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生庭:回乡躬耕咏叹调

2017-06-10 22:40 作者:洞庭方舟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回乡躬耕咏叹调

一、落叶归根为哪般

我的老家在溜豆村。溜豆村位于湘西花垣县。“溜豆”是苗语东部方言“泥水氹”的汉音译。传说溜豆村的先民,因战争被迫由“左洞庭右澎蠡”的地区(现今江淮流域)一路迁徙,来到巍巍的连台山下时,发现一个由流淌的山泉形成的清澈水塘,于是便停下迁徙的脚步,在此披荆斩棘,建屋修路,垦荒种粮,围栏养畜,缔结婚姻,繁衍生息。此后这批先民就把自己的村落以泥水氹命名,叫做“溜豆村”(苗文:liub doub)。

溜豆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以高速公路交通里程计算,溜豆村距离省会长沙大约442公里,距离自治州首府吉首市50公里,距离县城花垣镇28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离贵州省最靠东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边界大约17公里。溜豆村被连台山和黄土岭两条东西向的小山脉所夹持,两条山脉的南北距离大约为3公里。一条完成于1955年的县级公路穿村而过。而今五个村民小组,200多户人家,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山村。全部村民平时都操苗语东部方言西部土语,村内交际一律使用苗语,对外就用汉语进行交际。就连几个外来与苗族人结婚的汉族女子,也都被语言环境所逼而学会了讲苗语。

溜豆村的植被非常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大约在70%以上。连台山上,植物种类繁多,松、杉、竹、茶、樱桃、五味子、猕猴桃、杜鹃、蕨、葛等等,不胜枚举。飞禽走兽也有不少。每到,各种山花,争艳斗奇。布谷、杜鹃、白鹤、锦鸡、喜鹊等等,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小,便纷纷来到溜豆村唱歌约会,跳舞派对,筑窝繁殖。一天到晚,各种鸟类的叫声此起彼伏。莺黄鹂浅吟低唱,婉转悦耳;杜鹃布谷引吭高歌,声震林樾。这数以千计万计的鸟音汇集成一部大自然的颂歌。身处这美丽的山村,你就仿佛置身在奥地利的金色大厅聆听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使人悦耳陶醉,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逶迤苍翠的连台山下,那一群群飞翔的白鹤,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显眼、养眼。而我每每看到这白鹤飞翔的一幕,都不由得会想起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不须归。”你看,湖州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诗人张志和又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这首《渔歌子》的意境画成图画: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融为一体。画面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溜豆村属于山村,没有湖州那宽阔的水面,但每到春夏,那层层梯田注满了春水。田里长满了青翠的禾苗,水中游荡着成群的草鲤鲢鲫,自然就引来了众多的白鹤。它们翱翔于蓝天之下,流连于梯田之中,栖息于大树之巅,呼朋引类,寻鱼觅虾,繁育后代,好不自在!套用张先生的《渔歌子》,我就有了“连台山前白鹤飞,禾苗青翠鲤鱼肥。鸟声脆,鸭鹅鸡。犬摇尾巴迎人归。”算是拾先人牙慧的唱和罢。

