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读浦城历史名人的道德文化

2014-04-20 09:29 作者:刚果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解读浦城历史名人的道德文化

福建省浦城县文体局:甘跃华

在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精华,这些文化精华,支撑着民族精神大厦,滋养了民族灵魂,展示出民族风采。是先人为我们创造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道德文化的概念范畴来说,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理念向来有“八德”之说。“八德”指的是,“忠、、节、悌、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要义,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社会的伦理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八德”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简而言之,忠,就是忠诚。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要忠于组织和自己工作职责。孝,就是孝顺。就是要孝顺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节,就是节气。就是要崇尚理想、信念、信仰。悌:就是悌敬。就是兄弟友,相互帮助。礼,就是礼节。就是做人要有礼貌,要遵守各种规定,要遵纪守法。义,就是义气。就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廉,就是廉洁。有廉洁,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耻,就是要有羞耻之心。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能做。

还有一种说法,称为“十德”,就是在上面的“八德”基础上,再加上“勇”与“和”。“勇”指的就是勇敢、坚强、刚毅。“和”指的就是和睦、和气、和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浦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历史上曾出过八个宰相(章得象、吴育、吴充、章惇、章楶、真德秀、徐荣叟、徐清叟),四个状元(章文谷、章衡、周固、祖秀实),172名进士。此外,还出过三位神童(杨亿、徐凤、练亨甫),十位才女(徐夫人、章煎、吴夫人、孙道绚、徐彩鸾、李智贞、孙若孟、孙兰如、梁兰省、朱菊龄)。这众多的历史名人,有的身居高位,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的才华横溢,华章传千古传诵。在这众多的历史名人之中,还有不少是忠诚的榜样,孝顺的楷模,廉洁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了万世敬仰的精神道德千古美谈。

大忠大义千古流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忠和义往往是一个连在一起的概念整体,中国历史上关云长的忠义千秋、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泊梁山的忠义堂等等,所描述的便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感天动地的忠义经典人物与经典故事

浦城作为一个历史古城、文化大县,也曾出现过忠心可嘉、义薄云天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彪柄史册,他们的精神千古传诵。下面,我们就从茫茫的历史海洋中,去撷取几朵浦城人灿烂的忠义浪花,让我们从中去领悟浦城先贤的人格魅力。

练夫大义救芝城。

练夫大义救芝城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并且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大义典范。

练夫人名叫练寯(872-952年),浦城仙阳练村人,是章仔钧的妻子。章仔钧屯兵西岩山时,南唐军队以借道为名,过山下时,突然攻击章仔钧营垒,章仔钧一面组织抗击,同时派军校边镐,王建封往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求援,并用计击退南唐军队,二校因大阻滞,误期一日返回,按军法当斩。练夫人深知章仔钧一贯宽刑行仁,二校平素颇受章仔钧器重,遂为二校求情,经章仔钧默许,由练夫人出面,赠送金银让二校逃跑。边镐、王建封二人于是投奔了南唐,后来成为南唐的重要将领。

章仔钧去世后,练夫人跟随儿子寓居建州,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以查文徽为帅,边镐为招讨使,王建封为先锋桥道使,率军直逼建州城下,并将屠城。王建封得知练夫人现居城中,于是勒令下属,攻克建州后不得肆意杀戮。城克之后,王建封解去盔甲,持金帛礼品面谒练夫人,拜谢当年救命之恩,并给予旗帜作为标识,请她树在家门口,可保全家安全。练夫人不受金帛与旗帜,慨然应道说:“今你待我恩厚,但我不死就大歉于义,要杀,从我杀起,城中居民数万,都是无辜百姓,将军若要屠城,我一家独活又有何意义”。边镐和王建封被练夫人的大恩大义所深深感动,于是令禁止屠城,建州城十万生灵乃获得重生。建州百姓深感练夫人活命之德,练夫人去世后,被誉为“芝城之母”(建瓯别称芝城)。

鉴于练夫人的大义大德,明成祖朱棣还专门写诗给予褒奖:

明成祖御制练氏全城诗

曾将厚意结人心,岂料翻成报德深。

肯使一家同日死,全城宁与却黄金。

积德由来报在天,子孙荣显自锦延。

一门福庆皆阴德,千古犹称练氏贤。

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亲自提笔为一位民间女子题诗作词,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极为难得的殊荣。换言之,这不仅仅是练夫人以及她一个家族的荣耀,更是浦城人的荣耀,浦城的山水养育了练夫人,她又用至真至诚大爱大义来回报生她养她的家乡,让她成为了家乡亘古流芳的骄傲。

