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前苏联的历史教训”

2012-09-07 14:38 作者:陈宣章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类人猿进化为人类以后,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从列宁创造了苏联到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如何取得政权”和“无产阶级政权如何治理国家”两个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考茨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致力于合法斗争(即在资产阶级议会中进行议会斗争),在取得政权后可保留所谓的民主制度。列宁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寻求所谓的合法斗争必然修正主义化;在帝国主义阶段中,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在取得政权后,不应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后,即使一国的资产阶级已不存在,仍有必要采取专政的方式保卫无产阶级政权。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全力进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斯大林使俄罗斯从灰烬中振兴起来,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国,粉粹了希特勒,拯救了俄罗斯和人类。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主谋清除了贝利亚集团。1953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他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发表了“秘密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1961年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鼓吹“全民国家”、“全民党”,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在经济方面,他搞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推行物质刺激原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改组机器拖拉机站,开垦荒地等。在对外关系上,赫鲁晓夫提出两个社会经济体系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原则。

很有意思的是赫鲁晓夫:1。1949年任中央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2。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3。解冻苏联的文艺领域。4。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5。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甚至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也有史学家认为,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使得苏联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才有了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超级大国;他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勃列日涅夫主义。他执政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党内腐败愈演愈烈,高级干部成特权阶层。他曾有句经典名言:“靠工资谁也活不了。”在其暗示的影响下,腐败像癌细胞在苏联共产党内扩散,埋下了苏联共产党瓦解的危机。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社会贪污、腐败和特权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1979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为导致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长达12年的“集体领导”,勃列日涅夫终于独揽党、政、军大权,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1977年6月,他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已经徒有虚名的集体领导最终解体,至此,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党政军的最高首脑。勃列日涅夫收起了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代之以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却开始深入苏联普通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一度根绝的吸毒现象开始风靡一时,社会治安状况大大恶化。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大约形成了2400个黑手党组织,并且这些黑手党大都有官僚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莫斯科已和纽约一样,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1985年3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他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1988年6月在苏联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方案。1990年3月15日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联总统。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继续致力于缔结联盟条约的工作,但12月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苏联国家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执政中、后期,苏联社会思想获得空前“解放”,苏联人民抛弃了的苏共,苏共丧失执政的基础,最终被迫自行瓦解,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上,戈尔巴乔夫以“有计划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取代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成熟社会主义”的等提法。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化同时也削弱了共产党的权力,这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发动了“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他被释放后发现他的声望渐坠,而当时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声望大涨。此外,政变后他被迫将大部分政治局成员撤职,一部分甚至被逮捕。

戈尔巴乔夫认为,当时的前苏联社会处于“危机前”的状态:1。资金、外汇大量损失、得不偿失,民风进一步涣散,出现信用危机。2。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政府黄金储备下降。3。重大事故连接不断。4。国库空虚、大发纸币、预算出现黑洞、隐性通膨严重、官方统计虚伪。财政赤字,而社会上却游荡着巨额卢布。

所以,戈尔巴乔夫采取措施:1。去除舆论控制,实现言论自由。公开性象一阵狂飙首先在思想文化界刮起。戈尔巴乔夫甚至公开说:共产主义并不理想,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航道”是错误的。2。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自由选举,建立议会,开放党禁,形成多党制。民主选举中,20%的非党人士获得了胜利,引人注目的是在党内受排挤的叶利钦和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都成功当选;而苏共一些领导人则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落选(没有获得50%以上的选票)。市场、公民社会、法治国家、自由选举、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全人类价值、世界一体化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观念,变成了一种准则,在民意中扎下了根。从1988-1989年,非正式组织从3万个猛增到6万个。许多非正式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并且开始按照政党形式活动。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废除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等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3。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国家趋向法制化。4。三大改革运动:加速发展机械行业、赶超美国;学校电脑化,推翻传统教育,造就白领阶层;反酗酒运动。

戈尔巴乔夫为了推行改革物色了叶利钦,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上台后烧了“三把火”:1。痛斥前苏联社会的等级制,宣布取消特权,争取人心;2。公开揭露官场腐败,取得下层群众和广大知识分子的赞赏;3。果断冲击官僚体制,实行干部换血。于是,叶利钦夺权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1989年9月叶氏访美,大开眼界,惊叹资本主义的成就,发誓要学习美国200年的民主和市场经验。叶在回忆录中说:“我领略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原来它并非是前苏联的敌人和可怕的恶魔,而是摆满货架的罐头和高速灵敏的电脑”。叶下决心与社会主义决裂,与前苏共分道扬镳。1989年东欧各国政权瓦解、红旗落地,对叶氏是极大支持。

1989年,叶利钦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获得了席位。因为与戈尔巴乔夫所谓的中派立场有重大分歧,1990年叶利钦退出苏联共产党,并凭借当时民众对他的支持,于1991年6月赢得了俄罗斯第一次直接、普遍的总统选举。苏联领导层中的强硬派曾试图阻止去苏联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于8月份发动了一次失败的政变。叶利钦借机把戈尔巴乔夫及莫斯科的局势和资源完全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在禁止苏共活动并没收苏共的财产后,叶利钦又给垂死的苏联致命一击。1991年12月,他和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的领导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叶利钦上台不久,即颁布俄联邦国家机关“非党化”的命令,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委赶出俄联邦国家机关,使前苏共失去对前苏联的实际控制,为取消前苏共铺平道路。退党反共的叶利钦和自由派、民主派竟然获得很多人的支持。1991年“8·19”后,叶签署命令全面终止前苏共活动,并迫使饱受屈辱的恩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书记职务,前苏共被迫解散,并失去前苏共党务系统的固定资产,它被氏叶号令充公。

11月16日,叶利钦宣布10项总统令,接管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12月23-25日,叶利钦迫使戈尔巴乔夫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19:38,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19:45,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三位统治者所进行的改革虽然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但是他们的改革在终极目标上是相同的,即要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初衷是苏联的民主社会主义化)。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到1991年,前苏联亡党亡国用了34年。经历了:1。批斯大林,向右转。此后,所谓的“社会主义”都是挂羊头卖狗肉。2。经济改革。3。舆论自由。4。特权腐败。5。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6。国家趋向法制化。7。政治体制改革:自由选举,建立议会,开放党禁,形成多党制。8。苏共失去领导地位。9。解体。

前苏联是多民族的大国。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但是资本主义复辟,政治体制问题,也必然造成分裂解体。前苏联的教训是惨痛的,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绝不会改变。现在,国内有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体制改革。讨论中国的赫鲁晓夫已经过时,必须警惕中国的叶利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84657/

闲话“前苏联的历史教训”的评论 (共 6 条)

  • 零下一度
  • 毕欣苗
  • 农雨晴
  • 顾安
  • 健康
  • 紫蔷薇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