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看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题(上)

2013-06-25 10:17 作者:雪域云杉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看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

2013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从出题的内容上看,考纲的“关注时代,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都是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作文内容的主旋律,它不仅符合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启示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作文教学。

我们根据考纲的几个点大致可归为三类:关系类、自我类和社会人生类。

关系类。“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即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人文性的最高的价值取向“尊重,理解,关怀、善待 ”, 这个被“尊重,理解,关怀、善待”的对象可以是课本中的人物,可以是现实中的自己、他人或某个社会群体;也可以是自然万物及自然界的各种规律.也就是说,无论是课本中的人物分析,还是对现实中的人物观照;无论是对待自然万物之行为,还是对待自然界各种规律的态度,“尊重、理解、关怀、善待”他(它)们的境遇、诉求、情感及追求,人的诸多品质都必然围绕这一核心衍生。如:责任诚信、尊严、敬畏、理性、责任感、和谐、交流、协作互动、欣赏、美感、善良、关、怜悯、宽容感恩、勇敢、坚强、优雅、高贵、科学精神等,这最能考查考生的精神趋向。有山东省的“作家和读者”、全国(大纲)卷的“同学关系”、江苏的“探险者与蝴蝶”、广东的“捐助者与受恩者”、湖南的“我愿意(和父亲)”、江西的“学生有三怕”、浙江“三句话看青”等共7道题。例如;

1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点评:明年山东省的高考试题将回归全国试卷,因此,今年的作文题明显靠向了全国卷的作文形式和内容,即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事件出题。以前山东省作文更多是命题作文或哲理性材料形式的作文。如;07年“时间使记忆不能风化”、08年“春来草自青”、09年“见证”、2010年“人生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2011年“这个世界需要你”、2012年孙中山的话等。应该说今年的作文题直面生活材料,很好地体现了“关注他人,关注自我”的考纲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很受广大考生欢迎。从材料本身看,这里讲的是作家和读者间的互动,两者关系上侧重了作家面对“挑错”的反应。该怎样对待读者和自身的出错,作家的反应是积极的,表示“理解”,表达“谢意”。有的考生下来告诉我立意是“感谢挑错”,“学会感恩”,这个立意本身没错,但材料后面作家莫言除表达谢意外,还提出了“请别人来挑错,这是消除谬误的最好办法”,应该说这种主动求纠错的态度是更积极的,这应该是作文的宗旨所在。事实上,感谢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达形式,在这个形式的后面体现的是作家的一种内在品质:坦诚、大气、本色、谦恭,莫言这里头还体现出了一种勇气、睿智和涵养,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这些方面选角度才算是准确深刻的。写的时候更应注意作家的这些品质,对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具有怎样积极的意义。因为人生路上,犯错是必然的,那么会指出你的不足,这就牵涉到你如何对待了。下面一些角度可供参考。

知不足而改。面对错误知不足,明不足,这是用一种客观、正确的态度来审视和检查自己。因为,人生永远有自个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不足,别人给你指出来了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只要你带着坦诚的态度,还一个真实的自我,并积极地去纠错,便是一种谦虚上进的品质。

做人的大气与小气。小气者面对别人的挑错,大加反击,死不认错,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其根源就是轻狂自大,华而不实,缺德少识,心胸狭窄。而大气者,对人对事坦荡真诚,有错必纠,勇于面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所以你会发现,成大事者,必养大气;凡事业有成者,必有一定的气度,容人容事的品质。这种胸襟,体现出的大家风范,小家子气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

主动倾听。三人行必有吾师,谦恭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去征求别人意见,更是一种严谨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自己的一种完善,一种收获,一种自励。积极地给自己的思想知识提升高度和积累厚度,更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正确关系,那就是对人谦恭,对己严谨,对事坦诚。

