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太上女皇”

2012-04-12 12:38 作者:陈宣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太上女皇”

陈宣章

中国历史上,皇权之争历来激烈,甚至腥风血。这可以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等中看出。但是,中国历史上女人兴风作浪成功者不多。比较著名的有秦宣太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秦宣太后开创先例;吕后开创女人执政风气;武则天公然称帝;慈禧太后执政最久。她们都是“太上女皇”。

秦宣太后起初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称芈八子(姓芈,八子为妃的一个等级)。惠文王死,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无子,诸弟争位。武王之弟、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以王太后临朝称制41。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废王太后。次年芈太后逝世,谥号“宣”。

吕后,名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吕后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坚毅果敢”。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主谋诛杀韩信、彭越、逼反英布并最终灭而杀之。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著名战将,为刘邦夺下了大半江山,刘邦登基作皇帝后,均被封王爵。

吕后是皇后,其独子是太子。刘邦在位时,她拼命保儿子的太子位。刘邦死后,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对其他刘氏诸王,吕后亦加残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惠帝为人仁柔,不满吕太后所为,弃理朝政,吕雉便执掌大权。惠帝不但执政上受制于吕太后,在婚姻上,也完全没有自由。为避免权力旁落,吕太后竟把自己九岁的外孙女(鲁元公主之女)张嫣嫁给惠帝立为皇后。舅舅娶外甥女,千古罕见。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吕雉“临朝称制”,又掌握朝政大权8年。虽然吕雉不是鼻祖,但是女人执政的风气还是吕雉引起的。后世汉朝的女人多数都学着临朝称制,例如: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东汉和帝皇后邓绥、东汉安帝皇后阎姬、东汉顺帝皇后梁妠、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等等。

吕雉前7年以“太后”执政;后8年执政则情况复杂:刘盈死,3岁太子刘恭即位,为西汉前少帝,吕雉以“太皇太后”临朝听政。但是公元前184年,刘恭发现身世真相,扬言:“太后怎么能杀了我母亲而把我说是她的儿子呢?我现在年龄还小只能忍着,等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给我母亲报仇。”如按此说法,吕雉仍然是“太后”。吕雉得知后,囚禁他於永巷(即宫廷监狱),对外声称皇帝重病,无法治理国家。后来,刘恭被废黜并被处死。吕雉立常山王刘弘为帝(即常山王刘不疑之子刘山;刘不疑死后接封常山王改名刘义。继位改名刘弘。史称西汉后少帝),“号令一出太后”。看辈分,刘弘为惠帝之子(非亲生),吕雉应为“太皇太后”,但是史书仍然称“太后”。

吕雉称制期间压制功臣势力,大封诸吕为王,拔擢亲信,专擅用事。但是,吕雉没有称帝,改变汉朝。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享年62岁。她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合刘邦旧臣,杀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灭吕氏家族,以汉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为新皇帝(汉文帝),刘弘等被诛杀。

武则天与吕后地位不同。她首先夺皇后位,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废王立武”影响朝廷的政治格局,法律上、道德上也不好解释。于是引起高宗与朝臣的对立,也促进武则天杀害大唐重臣,加快夺取中央实权的步伐。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王萧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于酒中名曰“骨醉”。数日后,两人在这残酷毒刑中毙命),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

唐高宗体弱,武则天垂帘听政;唐高宗病重,武则天代使王权,行王事,成为执政者。然而也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差一点导致武则天被废。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因武则天软硬兼施而未遂。于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其长子李弘太子深为高宗钟,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武后怒,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于是改立二儿子雍王李贤为太子。

调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李贤非常有才能,在大臣之间很有威望,所以武则天感到这个儿子是她夺权道路上的一个重大威胁。次年,武则天派人诬告李贤谋反,废除其太子的称号。武则天执政后又逼李贤自杀,时年32岁。三子英王李显为太子后,开耀元年(681年)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李显软弱无能,所以在一段时期之内他被武则天所接受。

高宗病逝,中宗李显即位后,逐渐地不把母亲武则天放在眼里,他想掌握全部的权力。

李显欲拔擢岳父韦玄贞为宰相,武氏认为不宜,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后来发配到房州。又立小儿子豫王旦为皇帝,即睿宗,为傀儡皇帝,政事由武太后处理。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没立太子,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赐姓武氏,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武则天为了扫清其登基称帝的障碍,大肆诛戮李唐皇族势力,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被其诛杀殆尽,甚至连她的六个亲生子女中的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也成为她夺权斗争的牺牲品。被她贬逐软禁的庐陵王李显(中宗)曾吓得几次欲寻短见。另一方面,与吕后大封诸吕为王一样,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当上太子,使尽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

圣历元年(698),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武氏子弟又不成器,自己年老思终:如果立自己儿子做皇储继承皇位,可以顺利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统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儿孙们时代的供奉;如果立侄子为皇储,虽可以保住大周政权,但即位人绝对不会把她供奉到祖庙,因为她仅仅是“姑母”。于是武则天秘密接回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神龙元年(705)正月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中宗复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遗诏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袝庙即把自己的神位放入唐朝宗庙,归陵即回到唐高宗的乾陵,去帝号是不当皇帝,改称“皇后”。不算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执政21年。其中,以“太后”执政6年,以“女皇”执政15年。

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5岁即位。贞皇后无子,被尊为慈安太后;懿贵妃母因子贵,被尊为慈禧太后。据说,懿贵妃因为关心政坛,引起咸丰帝警惕,曾经产生对她行使钩弋故事(杀母留子)的想法(《清稗类钞》)。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懿贵妃随咸丰帝、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载淳6岁。咸丰帝鉴于顺治、康熙继位时的教训,为防止皇权旁落,临终前任命八位顾命大臣(以免某一人独揽大权),又给皇后和载淳(懿贵妃代管)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她联合在京主持和谈“全权大臣”、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利用咸丰帝梓宫和帝后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逮捕八大臣,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判处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这次政变,使慈禧握取了皇权,成就了第一次垂帘听政。

