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遭遇冷落的老妇

2013-03-21 16:11 作者:公民话语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遭遇冷落的老妇

一位年近六十岁的农村老妇,生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和两个女儿也都陆陆续续地成了家。她平时在家里不但要照看刚刚三岁的孙子,而且还要照看比孙子还小一岁的丈夫和其他一个女人所生的儿子。对于这两个孩子,他都是无微不至的看护着,从无什么怨言。可是他的丈夫却并不领情,还是继续长期在外与那个女人同居着。为了家庭在街坊邻里之间的威信,为了儿子和儿媳的面子,这位老妇则是忍气吞声而又忙碌地生活着。

丈夫以前是村里小学校的教师,因为嫌工资太低,顾不住养家糊口的花费,就跑到省城另找工作。通过数年的奋斗,总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了,收入也明显地增长了不少。刚出来的那些年,他时刻惦记着家里的情况,从孩子的学业,到老婆独自承担的几亩责任田的耕种和收获,都是他放不下心的。除了一有机会就回家一趟之外,还时不时地给老婆打电话询问家里的一切。

随着儿女的长大,一个一个地成家立业,做丈夫的回家的次数倒逐渐地减少了。老婆每次问他,他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由用来搪塞。老婆也没在意,也没说他有什么不对。可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家的次数却不断地减少,从时间上来说,甚至到了大半年不催他就想不起回家的程度。就这样,老婆才开始不放心起来,就吩咐儿子到省城去看看父亲的境况到底是个啥样子。儿子奉命前往省城,找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看到了父亲工作的忙碌,也没有看出不对头的地方。可到下了班,父亲却不带儿子回自己的住处,而是把儿子带到朋友家里居住。

儿子回到家,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母亲。做母亲的不用猜就心知肚明,丈夫那里肯定出问题了。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就第二次吩咐两个女儿一起去父亲那里再侦查一遍。

两个女儿到了父亲那里,在单位看到的和哥哥看到的一模一样,晚上却被父亲安排在宾馆居住。女儿问他为何不带她们到租住的房子里住,他则是支支吾吾、含糊不清地说地方太小,不方便等等为由极力躲避这个话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两个女儿回家一说,母亲也就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从此一家人就陷入了对父亲的悲愤之中。母亲独自一人里里外外,家里、地里的辛苦,却碰上了这个不争气的父亲,做儿女的也显得十分的尴尬,再说还是这种无法声张事情。经过一家人的商议,决定绝对不能放任父亲这样的胡作非为,要想方设法调查出真相来,好作正当的处理。

于是,儿子、女儿都调动起来了。经过大家在省城连续数天的调查,发现了父亲和一个比他年轻得多的女士生活在一起。儿子和两个妹妹还跟踪了他们好几天,一刻不离地盯着他们的梢,眼看着他们每天共同出入租住房,父亲竟学着年轻人的模样有时还敢在大街上搂着这个女士,十分亲昵,俨然夫妻一般。

得到了证实,就立即通知了母亲赶快过去,大家一块儿搞个突然袭击一举成功。因为儿女要亲自抓老通奸的现行,毕竟有点不好说话,让母亲参加才可说得过去。

于是,在一个晚上大约人们正在吃饭的时侯,一行人敲响这位父亲租住的房子的房门。父亲开门一看,顿时吓得好像傻了似的,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那个女士端着饭碗还没来得及问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冲进来的几个年轻人的巴掌拳头劈里啪啦地朝脸上、身上打了过来。等这位父亲回过神来,早被老婆连续搧了几个清脆的耳光,还被狗血喷头似地“你这个不要脸的男人,这么大岁数还不知羞耻……你……”一阵乱骂。闹腾了老大一会儿,以至于使那个女士跪在地上求饶,一五一十地述说了两人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开始同居的等等详情。原来那个女士在这位父亲住处附近的一个理发店工作,因为这位父亲每次都到那里去理发,时间一长二人就结识了。然后逐渐又了解到那位女士早已离婚,单身在省城居住,遂就起了花心。通过几次调情和试探,发现那位女士并不拒绝。原因是那位女士和他交谈,认为他很有文化,又有口才,也产生了慕之意。所以不用费事,二人一拍即合,并很快住在了一起。