也可以从保持“本色”入手,作家的本色、做人的本色,就是真诚和朴素,不伪装,不矫饰,因而折射出一种人格的魅力。

2全国(大纲)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点评:同学关系这个题目很自然地联系到了考生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体现出了关注考生精神价值的取向。应该说审题没歧义,不易跑题。学生有的是东西可写。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同学关系的叙述和处理方式上,文章不太可能出彩,或者只是分析关系紧张的原因、自我意识呀、志趣性格不同呀、竞争激烈呀,我觉得都有失偏颇或者说你对待生活态度不积极。关键是在处理同学关系上体现出何种思想底蕴和价值取向是关键,所以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到增进友好关系上。人与人之间永远体现的是“尊重、理解、关怀和善待”,从这一方面入手,宽容、尚善、关爱、包容、尊重等都可作为立意去写。比如,从尊重别人的个性和包容别人的错误入手写,从关爱和中送炭入手写,通过事件的处理来证明拥有某种品质对于走上社会的积极意义。

喜欢全国大纲卷,他让考生对人生的某个阶段进行了一次反思总结,对以后走向人生的另一阶段具有着积极的总结警示作用。

3江苏卷

材料作文: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同学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点评:前几年江苏卷是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今年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从立意的角度看,相对于前几年,思路的空间、发挥的自由度更加宽松。从材料分析看,为什么蝴蝶会飞进山洞的更深处,这一细微的变化引起了探险队员的思考,是因为蜡烛的光亮还是他们打扰了它们?为什么队员不想打扰它们就离开了?显然是对处于爱护动物、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因。这里头显然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该怎样去对待自然,其实就是人文性提到的“尊重、理解、关怀、善待”。这里的立意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类是从大自然对人类的作用上入手写。自然万物皆为师,大自然给了人类那么多的灵感与智慧,让我们创作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秉性上的启迪和感悟,让我们人类的秉性变得丰富多彩;给了我们那么多的发明和创造,人类社会才会变得如此丰富,灿烂多彩。所以说,我们破坏自然,攫取自然,其实就是让人类自己迅速走向精神崩溃、秉性崩溃、灵感枯竭、智慧停滞的生命的尽头。一类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自然、理解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不要只写我们该怎样保护自然,更应侧重写尊重自然。我们常常以主人的身份写保护自然,以功利的目的写没有了自然就没有人类,却很少让自己低下身段,处在与自然平等的位置谈尊重、敬畏自然,从这一方面谈人类角色的转换,谈真正的平等权利,一定是耳目一新。第三类可谈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尊重客观规律,促成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关于人与自然,一中校报“语文读写”第3期可以读一读,或许会给我们些许写作上的启迪。这让我想起去年年底同学们参加的省环保征文大赛,稿件内容几乎清一色的是从我们要保护自然,自然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报复上入手,却少有从自然与人类智慧、思维、秉性的关系上入手,少有从人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与自然和谐发展上入手。想想看,为什么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不就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陶冶性情吗?如果自然都没了,全是人与人的紧张 、焦虑、冲突、压力,你的秉性就会崩溃,人不疯才怪。自然万物皆为师,老师都没了,你还臭美啥?这里面就是个自然与人的秉性的关系。所以还是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多读点书。阅读可以提升你的思想高度。

4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广东卷的这个材料作文,其实谈的就是中国恩义文化中的“施恩”与“受恩。”从慈善家角度可以写慈善与爱心。三个家庭,一个是接受并表示感谢,说明人要有感恩之心。从这里可以写,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恩惠,比如父母养育恩,师长教诲恩,人群互助恩和国家护卫恩等,因此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素质,如果一个人的“感恩意识”缺失,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从根本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第二个家庭是犹豫后接受,但一定偿还,说明是有恩必报。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恩义文化里的重要内容,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信守和奉行的道德行为。中国传统里的“五伦”和“八德”中,就始终贯穿着一种知恩报恩的意识。这种意义也是形成和谐人伦关系、淳化社会风气的催化剂。第三个家庭是谢谢,然后拒绝,认为是施舍。说明这种人有极强的自立自尊精神,“谢谢”表示敬重他人的帮助,“拒绝”则包含了人格的独立、平等和尊严,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三个家庭,一个慈善家,共四个角度。如果综合起来考虑,当我们大加赞赏慈善家爱心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在捐与受这种关系上,如何才能使人具有一种平等、尊严的关系,我国的慈善事业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捐受制度呈现,才会真正的使每个人的平等人格建立起来,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形成和谐的人伦关系,继承和弘扬恩义文化。只要从“慈善、报恩、施舍、偿还”这些关键词入手,是大有挖掘的。校报“语文读写”第1期“感动”专题里有一篇《感恩》,可以仔细读读。