黄寔使辽不辱使命。

北宋时,北方的辽国不断纵兵南下掳掠,这时候的宋朝朝廷国势衰弱,所以只得容忍退让。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月,辽主耶律延禧登基,称天祚帝。宋徽宗派浦城人黄寔为使者前往祝贺。黄寔刚入辽境,来迎接他的辽官转来通牒,通牒上称他为“贺登宝位使”。黄寔很不高兴,严正地说:“我受命贺辽主登位,并无‘宝’字。”拒不接受通牒,遂动身回国,不再前行。“位”与“宝位”一字之差,使中性变成褒义,黄寔不受,是不愿向辽国低头颂德。他这种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载入青史,为后人所称道。

中国人有时喜欢玩文字游戏,但是,这种游戏却是要注重场合的,平时利用文字的形式开开玩笑,既可调节气氛,又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但是,有的时候,一个看似普通的文字,却关乎到国家民族的尊严,千万马虎不得。像黄寔这种一字之师,之所以载入史册,为后人所纪念怀念,就在于他在民族大义面前,敢干不畏强暴,置生命安危于不顾,将国家尊严顶在头顶,成就了天地可鉴的忠诚之举。

徐善安断臂存孤。

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是为永乐帝。文学博士方孝孺拒绝起草登基诏书被杀。朱棣下令夷其十族(第十族为朋友弟子)。什么是九族呢?按照《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这时有一个浦城人名叫徐善安,担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备兵台州,他将方孝孺有身孕的小妾藏在沟里,扬言说她已出家为尼。官府不信,怀疑为徐善安藏匿,严刑逼供徐善安,并将徐善安的手臂打断一只,但是,徐善安始终未说出藏匿方妾之事。后来,方妾生一男孩,名德宗,由秀才余学夔抱去,交尚书魏泽秘密抚养,复得祠部郎中余允、参政任勉共同掩护,将方德宗携居华亭,改姓余。万历间巡按杨廷筠知其事,始复姓方。后华亭董其昌与郡守张九德建一座求忠书院祀方孝孺,即以徐善安、魏泽、余学夔、余允、任勉配享。

宁愿为他人之血脉延续断其臂担天大之风险,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为之的。难怪徐善安得到了后人的推崇与尊敬。

周武仲在朝身正。

周武仲,字宪之,浦城人。宋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宋宣和四年,金国兼并了全部辽地,又攻破云中郡。这时的金国正是不可一世、骄横之至的时候,周武仲被任命为报聘国信使前往金国。他一到金国,金人当即提出要宋朝增加岁币。周武仲坚持不允。金人大怒,威胁他说“公不望归邪?”周武仲毫不畏惧,正色回答道:“我持节出使,以死报国是分内的职责。如有闪失,回去有何面目见皇上?”金人随即以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严密监视周武仲的行动,并扬言要把他关押起来。周武仲在十余天当中,毫不畏惧,谈笑如常。金人知道他不会屈服,只好放他回朝。

生命是可贵的,但比生命更可贵的是忠心与气节。为什么会有人写诗说,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死了。

二、大公大廉名垂青史

公生明,廉生威,这是一句我们大家所非常熟悉的古话。这句话出自明代嘉靖年间无极县知县郭允礼的《官箴》一文。意思是:官吏不害怕我的严厉而是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是对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对我的公正心服。所以,公正廉洁成为了中国古代清官的一个重要标准。黑脸包公怒铡陈世美,充分体现了包公大公正直的精神品德。此外,还有一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历史故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说的是,东汉人杨震调任为东莱太守。路过冒邑时,冒邑县令王密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说到清正廉洁,浦城人真德秀称得上是一个勤政廉政的榜样。真德秀,字景元,更字希元,号西山,浦城长乐里(今仙阳镇)人。宋庆元五年(1197年),真德秀考中进士。真德秀曾以“律己以严”、“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四条与僚属共勉。他说,贪污是大恶,“不廉之人,纵有他美,何足道哉”。真德秀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正值蝗灾、旱灾交接侵袭。他风尘仆仆,遍访父老,还自守灾情最重的广德、太平,并开粮仓赈救,甚至连母亲的金银手饰也全拿出来赈灾。他还严惩贪污渎职之官吏,褒奖政绩显著的知县。真德秀知泉州时,更显其才德。泉州港是宋代名港,当时由于风气败坏,官吏层层敲诈勒索,外贸大为衰落。真德秀到任后,采取了“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崇尚风教”、“安固海疆”等措施,革前弊、禁重症,深得外商信任,外籍船由原来每年的三、四艘增至三十六艘。乃至于宋绍定五年(1232年)他再知泉州时,欢迎他的人塞满了道路,连百岁老人也手拄拐杖加入欢迎的行列。

