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忽悠及其历史渊源”

2012-05-03 15:02 作者:陈宣章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忽悠及其历史渊源”

陈宣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忽悠”:<;方言>;<;动词>;:晃动。其实,其含义深广。

这个方言词,经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的《卖拐》走红之后,在全国广泛使用,其含义变成:让人陷于一种飘飘忽忽、神志不清、基本丧失判断力的状态。“忽悠”既可作动词,意思是“坑蒙拐骗,诱人上当”;也可作名词,指实施这种欺骗行为的人。日常生活中,人们把类似这些江湖医生的一般欺骗性的言行统称“忽悠”。赵大忽悠名言:“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的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

小品《卖拐》讽刺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江湖医生和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利用国家在广告管理方面的漏洞,抓住老百姓关心自身健康、生怕有病的心理,故意夸大某种疾病或者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严重性,诱导人们接受其医疗服务或者购买其药品的行为。

有人说:“忽悠”的本字是“胡诱”,即胡乱诱导,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钩,叫人上当。“忽悠”的本质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但是与“诈骗”相比,好像温和一些,具有一些调侃玩笑的含义。人们对诈骗犯的态度是痛恨,但对忽悠者的态度往往是一笑了之。语言很多并非有任何意义,只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忽悠”还有深广的含义:吹牛、煽动、怂恿、劝说、鼓动、戏虐、耍戏、戏弄以及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又不真实等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说,“忽悠”古已有之。《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南海之帝为攸,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攸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攸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忽和攸以自己的小聪明,反而弄巧成拙。因此,“忽攸”古义是:取其敏捷有为之意,却违反自然之道。“攸”是“悠”的本字,古代“攸”、“悠”通用。

据我查:“南海之帝为儵”,儵即倐、倏,音shu,与攸不同。“倏”,走也;本义:犬疾行。作形容词释义:极快地,例如:倏易、倏霍、倏闪;作副词释义:忽然,例如:倏忽、倏然、倏已半年。“攸”,音you,助词,释义:所。“悠”,音you,形容词为久、远;闲适、闲散。动词为荡。“悠忽”,形容悠闲懒散。古代,“倏”为“从犬,攸声”。

假如倏、悠混用,忽和攸是好心办坏事,就令人生疑:“南海之帝为攸,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中国源于古代天下的“中心”,即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争夺天下为“逐鹿中原”。《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忽和攸把中央之帝浑沌弄死,莫非谋害?人心隔肚皮,也许忽和攸各怀鬼胎。所以,把“好心”撇开,只看后果,忽和攸甜言蜜语把浑沌“忽悠”死了。

“忽悠”有三要素:忽悠者、被忽悠者和忽悠技巧(尤其是巧舌如簧)。忽悠的关键是被忽悠者本身。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忽悠者就是投其所好。古今中外,臣子忽悠皇帝、下级忽悠上级、百姓忽悠官府、行贿者忽悠权势……甚至儿子忽悠老子、妻子忽悠丈夫,枚不胜举。但是,忽悠者明确告诉被忽悠者,后果是取你的财产和生命,被忽悠者仍然心甘情愿地被忽悠,确实罕见。

有一篇小说,一个绝代佳人有两手绝活:高超厨艺和床上功夫。她嫁了几个亿万富翁,都被她“忽悠”进了天堂,而且是婚后不久。一个著名侦探怀疑是谋杀,调查无据,就直接面谈。绝代佳人供认不讳,谈了任何用美味佳肴把富翁吃成“三高”一低(低智商),任何用床上功夫把富翁搞成昼翻滚,终于富翁在绝度享乐中高高兴兴进了天堂。小说结尾:侦探跪下求婚。这大概是天下第一“忽悠高手”。

从忽悠技巧研究,巧舌如簧、甜言蜜语者常常偷换概念。秋时郑庄公就是一例。郑庄公寤生是郑武公的大儿子。武公死,他继位。但是其老妈武姜喜欢二儿子叔段,就与叔段谋划里应外合篡位。郑庄公平定叛乱,叔段自杀身亡。老妈武姜没自杀,郑庄公也拿她没办法,愤怒地说:“把她撵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于是,武姜被流放到偏远的郊区。

