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忌讳和避讳”

2012-06-26 14:59 作者:陈宣章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忌讳和避讳”

陈宣章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忌讳与避讳。如果你不留意触犯了,就会被误解或遭受白眼、令人讨厌。所以,有的人说:“活得很累。”

“讳”有诸多方面:1。语言;2。文字;3。数字;4。礼教;5。岁时节令;6。民族宗教;7。职业习俗;8。风俗习惯,世风民情等等。避讳分狭义和广义两种。避讳的范围很广,有国讳、私讳、俗讳等。从感情色彩看,避讳又分敬讳、忌讳、憎讳。从根本上说,“讳”是旧习惯势力、旧文化传统,应该予以彻底破除。可是,现今生活中也存在打着“国学文化”旗号宣传、扩展“讳”的情况。

一、语言“讳”与文字“讳”: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彼此了解的社会交际工具。语言“忌讳”就是不能说,而语言“避讳”就是绕开说。语言“讳”是特殊的文化现象,几乎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语言属于听觉符号;文字属于视觉符号;特殊的盲文属于触觉符号;特殊的哑语属于视觉符号。文字与语言既互相匹配,又互相不同。所以,语言“讳”重点是发音;文字“讳”重点是字形。

“讳”是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现象,是封建皇权、宗法观念的产物,也即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由于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例如:周礼),强制臣民执行,否则就是“大不敬”,甚至危及个人生命与家族存亡,所以许多人具有畏惧心理。历史上,因“讳”引起的文字狱枚不胜举,尤其是康熙朝11起,雍正朝20多起,乾隆朝130余起,累计杀数万人。规模最大的是康熙朝“庄史案”被祸七百家,被杀一千人左右,还有不少人被流放发配。

正避讳制度始于周朝,迄于民国。避讳指言谈和行文中规避帝王(及其先祖、外祖甚至外戚的先祖)、圣人、先祖和长辈的名字(“本名讳”)及与此形、音、义相同相似之字(“嫌名讳”)。避讳有朝讳(国讳)和家讳。避讳之法有替字、空字和缺笔三种。“讳”的最初仅为言语表达,随历史的推进发展到言语文字并举。唐宋两朝避讳制度严格,尤其是宋朝,“庙讳”达50字。宋宗时,国讳达278字,七世以外君主的名字也避讳,不仅避“本名讳”,也避“嫌名讳”。例如:宋太祖祖父叫赵敬,故宋代称“镜子”为“照子”、“铜鉴”。因此,文人士子遣词造句如履薄冰。

避讳举例:1。佛教观世音菩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菩萨”。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其实是“民风”,因避李世民讳。2。康熙朝因避“玄烨”讳,唐玄宗改称“唐明皇”,李玄霸为“李元霸”,玄武门为“神武门”。3。宋·司马光出使辽国,辽主名“耶律德光”,因同名“光”而辞退差使。4。宋·御史中丞刘温叟因父亲名“岳”,为避讳终身不听音乐,因“乐”“岳”同音。如果他父亲名“帆”,大概只能饿死,因为“帆”“饭”同音。5。秦始皇赢政,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父亲名子楚,把楚地改为“荆”。6。汉高祖刘邦,凡遇邦字均改“国”。7。吕后名雉,凡遇雉字均改“野鸡”。8。汉文帝刘恒,把恒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9。汉景帝刘启,把启改名“夏后开”。10。汉武帝刘彻,蒯彻改称“蒯通”,“彻侯”改为“通侯”、“列侯”。11。汉宣帝刘询,荀子在汉代成“孙卿”。12。汉光武帝刘秀,秀才改为“茂才”。13。汉明帝刘庄,《庄子》改为《严子》。14。晋文帝司马昭,王昭君改称“明君”或“明妃”。15。西晋孝愍帝司马邺,地名建业改为“建康”。16。晋简文帝郑后小字阿,《春秋》改为《阳秋》。17。隋文帝杨坚父名忠,把“侍中”改“纳言”,“中书”改“内史”等。18。宋钦宗赵桓,齐桓公宋代成为齐威公。19。孔子儿子名孔鲤,后世孔氏子孙称鲤鱼为“红鱼”,祭祖时不用鲤鱼用鲫花鱼。20。司马迁父亲叫“司马谈”,《史记》改“张孟谈”为“张孟同”;改“赵谈”,为“赵同”。21。南朝·范晔父亲叫“范泰”,《后汉书》改“郭泰”为“郭太”,改“郑秦”为“郑太”。22。赵匡胤始祖玄期。杨家将杨延期易名杨延昭。更有甚者,宋高宗赵构,避讳“够”字等五十多个。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和尚和乞丐,避讳“僧”、“贼”、“了”、“光”等数十个字。常州蒋镇《贺圣旦表》有“睿性生智”之语,本是颂扬,因“生”、“僧”音近,被认定讽刺皇帝当过和尚而受惩处。避讳之事枚不胜举。

