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亲的信

2018-02-10 11:33 作者:一地小麦  | 1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父亲走了。送父亲回家乡入土为安后,母亲坚持独居旧宅,守着父亲。追悼会上,对父亲承诺过的,要照顾好母亲,但如今,除了常回家看看,没了更好的办法。其实,与妹妹两家条件都还不错,完全有能力给母亲一个较好的生活,却架不住母亲的坚持。

时间久了,怕母亲憋出病来,便鼓励她写一点文字,吐露心声,有个宣泄的渠道。母亲真的开始写了,遥寄天国——给老头子的第一封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

都说回忆美好的,然而母亲的回忆里,除了对父亲的思念、除了美好的回忆,却也分明地能读出怨、甚至恨来,怨耿直做事人吃亏、恨世道不公。父亲的一生太坎坷,也难怪母亲不平,做儿子的,只能慢慢开导了。

随着母亲的信越写越多,想起给她在网上建了个博客。母亲自述:“我叫蒋八大,今年虚岁68岁了。娘生我已经是第八个了,前面仅有的两个哥哥又早夭折,我来世上,又是个丫头,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没人给我提名字了,村人们就按排行第几个就叫几大,这不就叫八大了。老头子大我11岁,他家尽是男丁,兄弟5个,他是老大。种种特定的历史原因,他家不富裕,跟着他过日子,五味。特别是1980年离乡背井来玉祁打拼,那些个酸甜苦辣的日子啊,唯有老俩口最铭记。不明真相的乡亲们都以为,我们是请来的工程师,名声又很大,过得一定很滋润的。殊不知毛泽东思想旗帜下长大的“白专”人物,只会埋头拉车,不懂看风识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搞活,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能不撞壁吗?不过用阿Q精神自我安慰说,我们还至少是个精神富翁吧。老头子走了,我独守旧屋,太念他了。姑且用我的拙笔努力地追忆,记述下我们俩的似水年华。回忆总是美好的,不管曾经有多酸甜苦辣。同时也自嘲,再以此作为留给孩子们的精神礼物吧。他们应该会读懂老俩口的往昔。”

母亲不会电脑,完全用稿纸手写的。帮她打印成文,她又一遍一遍地校对、修改,一丝不苟得让我汗颜自己打字时的粗糙。令人高兴的是,母亲的文字,越来越平和,淤积在她心中的太多东西,开始慢慢消融。

累积到35封信的时候,去拜访视自己如儿子般的高中老班主任苏老师,想起请老师帮做做母亲的思想工作,便把所有信件打印,送了过去,随信附言:“35封信,加一个自序,另附上我与妹妹写的一些纪念文章。这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亲情,也希望,能给老师带去一点温暖。世道在变,人们似乎越来越功利、浮躁,但深藏人心的本真的东西,我想是永恒的、不变的。巷上人多夸我们兄妹顺,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哪里够格当他们的儿子。父亲的离世,留给我太多的遗憾。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无以言表。现在我尽力顺着母亲,求心安,也想让母亲心安。老师与我父亲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脾气秉性也相像,这些文字,您也许会有很多共鸣。一直感叹,你们那代人,物质贫乏,但就是有那么股子劲,楞是活出了精气神,让人羡慕。财富、地位,也许真没那么重要,人活一辈子,能受人尊敬、有人念想,就值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师很认真地改正了文中的每一个错别字,并给母亲写信:“近来,我认真读了您的35封信,很是感动,情不自禁要想给您说几句肺腑之言。你们的人生经历,情感历程,颇有些传奇色彩: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共创辉煌的事业,为地方造福:对家庭、婚姻,更是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生死不渝。这些足可以为子孙示范,成为家风。当然,我也为他的命运唏嘘不已,并从中看到我俩性格上有共同之处:耿直不知圆滑变通。我是险些倒在那场浩劫之中。但是您可以引以自慰的是:百姓记住了他。您的这些信,编织了一个新童话,凄婉动人。但是,您不能老是蹲在“老窝”里,沉湎于往事回忆之中。这样对您的身体不利。这既不是“老头子”所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你的儿女们所愿望的。您该走出来来,开始新的生活。”

母亲的信,还在继续写着,第三十九封了。她的孙子很认真地读,并努力地改着错别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9557/

母亲的信的评论 (共 1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