后来,郑庄公就后悔了,究竟是自己的亲妈。古人标榜“以治天下”,万一被人编成歌谣,塞到诗经里,还不得遗臭万年?于是,郑庄公有事没事就掉几滴泪,唉声叹气。大夫颍考叔挖了一个地道,泉水汩汩而出,取名“黄泉”,就安排郑庄公与武姜在“黄泉”见面。这就是后世闻名的“黄泉相会”。《古文观止》评论:“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其母,施及庄公。”这就是偷换了“黄泉”的概念,“忽悠”得皆大欢喜。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深居简出,大搞个人崇拜,不让臣子见到自己。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一天,他看到丞相李斯的车队浩浩荡荡飞驰而过,烟尘飞扬,旌旗遮天,很不高兴。秦始皇还没来得及发飙,第二天情势大变,李斯的车队偃旗息鼓,寥寥几辆车悄悄顺着街边开溜,就像一条夹着尾巴的狗!如果没有前一天的所见,李斯“忽悠”得可以。现在秦始皇知道贴身侍卫中有李斯的耳目,李斯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还好,秦始皇没有多久就死了。否则,不劳秦二世和赵高动手,李斯早就被五马分尸了。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赞美一棵树:“此乃嘉树!”权臣宇文士及随声附和。李世民责备他:“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是谁,至今知道了。”此话一出,大家都震惊。宇文士及却神态从容地说:“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宇文士及偷换了概念,把唐太宗“忽悠”得转怒为喜。宇文士及明白,主宰自己命运的只却有唐太宗一人,只要把他忽悠住,自己不愁宰相位置呆得长久。

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后正式临朝称制,侄子武承嗣深知其有当皇帝的野心,于是请人在一块白玉上凿“圣母临水(明抄本“水”作“人”),永昌帝业”八个字,说是在洛水之中发现,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得到此石,心领神会,称此石为“宝图”,下诏称:“拜时治神(水);朕受‘宝图’,当告谢天地。”六月,作神皇三玺;七月,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治水”,祭祀比江、淮、河、济四渎,又改嵩山为神岳,给自已加尊号“圣母神圣”,并于第二年改年号为“永昌”。后来,山西文水县也发现了一块石头,上书“武兴”字样。于是,文水县改为武兴县。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发现石头,写着各种各样的恭维之辞。武则天都产生怀疑了,不复褒奖,自然也就再没人献了。

唐·张鷟《朝野佥

载·唐同泰》则说:“唐同泰于洛水得白石紫文,云‘圣母临水,永昌帝业。’进之,授五品果毅,置永昌县。乃是将石凿作字,以紫石末和药嵌之。后并州文水县于谷中得一石,还如此,有“武兴”字,改文水为武兴县。自是往往作之,后知其伪,不复采用,乃止。”

唐·张鷟《朝野佥

载·郭纯》:“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乌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据说,材料很快转到隋文帝手中,马屁官员也趁热打铁,说如今出了这样的孝子,是上天降下的祥兆。龙颜大悦,立即降旨,提拔郭纯到县里做县令,原县令升知府,皆大欢喜。《朝野佥

载·王燧》:“河东孝子王燧家,猫犬互乳其子。州县上言,遂蒙旌表。乃是猫犬同时产子,取猫儿置犬窠中,取犬子置猫窠内。饮贯其乳,遂以为常,殆不可以异论也。自知连理木、合欢瓜、麦分歧、禾同穗,触类而长,实繁其徒,并是人作,不足怪焉。”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三十八“诡诈”中还有许多。

上有所好,下必兴焉,皇上想“忽悠”臣子,臣子想“忽悠”皇上,最后不知是谁“忽悠”了谁。公元701年,监狱犯人们听说了武则天的癖好,也搞了个祥瑞。深夜,犯人齐心协力在墙角挖了一个酷似脚丫子的大坑,然后大声喊叫。狱卒问发生了什么事?犯人们说,刚才来了一个圣人,身高三丈,金黄的脸膛,对我们说:“你等都是冤枉的,不要害怕,天子很快就会赦免你们!”此事上报武则天,于是大赦天下,下令把这一年改元为“大足元年”。没有多久,武则天越想越不对劲,改年号为“长安”。