5湖南卷

作文是二选一:

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点评:这是一个二选一的作文。 材料一,需要抓住象征寓意。“它”可以是“奋斗者、前行者”,“彩云”是追求的理想,“飞”是拼搏奋斗的过程,“累”当然是比喻“辛苦”,所以材料的立旨是我愿意为理想而拼搏,再苦再累也再所不惜。这是一个励志材料,其实,只要是自个喜欢做的事,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快乐

材料二,是爸在剪报纸,我愿意陪着他,因为劳动您很辛苦,此时此刻,我静静地望着,才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才会觉得更应该陪陪父母,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从这个角度可以写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劳动生美。

这两个材料,只要抓住“我愿意”这一点,无论是奋斗还是亲情,都可以从中体味奋斗的愉悦、劳动的快乐和亲情的美丽,只要愿意奋斗和付出,世界就是美好的,人生就是美好的。

6浙江卷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点评:“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是说孩子是以单纯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会辩证地看事物;第二句:“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这个反问句显然是说少男少女们的思想并没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而是提前让心灵硬化了,不再去思考问题,使思想凝滞硬化;第三句“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王国的是成人”,这“海底王国”就是“童话王国”。这三句话分别从青少年不成熟,需要成熟和怎样成熟进行陈述的,如果从综合角度考虑讨论三者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青少年不再沉浸在自己的童话王国里,那么他们就走向了成熟。

但是,以另外一种情感上理解是否更能出彩。因为这三句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材料里分别从“孩子、少男少女、青年”三个阶段来叙述。“海底王国”对孩子们来说是童话,对少男少女们来说是美好的憧憬,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则是理想。孩子们的眼光不会拐弯,说明是纯真的,从少男少女们一开始心灵、憧憬就开始变得硬化、麻木,这里头是否也在说,社会上物质诱惑、人心浮躁、个人中心等风气的影响,我们青少年正在失去“海底王国”这样激情浪漫的憧憬,成年人可以没有“海底王国”,但青少年必须有,惟有充满“海底王国”般的充满激情与浪漫情怀,才能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建设世界的海底王国,如果青少年心中没有了海底王国,都变得成熟老成,世界就永远没有了童话的美好,就没有了憧憬的美妙。从这个角度讲,可以写“青少年应有浪漫情怀”“保持天真、单纯又何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唯有作文材料的解读呈多向性而非单一性的,这个作文才算出得了。

7 江西卷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用。(4)不少于700字。

点评:江西卷同样是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试题难度适中。无论从“怕”还是“不怕”的角度写,都需要自个的事例叙述和原因分析。这个原因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的。稍浅点讲,比如,我为什么“怕”或“不怕”奥数等,是底子差或是底子好,或不喜欢或喜欢。更深一层分析,“怕奥数”等而又迫不得已去学,这可能就是社会家庭的某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功利目的,比如光宗耀祖等,这就需要去分析其根源。当然,喜欢、不怕奥数等,也许是自己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样写表现的是积极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看,“怕”与“不怕”,还是和兴趣有关。没兴趣,不怕也怕,有兴趣,怕也转化成不怕,再困难咱也敢上,因为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的愉悦和收获后的成功感。从兴趣角度入手,应该写得很好的。只要大家紧扣最后一句“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中的递进意思“反倒喜欢”展开写,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40635/

我看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题(上)的评论 (共 5 条)

  • 小人物
  • 吉祥如意
  • 剑客
  • 纤纤柳絮
  • 红尘梦飘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