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0回望(24)三十未立

2017-08-31 09:27 作者:曾利权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三十而未立

1990年3月中旬,我遇到了一个似乎很适合我的进城机会:县里的广播电视台招聘播音员。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广播电视播音员首先是要普通话说得好,第二,还需要五官端正的形象。

从普通话这个方面看,我心里还是比较有数的。在我们这个地方,我的水平肯定是够的、有竞争力的。虽然一般来讲,在小地方,在偏僻的地方,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和能力并不容易培养,但我是一个例外。我从小生活在县城。县城里有很多广播喇叭,就在我家外面,在食堂的坝子上就有一个。我从小就比较听广播,特别是进入中学后,每天几乎必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12点半到1点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忠诚地听了有好多年。另外,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一起下乡宣传,那也是接受普通话熏陶的良好机会。可以这样说,对于普通话,我是有一定童子功的,这无疑是一种明显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是靠长大后专门学习无法取代的。在师范毕业的时候,学校曾经搞过一个技能技巧的测试,我的普通话水平是全年级的第二名。

记得刚从到学校毕业去教书的那会儿,有一段时间我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利用普通话来证明自己。有那么小半年的时间,我真的进行了认真准备。我手头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以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曾经听过对这本小说的演播,我也想学学那样,把这本小说从头到尾地演播一遍。我想把小说录制完成后,把它寄到什么地方或者送到什么地方,以此来打响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实现进城的目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时我有一个“三洋”牌手提式收录机,那个机子是可以录音的,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外录,也就是声源对着收录机的录音受话孔进行录音。这样录音虽然总体效果还是不错,但毕竟不够纯净。要想提高录音质量,需要配备一个高品质的话筒。结果到商店问了一下,好一点的话筒需要1000多元。想了想,就为了录音花这么多钱确实划不来。但我并没有放弃。录音工作继续进行。其实,录音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话筒,而且对背景的要求也比较高。广播电视台是通过做隔音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条件,只好等到深录制,结果录制的效果还不错。我买了20盘新磁带,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录制了200多个小时的演播。这个时候我暂停了录音,我需要想想这些磁带的作用和去处。想了想,觉得还是县广播电台比较适合。于是我就给县广播电视台的总编室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盘磁带。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收到他们的回信。这让我感到很沮丧和泄气,录制工作就此打住。又过了一两年,我保留了其中的两盘留着纪念,其他的磁带就用来录制其他内容了。

虽然这件事情没有结果,但不得不承认,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我的普通话水平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冥冥之中,我似乎和县里的广播电视台也建立了某种缘分

而至于说自己形象,总地来说还是不错。五官端正,身材匀称,体型还算高大。但不得不承认,在我的形象中,有一点应该算是一个硬伤,那就是招风耳。我的招风耳并不是很大,但招风得还是比较明显,明显到别人一看就能够不由自主地察觉和注意。

虽然在普通话上我比一般人强,但这种强也是相对的。这样的招考对普通话的测试不会是综合性的,大概就是念读一段文字,我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的优势根本显露不出来。而招风耳则是明显的硬伤,很可能被一票否决。

对于所有应聘者,广播电视台都要录制大约两分钟的形象视频,让应聘者念读一段新闻稿。这个时候我真的想变成一个女人。如果是女人,就可以用长发把招风耳遮挡住了。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担忧。但当时确实没有什么进城的机会,我只能硬着头皮一试。

对于自己的招风耳,在很久以前我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大概在我青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一个男孩子注重形象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自己的招风耳,我也想过很多改变的办法。我想过整容,比如,用手术的办法切除一部分耳郭,或者通过植入钢丝的办法把招风耳往后边撑一撑,就像箍牙齿那样。当然,这个办法需要上专门的医疗机构去做,但我的形象似乎还没有到非要整容的地步,我只是感觉到不是很理想,关键是我还没有发神经,所以,手术的想法只是一个念头,想想就过去了。

真正让我付诸实践的是一些小聪明的做法。比如,我想过用黏老鼠的那种胶来把招风耳往后拉住。但那个时候只是听说有这种黏胶,市场上并没有这种东西卖。没有黏胶,我只要用医用胶布来试。有一天我用胶布的一端把招风耳黏住,另一端黏在耳根后面。虽然胶布的力量和耳朵的弹性比起来还是显得偏弱,但毕竟还是拉住了一点。但就是这拉住的这一点,形象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招风小了很多,耳朵的形状已经接近完美了。当然,这种办法不可能用于日常生活,因为这样的黏贴很容易被人发现。而一旦发现,这种行为是很让人难堪的。