卢杞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唐德宗贬卢杞为新州司马,却常常想念他。后来想提升卢杞为饶州刺史。朝臣们纷纷上书劝阻。德宗:“卢杞清忠强介,人言其奸,朕殊不觉。”李泌曰:“人言而陛下不觉。此杞之所以为奸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孔子曰:“远佞人。”倘佞人而不远,必有与之俱化者。不然,何足以为佞?可见。德宗被卢杞“忽悠”得不轻。

宋太祖赵匡胤半夜想吃羊胆,犹豫着不肯下令。太监问:“皇帝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们一定照办!”赵匡胤答:“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宋仁宗某次出游,屡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有。回宫后,他渴坏了,喝了好几瓢水。太监问:“皇上,你渴成这样,干嘛刚才不说话呢?”仁宗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啊!”赵氏祖孙明白:皇帝一个不经意的小指令,下面就会有人大“忽悠”,弄得兴师动众、沸沸扬扬。

明·正德皇帝偶然在宫中得到一根葱,揪下葱叶吹了几下,觉得很好玩。孰料,太监们此后每天一车一车地把葱拉进宫里,葱价陡然上升了数倍。明·隆庆皇帝想吃果仁馅饼,告诉了太监。某日,他去御膳房视察,见里面和面的、剥果实的、制糖的,无数的人在忙活。一问开支,答:“不多,一个月才五千两白银。”隆庆笑道:“哼!只需五钱银子,我在东华门就可以买一大盒馅饼!”原来,隆庆在当皇帝之前,下去体察民情,早已知道价格。下面的人要“忽悠”皇帝,必投其所好。拿皇帝的钱讨皇帝的“好”,还可把钱“忽悠”进自己的腰包,何乐而不为?

“忽悠”上面(尤其是皇帝),不但要有口才,还要反应敏捷。众所周知,纪晓岚“铁齿铜牙”,才高思敏。乾隆问他:“为什么说用篮子盛东西,而不说盛南北?”纪晓岚张嘴就来,忽悠得天衣无缝:“东西为土木,南北为水火。所以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军机大臣和珅新修了一座竹园,因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纪晓岚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珅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起来。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竹苞”的匾额,哈哈大笑。和珅在一旁陪笑。谁料乾隆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清朝野史大观》卷6:当时,官员见皇帝,即使大热天,也得头戴官帽,身穿蟒袍,不能有丝毫失礼。纪晓岚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皇帝偏偏选中他每天入值南书房。纪晓岚胖,最怕热,下朝一回到南书房连忙脱衣纳凉,凉快一阵后再穿衣出宫。乾隆听太监说后,决计找机会故意戏弄纪晓岚。这天,纪晓岚到养心殿见过乾隆皇帝后,回到南书房时已全身湿透,连忙脱衣服,与几位同僚打着赤膊,边扇着扇子边谈笑风生。乾隆皇帝突然来到,众人一见,慌忙披起官服,跪伏在地。纪晓岚近视眼,乾隆到跟前才看见,披衣已来不及,干脆伏到桌子底,不敢抬头。乾隆暗自发笑,坐下来也不说话,一直坐了两个小时也不走。纪晓岚热得吃不消,从桌子底下探出头问众人:“老头子走了吗?”乾隆佯装恼怒,大声呵斥:“纪昀无礼,竟敢说出这么无礼的话来?没穿衣服还可饶恕,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你说得有理倒也罢,说不出理来,定斩不赦!”纪晓岚说:“臣尚未穿衣服,不好回话。”乾隆吩咐让纪晓岚穿上衣服,又催问:“为何叫朕老头子啊?快说。”纪晓岚从容答道:“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天父地母之为子。”“忽悠”得乾隆哈哈大笑。

乾隆身边还有一个刘墉,也是才高思敏,历史上有名的“刘墉跳河遇屈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刘墉说了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乾隆无意中说那你就去死吧,和珅想借机置刘墉于死地。君无戏言,那是圣旨。如果刘墉真的死了,太傻,也不值得;如果刘墉认为自己无错,不该死,那就是冒了抗旨不遵之罪,还是得死。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告诉乾隆:“我本来想投湖自尽的,可遇到了屈原,他说自己遇昏君才投湖而死,问我怎么也来了。我一想我不能死,我保的是明君啊!”“忽悠”得乾隆心花怒放,刘墉就不必死了。

