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计算中药学”一词的由来及商榷

2017-10-17 14:41 作者:陈宣章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计算中药学”一词的由来及商榷

陈宣章 董桂英

计算中药学(Computa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CCMM)是一门在现代医药学实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计算科学来研究中药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包括:计算中药药性学、计算中药药效学、计算中药方剂学、计算中药药代学、计算中药毒理学、计算中药新药学等。它的数学方法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分子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系统生物学、复杂网络系统等。

“计算中药学”一词有两个问题需要阐述:

一.此词的由来:

《数理医药学杂志》1989;2(1):12《从桂枝、甘草用量回归方程的建立刍谈“计算中药学”》,河南医学院李树仁、谢宝兴、赵振华、关天增首次提出此词:“‘计算中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虽然其细节尚不清楚,但是它的轮廓已经出现,亦且正在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和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计算中药学’是一门以中药的定量化研究为中心而诱导出来的各种计算问题和与之相应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学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此词的商榷:

许多人认为:“西医治急病,中医治慢病。”这是因中医治急病方面的经验面临失传引起的。现代中医学家蒲辅周(1888-1975)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擅长治疗热病。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蒲老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宝贵贡献。蒲老尤其擅长治疗小儿肺炎、乙型脑炎等的急症、重症,许多被西医专家宣布为“不治之症”的患者被蒲老用简单地中药方救活。

我们认为:这些宝贵经验应该用先进的科学加以总结,不能还用阴阳五行学说去解释。中国医药生物数学学会成立后,1988年《数理医药学杂志》创刊。1989年陈宣章任中国医药生物数学学会华东分会理事兼学术组副组长。因此,1989年董桂英撰写论文《蒲辅周治疗小儿肺炎的计量中药学研究》。该论文当时承蒙上海中医学院(现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副主任孙文忠副教授、数学教研室主任贺银华副教授审阅。在1990年参加全国第三次医学生物数学学术会议和向《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时,都用“计量中药学”一词。为什么呢?受《计量医学》一书影响。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其中能成功地用了数学,才是真正发展了的。”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计量医学》,是黄秉宪、潘 华等以日本《最新医学》杂志1978年第一期《计量诊断》专辑为蓝本编译,并加入国内有关研究的部分材料。“计量医学是在现代医学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统计决策理论、多元分析方法、数学模拟和控制理论等方法,给予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过程以适当的定量描述;从而可以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得到定量的结论。”“计量医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就有了计量医学的萌芽,如已用线性判别函数来分类胆道疾病等。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686发表董桂英论文时,编辑部把“计量中药学”改为“计算中药学”。其原因可能是:1.“计量”容易被理解为“称量”,不如“计算”有数学运算的含义。2.那些现代实验科学方法主要用在诊断上,很少用在药物上。3.董桂英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原有李树仁的论文。既然前有“计算中药学”一词,就不必用新词。

后来,高等数学运用在药物上更为广泛,也引入中药领域。尤其是有了《数理医药学杂志》,我认为:比较计算中药学、计量中药学、数理中药学三个词,还是用数理中药学更为确切,也更为统一。

中医药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但究竟如何“中西结合”,谁也说不清。我认为:数理中医学与数理中药学就是重要的结合途径。2017.10.1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5654/

“计算中药学”一词的由来及商榷的评论 (共 8 条)

  • 浪子狐
  • 南风er
  • 童言
  • 岭上月明
  • 鲁振中
  • 亓方文
  • 春暖花开
  • 倪(蔡美军)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