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华竹——郑德忱

2018-01-02 15:38 作者:龙鼎山人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 华 竹

        1988年节,对门朱大哥送我一盆“富贵竹”,枝叶婆娑,绿意盎然,煞是可。朱大哥说,这竹子可好养了,泼实,不生虫,还能净化空气。于是,我开始了养竹的历史。的确,朱大哥没虚说,这盆竹子是我养的花木中最省心的。它无须施肥,不用喷洒农药,只需浇水,便能蓬勃生长。下班回家,看一眼这朴素而脆嫩的竹,便烦恼皆无;睡里,呼吸这苦中带爽的空气,便神清稳。

    那是在云南边境的原始部落,我目睹了当地居民与竹子的亲密,可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竹子。他们披的是用棕绳编的竹叶衣,据说这竹叶衣可防晒,可御寒,还能防蚊虫叮咬,且能治疗皮肤病。那竹叶裙穿在小孩子身上会使人想起小人书里的那吒,简直是大自然的精灵。他们住的是竹楼,院墙是竹子的。用的是竹床、竹椅、竹凳、竹榻、竹几、竹盆、竹杯……。更神奇的是他们竟用劈开的竹瓦,将水引下山,浇地,饮用,这大概是最古老的自来水工程了。吃的更不必说,直接吃的是竹笋,用竹子做成的饮食多得没法数,有竹筒饭、竹筒鸡、竹筒肉、竹筒鱼什么的。喝的是竹筒酒,抽的是竹筒烟(水烟)。走路也离不开竹子:旅游人坐竹竿轿,老人拄竹杖,挑东西用竹扁,妇女们用竹篓背,小孩子给装在竹背篓里睡得正香……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子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挂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我之所以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美轮美奂。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 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于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意思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后春笋”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凤竹含梳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大多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人推崇竹子,更重要的还是推崇竹子的节气。无论“岁寒三友”,还是花木“四君子”,竹都名列其中。“未曾出土先有节”、 “为重凌霜节,能虚应无心”,都强调一个“节”字。本来,“节”字的繁体字是由竹字头和“即”字组成,许慎《说文解字》释为:“从竹即声。”就是说“节”字是从“竹”而产生的。“苏武留胡节不辱”、“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就是用竹子做的节杖,也叫符节。“身死事小,失节事大”,苏武正是持着这象征国家的符节,才“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终归汉室的。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里的“汗青”,是指用竹简编成的史书。原来,竹简在刻写文字之前,要先用火烤,烤出汗(水分)以后便于书写、刻写,而且不易变形。因竹简是青色的,所以就把史书称作“汗青”,后来把历史也叫“汗青”。古代仁人志士都把“气节”看得头等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而去“舍生取义”。共产党人更是坚守革命气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江竹筠、许云峰、刘胡兰等无数先烈都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因此说,气节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磨难而愈坚、临大敌而有节的伟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竹子称作“中华竹”是当之无愧的。

    套用陶铸赞美松树的话来赞美竹子也非常贴切:需要人的极少,给予人的很多,我想,这应该是竹子的奉献精神吧;而“有节”“虚心”这大概算作竹子的崇高品格了。唐朝诗人席夔《赋得竹箭有筠》诗说得最恰切:

    贞姿众木异,秀色四时均。

    枝叶当无改,风霜岂惮频。

    虚心如待物,劲节自留春。

    鲜润期栖凤,婵娟可并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5201/

中华竹——郑德忱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