老妇听了这些,感到一阵阵的恶心,丈夫当老师多年,当然算是个知识分子,可想不到他却把知识发挥到这种事情上来了,真是恬不知耻。于是,不免又是一顿臭骂。在儿女的劝解下,在做父亲的保证不再和那个女士在一起的情况下才算收场。

之后,几个人好像押着一个犯人一样把父亲押解到了家里。

这位父亲在家里的这段时间,真好像度日如年,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像坐牢的囚犯,每时每刻都想着怎样脱离这个牢笼。看着黄脸婆似的老妻,咋看咋提不起精神,满脑子想的无不是那个女士的情况。“我离开之后她一个人怎么生活的……她离开那间房子了吗?”等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搅扰着他的内心。使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但还不敢在老婆面前表现出来。看到老婆,两只小眼睛一挤一睁,马上面带微笑,一副顺从、安然的神情。这个状态保持了一个多月,老婆考虑应该没有啥事了,就放松警惕。可老奸巨猾的丈夫一看时机到了,就和那位女士频频通电话。没几天,就哄骗老婆说,工作单位来电话,非要他过去办理辞职手续。

老婆是个讲道理的人,再说一个大活人也不能永远限制他的自由,于是就同意他过去办理辞职手续,免得单位再找麻烦。

这位丈夫得到老婆的许可,就匆匆离开了家。见到那位女士,不用说就是久别重逢一样的欢喜。但为了安全,第二天就搬了家,搬到了一个外人不好找的偏僻的地方。这次则是一年多都没有回过家。老婆打电话质问,他则一直推说工作很忙。问他在哪里工作,他又不愿意告知。老婆后悔不该放他回省城,但后悔也晚了,只能自己生气、叹息,还无处诉说。

以后,儿子、女儿为了不让母亲生气,又到省城调查,这次却有新的发现,老爹和那个女士生了一个男孩。至于老爹又干了什么工作,却是有点神秘,兄妹几人一直打听不出。既然得到了这个消息,也就不敢隐瞒母亲,儿女们就如实说了。

听说丈夫和那个女士生了孩子,这下老妇却冷静了。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动用亲戚帮忙,目的是既要把丈夫拉回来,又要不出什么事。她考虑的出事不在丈夫,而在那个女士。因为她也是女人,理解女人和男人有了孩子,会是怎样的心情。

于是,几个亲戚被老妇请到了省城,一起寻找丈夫。亲戚和丈夫联系,倒是很快就见了面。这次的谈判,各方都很平和,包括那个女士也在场,这位丈夫对亲戚的善意的数落也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老妇很大方,主动提出可以抚养孩子,还愿意给那位女士几万元钱,但以后不准再纠缠她的丈夫。最后各方都同意了这个意见,就按老妇说的照办。在支付了那位女士的几万元的赔偿费之后,老妇就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显得很亲昵,毕竟是丈夫的孩子。回家的路上,老妇抱着孩子,不愿正眼看丈夫一眼,丈夫则很知趣地跟在后面,头都不敢抬。

这次回到家里,不管丈夫如何卖乖,如何奉迎,她都是不冷不热;儿女见了父亲,也没有多余的话说。本来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却好像变得陌生起来。

人们有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遇到这样的花花事,不用自己声张,自动传播得就十分地迅速,所以很快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有好事的街坊邻居,就有事无事的过来串门,看到那个女士生的小男孩,会情不自禁地夸几句:“哎呀!城市的小孩子就是水灵,你看多好看啊!”说着竟还动手捏一下小男孩漂亮的脸蛋。每逢这个场景,老妇则是高兴也不是,不高兴也不是,没法接这个话茬。丈夫更是无话可说,脸红一阵白一阵。可想而知,这位丈夫则是长期在家里不敢出门,无颜面对街坊邻居的调侃——即使是夸奖。他在家里也有现成的活干——就是看护两个小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孙子。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却是一个叔叔,一个侄子,——窘迫难言则又是难免的。