虽然不能用于日常,但用于去录制招聘的形象片是完全可以的。

到广播电视台录制视频的那天,我在家里先将招风耳黏贴了胶布。这次比较重要,我们把医用胶布进行了加热,然后让家人帮我黏贴。这次黏贴得很牢固,也很隐蔽。我照了照镜子,完全看不出来。我想,只要我注意不转身将耳后视人,外人根本无法察觉。

三妹陪我一起到广播电视台进行了视频录像。

录完了视频,工作人员给我们回放了一遍,效果真的很不错。

来竞争这个岗位的人有三十多人,各行各业的都有,但主要还是中小学的老师。

视频录完了,就是漫长的等待。大约一个月后,在一次常委会上,领导们终于开始观看应聘者的视频。

应聘者的视频一一放过。

“这个还不错。”看到我的资料时,县委书记魏蜀都说。

把全部的应聘者的资料都观看了一遍。

“再把9号视频放出来看看。”魏书记说。“从8号开始放起吧。”

常委们又观看了一次7、8、9、10号的视频。

“我还是觉得9号不错。”魏书记看着常委们。“形象不错,普通话更是明显要高人一头。”

魏书记是从省里宣传部下来锻炼的,他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该也算一个文化人吧。

也许有不同意见,但县委书记已经这样表态了,他的意见已经很明确了,其他人都很知趣,唯有诺诺点头。

“是。”

“不错。”

“可以。”

冥冥中,我突然就坐上了命运的列车,幸运地驶向了理想的车站。

这车站就是县城。

常委会研究的这些信息都是以后我从一个朋友口中了解到的,朋友的舅舅是县里常委,常委们决策的的时候他就在现场。

在乡下教了7年书后,我终于进城了。不是靠关系,不是靠走后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然后就开始担任县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

对于一个人的声音来说,音色和音域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音域大家都比较好懂,比如唱歌或者高声叫喊,高音能够唱上去,能够稳住不变调,不费力,这说明音域比较宽,反之则窄。

我的音域宽吗,其实,我的音域质地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劣势。我自己评价,我的音域大概处于中下水平。只是音域对播音的影响和制约不是很大,而对播音有比较大的意义的是音色。

我的音色好吗?实事求是地说,我的音色不好,甚至可以说有很严重的问题,这种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我的招风耳。

我的音色带着很明显的哭腔。其实,对这个问题在教书录制小说的时候我就有所发现,因为从小到大,在平时说话中,这种哭腔完全察觉不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但一听磁带,这种哭腔就明显了。但我一直意外这种哭腔是收录机的还原不真造成的。

现在使用了当时应该说最先进的录音设备,这种哭腔依然存在,和以前我在磁带里听到的几乎一样。这可能就不能怪是录音设备的问题了,这只能怪是自己嗓子先天的问题。

当然,哭腔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这种声音比较适合配音。但遗憾的是,我广播电视播音员,这个岗位需要纯正的正常的普通话,哭腔也许不能说是难听的,但应该说是不好听的。另外,如果做主持人,音色也不是打问题。我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如果做主持人,我想自己完全能够胜任,但那个时候县里的电视台就是播报新闻,专题节目很少,主持节目完全是空白。

至于说招风耳的问题,我除了在招聘录制形象视频的时候使用了一次后,以后就没有再这样做了。露就露吧,反正已经录用了,哭腔也没有办法,哭就哭吧。

观众应该不是很满意,领导应该不是很满意。但他们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深,认为这只是我的经验不足,继续学习,继续提高。他们在等待。

但我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音色是不会改变的,和努力无关,和刻苦无关,它只和遗传有关。

当然也许可以手术,但这是只是想象,实际根本不可能。

从道理上似乎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音色,比如改变声音的频率。现在一般的录音设备好像就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在那个时候这样的功能还没有。

过了半年,我依然进步不大,过了一年,还是依旧。他们不可能等来改变。

怎么办,退回去吗?

