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胡子车队

2015-11-21 15:19 作者:公民话语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胡子车队

小胡子并没有胡子,因为他姓胡,又因为他年龄小,所以才被苏州人嬉称为小胡子;说起车队,也不算是什么车队,实际上就是拉板车的一帮民工。然而,就是这个所谓的车队,却占据着当年苏州市车站、码头等公共交通部门几乎所有小型的搬运市场。在经济发达的古城苏州,当地人对于这个隐形市场可能都是不屑一顾,但是,就是这个被人看不上眼的工作,却成了小胡子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也成就了小胡子家乡众多农民工进城谋生的愿望,甚至主导了小胡子家乡政府的富民决策方向。这是个有点传奇的故事,但却在河南某县和苏州市之间悄悄地发生着,并且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的、让人心酸的经历。

这个故事的源头,当然还要回归到小胡身上。

小胡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从小跟着妈妈在河南某县一个贫穷的村子里生活,几岁开始就在村子里的小学读书,之后又到外村的一个中学读初中;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亲在苏州当兵,常年不回家;他叔伯好几个,堂兄弟有十几个;因为他的父亲在外地当兵,爷爷奶奶就跟他们家过。他从小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没及时治疗,留下右腿有点瘸的毛病,但帅气的长相和聪明劲儿却没有减低人们对他的喜

到他十三岁那年的天,父亲所在的部队突然发电报给他家里,一看内容竟是他父亲病危的噩耗,他的母亲就立即带上他和长他几岁的姐姐,匆匆地赶到了苏州。当他们在医院看到父亲时,父亲已经瘦的不成样子。父亲临终拉着他的手,声音虚弱,断断续续地给他说:“儿啊!我死了以后,你是家里的老大,你母亲、姐姐、弟弟就交给你了,你要承担起责任……”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他父亲的手慢慢地变凉,听着母亲和姐姐呼天抢地的嚎啕,他竟没有掉下一滴眼泪。这时的他,心里却如翻江倒海一般,几分钟的时间里,让他从一个男孩儿,瞬间变成了一个下决心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男子汉。

父亲所在的部队,帮着他们把父亲的后事办完,给了点抚恤金,让他们回去。但他却决定让母亲和姐姐回去,自己要留在苏州,并请求部队领导同意他住在父亲的宿舍里一段,等他找到工作之后就搬走。部队领导看着这个小男孩儿,又瘦骨伶仃的,住在部队里可不好说啊!他一看部队领导沉吟不语,犹豫不决,就扑通跪下了,说不答应他就不起来。部队领导一看这小孩儿这样有志气,也出于同情,就同意让他在父亲的宿舍住一段。可他的母亲却不同意,难以舍得把儿子留下,抱着儿子就是不松手。他哭着肯求母亲,说家里太穷,母亲要照顾爷爷奶奶,还要养活姐姐和弟弟,哪里顾得了啊!还是让他在苏州挣钱吧!母亲也是处于无奈,不得已就同意儿子放弃学业,一个人在苏州谋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谋生这两个字,是很多人难以完全理解的。不但可以解释为谋求生活,也可以解释为谋求生命的存在。小胡当时的情况,如果跟着母亲和姐姐回家,别说上学,可能连活命都成问题。这样也就理解了他母亲为什么最后同意他留下来,他可是只有十三岁,还是个小瘸子啊!

到火车站送母亲和姐姐那天,母亲从部队给的抚恤金中拿出两元钱给他,他坚持不要,母亲硬是塞到他衣服兜儿里,可他等母亲上车时,却又塞到母亲的衣兜儿里。

母亲和姐姐上了火车,部队送行的几个当兵的叔叔要把他拉回部队,他却让几位叔叔先走,他说要在火车站逛逛,于是几位叔叔开着车就先走了。

说小胡聪明,还真是聪明,也是被逼到绝境的缘故吧,在火车站转了一会儿,竟让他瞄到了工作。在乘客出站口,他发现有人拿条绳子或者拉一个由几根木棍撑起,装两个小轮子的简易的小车,就可以招揽顾客,做搬运的活儿,他就记在了心里。回到部队,向当兵的叔叔们借条绳子,第二天就跑过去拉起了生意。