这边平静了,可那位女士那边又来电话了,电话中哭哭啼啼,说是想看孩子。老妇一听就恼了,不是说好不让她见了吗,怎么又来纠缠?扬言绝不同意让她再见孩子,再装样子也不行。丈夫在老婆面前则是唯唯诺诺,信誓旦旦的表态一切听从老婆安排。可到了里,丈夫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接着,那位女士又频频打电话过来,每次都是老妇接电话,每次都是斩钉截铁地回复——不行。得不到老妇的允许,那位女士也急了,向老妇发出了最后通牒“如不答应,我就自杀”。这一句话,不禁就把老妇吓住了。心想:“因为不让看孩子,就出了人命,那自己可担当不起啊!”于是心又软了。

那位女士得到许可很快就找到家里了。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抱起来就是一阵痛哭,泪水还滴落在孩子可爱的小脸上。毕竟母子连心,让在场的人也无不感到心酸。

感受最深的,当然莫过于这个老男人,因为他才是造成这一切后果的罪魁祸首。看到自己喜欢过的这个女士身体明显的消瘦,面容明显的憔悴,心里又是疼又是怜,但还不敢向前安抚。看过孩子了,老妇就及时下了逐客令。那位女士也不再说什么,只是要求让她孩子的父亲送她到车站。老妇开始还不同意,可经围观的街坊的纷纷劝说,也就同意了她这个要求。

二人凄凄惨惨地到了车站,一看身后没人跟踪,就立刻恢复了亲近的本能。女士贴近男人的耳边说了几句话,男的就买了两张车票,急匆匆地一同上车了,上了车就催司机快点发车。一路上,二人是提心吊胆,唯恐有人开车追上来。

老妇在家里左等右等,计算时间,咋着也应该把那个女士送到车站了,可就是不见丈夫回来。这下又开始着急了,难道他又跟着跑了不成?心里一怀疑,就给在县城工作的儿子打电话,十万火急似的让儿子赶快到车站去找找父亲,见了就让他立即回家。儿子很听话,放下手头的工作,开车就过去了。可到了车站,找来找去,却不见父亲的影子,就知道又出事了。无奈,还是回家劝劝母亲吧!

这位父亲陪着那位女士到了省城,给老婆打了个电话,用又悲怆又毅然决然的口气说道:“老婆,对不起,我在家真的如坐牢笼,我出来不管和谁在一起,反正是不想再回去了。以后有事你让儿子给我打电话,你不要再给我打了。”这就等于很明白地说明了他的意思,说完就挂了电话。老婆再打就一概不接了。

对于这个结果,老妇也再没有什么办法了,心里也凉了,知道这次是彻底地失去了丈夫。以后自己的晚年,只有在孤独中度过了。眼下呢,还不错,不管怎样,有两个小孩子在她膝下承欢,还十分的热闹,生气勃勃。

2012年10月3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25527/

遭遇冷落的老妇的评论 (共 11 条)

  • 听雨轩儿
  • 雪儿
  • 婉约
  • 王鹏
  • 八度天空
  • 风语
  • 林玲英
  • 兰子君
    兰子君 审核通过并说 女人的悲哀。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样的现象。是应该同情老妇还是应该为那对有情人祝福,道德不允许这样事情的发生,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不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么。
  • 着墨
    着墨 审核通过并说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把伤痛抗在自己的身上,文章中的老妇既可怜可悲又可恨,从一开始就因为男人的错误而受伤害,但是却为了掩盖错误犯了另一个错误,直至无法回头。如果早一点离开,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 大海之子

    大海之子先生不愧是律师,生活素材和小故事很多,文章有生活气息。欣赏!

    赞(0)回复
  • 公民话语

    公民话语回复@大海之子:老师过奖了啊!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