溜豆村平均海拔高度为580米,四季分明。在夏天,最高气温也就30来度左右,没有广州、长沙、武汉的高温,甚至比吉首、花垣县城的气温都要低许多。因此,在酷暑难耐的时节,回到溜豆,就立时感受到丝丝的凉意,舒适极了。不用安装空调,不用电扇,就可以安度夏天。高中时在县城读书,每到夏天,热得汗流浃背,晚饭后就和同学直奔古苗河,一头扎进水里泡澡消暑;读大学时在武汉呆了将近五年,几乎被那炙热的太阳烤得焦头烂额;退休后在广州再就业居住了八年,差点被那里的滚滚热浪烹得皮焦里熟!有比较就有了鉴别。几十年后,终于清楚地知道,对于我来说,自己家乡就是很好的避暑地。当然,说它很好,如果单从夏天避暑凉爽的角度来说,还是比不上东北好。哈尔滨的太阳岛,大连的老虎滩,吉林的松花湖,都是很好的避暑胜地。但千里迢迢跑到东北,那点退休金哪够折腾几天呢?因此对我来说,找一个少花钱就能避暑的地方那就是落叶归根,回到老家溜豆村。溜豆村有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森林,遍野的鲜花,清新的空气,悦耳的鸟音,汩汩的泉水,此外还有父母遗留下来的木屋,还有几亩薄田,几分菜地,还有熟悉的乡音。青山可以养眼,鸟音可以悦耳,森林可以采集蘑菇、竹笋这些山珍,清新的空气可以清肺养身、延年益寿,木屋可以免费居住,薄田可以种稻养鱼,菜地可以栽培瓜果,乡音可以带来亲情,岂不惬意!于是在前年就离开广州回到了老家溜豆村,设计我的老年生活。记得《诗经•邶风•式微》上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成现代汉语,这诗就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认为这首诗“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我在外读书工作52年,客观为国家培养人才,当然也为自己谋生。“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不思归,那是因为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而今老了,完全退休了,自然就可以归家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由于打算在夏天常住山清水秀的老家。于是着手把父母遗留下来的旧居进行修缮。先是拆掉了用小毛竹和泥巴调和牛粪做的土墙,改用水泥砖砌出墙壁,并安装了大的玻璃窗,增加了房屋的采光量。然后再间隔出九个大大小小的房间,添置了新的床具和衣柜,安上了LED灯。我把原来的堂屋铺上了彩色地板砖,再挂上一些生活和旅游的照片及装饰画,摆上智能电视和景德镇出产的大花瓶。我还把自己创作的有关苗族风情的20来首小诗,打印装裱加框挂在旧居的内外墙面上,作为点缀。又把屋后的一个三角地开挖成一口鱼塘,放养着数十条大大小小的锦鲤。之后,还在院场砌出了一个二十来米长的花坛,栽上兰草、栀子花、火棘果、玫瑰、美人蕉;制作了一个五米长的花架,栽上一株紫藤、两株五味子、一棵瓜蒌。屋后的竹林边还栽上了桂花、芭蕉、紫荆花、樱花、木芙蓉。我又把原来的牛棚拆掉,改建成了车库和澡堂。时值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除了栽花种树之外,村委请来花垣一中的美术教师,给各家各户画墙画。到了我家,美术老师打算在我的车库外墙上画点装饰画。他们问我想画什么?我想了想,说就画“梅兰菊竹”吧。他们于是勾勒出画框,握着画笔,蘸着色彩,不出半小时,一幅色彩艳丽的壁画就呈现在墙面上。绘画的吴老师对我说:“龙教授,你可不可以给这画题首诗呀?”我说,可以试试。于是拿来纸笔,看着面前的壁画迅速构思。几分钟后,一首题画诗就出来了:“《四君图》,梅兰菊竹共园生,竹报平安梅报春。幽兰金菊添情趣,古往今人怜四君。”递给吴老师看了看,他说写得很好。还说毕竟是大学老师,思路敏捷。傅老师把诗写进画里。这样,融书法、绘画、诗歌为一体的作品便牢牢地贴在墙上。后来,我又自撰了一副对联:水秀山绿竹影相伴种瓜种豆种花草,云淡风清鸟音助趣赋闲赋诗赋春秋。打印后贴在门边,横批是:归园田居。就这样,从卧室、厨房、卫生间、澡堂,到院场、堂屋,都改变了原来的格局,提升了格调。电视、网络、太阳能热水器,山泉自来水,现代厨具,一应俱全。于是乎,一座原本多年无人居住的乡村破落小木屋,顿时旧貌换新颜,充满了现代的和文化的气息,既显得温馨浪漫,又显得生机勃勃。每每有省州县的领导和媒体来溜豆村考察城乡同建同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村支书都会带着他们光临我的木屋,向我寒暄勉励一番。