最滑稽的是:1。唐朝“诗鬼”李贺,父亲叫晋肃,因“进”与“晋”同音,才华横溢却一辈子不能参加进士考试,27岁郁郁寡欢而死。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讳辩》愤而质问:“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2。”唐·杜甫父亲叫“杜闲”,一生写诗近三千首,不用“闲”字。杜甫母亲名“海棠”,寓居海棠盛名的四川,从未写过海棠诗。3。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改写“序”为“引”,苏轼则用“叙”。4。州官田登竟把“放灯”改为“放火”,留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典故。5。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老虎改称大虫,虎牢关改为“武牢关”,虎牙将军改为“武牙将军”,虎符改鱼符或兔符,后改龟符(南宋时恢复虎符)。成语“画虎不成反类狗”改为“画龙不成反类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改为“不入兽穴,焉得兽子”。6。五代·冯道,字可道,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一天,门客给他讲老子《道德经》,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为了避讳,改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令人啼笑皆非。

古时候,皇帝继位后,兄弟的名字要避讳。例如:雍正继位,一律改“胤”为“允”;康熙第十四子原名胤祯,讳“禛”音,改成允禵。

避讳不避姓,不避年号。皇帝一高兴,还赐“国姓”。唐·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李勣。隋炀帝杨广竟然把大运河旁边的柳树赐“国姓”,从此称为“杨柳”。

正避讳是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特有的制度。科举考试中,除了避讳,还有“联想”,应举考生甚至出题考官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祸患,例如清·雍正朝“维民所止”案:查嗣庭为江西考试官,试题“维民所止”源出《诗经·商颂·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有人说:“‘维止’两字意在去雍正(年号不避讳)之首也。”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照大不敬凌迟处死”,行刑前冤死狱中,还要“戮尸枭示”;嗣庭的儿子惨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当年考生排名靠前者遭到了迫害,浙江全省六年不准科举考试;嗣庭的哥哥查慎行全家进京投狱。(《清稗类抄·狱讼类》)

这种“避讳”竟然也发生于文革期间。京剧《智取威虎山》少剑波赞扬杨子荣:“擒栾平,逮胡标,活捉野狼嚎。”《林海原》中,胡标原为胡彪;野狼嚎原为“一撮毛”。因为彪、毛二字犯忌而改动。

“避讳”在民间还有很深遗毒:电影《女篮五号》中主角林洁的女儿叫“林小洁”,许多观众提出疑问。可见,要荡涤封建幽灵,确实很难。

从其它角度,“避讳”对考古确定朝代有参考价值;古文不“避讳”常常是作者反封建思想的体现。例如:《红楼》中,曹雪芹就不“避讳”。最早的甲戌本没有丝毫“避讳”痕迹。别人的抄写修改本则反映了修改者的观念,如:己卯本属怡亲王抄本,“避讳”严格。

1。曹雪芹时代,清朝入主中原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曹雪芹不避“福临”、“玄烨”、“祯”(禛的形、音似字。)。甲戌本没有“弘历”两字。2。乾隆次子永琏,为前皇太子,而《红楼梦》中赫赫有名的贾琏,属于故意冒犯。3。《红楼梦》贾府祖宗“贾代善”,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同名。4。《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贾政在学政任上出考试题“惟士为能”,源出《孟子·梁惠王》。“惟士”两字有“雍王”去首嫌疑。古字“惟”“维”通用。5。乾隆帝原是“宝亲王”,继位了就是“宝皇帝”。《红楼梦》中有宝玉、宝钗、宝珠、宝琴、宝蟾、风月宝鉴等等,甚至鸳鸯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6。清朝文字狱中,涉及“明”、“大明”者颇多。《红楼梦》有“大明宫”、“大明角灯”。7。曹雪芹祖父曹寅,《红楼梦》出现“寅”字甚多,不避家讳。8。《红楼梦》庚辰本有两处出现“丘”字,不避圣(孔子)讳。

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曹雪芹不“避讳”,可能为了掩盖自己的年代身份。如果对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避讳”,就暴露了作者的年代,具有危险性。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有对避讳的描写。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

避讳大多是敬讳、忌讳,也有“憎讳”,避恶人讳。唐肃宗恨安禄山为国仇,把当时有“安”字的城市一律改名,竟然改了几十个城名,例如:安康改汉阴,同安县改桐城,绥安县改广德,宝安县改东莞,安昌县改义昌等等。有的连同音字也改掉。

二、数字“讳”:

国人喜欢6,8(含有“顺”和“发”之意),忌讳4(含有“死”之意)、13(由西方传入)。有人手机号尾数是“147”(要死妻),还有人手机号尾数是(死儿死妻死爸)。应该强调:所有数字“讳”都属于牵强附会,自找烦恼。