后人称赞真德秀为贤臣大儒,实际上所谓的贤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能否做到两袖清风、奉公廉洁。真德秀在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人物,《宋史》上有记载他的生平事迹,《词海》中有他的词条介绍。他姓真,也的的确确是一位真君子。

杨亿是有名的神童,史载他七岁能文。相传北宋时,有一桩事情让京城翰林院伤透了脑筋:有人送来一下联,请众翰林应对:李伯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李伯即老子,秋时代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神仙传》载: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出句取用了这个典帮。句中有两个“李”、两个“生”字,且“生”字为前句尾“姓”字的一部分,应对实在不易。难怪偌大的翰林院,众人传看了此联,皆噤若寒蝉,竟无人能对。此事被刚进翰林院的一个小青年杨亿知道了,他欣然对道: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得其所。

马文渊即东汉名半马援,授伏波将军,戍边屡立战功。他曾放言立志:“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对句也复用了“马”、“死”二字,且“死”字正好也为前句尾“屍”字的一部分。对得可谓天衣无缝,一时传为佳话。

还有一次,寇准在中书省,与同事相戏求对,他出上联:“水底日为天上日”,在座诸从一时对不上来。这时恰逢杨亿到中书省办事,大家请他来对,他当即对上:“眼中人即面前人。”

杨亿这位神童不仅才思敏捷、下笔千言,同时也是一个大公大正之人。

宋真宗当政时,一心要立出身贫寒的德妃刘氏为皇后,可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于是,宋真宗想到了杨亿,派人命杨亿起草册文。对这事颇有微词的杨亿却不肯奉诏,有人劝他说:“起草这样的文告,何愁富贵呀。”杨亿回答说:“如此富贵,亦非我所愿也。”真宗没办法,只好找其他人去起草了。

荣华富贵摆在你面前,并且唾手可得,这种诱惑有几人能抵挡?况且,这种诱惑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金口玉言,就算一个人可以不为富贵所击倒,但抗旨的严峻后果众所皆知呀。杨亿本性为书生,他的书生本性造就了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

有意思的是,浦城还出过一位敢于顶撞皇帝的人,他名叫张霭,他为了向皇帝进谏甚至连牙齿都被打掉了。张霭,字伯云,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考中进士。他于北宋建隆年间担任侍御史官职,有一次张霭到皇宫向宋太祖说有急事报告,当时皇帝正在后花园弹弓射。听了张霭报告后,很不耐烦说:这是一般常事,哪有什么急事?张霭争辩说这事总比打鸟重要吧?皇帝大怒,拿过侍卫手中的长斧,用斧柄把张霭的牙齿打落了两颗。张霭不作声,将两颗牙齿捡起来藏入怀中。皇帝说:你难道还想记恨我吗?张霭说:我怎敢记恨陛下呢,这事自有史官记录。张霭后来在宋太宗时代颇受尊重,号称“国老”。

说到廉洁,章楶也是一个典型,他生活朴素,赴任成都转运使时,未带仆从,亲自驾驭匹毛驴,驮着妻儿行李,跋涉于崎岖蜀道。

此外,在历史上,浦城还有几个人以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而闻名。章频,字简之,浦城人,宋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他办事认真,敢于秉公执法。任三司度支判官时,青州麻士瑶杀死侄儿温裕,侵并财产。他奉命审理,查清事实,将麻士瑶斩首。他又被派审理牙校诉讼盐井的案件。这时,皇城使刘美依倚靠皇后家族的势力,受贿枉法,使人买通官司。章频不畏强暴,将他捕获归案。

黄辅国,字应图,浦城人,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皇帝命他看阅官员奏章,有涉及谤讪的人定为奸籍,但黄辅国不肯奉诏。

陈逊,字必恭,浦城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举人。出巡吴中时有松江顾阿虎之母被陈升所杀害,尸体还被拿去喂狗。阿虎向知府告状,阿升买通官府,反诬陷阿虎为盗,将其全家9人处以重法。阿逊查明真相,为其平反昭,逮捕陈升父子,绑赴京师,当市行刑。