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难道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块葬身的墓地?真是这样,那就过于迂腐与肤浅;躲避城市的喧嚣,寻找清静,寻找乡情,寻找快意,寻找闲适,发挥余热,传播文化,寻找健康,力争长寿,这才是我这老夫子对落叶归根的诠释。

二、种菜我不如村姑

家里原有几块旱地。那是老人留下的自留地,原来一概让乡里的村民耕种。我回老家之后,收回来自己打理。心里盘算着,也学晋朝五柳先生的模样,优哉游哉地种些瓜果蔬菜,既可以打发时间,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增添乐趣,也可以有所收获,满足部分日常三餐之必需。于是,我购来锄、锨、铲、耙、刀、桶等常用劳动工具,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采摘菜园里自种的瓜果蔬菜,享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快乐

然而,实践、时间都证明,种菜我不如村姑。

由于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路攀升,没有停留。一直是从校门到校门。大学毕业后,又踏入校门执教,所以,对于种瓜种豆的农事,我是一个懵懵懂懂的门外汉。

小时就常常听到大人们念叨着一句农谚:七月萝卜八月蒜。意思是每到农历七月,就可以挖地种萝卜了,到了八月就可以整地种植大蒜了。去年农历七月,我看村民们开始挖地种萝卜了,我于是邯郸学步,来一个“也傍桑荫学种瓜”。地挖好了,我心想,“庄稼一朵花,全靠肥当家”,乡村的农家肥多的是,牛粪、羊粪、猪粪,人粪,鸡粪,村民们让我随意挑。我想,只要多花点力气,多挑点肥料放进地里,还怕它不长出硕大的萝卜、青翠的蒜苗?于是,我用别克车从村民的养鸡场运来四麻袋干鸡粪,从侄儿的养羊场挑来了两担羊粪球,统统埋进土里,然后,撒上四川农科院培植的萝卜种。干完这一切,我显得志满意得,心情非常舒畅。凡是村民造访,我都十分爽快地递烟,摆放瓜子花生款待。几天之后,萝卜苗出来了,我看着心里十分高兴。心想,到了天,我的萝卜又红又大,届时随便拔出一两个用它来炖一锅猪脚,再撒点葱花,加上辣椒大蒜,下米酒,送米饭,岂不惬意!

之后,我自驾外出旅游几天,回到家停下车,连门都没有进,就去菜地视察我的萝卜苗。不看则罢,一看,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萝卜苗,不仅没有长高,几天时间反而几乎消失殆尽!反观村姑们耕耘的萝卜地,丘丘畦畦都是一遍青翠。她们问我,“教授您种的萝卜怎么样?”我只好尴尬地实话实说。她们问我是怎么种的?我如实以告。她们笑着说“您这戴眼镜的大学教授只会教书、写书、刷粉笔字。论种瓜种菜您不如我们。您开车带我们去芙蓉镇旅游一次,我们告诉您怎么种。”村姑们的要求不高,我爽快地答应了。她们于是分析说,您下的鸡粪羊粪太多,在土里发酵后产生的热量会把萝卜苗的根烧死;其次,由于播种前没有在土里施放灭扫痢,那小昆虫和蜗牛就专吃小菜苗。几个属于平辈的兄弟媳妇们,乘机挖苦我说,“你这大学教授,在农村只能算是个‘鸡屎分子’ ”。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傻笑着乖乖认输。

于是,村姑们告诉我,挖地之后,要在土里先施放灭扫痢,然后施放淡淡的人畜粪,再撒上萝卜种,再盖上一层薄土。施放了杀虫剂,萝卜苗就没有了害虫。如果施放很浓的人畜粪,太阳一晒,就会结上厚厚的粪壳,那萝卜苗就钻不出来了。原来如此。