但是,数字“讳”在社会上非常普遍。总体来说忌单数,而“好事成双”。但丧事中相反,出殡“忌双数”不希望坏事成双。配偶健在则奠金为单数;配偶早亡则奠金为双数。

“三”谐音“散”,做寿和结婚忌这个日子;送礼也忌“三”。“四”谐音“死”,大忌。“五”谐音“无”,谈判、收帐等忌。妇女忌“七”,因为古代有“七出”之条。但是,又有“七巧”之说。

“九”谐音“久”,嫁娶喜“九”,代表长长久久。但是年龄忌“九”,做寿“做九不做十”,就是避免“九”而多说一岁。老人反而忌“百岁”,说“九十九”,怕被说成“老不死”。平时用语要避开说“七日”、“百日”,那是办丧事的术语。

忌“十三”是西方习俗,因为犹大排位十三。造大楼没有13楼,改为“12楼乙”。

还忌“七零八六”(七零八落)、“五三五四”(吾散吾死)等。

三、礼教“讳”:

封建礼教应该彻底抛弃,但是旧的习惯势力强大,一些封建礼教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流传下来。这里有教育问题,也有法制问题,常常混杂不清。封建礼教也与民间习俗混杂不清。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大课题。

从根源上说,“避讳”祖先长辈名字也是礼教流传,甚至忌把长辈名字告诉别人。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即使同辈之间称呼,也有忌讳。

另外,民间忌亵渎语,有伤大雅。于是产生“下部”、“阴部”、“办事”、“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等素雅词代替。甚至连“拉屎”等等也忌讳,改称“大便”、“大解”、“解手”、“如厕”、“上厕所”等。

四、岁时节令“讳”:

岁时节令有许多习俗,也有许多“忌讳”。例如传统春节:语言文字、装饰活动都应该喜庆、吉利,“忌讳”一切凶恶与不吉利。其中有心理畏惧、宗族观念、封建迷信、传统习俗混在一起。“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说《吕氏春秋》就有记载。“尘”即“陈(旧)”,扫尘即“除旧迎新”。除夕守岁迎新,最早记载见于西晋《风土志》。“一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初一到初五不扫地,不住外泼水”,防止财运跑掉。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贴年画,图案有寿星、寿桃、蝙蝠、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正月初一争相早起,燃放爆竹,拜年祝福或投“贺年片”。给长辈拜年的同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给偶数,忌讳奇数)。“岁”即“祟”。“压祟”求平平安安。初一到破五(正月初五)忌打碎盆、碗等家具(“破产”),一旦不慎,赶快说“岁(碎)岁平安”“破解”。年初一忌看病、吃药。忌汲井水、忌借火种、忌讨债、忌给人钱物(除了压岁钱)、忌家禽牲畜入别家、忌啼哭、忌睡午觉、忌乌鸦叫。春节吃年糕(谐音“年高”),黄、白年糕象征金、银,寄寓新年发财。过年包饺子,“和”面象征“合”,“饺”谐音“交”,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饺子形似元宝,含义“招财进宝”。

春节禁忌最多,忌说“穷”、“破”、“断”等字。除夕忌骂人、忌脏话气话不吉利话,忌叫小孩乳名、忌药渣留在家里、除夕煮饺子忌拉风箱“呛年”。饺子煮破称“挣了”;饭吃完称“好了”;馒头蒸裂称“笑了”。春节前立春,忌立春后打扫;立春后忌小孩剃头;正月初一忌死人,要谎称初二死的;正月初五忌出门;初八、初十忌动碾磨。二月二忌动针线;新媳妇“辞灶”后忌在娘家过年、分娩。

传统节日都有习俗与“忌讳”,不一一例举。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忌讳”已经淡薄、甚至消失,不应该再去强化、回潮。

五、民族宗教“讳”:

我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国家。根据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必须遵守各民族、宗教的习俗。这些习俗不能笼统说成是封建迷信或宗教迷信。当然,邪教违反宪法,应该取缔

穆斯林忌猪肉和饮酒;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鄂温克等忌狗肉和乌鸦肉。每一个民族都有一整套仪礼习俗,包括人生仪礼和生活礼节。例如:回族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割礼、婚礼、丧礼等;生活礼节有见面礼、待客礼等。各种仪礼习俗常常有“忌讳”,不但民族内必须遵守,外民族人在现场,也必须遵重。

宗教没有国界,在宗教场合,信徒与非信徒都必须遵守宗教仪礼。

六、职业习俗“讳”:

各种不同职业有其习俗及避讳。例如:渔民忌讳翻、沉、停、破、漏之类字,风帆称“篷”,翻过来称“调过来”,忌“住”(最怕船只停住),称箸为“筷子”,称饭帚为“炊帚”,忌将碗扣过来,忌将筷子放在碗上。