徐柏,字守卿,浦城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他在广西当官时,当时张居正任当朝宰相,其子倚势掠夺民产引起诉讼,徐柏判定偿给半价。张居正的子弟又要求取得仓场官地,徐柏也不给。

我们从章惇与苏东坡的交往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刚正。章惇与苏东坡年轻时交往融洽。一天,章惇在家中“坦腹而卧”,恰苏东坡来访,章惇抚摩肚子问苏东坡:你看里面什么东西?苏东坡道:一肚子都是谋反的东西!二人大笑。

苏东坡在陕西任凤翔府节度判官时,章惇则任商州令。一次二人同游南山仙游潭,潭上横木为桥,旁边是悬崖峭壁。章惇因苏东坡书法好,请他过去在岩壁上题字。苏东坡不敢过去,章惇便坦然走过木桥,再用绳子一头缚在树上,一头绑在身上,在岩壁上写下了“章惇、苏轼来游”几个大字,回来面不改色。苏东坡拍着章惇的背说:你一定敢杀人。章问何以见得?苏东坡答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

苏东坡被贬官黄州时,宋神宗几次想重新起用他,但宰相王珪抓住苏东坡诗篇中有“世间唯有蛰龙知”的句子,认为苏东坡对当今皇帝“大不敬”,章惇当面反驳他:“龙非独人君,人臣皆可言龙也。”宋神宗也说:“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耶?”退朝后,章惇质问王珪说:你是想叫人家全家覆灭吗?王珪推诿说是听舒儃说的,章惇问他:难道舒儃的痰唾你也可以吞下去吗?所以苏东坡曾写信给章惇说:平时相处你曾赠我药石,到困急的时候,你又给我以救助。表达了对章惇的感谢之情。

我们常说,交朋友要交心,酒肉朋友不可交。从章惇和苏东坡的交往中,我们看到了章惇的真诚,他为了朋友可以当面直言、秉公论道,难怪苏东坡对他深表感激

大智大勇百世传诵

我们在称赞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智勇双全”这个形容词。纵观中国历史,智勇双全者不乏其人,诸葛亮的“空城计”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浦城人章楶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首著名的《水龙吟·杨花》正出自章楶之手,由于这首杨花词功底厚,格调高,众多名家仰慕,争相唱和,苏东坡之后,李纲都有和韵。世人称章楶“词有织绣功夫”。

章楶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北宋名将。

章楶,字质夫,浦城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元祐(1086~1094)初,章楶以直龙图阁知庆州(今甘肃庆阳)。当时朝廷对西实行割地议和,把葭、芦、安、疆等四寨归辖西夏,致使西夏更加骄横。章楶认为西夏是嗜利畏威的,如不给惩创,边境不得安宁,于是他率军征讨西夏。西夏竟派兵围攻环州,章楶派骁将折可适埋伏在洪德城,待夏兵前队过去,突击后队,斩获甚众,同时又在牛圈和积水处投放毒药,毒死夏兵马匹很多。从此章楶声名大震,被任命为权户部侍郎。绍圣四年(1097),哲宗咨询对边境形势措置良策,章楶又献良策,哲宗诏令他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到任后,经过实地勘察,提出在葫芦河川筑城堡,占据有利形势迫近西夏的策略,公开修缮原有的数十所堡垒,佯示怯弱,暗地里率领四路兵马出葫芦河川,用20天时间,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南边筑起平夏城和灵平寨。刚兴建时,西夏持众进攻,章 迎击并击败西夏,进而构筑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等城。西夏对此深感惊愕,却又不敢妄动,运防得以巩固。

绍圣五年,西夏国主召集十万兵马围攻平夏城,用土填没护城河,以高车直逼城下。由于章楶防御严密,猛攻十余日还是攻不下来,只得在一天夜里拆围逃遁。章楶侦察到西夏兵放松戒备,便派遣折可适、郭城率轻骑夜袭,直攻其营帐,活捉西夏统军嵬名阿里、西寿和监军,歼敌三千多人,缴获牛羊十万只,西夏国主大为震惊。哲宗接到捷报,亲到紫宸殿授贺,命章楶为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

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立,章楶请老徙知河南。七月,徽宗接见章楶,委他同知枢密院事,任职1年,由于身体欠佳多次提请致仕,于崇宁元年(1102)获准,授资政殿学士、史太乙宫使。同年病逝,追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大师、秦国公,谥庄简。