纪晓岚、刘墉投乾隆爱听奉承之好,耍嘴皮子“忽悠”并无恶意。历史上最大地“忽悠”者是和珅。和珅10岁入安宫官学,课余搜集乾隆诗词文章,模仿乾隆字体,研究乾隆的内心世界。乾隆号称文才武略天下第一,拥有十全武功的“有道明君”。和珅科考名落孙山,靠岳父推荐入宫。因乾隆最关心的是太后、十公主,他马屁拍到极点:他身为军机大臣还给太后抬舆;他能够给十公主当马骑;他能够伸手接住乾隆吐痰、磕吐的瓜子皮……因此,他27岁升为军机大臣,一步步掌握清朝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权、文教权民族事务权和外交权。他“忽悠”乾隆,排斥战功赫赫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铁齿铜牙”的纪晓岚、才高八斗的刘墉、作战勇敢治军有方的福康安。乾隆当太上皇以后,和珅派吴省兰监视嘉庆帝企图利用乾隆换个惟命是从的皇帝。嘉庆韬光养晦,终于在乾隆死后除掉49岁的和珅。抄家时,和珅家产9亿两白银,相当于国库十年总收入。乾隆被和珅“忽悠”,至死还稀里糊涂。

台湾有人竞选时声称:“如果我选输了,我就去跳海。”这里的跳海,按一般理解是去死。后来他果然输了,在媒体的催问下,只好到大海里游了一会儿泳,表示自己践行了诺言。这也是偷换概念“忽悠”。

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个人被“忽悠”后,常常追随而去,被骗了,还千恩万谢。一旦觉醒,悔之晚矣。如果从拜金主义出发,让人人成为“忽悠”之人,处处发生“忽悠”之事,那就适得其反,破坏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

现今竟然还有传授“忽悠”的学习班。收徒的条件:1。脸皮厚:不怕出丑,不怕挨骂,不怕当面揭穿骗局。2。心肠黑:骗人不论对象,逮谁骗谁,不论亲朋好友、男女老少、穷人富人甚残疾人。3。嘴巴巧:能把死人说活,丑人说美,大的说小,胖的说瘦,好的说坏,有的说无,方的说圆,长的说短……其实,这是《厚黑学》那一套,不过加上“技巧”而已。

《厚黑学》和《三十六计》曾经红极一时,成为拜金主义泛滥的帮凶。借“忽攸”使之死灰复燃,于国于民均是大患。一切“忽悠”的目的都是牟利。现今社会,最容易被牟利的人群依次是“少”、“老”、“女”、“男”。

“少”:由于社会等级森严,到处都是“圈子”,成年人自己想挤进“圈子”,爬上去很难,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从胎教起,家长不惜工本进行教育投资、营养投资。为了诱导、逼迫孩子学习,言听计从,一家围着独生子女转。各种“忽悠”人的学科学习班、辅导书、营养药……还有各种乐器、棋类、体育、艺术等等学习班,各种证书、考级、小记者等等。这些无底洞,不知吞噬了多少钱财?据说,北京某业余英语学校校长就牟利3个亿。这些都是“忽悠”的结果。

最近,《新闻晨报》广告版连续几天整版刊登“快乐超速学习法”,而且版面是固定的。该广告以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何德耀为“忽悠”物,以“神童”为榜样,以特殊代一般,以应试代素质,以“提高学习效率”为诱饵,行牟利之实。

还有一个领域是潜能测试。龙年伊始,“皮纹测试”就成了教育界的热点词语。这无疑让一些人看到了有利可图的商机:想知道孩子哪些方面强,可以测潜能、可以测基因;想知道孩子有多强,可以测智商、情商、财商;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强,可以测孩子到底有什么“障碍”。“这当中很多是在打着科学的幌子骗家长。”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文道说:“这就像赵本山卖拐。”

这些带着商业目的的“忽悠”,不仅要掏空家长的口袋,而且一顶顶压人的“大帽子”更让家长焦虑不安。

“老”:随着老年社会的现实,老年人对保健养身和健康长寿的需求,引发各种机构如后春笋一样成长。小区居民信箱里,健康养生的免费讲座通知多如牛毛。他们以赠送养生书籍和经络挂图之类礼品为诱饵,推销养生、保健产品。

保健品市场繁荣昌盛,目标都是老年人。当然,利用节、假日年轻人给长辈送礼的习俗,保健品销路长盛不衰。保健品包括国药食字保健品、卫食健字保健品、保健医疗器械。最多的还是保健食品。

