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唢呐幺爸

2017-12-05 14:29 作者:登哥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父亲有三弟兄,取名“金、银、财”。大陈昌金过世得早,我没有一丝印象。幺爸也去世多年,三弟兄只有我父亲健在,今年也是82岁高龄了。

前日里回家一趟,逢老家有一家人办喜事,鼓乐声声十分的热闹。父亲说:“还是你幺爸唢呐吹得好。”言毕面色有些戚戚。

幺爸自然叫做陈昌财。我的印象中,幺爸是一个有古铜色面容,常拿着一副赶牛鞭子,雄赳赳、气昂昂的一个巴山汉子。我小时候老觉得幺爸像当时流行的毛主席像章中的青年毛主席,侧面尤其像。但那时是个人崇拜最盛行的时期,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一直不敢说出来。

幺爸是村里赶牛车的,我们当时叫做“吆牛拉车的”。那时的牛车很少,一个村里就几辆牛拉车。车是公家的,牛也是公家的,赶车的人挣工分。那时交通不便,山里的石头拉到城里去卖,或者村里交公粮到乡里都是靠牛车,所以赶车的人是当时很体面很能干的人。不少姑娘媳妇上街也要挤到牛车上坐起,那时的幺爸,牛鞭一挥,拉着满车人嘻嘻哈哈进城,煞是威风。

幺爸是十里八乡唯一会吹唢呐的人。带了俩个徒弟,逢红白喜事,幺爸便带着徒弟到场吹唢呐。那是农村传统的唢呐,用当地的竹子做成。我见过幺爸做唢呐。砍了竹子,选一段细管,在不同的地方用烧红的铁钉钻上6个孔。孔的位子很讲究,错了一点,发出的音就不准。喇叭口是细竹条编成的,糊了牛皮纸,直接套在打好了孔的细竹管上,这就是成品的唢呐了。

小时候对这竹唢呐印象最深的是,声音特别大,可以传个十里八里的;第二是看着吹唢呐的人鼓着腮帮子,斜着嘴吹唢呐很费力的样子,口水则沿着篾条织成的喇叭口往下滴。吹的呜咽之声据说是很讲究的,红白喜事各不同。我是经常听,记得住吹出的旋律,但不知道吹的所以然,就是后来略知音乐,也绝把这呜咽之声记不下谱子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幺爸喜欢喝酒。那时挣钱很不易,幺爸因为赶牛车的缘故,能挣些当时很让人眼红的钱。当时一般人没有钱夹子,而幺爸腰间拴着皮带,皮带上别着一个皮夹子,里面有很多10元的大钞。当时什么东西都是以分计算的,5分钱都能买几斤洋芋,我们每年的学费也仅有1块8毛钱,有10元的大钞可不简单。幺爸喝醉了酒,就把钱夹子里的钱拿出来撒,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抛撒了多少10元大钞,只听说有人捡一张就跑,那时候的人还没有现在的人心狠,捡一张就足够了。最后有人把幺爸抬上牛车,好在老牛也识路,把他拉回了家。

有时候喝得二麻麻的时候,幺爸就回家发酒疯,把那唢呐弄来乱吹。幺爸是喝了酒才能吹自己想吹的东西,据说老式的唢呐想要吹出歌曲是很难的,都是嘀嘀嗒嗒不成曲的传统礼乐。但幺爸能把唢呐吹成歌曲。又据说幺妈就是喜欢听幺爸的唢呐才嫁给他的,幺妈长得很白皙,在农村很难看到如此白皙的皮肤,而幺爸却十分的黝黑。

喝醉了酒,幺爸不吹别的,单单吹奏一支古曲,叫做“孟姜女哭长城”,曲调本就哀婉,加上唢呐的呜咽之声,半里传遍整个山村,让一些寡妇听了心虚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便会有人上门骂幺爸。我们隔壁的一个表婶甚至当着我们抱怨说,你幺爸个酒疯子,喝了酒吹些“阴风沙沙”的歌,让人半夜里“头皮发麻”。

幺爸最终葬送在他喜欢的酒里。不满60岁,患了肝病。现在想来应和多年酗酒有些干系。当时不懂什么叫肝癌之类的,但我疑心幺爸绝对死于肝癌。病后的幺爸躺在黑暗的小屋里,病痛让黝黑的脸变得蜡黄。我记得最后见到他时,幺爸已病入膏肓,瘦得不成人形,不满60岁便匆匆去世,留下白皙的幺妈守寡到现在。

幺爸的二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捡起了幺爸吹唢呐的行当。幺爸的丧席上,幺爸的二儿子和幺爸的徒弟们吹响了幺爸常为去世的人吹的丧葬调。一般的丧事都是一副唢呐,但幺爸的丧席上有三副唢呐,6个吹鼓手。呜呜咽咽的唢呐声此起彼伏,久久地在山村的夜空里回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1898/

唢呐幺爸的评论 (共 7 条)

  • stytle
  • 彩蝶
  • 江南风
  • 王平如是说
  • 鲁振中
  • 倪(蔡美军)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