还有一个浦城人名叫黄震,这是一个挺可爱的人,他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一方面,他对皇帝绝对忠心,是一位忠臣;另一方面,他对不良现象恨之入骨,又称得上是一位铮臣,为了和不良现象斗争,甚至连皇帝的话也敢唱反调。黄震,字伯起,宋端拱二年(989年)进士。黄震任江南发运使时,前任发运使李溥,任职十年,贪赃枉法。黄震赴任前上书皇帝,言及奸赃之事。宋真宗知道他是针对李溥,嘱他要同李溥和睦相处。黄震说,我应遵旨办事,但不能同有负于陛下的人和好。黄震的这句话很有水平,真可谓是软硬适度、绵里藏针,他明确表态,你皇帝的圣旨我是要不折不扣执行的,但是,至于李溥这种我是不可能和睦相处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贪赃枉法,有负圣恩,是对皇帝你不忠者。这句话,既表了忠心,又获得了皇帝的欢心,还为下一步的工作埋下了伏笔。所以,黄震到任后,揭发李溥数件奸赃事,李溥终于被革职查办。

浦城四状元之一的祖秀实也是一个有胆有识之人。祖秀实,字去华。宋宣和二年(1120),宋徽宗以祖秀实才学博赡,特赐第一人及第释褐。

祖秀实上舍释褐第一后,授承事郎、国子监博士。“靖康之乱”京城失守,金人到太学索米,祖秀实大声呵斥,被金人用剑击昏几绝,金兵走后,才苏醒过来。高宗闻名,召拜礼部郎。又迁左司郎中、中书舍人。高宗出巡扬州、临安、会稽,祖秀实皆随从护驾。

四、大善大爱万世敬仰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行善济世、遍施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原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一类的古话,无不折射出善的光芒、爱的真谛。

在我们浦城,曾经出过一个了不起的女姓,她以大善大家之心,独资捐修全城,为家乡和百姓造福。这个人就是祝徐氏。

清嘉庆五年(1800年)夏天,洪水自东面而西扑面而来,凡面临南浦溪的城墙都被冲毁。这场大不使用权人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城墙对抵御洪水、保护县城民居安全的作用。嘉庆十五年(1810年),本县绅士祝乾封的妻子徐氏独自捐资修筑全城,由当时以母老为名回籍的兵部侍郎祖之望为监修。祝徐氏是祝之望的表姐,她19岁出嫁,只一年,丈夫去世,守寡3年,由于婆家的威逼,改嫁祝乾封为妻。祝乾封去世后,她将遗产除了买田地分给3个儿子外,其余的5万多两银子全部捐修全城。此城嘉庆十五年冬开工,嘉庆十七年冬完成,总共花费银子五万零四百两。

浦城还出过一个很名的人物,当年曾被人称赞为“大善人”,他就是李迪瑚。

根据《浦城县志》记载:“李迪瑚,字聘珍,号葆珊,浦城城关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末拔贡,授候补通判。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经济。光绪三十三年回国,创办浦城两等小学堂并任校长。次年就任浦城县劝学所总董、浦城商务分会总理。宣统年间,福建设咨议局,李迪瑚当选为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初建,任军政府闽省督府财政部会计科长。民国3年(1914年)回乡任县劝学所所长和商务公断处处长。民国5年,在县知事胡子明赞助下,他捐资创建浦城私立中学,为浦城县第一所中等学校,自任校长,定学制四年,因省不立案,无固定经费,仅一年就停办。民国7年,任县商会会长。民国8年,当选省参议院候补议员,后任福建省公署咨议、闽北镇守使咨议、福建陆军警备司令部咨议、福建第五区烟草局局长。

李迪瑚曾旅居上海,在上海他置图书,精书法,研古琴,治金石,在沪为古琴研究会会员。民国33年回浦城,1952年3月,病卒”。

李迪瑚先生,多才多艺,擅长书法、治印、诗词、楹联,对于园艺、棋艺等也颇精通。同时,李迪瑚先生还是一位爱国者、教育家、大善人、闽派古琴传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加入同盟会,为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国民政府而尽力。

李迪瑚先生十分重视教育,留学回乡后,深感山区教育落后,力主新式教育,他一生创办多所学校,如“浦城公立两等小学堂”、“浦城劝学所”、“浦城私立乙种实业工业学校”、“浦城师范传习所”、“浦城初级中学(浦一中前身)”、“浦城豫章小学”等。

