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末的彩云——拜谒李汝珍纪念馆

2012-02-25 22:58 作者:海边贝壳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末的彩云——拜谒李汝珍纪念馆。

逐浪随波几度秋,此身幸未付东流。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

——唐敖

走进李汝珍纪念馆的时候,正是一个天的傍晚。晚霞是金色的,亮得刺目,可是依旧穿透不过小院上空浓密的枝柯,间或遗漏的琐屑的光线在浓阴下就显得特别的耀眼,闪闪烁烁的,像人的思想深处跳跃着的火花。而那些密密排着的绿叶正从老树那遒劲的枝干上汲取着营养,把这座古旧的建筑装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李汝珍纪念馆就坐落在古老的板浦镇那条宽阔的中心大街边,镶嵌在两边颇具现代风味的建筑之中,显得深沉,凝重,肃穆。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一边执著地看守着自己的家园,一边又惊诧着这个家园的变化。

纪念馆分左右两部分。一边是住宅,一边是书房。正对着书房的门厅里竖立着李汝珍的雕像,来来往往的宾客总是把自己的敬仰投注给他那凝视远方的目光。院内,房屋错落有致,廊厅连接有序。鹅卵石小径穿过庭院,连接着每一扇雕花的小门,然后,在墙边打了一个弧形的圈子,蛇一样地伸出了门外。这里,上有古树参天,下有花木扶疏。石桌、石椅就蹲在老树下,一蹲就是百年的时光,似乎还在虔诚地伺侯着它的主人;一棵皂角树就站在小院的墙角,一站就是百年的日子,从青嫩的枝苗站成了沧桑的老干。墙壁上长满了苔鲜,湿漉漉的,在夏天水滋润下泛着鲜绿的光泽;一棵两棵的小草就从墙壁的缝隙里伸出来,细长的茎叶在晚风里摇曳,似乎在向游人打着招呼。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和谐,一切都显得那么古色古香,仿佛那位写了《镜花缘》的作者刚刚离去,要不,这小院里怎么会氤氲着一种叫做书卷的气息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站在小院里,眺望西边的一抹晚霞,我思想的翅膀就在历史的天空里飞翔了。

李汝珍,这位直隶(今天津)大兴县的才子怎么会把他生命的小舟停泊在板浦这个狭小的地带呢?

考查李汝珍(1763——1830)生活的年代,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清代辉煌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开始出现衰落的征兆。然而,清代的文学却在衰落的历史中获得了一种坚韧的力量,达到了一种极致,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曹芹的《红楼》。曹雪芹(1724——1764)的生命是短暂的,终其一生,他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的章目后便长眠于世,虽然于历史留下了遗憾,但他却在40年的生命里为后人留下了一块文学的瑰宝,即使到了今天,还有很多的研究者琢磨不透《红楼梦》的意韵。生前,从富裕之家衰落的贵族的后裔竟然落魄到了养活不了自己的地步,死后,却有一大批活人依靠研究“红学”而活着,甚至有的人还活得很滋润,这早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而李汝珍就诞生在曹雪芹去世的前一年,当《红楼梦》的手稿在作者死后的一二十年中于百姓间广为传抄的时候,这位直隶大兴县的21岁的青年正随着出任海州府板浦盐课司大使的哥哥李汝璜在京杭大运河的客船上风尘仆仆地向板浦进发。天津与板浦,一是北方的大城,一是地方的小镇,无论是文化,还是历史,都不可相提并论,况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但是,一路上的舟楫劳顿,李汝珍不觉得疲倦;一路上的风光景致,开阔了李汝珍的视野。兄弟俩终于在乾隆四十八年(即1784年)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踏上了板浦的土地。那时侯,板浦境内,横穿一条河流,满河的清波拍打着堤岸。河两岸,店铺毗邻,商贾辐辏。河面上,帆船林立,水荡船摇,南来北往的舟楫携带着四面八方的货物在此停留贸易;道路上,尘埃飞扬,商旅不绝,各地商品从东西南北汇聚板浦。板浦不仅是古老的海州府的属地,而且是一个人烟阜盛、货物集散之地。“穿海州,吃板浦”的俗语更让板浦的名字播扬天下了。

侨居板浦的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与许侨林、乔绍缚同窗治学,共读诗书,奇文相欣赏,疑义相与析。不久,李汝珍就娶许侨林之姐为妻,并经常跟随二人一起,考察了板浦周围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他们以诗歌结交朋友,以文章联络同志,交游甚广,见识愈丰;勤奋读书,笔耕不辍。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李汝珍完成了《镜花缘》的创作。今天,我们读《镜花缘》,钦佩李汝珍对板浦地区的世态人情的刻画如此的深刻细腻,那多九公的形象,那女儿国的奇才,那敖来国的风俗,那君子国的谦逊。无不在板浦周围这块土地上找到渊源,直至今天,我们还能从他的书里找到现实社会的影子。一本《镜花缘》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寄托了李汝珍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期待,成为清代文学中一株闪亮的奇葩。此书诞生之后,影响颇大。近代的鲁迅,胡适、林语堂等人都对该书研究很深,评价甚高。

流连在李汝珍纪念馆,看天空中云卷云舒,听历史的声音从耳畔穿过。目睹眼前这座古旧的建筑物,想着它就是诞生历史巨著的地方,神情就会一下子变得肃穆起来。也许,三百年前的某一个傍晚,天空也是这么深蓝,晚霞也是这么灿烂,然而,这简陋的石桌上回荡着的是镜花水月的旋律,这小院里徘徊着的是作者凝神思索的身影,他深邃的目光也一定凝望着历史的星辰,那棵皂角树上的蝉声回荡在耳边,也回荡在历史的深处。

李汝珍给清代晚期的文学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品,他居住并在此写下晚清文学巨著的这座房屋就成为后人回味历史的凭证,那本厚厚的《镜花缘》也成为清代文学天空里的一朵彩云。2007年7月写于板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1692/

清末的彩云——拜谒李汝珍纪念馆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