我的大蒜地整块也就一个双人床大小。我在这块地里放了两担羊粪球,然后插上蒜籽。村姑们后播种的大蒜苗都长得老高了,可是我播种的大蒜才稀稀拉拉东倒西歪地冒出头来,而且那蒜苗无不枯黄。我去找村姑们咨询,她们说,羊粪球埋进土里,会吸收掉大量的水份;没有水份,蒜籽就难以发芽。再说,羊粪放得太多,发酵后产生的热量也会把能够发芽的蒜苗烧伤、烧枯、烧死。然后,村姑们又告诉我怎么培植香葱。她们说,随便到她们哪家的菜地拔几蔸香葱,把青色葱叶割去做菜,留下葱白和根部,每三棵做一起,埋进土里,然后施放薄薄的猪楼粪。还特别提醒我一定不能施放浓粪;否则,就吃不到香葱,只能吃猪粪!因为,粪浓了同样会把葱苗烧死。她们说,香葱每年都要换地方栽种,不能在老地方培育,否则香葱就长不好。什么道理?她们说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不这样做,香葱都会死掉。随后她们劝说我,有那么多的退休金,不在城里享福,反而回来农村鼓捣农事,岂不是自找苦吃?说“你们就一两个老人,能吃多少?我们菜地里的萝卜、白菜、香葱、大蒜多的是,要吃尽管到我们家的菜地里去采摘。”我想,在广州这样的城市里,连大粪、鸡粪、潲水、塘泥、老鼠、昆虫都是可以买卖换钱的商品。回到家乡,乡亲们的蔬菜免费随我采摘,还是乡村的人慷慨,还是老家的人情味浓。

经过一年的实践,淳朴的村姑们教会我怎样种植蔬菜,也教会我怎样看待知识,也教我深刻地领会了一些哲学道理。是啊,一个人的能力和经历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知识是无限的;不能因为多读了几天书,多认得几个字,会说几句洋话,会写几句歪诗,就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大诗人陶渊明的菜地之所以会“草盛豆苗稀”,显得“荒秽”,是因为他只懂采菊、赏菊、颂菊,不谙农事。我想,倘若把我以及那些只会写诗、绘画、唱歌、跳舞、演戏的人和村姑们一起扔到一个荒岛上去,让大家各自独立生活一年,最后能活着走出荒岛的恐怕只有那些村姑了,其他什么明星大腕人物估计都会饿死。当然,那前提是,村姑们始终守住了自己的贞洁,坚决不同意明星大腕们的求婚或搭伙!

三、种田我不如农夫

回到家乡,当然想吃新鲜的大米。新鲜的稻米煮出来的米饭,油光发亮,香气扑鼻,落口松软。前些年,老人先后去世,老人名下的几丘责任田也是让乡亲们无偿耕种。我回家乡以后,就收回使用权,打算自己耕耘。虽说,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初中时也参加过双抢,插过秧,割过谷。在军垦农场锻炼时也种过田,但那时人多,分工很细,所以我对于犁田、耙田、育秧、稻田管理,并没有真正做过全套。一旦要自己从头做完水稻种植的全部程序,还真有些难度。春耕开始后,我便盘算着怎样犁田,怎样耙田,怎样选种,怎样育秧,怎样管理。

首先是犁田。老家的犁田方式,一直就用黄牛和水牛拉犁拖耙。及到我回到老家,耕牛几乎已经消亡,或早已成了人们餐桌上的菜肴,或者早进了肉牛专业养殖户的栅栏。现在,村民们犁田几乎都用拖拉机或者是小型的旋耕机。机器犁田多快好省。至于面积较小和一直有蓄水的田块或者就不用犁。要插秧时,穿上高筒水鞋,进入稻田用脚把往年的禾蔸往泥水一踩,就可以插秧苗了。村民们告诉我,我家那两丘责任田,常年有水,泥巴松软,只需用脚把禾蔸踩进泥里就可以插秧了。于是,在插秧前,我就去踩田。我穿着高及腿根的水靴,行走在水田里,缓慢地移动着左右脚,一脚一个禾蔸,走得踉踉跄跄,东倒西歪,汗流满面。一位过路的村民看着我的样子,微笑着告诉我,最好手上杵着一根木棍,借以保持平衡。我照他说的做了,果然,在水田行走踩禾蔸就平稳多了,省力多了。踩了一个上午,才踩了不足半亩,人却累得腰酸腿痛,只好回家休息。第二天再继续踩田。村民们只需半天即可完成的劳动量,我却断断续续花了两天的时间。