辛酉政变,皇帝没有变,只是粉碎了顾命八大臣独专皇权的企图。把咸丰帝设想“顾命八大臣辅政,太后与幼帝制衡”(垂帘辅政,兼而有之)的格局,变成了太后垂帘听政。因为慈安太后基本上不顾问政事,一味退让,对政事既不太懂,又不感兴趣,实际上是慈禧独揽大权。所以,政变不一定更换皇帝,而在实权。

历史上,夺取皇权的人有四类:皇族(包括外戚)、宦官、平民革命和军阀。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永乐帝靖难之役等是同姓皇族政变。外戚专权是指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利用掖庭之亲,于朝廷内总揽朝纲大权,于军事上居享兵戎之重,构成封建政治史上的怪胎:外戚政治。宦官(隋唐以后称太监)为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开始,均为去势的男人。宦官在中外都是为保护后宫贞节、皇族血统而设。宦官专权起于秦二世时的赵高(也有说赵高不是宦官)。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为东汉、唐、明,尤其是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阉党之首)。宦官专权常常是皇帝利用宦官从朝臣、外戚处夺回皇权而引起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平民革命,不是失败,就是被篡夺成果,形成新皇帝。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却被袁世凯篡夺成果,并且复辟称帝。军阀专权主要在乱世,例如:汉末群雄、元末陈友谅、民国时期。政权中,军权最重要。历史上成功与未遂政变,都和军队相关。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曹操之所以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让汉献帝作傀儡,因为有军权;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而称帝,只是公开了实权归属而已。军阀挟持天子或把持玉玺,最后还是实力为准。

辛酉政变次日,两宫太后以同治帝名义连发两道谕旨:封奕为议政王兼军机大臣;补授奕为宗人府宗令。第二天又连发两道谕旨:补授奕总管内务府大臣;命奕管理宗人府银库。6天后又赏赐奕“亲王爵世袭罔替”,奕坚辞,改赐亲王双俸。接着又成立奕为首的新的军机处。此外,又给奕生母加尊谥“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升袱太庙(注: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园寝内为恭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给奕长女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准用黄轿;赏奕“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赏奕长子载澂三眼花翎。此时,奕成为两宫太后和幼帝之下的第一人。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随着奕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引起了慈禧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同治四年(1865)三月,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同治八年,奕䜣支持杀掉慈禧的亲信太监安德海,引起慈禧仇恨。同治十二年,奕䜣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更加触怒慈禧。

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同治帝“典学未成”为由,拖延同治帝亲政时间。1872年同治帝大婚,在皇后选择上慈禧和慈安不合,只能由同治帝自己确定。结果同治帝与慈安不谋而合,引起慈禧不满,认为儿子有意作对。同治帝与皇后伉俪甚笃,而冷落慈禧指定的慧妃,慈禧竟然以妨碍政务不准同治帝与皇后亲近,让他多亲近慧妃。为此,同治帝经常独宿乾清宫,甚至便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

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同治帝亲政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诏“恪遵慈训”,即遵守圣母的懿旨。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机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母后干预。因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最终未遂。同治帝“亲政”一年多,就病重。慈禧二次垂帘听政。不久,同治帝驾崩。同治帝无子,慈禧将侄子兼外甥(醇亲王奕譞第二子)4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子,并规定:如载湉有皇子,再继承同治帝的皇位。搞来搞去,慈禧一直是皇太后。载湉继位,即光绪帝。百日内,同治帝的嘉顺皇后自尽,年仅19岁。这也是皇权之争的恶果。

光绪七年,慈安暴毙。两宫垂帘变成一宫垂帘。同治光绪年间,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作出愚蠢决定阻碍洋务运动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对洋务派进行牵制。慈禧与奕䜣的矛盾越来越深。光绪十年,慈禧罢黜奕䜣各职,并罢免军机处全班人马,组成以礼亲王为首的新的军机处,而醇亲王奕譞(慈禧妹夫、奕䜣同母弟、光绪生父)成了幕后首席军机大臣。此次为“甲申朝局之变”。新的军机处这是慈禧的傀儡。慈禧成了不受任何约束的太上女皇。

光绪十四年,光绪帝大婚,更是慈禧一手控制。以慈禧亲弟弟桂祥之女为皇后,但是光绪帝却与皇后一生反目,而宠爱珍妃。次年光绪亲政,实权仍由慈禧掌握。甲午战争战败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从变法开始,慈禧越来越感觉光绪帝不像原来那么听话了,很多事都敢擅自作主。慈禧欲借荣禄天津阅兵,用兵力来行废立之事。康有为谋围颐和园、劫持囚禁慈禧,被袁世凯出卖。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颐和园瀛台,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帝逃亡西安。逃亡前,慈禧处死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次年签定辛丑条约后,慈禧才回到北京,光绪仍被慈禧软禁。慈禧临死前21小时,光绪帝被砒霜毒死,慈禧立第二代醇亲王、光绪皇帝胞弟载沣的长子傅仪继位,即宣统帝。慈禧当太上女皇共计42年。

历史上,太上女皇的共性:皇权欲强,母强子弱。武则天为了专权,不惜自己亲生子女的生命。慈禧为了专权,选用幼儿继位,即使是皇帝成年亲政,仍然大权独揽。太上女皇是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怪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8788/

闲话“太上女皇”的评论 (共 5 条)

  • 惜缘
  • 羽痕丢丢
  • 依儿
  • 秋瞑
  • 墨白
    墨白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