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谱与小辈起名——四谈《家谱》

2014-06-29 13:15 作者:陈宣章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谱与小辈起名——四谈《家谱》

陈宣章

陈宣德:“家庭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单位。家族是一个血统,或者说是一个血统的各个家庭组成的一个群体。国家、社会、企业、团体……均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管你有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家族文化是决定这一族人能否在社会上良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家谱•序言》)家谱是家族中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是文字文化发展的产物。家谱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家族文化体现于多方面,这里只谈为小辈起名,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因素。众所周知,山东曲阜的孔府和邹县的孟府都设有“点户厅”,分别掌管分布在各地的孔子后裔、孟子后裔的世代传承情况,也就是户籍名单即家谱;要求各代儿孙起名(乳名不受此限)时,第一个字都要使用家谱中事先设定的“字”,用来标明辈分。

《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至今已传承二千五百多年,跨越80多代,登记近200万人。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孔子世家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有家谱就有辈分排序。为了标明辈分,望族常常制订“辈字”,不同的辈分有固定的“辈字”。三个字的同辈人用共同的“辈字”区分辈分;两字之名就难以区别辈分了(复姓例外)。把“辈字”按一定顺序排列就是辈分排序。这是家族内部规定的起名规则。但是,家谱中的“辈字”是名字中的“字”,不是字号中的“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府前53代(元朝之前)没有硬性规定共同使用辈分排序的“辈字”。但第47代“若”字,第47代“瑞”字,第49代两字之名用王字旁字,第50代两字之名用提手旁字。第50代孔拯于金熙宗 (1142年) 时袭封“衍圣公”。第51代“元”字,第52代“之”字,第53代两字之名用三点水旁字。第50-53代衍圣公也有起名例外者。第54代“思”字,第55代“克”字,第56代起为三十字家谱“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第57代衍圣公为孔讷、孔议,因为两字之名用言字旁字)。以后都用三字之名,遵循辈分排序。第56代孔希学的衍圣公爵位先受封于元顺帝,后受封于明太祖朱元璋。孔子后裔的辈分排序,是明朝初期由第57代衍圣公孔讷(洪武十七年袭位)提议规定,从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开始实行8个“辈字”,加上“希”“言”为10个“辈字”:“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允”。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是明成祖追封(早死未袭爵)。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10个“辈字”用完,又由第65代衍圣公孔允植续20个字:“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是清•雍正帝(1731年)时封。民国八年(1919),20个辈字尚未用完,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20个字:“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承锡世绪昌”,报北洋政府批准后登报公布。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延续890余年的最后一代“衍圣公”),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2006年元旦,孔子第80代孙孔佑仁在台湾出生。

起名中有学问,也可从陈兆亮《家谱》看出。

一、陈兆亮原名陈若文。这是他父亲为他起的名。陈兆亮是他后来自己改的名(也有另一种说法:姓陈,名若文,字兆亮)。看来,他父亲不是一般人:1.“陈若文”这个名字有学问。2.陈若文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能看懂《重校本草从新》的医学古文,并能运用自如,为儿子诊断、开方、治病。3.据陈兆亮说,他有一个姐夫是汉奸,并因此断绝了关系。4.陈兆亮既年年祭祖,又对祖上讳莫如深。陈若文到上海投奔姐姐,在何处做学徒?又是如何发迹?还有……我总有一种感觉:其中有很深的奥秘。也许其中的奥秘是个永久的谜。5.为长子起名陈憲宗。

二、陈宣忠原名陈憲宗。为什么起此名呢?历史上有唐憲宗李纯,元憲宗蒙哥,明憲宗朱见深,清憲宗溥仪。尤其是溥仪(1906-1967),陈兆亮(1909-1991)与之是同时代人;陈憲宗出生于1943年。溥仪1909-1912年称宣统皇帝(1917.07.01-1917.07.12张勋复辟),1932.03.01-1945.08.15.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帝国,年号“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祗承清朝基业之愿。陈兆亮为长子起名陈憲宗,有深意。