育秧时,我去咨询村民,我家那丘田需要多少稻种?他们说,一斤足够了。一斤稻种?就够了?我几乎不敢相信。他们说,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打出的稻谷,大约要留三分之一做种。插秧时每蔸秧苗一大把,一亩水田要挑几担秧苗才够用。现在用的袁隆平的水稻种,一蔸只要两到三根秧苗,一亩田几十个秧就够了。而且,还能增产增收,亩产一般都在千斤以上。农夫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权威,于是,我开车和几个村民去吉首种子站购买稻种,我买了一斤。一个侄子媳妇说,“阿叔,一斤稻种,你也难得打理,我们帮你一起育秧得了。”我想想,也好。于是把那一斤稻种让她带回家去处理,顺便给了一百元给侄儿子买烟,算是感谢

一个多月以后,该插秧了。侄子说秧苗可以栽了。两位侄儿媳妇,一个侄孙媳妇来给我插秧,我负责办伙食。那农村的媳妇们,插秧个个都是能手,手脚非常利索。从早上7时到上午10时20分,大约一亩左右的水田,秧就全部插完了。我要付工钱,她们谢绝了。我说,等大家都插完了秧,开车带她们去秀山的川河界或者怀化的新晃侗家村寨旅游,她们笑着答应了。

秧苗插好了,我又外出两天。回到家,村民告诉我,我那丘田的秧苗浮蔸现象严重。劝我找几个秧去补蔸。我走去一看,田里浮蔸现象确实严重。有的地方几乎没有了秧苗。而浮起的秧苗铺满了水面。是不是没有插牢?村民们说,大家都是那么插,不会是没有插牢的原故。村民问我,你在田里投放了多少鱼苗?我说,每条三两左右的鲤鱼一次性投放了60多条(20斤)吧,那是买的汉寿的鱼苗。他们又问何时放的?我说,开春之后就放了。再问我,有没有投放草鱼?我说,去年放了二十来条小草鱼。死了一些,跑了一些,估计还有十来条。村民们告诉我,我的鱼苗个头比较大,投放的时间只能在秧苗转蔸之后。这样,鱼儿在游动觅食的时候,就不会导致浮蔸。如果要在插秧之前投放鱼苗,只能投放那些只有小指母大小的小鱼苗。小鱼苗个头小,力气小,游动觅食不至于使得秧苗浮蔸。还告诉我,稻田里不能投放草鱼,因为草鱼会啄食鲜嫩的稻叶。他们说,一亩稻田,只要有四五条草鱼游动,那就会导致大量减产或无收!我后来找来一些秧苗去补蔸。可是,今天补了,第二天鱼又把秧苗拱浮了。连续补了两天,没见效果。后来我自我安慰,心想我一个月的退休金可以买到3千斤大米,够我吃上五六年。也就放弃补蔸,任由那些草鲤去折腾,留作村民的谈资去吧。

记得高中时读到《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的文章本是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但开篇就引用了一个简单的事理,来论证一个崇高的论题。说明做事不能贪得无厌,必须在权衡利益轻重、分清道义是非的前提下,要有所取舍。那时的语文老师,要我们熟读并背诵这篇古文,我自然是不遗余力的苦读。轮到我上讲台背诵时,自然是顺利通过。但对于课文深刻的含义还是懵懵懂懂。所以,直到七十来岁了,还没有能做到活学活用。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但熊掌比鱼珍贵。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当然只能取熊掌而舍掉鱼。而今我种田,稻谷大米与草鱼鲤鱼都想得到,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只能好好地权衡利弊轻重,取其中之一。稻花可以促使鱼儿成长,但鱼儿可能危害到稻谷的生长。稻田养鱼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一组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么,稻谷和鱼对于人来说哪个更加重要呢?一亩水稻产谷一千斤,能出七百斤大米,够一个牛肠马肚的大汉吃一年;一亩稻田出产的鱼儿,也就四五十斤。一天吃两斤鱼,那怕是林黛玉这样的儒雅斯文的小姐也不够吃一个月!当然,道理是清楚的,关键的问题是我没有处理好插秧与养鱼的程序。