但退回去并不是那样简单。

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面子的问题。他播音不行,必须退回去!魏书记是文化人,他看走了眼?对他的自尊肯定是一种伤害。

这期间,我们听到了种种传言,有说父亲和魏书记有某种特殊关系的,有说我们是通过某某大领导给魏书记打过招呼的,甚至还有传言说,我们家和魏书记是什么拐拐亲戚。

其实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和魏书记没有任何关系,以前我们不认识魏书记,现在魏书记也不认识我们。从我应聘播音员开始到我在电视台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没有和魏书记说过一句话。

但从实际效果看,这样的传言对我是有利的。我已经听到过退回去的说法了,我相信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电视台广播站领导的意思,但老实说,他们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如果退回去,这会伤到县委常委的面子,会直接伤到魏书记的自尊。

他们敢向魏书记汇报这件事吗?

他们当然不敢,因为他们不知道魏书记的想法。如果魏书记真的和我们有某种特殊关系,真的是我们的亲戚,这样问,不是故意让他为难和难堪吗。一般比较慎重的领导是不会贸然这样做的。

慢慢地我上镜的时间减少了,再慢慢地,我就从播音的位置上退下来了。然后就当编辑、记者和摄像。这些工作对于我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实事求是地说,让我当广播电视播音员确实是不合适的。我能够被录取,确实就是靠的魏书记打眼,靠的是他的马失前蹄。但进城确实不容易,我只能选择赖着不走。所以,从内心说,我希望自己被遗忘,这件招聘的事情被遗忘,这样魏书记的压力才会小一些------但转念一想,县委书记会为这件事感到压力吗?而且,如果凭真才实学,如果按照择优录取的标准,我完全有绝对的自信和能力回城,或者进县城学校教书,或者转行搞法律或者从事其他工作。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就变得愉快一些了。

已经结婚生子了,终于也进城了。虽然暂时还没有房子,但这方面也有了一些眉目。单位准备集资建房,新房子大概没有份,但新房建好后,旧房就腾了出来。旧房也不错,是80年代修建的楼房,套内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面积也不是特别小,和父母那套房差不多。不论按工龄还是到单位的资历,我都有份,拥有房子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时间也不会太远。从播音员位置上调整下来,当记者做编辑对于我是如鱼得水。写了一些新闻稿,也写了一些带文艺性的文章,在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中年年都有收获,工作上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生活上,虽然收入不是很丰厚,但毕竟是双职工,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除了必要的开支外,每个月也能够有一点积蓄,在同龄人中,大家都如此,不在人前,不在人后。

转眼就30岁了,时间来到了公元1993年前后。古语云:三十而立。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所谓“立”,大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仕途开始上路,一个是发财有所起色,一个是事业有所奠基。

其实,我和仕途好像天生相克,在这条道上走始终让我感到不自在。并非我不懂,主要是我不会,不习惯。对于我目前这样的状况,最最关键的事情是什么,其实是找一个臂膀,找一个靠山。诚然,这个时候叔叔嬢嬢辈们已经大都退居二线了,没有实权了,没有多少影响力了,但这有什么呢,如果你是为这个场子而生的,你可以从零开始打码头啊!实事求是地说,但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虽然不正之风有蔓延之势,但从某种角度说,那个时候关系还不是包打天下,你的农村家庭出生,你的并不很正规的文凭,你的并不厉害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性格,是有没有钻营的天分,是要贵人相助。总要和领导结一个什么缘分,也许是工作上的缘故,也许是攀的什么亲戚、也许恰巧就是同乡,然后就是靠近甚至巴结领导,要让领导把你视为“自己人”,然后就等机会了。机会来了,他就会推荐你,你就是首选。

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好像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乏的就是钻营的本事。而如果缺乏了这一样,很多事情都无从展开,一切都等于零。

仕途之路有点艰难,发财之路如何呢?

从某种角度说,我们这一代很幸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个时候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体力、脑力旺盛,是人生大展宏图的时期。如果不愿意走仕途,觉得这方面不适合自己,你可以选择到外面去闯荡。因为当时是改革开放之初,力度不大,并没有全国全面铺开。国家出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考虑,只是在南方深圳珠海厦门等几个地方设立了特区。特区有很多特殊优惠的政策,那里也濒临自由市场经济很发达的香港,在那里创业和发展比内地有更多的机会。于是,全国各地怀抱理想的人便纷纷南下,形成了一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毫无疑问,要到外面闯荡,资本很重要,能力很重要。但老实说,那个时候人们最缺乏的也许还并不是这些,因为处在伟大事业的初期,最困难的事情是大家很难从以前的惯性思维中转过弯来,很难摆脱从以前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敢舍去,不敢冒险。你想,好不容易考上一个中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不是犯错误,不是迫不得已,仅仅是为了所谓心中的理性,或者说一时的冲动就毅然辞职,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自己无所谓,也会受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强大阻力。但这绝对不是??的理由。对于有志者来说,其实还是能够找到一条折中的道路的,比如停薪留职。但具体到我这个人,我觉得这个时候资本确实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那个时候出去闯荡,肯定还是要怀揣一笔初始资金的。那个时候经济很不发达,初始资金并不是需要很多,少的一两千块钱,五六千块就已经算很多了。但实事求是地说,那个时候我连两三百块钱的积蓄也没有。