据报道,家住南京天山路年过九旬的张老先生,生前在南京两家保健品公司“忽悠”下,买了十余万元保健品。身后竟然还有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这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人甚至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

在中医“药补不如食补”的宣传下,把食品夸大为保健食品、伪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现象很多。2005年,中国保健协会发布《中国保健食品市场零售终端品类调研报告》:涉及的2025家企业的2951种产品中,767种属非法保健食品,占25。99%。保健品市场准入门槛之低、投入之少、成本之小,质量低劣、无序竞争、同质倾向、盲目跟风等不良行为在保健品领域滋生蔓延,大搞价格大战,什么促销价、折扣价、会员价等等,搞得整个市场信誉度急剧下降,消费者无所适从。

据说,保健食品有27种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脂、辅助降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力、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改善生长发育等等。

我国保健食品的营销方式首先是企业直销,这就是各种“忽悠”讲座的基础。保健食品审批权限在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而对保健食品的执法权却是卫生部门,多头监管造成保健品市场得不到规范。

“女”:现今社会的女性,衣饰、美容、化妆品是一直离不开的。

面对梳妆台上成堆的化妆品,你才发现:自己的的腰包都为它们做了贡献。化妆品的“忽悠”招数:1。为达到最好效果,必须使用我们整套产品。2。本产品贵是因为成份比别家高级。3。面膜可刺激皮肤血液和氧气循环,促进毛孔排出毒素。4。保湿产品适合油性与混合性肌肤,因为不含油脂。5。隔离霜可阻隔外界的污染。6。完全使用天然成分,纯手工制造。7。维他命和植物萃取物让皮肤变得光滑。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相反,长期或滥用化妆品有害:1。导致中毒;2。导致过敏,胎儿畸形;3。化妆品皮炎4。出现贫血与脱发;5。内分泌紊乱;6。皮肤粗糙。7。刺激反应或过敏反应;8。粉底是遮瑕的“利器”,也是毛孔堵塞的祸首。

衣饰方面,美容方面的“忽悠”更多。同样一件衣服,在高档商场的价格翻好几倍。假名牌满天飞,真假难辨。美容手术不谈,那些美容美体连锁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发放礼品卡(680元、880元等),一进门消费就是一千元以上。礼品卡就是“忽悠”陷阱。

“男”:主要是职场“忽悠”和春药“忽悠”。

现今职场“招聘难”、“难招聘”。老板“忽悠”应聘者;职员“忽悠”老板。

老板“忽悠”招数:1。“诚聘英才”、“招纳贤士”、“诚邀加盟”:其意图有二:广告效应和敛财策略。2。提高员工待遇: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差距,所以频频跳槽。3。畅所欲言:首先要看清管理者的真实面目,以免上当。企业里,职工只是劳动工具,吃饭干活少说话。4。出谋划策:在老板面前逞能,弊大于利。5。双向选择:劳资双方何来平等?年头一到,承诺该涨工资时解聘了。6。公平竞争:在用人制度的暗箱操作,工资制度的秘而不宣,奖惩制度的任人唯亲等等面前,何来公平?7。学习交流、职业培训:在现代化企业中,劳动的技术含量下降,即使是白领,也只是老板的一种工具。有些岗位辞职必须承担高额培训费。8。以人为本:在此口号下,老板仍然是唯利是图。员工权利、情感、尊严算得了什么?

春药“忽悠”也是小区信箱广告的重要内容。

现今的世界是“忽悠”的世界,美国人可以把日本人的财富“忽悠”进自己的国库;现今的社会是“忽悠”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忽悠”:“专家”在“忽悠”;媒体在“忽悠”;营销人员是职业“忽悠”;20年股市“忽悠”掉股民2万多亿元,2011年“忽悠”掉5000万股民人均亏损4万元(《新闻晨报》2012。4。6。A33版);广告则完全是“忽悠”的领地。君不见,《新闻晨报》快成了《广告晨报》。凡是有暴利的地方,“忽悠”最烈。“忽悠”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现象,有“忽悠”网、有“忽悠”吧、有“忽悠”电话、有“忽悠”视频、“忽悠”移动客服等等。呜呼!古今中外的“忽悠”,有没有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29473/

闲话“忽悠及其历史渊源”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