。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哈哈哈,有趣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