又例如:商人忌“干”、“赊”、“折”之类字。医院忌“死”有关的话。医生遇到“死”字,说“die”。这与民间的“去世””、“百岁”、“百年”、“逝世”、“升天”等意义不同。

七、风俗习惯,世风民情“讳”:

这是与广大民众密切相关的范畴,更加复杂,赋予移风易俗的内容极多。

1。生活禁忌:①办喜事忌身上蓝、白、黑等色;办丧事忌鲜艳服饰。②请客饭桌忌横向,(横向请菩萨),要南北向。③祭祖先肉忌去皮,鱼忌去鳞。④探亲访友、看望病人忌下午;送葬出殡下午进行。⑤人死屋外,忌抬回家中。向亲朋报丧忌进屋里。送葬路上遇熟人忌招呼、呼名谈话。⑥哥哥忌坐弟媳床沿。⑦通信忌红字。⑧忌鸟屎落身。⑨药锅忌进门。⑩镜子忌放床、书桌的正面及电视旁边。

2。妇女禁忌:①忌跨锄头柄、扁担、凉帽、笠帽等用具。②妇女裙、裤、衩为秽气物,洗、晒、收都有禁忌。③除了带孝,忌戴白花、黑花发卡。④忌爬屋顶、跨人头。⑤忌黑夜扫地、梳头。⑥忌站在门里向外泼水,或把水泼向太阳。⑦忌夫妻在娘家同房。⑧孕妇忌跨秤杆,忌钉钉子,忌吃兔肉,忌进庙,忌入亲友喜房,忌抱别人孩子,忌在娘家生孩子,忌别人送女孩用品,忌丧事、祭祀、“做功德”等。⑨孕妇忌参加红白喜事、动土上梁、商店开张。⑩产后忌进别人家。

3。小孩禁忌:①15岁忌提老鼠尾巴,忌吃鸡爪。②用忌有字纸擦屁股。③忌往火堆小便。④忌捧碗边走边吃,忌吃饭时脱衣,忌用盘、碟盛饭,忌握筷太高太低,,忌吃饭时离开饭桌,忌吃饭时双肘放在膝上。

4。饮食禁忌:①忌筷子敲打碗边,忌把筷子横担在碗上,忌筷子插在饭上。②女孩忌边梳头边吃东西。③盛饭时忌勺子往外翻。④客人进门忌吃水饺。水饺是送行食品,俗称滚蛋饺。俗话说:“上船饺子下船面。”⑤给别人倒茶忌壶嘴对人。

5。衣饰禁忌:①衣服下边忌毛边(丧服)。②衣服扣子喜单忌双。③忌穿在身上缝补衣服或钉扣子。④“九月不缝被,缝被孤寡盖着睡”,“六月不缝袄,缝袄穿着好送老”。⑤女衣裤忌在院中过夜

6。居住禁忌:①五月忌盖房、晒席。②住房忌面对小胡同。③住房忌布局失调。④鸡窝忌垒在正屋屋檐下。⑤自己正房忌矮于邻居房。⑥前房忌高于后房。

7。旅行禁忌:①初五、十五、二十五忌出远门,忌在外住宿。②走夜路忌轻易应人叫喊。

8。言行禁忌:①忌用手指彩虹。②忌见贼星(流星)。③忌说一百岁、七十三和八十四岁。男人忌说四十一岁(“王八”)。④婴儿出生一百天,忌叫“百日”,称“百岁”。⑤早晨梳头光溜溜,上午梳头泥汉头,晚上梳头鬼来揪。⑥抓中药,忌反叠。药忌放在锅台、窗台、炕台。⑦麻疹和天花忌生人入门。⑧甲子年忌结婚。一年两头春忌结婚。⑨婚姻忌属相八字(现在又有星座)。⑩忌送钟、梨等物。红白喜事以及各种特殊场合,在各地又有各种禁忌。

人生能百无禁忌,但是也不能作茧自缚。古人法规:“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这不是现代人的桎梏。祖先值得敬畏,但不能影响时代发展。风俗习惯、世风民情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善待自己,又要尊重别人。

辛亥革命后,避讳制度宣告结束,但避讳之遗俗并未消尽。《生活禁忌大全集》、《中国语言禁忌和避讳》等等书籍出版,并非有利有弊。科学、健康、和谐地生活,需要移风易俗,需要互相谅解、宽容。有人在自家屋脊上垒三个酒瓶,瓶口对准不和的邻居,或者放一面小镜子(照妖镜)对准不和的邻居。有什么意义?和谐社会对每个人都重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4907/

闲话“忌讳和避讳”的评论 (共 1 条)

  • 依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