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学位和官位”

2013-04-20 17:16 作者:陈宣章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学位和官位”

陈宣章

人类社会的等级古已有之,即使在原始社会也有。其实,动物界也有等级,例如:狮群、鹿群、象群等等都存在等级;猴群有猴王;蜂巢有蜂后;蚂蚁社会等级森严,分工细致,只有蚁后繁衍子孙,蚁群中也存在着与人类社会中类似的王位继承制度……

私有制产生后,人类社会就产生了阶级。社会分层并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在社会中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集团。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群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本文对阶级不多谈,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凡是说阶级与阶级斗争者常常被戴上“极左”帽子。本文只谈学位与官位。

学位是文化领域的等级,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经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学习和研究,考试合格后,由有关部门授予国家和社会承认的专业知识学习资历。

有人说,学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其实,这仅指西方国家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而国粹的学位有“举人、贡士、进士三级”。博士在中国古代为官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天子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依血缘世袭。东周时,分封制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国君服务。秦朝,分封制度被废,采用皇帝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皇帝选拔民间人才采用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廉。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明朝起,科举考试制度完备:分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清代科举考试分两个阶段:1.初步考试(院试);2.正式考试。

初步考试有三种:童试,岁试,科试。童试又叫 “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时称做“童生”(儒生);童生经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选拔后到督学考试,合格后为“秀才”(生员,别称茂才)。秀才每年考一次,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科试”。科试合格具备考举人的资格。

正式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又称“大比”)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后称为举人(俗称孝廉)。乡试是头年八月份(称秋闱)考完,翌年二月到京城考试叫“试”(又称会试、春闱、礼闱),在礼部举行,考中后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每年约300名。会试后,大概4月份前后进行殿试,由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考,考中者就是钦定“进士”。每一级考试合格之佼佼者另有称号:生员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附生。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分三甲录取(一、二、三甲通称进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儒学。儒学和孔庙一起,称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管教。所以,中国古代的“教授”是低级教官。

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学位是官位的条件:举人是候补官员,有做官资格。明代入国子监学习者通称监生,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者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者称荫监,举人入监者称举监,捐资入监者称例监。监生可直接做官,尤其是明初,以监生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者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者越来越少,却可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明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清代规定,举人可到吏部注册,取得一定官职,可当县官。但因职位很少,每年40-130个名额,给举人的名额很少,所以,举人中候补做官者更少,这样就往往有许多候补官。进士可直接做官: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解放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功劳做官,许多人没有文化,一样做官,在工作中学习,官位与学位分家。毛泽东的方针是“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毛泽东认为,三大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工农群众是主体,应该实现“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

也不知何时起,学位又与官位相结合了,甚至于公司高管也玩起了学位。“学而优则仕”之风席卷大陆,仿佛学历越高,素质越好。从古至今,知识分子大多附属于统治阶级,而不是独立的阶级。知识与素质不成正比。历代卖国贼、汉奸中,知识分子也占绝大多数。

同时,各种虚假的学位也流行起来。有考试作弊者,有考试雇枪手者,有花钱获取者,有学位论文虚假(抄袭、剽窃、伪造等等)者,有以色相换取学位者,有以权势取得学位者……甚至有购买假学位证书者。

有人说:“现今许多大学生高文化、低素质是不争的事实,唯分数论、唯文凭论是祸根。”其实,只要看一看教育部门、大学领导在想什么,就可以找到根源。再说,现今许多大学生真的是高文化吗?在“严进宽出”的方针下,文凭与文化也不成正比。当学位成为官位、职位的敲门砖时,文凭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

再看媒体,错别字不断,语法、句法、逻辑错误常见,新闻也可做托。而文艺界、学术界、思想界,更是混乱。各种知识竞赛、智力竞赛简直笑掉大牙。一档《一站到底》中,一个大学高材生,竟然不知道“圆内直径条条相等”这个小学生的常识。那些智力竞赛就是为了叫观众打声讯电话赚钱,智力程度是幼儿园水平。

自古以来,官位提升靠政绩,否则就是歪门邪道。而今,那些大小贪官是怎么提升的呢?东窗事发后,才发现早就不是好东西。当然,在提升前有一个“培养”过程,如果需要文凭,就送到那里涂金一下。而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那些大小贪官学会的是怎么当官,怎么升官,怎么造政绩,怎么捞钱财,怎么“肚露门”,怎么“深好玩儿”……

何时官位决定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绩与真正的民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42337/

闲话“学位和官位”的评论 (共 10 条)

  • 听雨轩儿
  • 疯狂侠客88
  • 剑客
  • 婉约
  • 雪儿
  • 平水晴云
  • 杨科
  • 惜缘
  • 严若尘
  • 小人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