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既然舍不得工作,那么你只能放弃理想。我想,如果当时自己能够遇到一个贵人,比如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已经下海了,他的事业已经初有起色,他现在需要帮手,他向我发出了召唤,在这种情况下让我辞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仅凭想象,仅凭头脑发热,没有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和家人的充分的理由,这个决心还是很难下定的。

其实,所谓理由也不成其为什么理由,并不存在那种世俗意义上的说服。你再怎么说,这里面的风险你是说不掉的,这里面的变数你是无法圆场的。这个只能凭境界,凭素质,凭理解,如果没有这方面合拍,你就是把口水说完了,也不会让对方改变一点立场,如果对方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不过就是几句话,对方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其实,对于初始资金,家人是完全有能力帮助我的。父母工作了几十年,他们都是双职工,平时都比较省吃俭用,他们有相当可观的积蓄,这笔积蓄大概超过了5000元甚至更多。当然,我不会让他们把积蓄全部拿出来,给我一千两千总可以吧。当然是借,当然可能有借无还,但这毕竟是闯荡,这样的风险必须承担。

但这种可能性也基本上是100%的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境界,因为他们的素质,因为他们的性格……当然我不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也许是蚀不起这笔钱,但他们更是为我担心,是为我好。要怪还是只能怪自己。正所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内因足够强大,外因的阻力是可以克服的。正是因为我的内因不行,自己还是没有足够的胆量和超人的勇气,下海闯荡的额念头一直是一种犹豫的状态,始终无法跨出关键性的一步。

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之初,到外面去闯荡更容易取得成功。一个人青春有限,一个年轻人不应该坐等机会消失,必须算机会成本这笔账。当然,如果一个人确实走不出去,孔雀东南飞的成功机会只能由像潘石屹、周群飞、史玉柱们这样的弄潮儿们?取,这是他们的冒险和胆量应该得到的回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本地创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现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里的小县城也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那股春风的魅力了。进入90年代,我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但到底做什么生意,这一直是一个问题。卖电子表墨镜早已过时,卖服装的人太多了,做饮食,一般老百姓的生意不好做,这里面最大的利润来源是公款消费,这需要一定的关系,我这方面天生不行,这也不是一条好路。

但创业的冲动已经无法遏制,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开一家打印部。这个时候我也有了一万元左右的积蓄。说干就干,我到成都选购了机器,把机器运回来后立即就租了一个门面。我的打印部取名叫“美文”。之所以叫美文,是显示我的打印部的一项特别的业务,就是给文件和材料润色,这是我的优势和长处。

打印部开了起来。要说,位置还是不错,但遗憾的是业务量始终起不来。除了租金和人工开支,基本上没有盈余。这样开了大半年,经营始终没有起色。这下我有点急了,家人也让我赶快撤退。于是,我一咬牙,趁着亏空还不是很大,就把打印部关闭了。然后是处理电脑,最后一算账,亏了接近5000元。

这次创业对我是一次不小的打击。金钱的损失是小,更大的损失是我在家人面前的那份信赖。如果说以前大家对我做生意还是有所期待的话,经过这次挫折,他们对我的的信心丧失了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不就后我看准并准备投资的一个项目。回过头来看,我的眼光很准,这个项目持续和繁荣了很长的时间。如果我一开始就进去,我大概能够99%的可能性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这个项目就是红砖生产。

这件事情大概发生在1996年左右。有一段时间,报纸杂志上红砖机的广告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全国大部分地方还都是使用的青砖或者沙砖,在我们这个地方,还没有一家红砖厂。我对这件事情也进行了一下调查了解,我发现,在外国,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红砖的使用非常广泛,很多居民的房子外墙就是用的红砖,房子修好后也不用再进行粉墙装饰,红砖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颜色和外观。但那个时候全国的房地长才刚刚起步,我们这个地方的青砖生产也很不景气。供应县城建房的砖窑厂主要集中在城东郊,骑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我到实地进行了一下考察,很多砖窑都处于停滞状态。