三、二子原名陈憲德。根据“辈字”中字不变的起名规则,取“德”字可能与清德宗光绪相关。三子原名陈憲章。因为1945年底日本已投降,当时上海舆论中心是如何建国?报刊上充斥纪念英国憲章运动的文章,社会上许多人为孩子起名“憲章”。四子原名陈憲纲,估计与三纲(五常)有关。五子原名陈憲吾,意思是已经“五口”了。六子原名陈憲庆,因为出生于1949年10月3日。七子原名陈憲立,因为陈兆亮自己已经进入“而立之年”。当时已有几名儿子入学,因为“憲”(当时没有简体字“宪”)字很难写,于是一律改为“宣”字。八子起名陈宣安,当时是赵玲闹得最厉害的时候,陈兆亮希望“安定”。九子起名陈宣和,因为与发妻离婚已大势所趋,陈兆亮希望“和好”。

四、文革中,陈宣宗自己改名为陈宣忠。此外,另八个儿子没有一个改名。

五、由于文革批判封建思想,九个儿子为子女起名就各行其是,没有“辈字”,三字二字都有,毫无规律了。例如:陈宣忠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后来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虽然毕业后成为物理教师,心中仍然不忘天文,故为长子起名陈宇飞。陈宣德生子起名陈卓,但因先天性心脏病夭折,后来生女起名陈媚华(成年后自己改名陈思宏)。陈宣章生子起名陈霓,因为儿(繁体字“兒”)子出生时正好下(雨兒)。其余不一一赘述。

六、1999年,陈宇飞(陈兆亮长孙)生子,陈宣宗为其起名“陈帅先”。《百度百科•帅先》:“谓站在前头,作榜样。”《汉书•成帝纪》:“羣公孜孜,帅先百寮,辅朕不逮。”唐•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今天子大圣,司徒公勤於礼,庶几帅先河南北之将,来觐奉职,如开元时乎?《说郛》卷六六引宋•窦革 《酒谱•诫失七》:“汝沉荒不敬,自倡败者,何以帅先诸弟。”起名“陈帅先”是什么意思呢?陈宣宗是长子,得长孙陈宇飞,今又得长重孙,不是“帅先诸弟”吗?处处领先。

七、陈若文自己改名陈兆亮(第一代),《解放日报》离婚声明用陈若文,而与赵玲结婚用陈兆亮。陈宣宗自己改名为陈宣忠(第二代)。陈媚华自己改名为陈思宏(第三代)。

陈若文与发妻离婚(第一代),从《解放日报》离婚声明中可以查到其发妻姓名。《家谱》中未列陈氏血缘的陈丽珍,当然更无陈若文发妻的地位(姓名)。陈宣纲与卢以敏离婚(第二代),《家谱》列入前(儿)媳卢以敏,但是在陈兆亮的墓碑上已经没有卢以敏的地位,可是,陈涵还是孙子。陈宇飞与前妻离婚(第三代),陈帅先是长重孙,已经15岁,即将成年,他与生母的关系,别人无法干涉。可是,为什么《家谱》没有记录陈宇飞前妻的姓名?

《百度百科•家谱》:“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罗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既然是家族的生命史,是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为什么要掩盖、要回避?

八、《百度百科•家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互动百科•家谱》:家谱“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并不是要通过“小辈起名”给谁扣上什么“帽子”。“小辈起名”也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历史现象。仅此而已。2014.6.2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5502/

家谱与小辈起名——四谈《家谱》的评论 (共 17 条)

  • 醉成记忆
  • 秋叶秋枫泪
  • 孤帆鸢影
  • 花坛蕊儿
  • 心静如水
  • 春暖花开
  • 雨儿的世界
  • 林玲英
  • Dust.
  • 纤纤柳絮
  • 荷塘月色
  • 芊凝
  • 雨袂独舞
  • 晓晓
  • 醉死了算球
  • 凉夏果青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家族文化体现于多方面,这里只谈为小辈起名,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因素......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