同村的一个退伍军人,也在稻田里养鱼,也遇到鱼儿拱秧的问题。他看了看浮起的秧苗,对那些在田里游来荡去的鱼儿立刻产生了厌恨的情绪,果断地买来两瓶灭扫利倒进田里。第二天,鱼儿死了,田水里浮起了许多鱼尸。军人就是军人,军人的作风,军人的气魄,他就是敢于做壮士断腕的事!真是值得学习。

四、养鱼我难敌白鹭

苗鱼是苗族最为传统也是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那美美的味道长留常驻我的脑海之中。

记得小时候,收割稻谷的时节,家家都会收获有几十斤的稻花鱼。那稻花鲤鱼,用茶油一煎,两面金黄,加上花椒、蒜辫、青辣椒、郫县的豆瓣酱,喷点米酒和香醋,再用小火闷烧一会,出锅时撒点香葱,那味道鲜美无比。改革开放以后,镇上一位具有商业眼光的汉族老板,看出了苗鱼菜肴的商机,跑到苗寨学着做苗鱼,然后再在麻栗场镇的三岔路口开了一家苗鱼馆。食客纷至沓来,生意十分红火。没有几年他就赚得满盆满钵,修建了五层楼的新房。之后,他在县城和高速路口又增开了苗鱼馆连锁店,生意越做越大,赚得越来越多。当然,真正的稻花鱼价格不菲,一斤得30元人民币。三斤稻花鱼做出来一锅苗鱼菜,那成本就超过上百元。销售价格高了,自然就使不少食客望而却步。聪明的老板自然有老板的办法,那就是以每斤3-4元的价格,从常德地区购进鲤鱼和青鱼,当做稻花鱼,加工出售,虽然味道与真正的稻花鱼有很大的差异,但生意依然十分红火。前些年,我每每回家时总会在苗鱼馆享受一餐。

回到老家以后,几个村民就说何不把另外一丘水源较好的稻田以养鱼为主,随便插上一点秧苗,不问稻谷收成,只望鱼儿丰收。这样,就有稻花鱼可以享受了。我觉得是个好主意,赞同了。村民还告诉我,最好能买三四指大的鲤鱼放养,这样,到秋天这些鱼都可以长到一到两斤重。如果放养的鱼苗过小,秋天也长不大,吃起来刺多。于是在春节之后我就开车去一些养鱼场购买鱼苗陆续放进田里。

我先在田里挖了一条纵贯整丘田的深沟,本意是让鱼儿在水浅时有游动藏身的地方,二来我想,在要捉鱼享用时只需到那沟里用鱼罩去罩,自然是手到擒来。为了增加和保持稻田的水量,我学着村民的样子,拿起钉耙,挖泥增高田坎,筑牢泥堤以利保水。一切看来都是那么井井有条。我甚至幻想着秋天到来的时候,邀上几位老友或学生带着家小一起来我的稻田抓鱼吃鱼,品嚐稻花鱼的美味,享受着乡村的快乐。我沉醉在美妙的想象之中,高兴与快乐充满了胸襟。

可是,我高兴得太早了。

一天下午,一位村民来到我家,神秘地告诉我,一群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姑娘给我送来一封感谢信。我想,我哪里和穿白色连衣裙的姑娘有什么联系?况且,我也没有做什么好事,值得姑娘们感谢。正在困惑之间,村民告诉我,那些白鹤感谢你给它们投放了那么多的鱼儿。那些能够一口吞的,它们都叼走了;那些大的,它们无法吞下,啄死后给你留在田坎上或稻田里,想必是让你拿回家喂小猫吧。天啦,真是个坏消息。