广告里的红砖机分高中低档,贵的需要数万元一套,中档的大概两三万一套的,一套抵挡的也需要上万元的投资。红砖的烧制和传统的青砖烧制不一样。首先是原材料不一样,它不是用黏土,它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我们这里称之为石谷子的石材,然后加入一定的粘合剂,在高温下成形成品,工序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

所以,生产红砖,除了设备的投入外,还需要租山的投入,这笔投入还非常可观。

有那么一两个月,我对投资红砖生产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这个想法我当然首先是给妻子讲,结果是妻子不同意。我又和家人讲,父母和兄弟姐妹对此也不怎么感冒。又给岳父母他们讲,依然是你说你的,根本就燃不起一点热情和兴趣。特别是我的老挑------就是妻子姐姐的丈夫------他在学校承包了一间校办工厂,搞得比较顺利,也赚了一点钱。因为有钱,因为生意上的成功,他更能够得到家人的信赖。但在这件事情商,他给我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你烧出来的砖卖给哪个?”老挑对我说。

“当然是卖给需要建房的人噻。”我说。

“你看现在有好多人在建房,就是建房,你又看见有哪个在用红砖,你烧制出来的红砖何不合格也是个问题!”

“他们不用是因为他们见都没有见到。至于说质量的问题,它既然在卖设备,应该是合格的------”

“那不一定。广告上的话不要轻易相信,那里面很多都是不负责任的。”

“《半月谈》杂志都登了广告的,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哦!”

“那才不要信哪!现在骗子多得很,他把机器卖出来了,一拍屁股走了,你去找他,人都找不到了。”

…………

我不光是对家人说,也对单位的同事说。很多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就说一些发财的事情,其中项目的选择是大家讨论和争论的重点。

“投资红砖吧,这个项目一定有发展前途。”我对同事说。

“那你怎么不投资呢?”有同事问我。

“没有钱哪。”

其实,有钱有有钱的投发,没钱有没钱的投发,红砖这项目,有钱可以一次性投资几十万,如果资金差点,几万块钱也是可以 启动的。比如,机器买抵挡一点的,租山的年限短一点再短一点。然后滚动发展,这也不失为为一条比较稳妥的投资思路。

但几万块钱我根本无法单独筹集,必须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也许是因为投资额太大,也许是我以前的投资失败让他们有点担心,也许是老挑的意见影响,反正在搞红砖上我没有得到家人的丝毫支持,于是,这个项目也只能最终搁浅。

正如我所料,从我产生投资红砖这个念头开始,中国的房地长投资就开始起步了,以后稳步前进,一直持续发展和繁荣了30多年。我们县的红砖厂也并不因为我不投资就没有人投资,红砖厂一家一家地开办起来。过了三五年,县城附近已经开办了有三四家中型以上的红砖厂了。以后,虽然房地长发展也有起落,但陷入低谷的时间并不长。以后随着房地长一轮一轮稳步发展,红砖的投资和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利润也相当稳定。

直到30年后的某一天,我还遇到有人和我说起这件事。那个人姓陈,比我小一些,以前曾在我们单位的工程队做过一段时间的临时工,以后就到外面打工去了。在外面他靠承包小工程、搞超市发了一点财。有一年回家探亲,我们在街上相遇,摆了几句龙门阵。

“我都记得,”小陈说,“当初你雄起赳赳要搞红砖哪,最后搞没有呢?”

“没有,哪里有那么多钱嘛。”我感叹道。

“如果那个时候投了,你绝对发了,早就变成大老板了!”

“嘿嘿。”

“你想嘛,好多年了,房地长市场一直这样红火,啷个赚不到钱呢?”

“嘿嘿。”

“可惜了,真的可惜了!”

我已经记不得和小陈说过红砖的事情了,但他记得,而且印象深刻,这也从侧面看出当时我的??有多大。可以这样说,在这一生中,这个项目是我看得最准、最容易赚大钱的一个项目。当然,事情可能也不是像想象中的推理那样简单。比如,当时我就投了红砖,但在房地长陷入短暂的低谷时我能扛住吗,会不会像股票那样把我给震出去了?但我想,我是那么地看好红砖,更大的可能性是我能够坚持住。而显而易见的是,在红砖这个项目上,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如果一切皆如所愿,现在我也许就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大老板了。

不得不承认,没有投资这个项目真的太可惜了。

其实在我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单纯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个作家。