连续三天,竟然没让他落空,每天都能挣几元钱,这样可把他乐坏了。因为他地理位置不熟,生客的活儿接不了,只能接不用他带路的活儿,所以相比其他做同样活儿的人,他是收入最少的。但是小胡是很有心的,不几天,他就摸透了火车站附近的街街道道和大小胡同,这样每天的收入又增加了。当他兴高采烈之际,有次从一个胡同里返回火车站时,却被几个人截住暴打了一顿,打他的人明说了就是因为抢了他们的生意。小胡一听是这个原因,就主动给这几个人说好话,叔叔、阿姨的喊个不停,又细说了自己的处境,几个人倒又同情起他来,同意他继续在这里谋生,但告诫不能和他们争生意。这次风波过后,他又比照别人的小木车,自己做了一个。拉个小车子,活儿又多了一点,他也可以省点力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当地一位农民拉个平板车送人,他灵机一动,就跟上这位农民。等离开了火车站,他就和这位农民搭话,问这种平板车在哪买的。这位农民也不保密,就告诉他哪里可以买到。他回到部队宿舍,把自己积攒的钱数了数,第二天就跑过去买了一辆旧的平板车。拉个平板车,可以接带行李多的顾客的活儿,偌大的火车站,就他这一辆,他的生意就突然好了起来。但回去却麻烦了,部队大门不让他拉着平板车进去,无奈他就到火车站附近租了房子居住。

虽然他拉着平板车,一瘸一拐的很辛苦,但因为可以挣钱多点,还可以省出来给家里邮一些,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满足感。第一次给母亲邮钱时,竟让他激动地失眠了,天快亮了还没有睡意。

眼看着生意有了转机,可以多挣钱了,他就给家里的堂兄弟发电报,要他们也过来。

就这样,他的堂兄弟陆陆续续地过去了十几个,也都置买了平板车,围着火车站,成了一个小帮派,从此谁也不敢欺负他了;又过了一段,村里的人,又陆陆续续地从几十个,发展到几百个;再后来,外村的很多人也过去找他了。

这一晃也就几年了。

小胡十七岁那年,就带领了一个两千多人的车队。他们租住在一个村子里,每天早上由他派活儿,给大家分配哪个小队到哪个车站,哪个小队到哪个码头,当时的苏州市的车站、码头的这个市场就由他们占领了。每到晚上他就给大家分钱,分完钱就带着大家喝酒。租住的村子里的房东们,看到这么年轻的一个人却是个头儿,大家还都听他的,就非常好奇。时间长了,就戏称叫他小胡子;他带的车队,也就被传为小胡子车队了。让他们自豪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苏州市的交警,看到拉平板车的违章了,一问是小胡子车队的,就不处罚了,好像交警们都很欣赏小胡子车队一样。

“那些年,”小胡说“我们两千多河南人在这里拉车挣钱,心里可是没有一点杂念,就是踏踏实实卖力气挣钱养家,不敢做一点违法的事,的确得到了当地人的好评。”

以后呢,大家想想看,这样一个两千多人的车队,一定还会逐渐扩大,并且扩大的速度还会很快,果不其然,以后就增加到了几万人。当然了,几万人涌进来,不一定就都做这个行业了。

小胡凭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在苏州市扎下了根,又带动这么多的乡亲们来到苏州谋生,这在老家,怎能不引起轰动。所以,老家政府领导出面了,认为小胡为全县人民开创了一个致富门路,一个发展方向,随之就把小胡树为了模范,树为了典型,小胡在老家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功臣,成了名人

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社会进步了,当年的平板车车队也早已成了历史。然而小胡的乡亲们在苏州市落户的,据小胡保守来说,就在八万人以上。小胡呢,自己开了几家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财富的积累不用说也是做到了大富翁的级别了。前几年,他还应老家政府的邀请,到老家投资了一个巨大的种植项目,政府给他划拨了几千亩的土地。

现在的小胡,虽然走起路来还是有点瘸,但却不失通过多年的打拼和锻炼出来的自然的气质和风度。他为了不再有从初中就辍学的遗憾,还自学各种文化知识,尽力向儒商的境界迈进。

每次见到小胡,他的脸上总是保持着微笑,说起话来细声细语,极为谦虚。但他清澈明亮的眼光,却分明透露出他一身的正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014年12月15日上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8530/

小胡子车队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