我决定立刻出发去田里察看。我家距离那丘稻田也就四百来米。不过,中间隔着一片树林。等到我走近田边,五六只白鹤有的正申着长腿在田里东游西荡;有的单腿独立,伸长着脖子一动不动地窥视着水中的动静;有的则栖息在田边不远处那高高的紫荆树上整理身上的羽毛,显得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白鹤,公然当面为盗贼,岂有此理!我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拾起一块石头,大喊一声,奋力向白鹤掷去。那群白鹤立刻煽动着翅膀,从容优雅地向天空飞去,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头也不回,直飞到村里那高高的大树上,大声的叫唤着,似乎在对我进行示威与嘲弄。白鹤飞走了,我走近田里一看,田坎上洒满了白鹤的白色粪便。田泥里纵横交错地留着一串串白鹤那“个”子型的爪印。几条约半斤左右的鲤鱼,已经被白鹤啄死,翻着白肚躺在泥水里。这一切让我先前对白鹤的好感顿时消失殆尽。

古代文人骚客,对于鹤那是情有独钟的。谢缙就有“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的诗句。刘伯温也有“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的颂词。韦庄亦有“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翅开”的赞美之词。刘禹锡更是引吭高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曹植也哼哼唧唧地吟唱白鹤:“嗟皓白之素鸟,含奇气之淑祥”。这些文人骚客估计没有遇到白鹤与我抢鱼的境况,否则他们也会和我一样,恨不得拿下那群白鹤茹毛饮血了的。晚上和村民玩牌时,谈到白鹤吃鱼,那些村民个个深有同感,人人义愤填膺,无不对白鹤恨之入骨,但又都无可奈何。

其实白鹤只是鹤类的一个品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资料介绍,在鹤类中,白鹤、美洲鹤、丹顶鹤是三个数量最濒危的物种。在世界上白鹤大约只有3000~4000只、丹顶鹤有1900只、白枕鹤有6000只、白头鹤有9000只、黑颈鹤8000只、赤颈鹤只、肉垂鹤8000只、蓝鹤只。看了这个资料,我简直难以置信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光溜豆村每年能见到的白鹤,估计都有上百只,分为好几个鹤群。难道,我们溜豆村居然成了世界上不多的白鹤栖息地?是气候适宜?还是村民稻田养鱼的传统,导致鱼虾众多,食源充足?还是人们友善,不伤鸟类?我不是鸟类专家,无法做出确切的答案。想必各种因素都有吧,要不白鹤岂能不远万里,飞来溜豆村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想到这里,我的怨恨之气消了许多。心想,鱼类本也是大自然对所有生物的恩赐,它们本该属于地球上的全体居民。人类可以享用,白鹤也应该可以享用。我何必去生气呢!

然而,那稻花鱼的味道,对我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琢磨着,要想办法怎样尽量不让白鹤把鱼全都叼走,总还得给我留下几条解馋吧。于是 我想到在稻田里栽藕。我想,待那荷叶铺天盖地遮满了稻田,鱼儿躲在那密密匝匝的荷叶下,白鹤要捉到田里的鱼就没有那么方便容易了。于是,发个微信让儿媳在武汉江夏购买些藕种,然后快递过来。儿媳高兴答应了。不到一个星期。藕种到了,我立马下田种藕。而今,藕种已经发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了。于是,我又一次买来数百尾鱼苗,放进稻田。心中想着,这些鱼一半送给白鹤,一半留给自己。我斗不过白鹤,只好如此如此,聊以自慰了。但愿白鹤能知我心,给我留下一些鲤鱼,让我去满足对苗鱼菜肴的眷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263/

龙生庭:回乡躬耕咏叹调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