在高中文理科分班的时候,我选择的是理科。当时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是想弥补我逻辑思维方面的缺陷。当时我已经感到自己的数理逻辑方面有点薄弱,有心在这方面提一提。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突破,以后就在这方面努力,如果不能突破,对自己以后在文科方面的发展也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毕竟现在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很多工作文理思维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如果文理思维比较平衡,不管是做偏重于理科的工作还是偏重于文科的工作,两方面的思维 都会互相弥补和促进。但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小时候早期教育的缺失,我的数理基础还是不很扎实,这方面一直进步不大。相反,我觉得自己比较早熟、比较敏感,情商还是很不错,以后以写文章为职业比较合适,当然最高境界就是当一个作家。高考毕业后进入师范学校,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兴趣和精力就完全转到文科方面了。我注意多阅读,注意习作练习,注意生活和阅历的积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我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在形象思维方面,我似乎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我记忆力不出色,想象力始终没有足够的自由和创新的维度。在二十多岁,我无法写出像样的作品,在三十多岁,我依然没有实质进展。但对于我已经无法再进行从容的选择,我似乎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我只能不停地准备、准备、准备,不知道哪个时候才能走出无尽的黑暗,看到希望的光明。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大概一辈子也无法走出来,这不过就是我给自己设下的一个最大的骗局。

但实事求是地说,如果硬要说一点“立起来”的事情,那也许就是家教了。

23岁,我结婚了,24岁,我们有了一个女儿。女儿很健康活泼。有一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也许女儿才是我最大的理想所在。我要好好教育她,把她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假如我追求的仕途和发财最终落空,假如我最终一事无成,我还有最后的退路,我还有孩子。

对于教育,我还是有很大的信心。毫无疑问,父母对我们兄弟姐妹的智力教育是很不成功的。幸好我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我知道父母失败的原因,在女儿的教育中我要尽力防止走父母的老路。我想,如果不出意外,即使不能让女儿考上北大清华,我应该能够让她上一流的大学。我一定要让她的素质很好,智力素质超群,性格落落大方,毅力??坚强,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挑战,都能够用素质去应对,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三十而立是一个古人的观念。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三十不立也就没有多少机会了。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保健和医疗水平也今非昔比,人的寿命延长了许多。虽然已经30多岁了,虽然还没有立起来的迹象,但我还有时间,还有机会。

但我努力的方向在那里呢,能不能立起来,真的只是在于我自身的努力吗?如果环境不好,如果制度不好,如果运气不好,我又如何立起来呢?

算了吧,不要再去想什么三十而立了,想想四十不惑吧。不过,为了纪念这标志性的时刻,我还是有话要说,就用一首诗歌来抚慰我这颗不甘平庸的心吧。

哗啦啦的理想

我没有金钱和世俗抗衡

唯有一面旗帜还值得骄傲

它的旗面布满弹孔

但它还牢牢地屹立不倒

在弥漫的硝烟中

它依然在高高地飘扬

我没有权力和世俗抗衡

唯有一面旗帜还值得骄傲

它的旗面落满了灰尘

但它还牢牢地屹立不倒

在太阳的剪影里

它依然在高高地飘扬

我没有关系和世俗抗衡

唯有一面旗帜还值得骄傲

它的旗面已经褪色

但它还牢牢地屹立不倒

在尘风俗气中

它依然在高高地飘扬

那是一次次地挣扎和搏斗

那是一场场生死较量

不管道路多么崎岖

不管牺牲多么巨大

它是我的命根子

它能够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它一直在我的心中哗啦啦地飘舞

它是我终极的希望

我必须紧紧地高擎

我不能有半点犹豫和彷徨

它不是为民请命

也不是英雄的伟大志向

它只是一种自我奋斗

只是想把一点个性??地张扬

它谈不上什么高贵

也许还有一点面子思想

但这有什么关系

它也是理想国中的一朵小花

它很早就埋藏在我的心扉

就像种子落入厚土一样

硬壳包不住它的雄心

石头挡不住它萌生的步伐

是人就想过好日子

不如意就想改变和??

名利是??的??

荣誉是??的理想

那是内心的冲动

那是生命开出的绚烂之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0096/

50回望(24)三十未立的评论 (共 14 条)

  • 倪(蔡美军)
  • 芙蓉秋水
  • 荷塘月色
  • Ice__冰
  • 雨袂独舞
  • 雪中傲梅
  • 江南风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 王平如是说
  • 浪子狐
  • 凝芸冰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