李迪瑚先生不仅捐资办学校兴教育,而且还热心社会各种公益活动。自1916年前后,先生每年捐稻谷50担维修迎远桥,浦城大西门外通往水南的木桥(当地名草桥头),每当被洪水冲坏,都由他出资修建。因为其行善有名,以至于穷苦人家要弃儿时,常把婴儿趁夜深时放在他宅门前。李迪瑚先生发现后,总是先找保姆喂养,后找合适人家或送育婴堂。此外,李迪瑚先生从年轻时便开始钻研医药学,为老百姓义诊、施药终其一生。

浦城人祝昌泰也是一个行善施爱之人,他慷慨好施,曾捐万金建鳌峰、南浦两书院,独立捐建文昌阁、南门浮桥,还修县志、建义仓,岁歉减价平粜,或捐谷赈饥。

五、大孝大顺美名远扬

孝顺为做人之根本,父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培养我们成长,此恩此德大如天,此情此义深似海。孝顺应当是为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德。我们可以这样毫不夸张的说,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可能真诚地对待朋友,也不可能忠于职守,更不可能对国家和民族奉献出一片赤胆忠心。

浦城人祖浩然千里寻母的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孝子浩然求母诗

海内升平四十年,民生同井死同阡。

干戈昔日飘零者,犹及余龄见所天。

以上这首诗就是元代诗歌四大家之一的虞集所写的。此外,书法大家赵孟頫也曾写诗称赞祖秀实:

祖孝子浩然求母诗

扰攘兵戈际,漂零母子分。去留俱有恨,生死两无闻。

泪尽江南月,魂飞汉北云。抱持相见处,此乐复何云。

《八闽古邑浦城》一书里有记载“祖浩然千里寻母”的故事。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军入福建政和镇压黄华为首的起义军,回师时路过浦城,有一军官看见一少妇年轻貌美,于是把她掠去。此妇姓全,丈夫姓祖,膝下有一子叫浩然,当时年仅5岁。

全氏被掠去音信杳然。到了至大三年(1310年)祖浩然已经33岁,受聘为福州三山书院山长,并整理行装准备上任。忽然得到母亲在河南的消息,于是便弃职辞父,北上寻母。沿途跨涉,遇到有南方口音的人便一一询问。到了河南,听人说有一位姓赵的指挥使,出兵南方时曾带回一位姓全的妇女,赵指挥使已死,她又被一蒙古人带走,可能已走到汝邓之间。祖浩然闻讯立即动身赶到鸦路山,但是没有找到;他再行800里,到了牛蹄白石,又没有找到;再走700里至枣阳雀桥,还是没有找到。雀桥有人告诉他,唐州有别盖山,可去找找看。祖浩然又从雀桥走300里,寻到别盖山,全氏果然在此。母子相逢,热泪横流,祖浩然随即奉母归家。从此,祖浩然千里寻母,声名远扬。

章仔钧、练夫人所留下的“致孝岭千古佳话”也是孝顺的典范。

致孝岭在浦城北15公里,仙阳镇境内,章仔钧祖父章及从南安迁入浦城居此。章仔钧为布衣时,岳父生日,章仔钧与练夫人去祝寿,岳父家对仔钧不礼,章仔钧遂偕练夫人离开练村,经此岭少憩,发誓不再登此岭。章仔钧入仕后,开新岭到练村。练夫人母去世,练夫人登此岭瞻望挥泪,因此,又名致孝岭。

浦城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女姓叫徐彩鸾,她挺身救父的故事更是感天地、泣鬼神。

徐彩鸾,元末浦城人,徐嗣源女,嫁李文景为妻。略通经史。每诵文天祥《六噫歌》欷觑泣下。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浙江青田寇,骚扰浦城,彩鸾随父逃至山谷间,俱被寇掠。寇持刀欲砍其父,她挺身而出,愿代父死。寇释其父,絷其女。她对父说:“儿受辱必死,父可速去!”写一首七律《被掠诗》“万水千山去路赊,青鞋踏破几层沙。登山绝顶重逢岭,渡水愁深又没涯。雁字可传夫与子,鱼书难寄母和爷。回头遥望乡关处,云下峰前是我家。”被掠至桂林桥(今仙阳阳墩山前村外)时,拾一木炭在岩壁上写“惟有桂林桥下水,千年照见妾心情”,投入河中。被掠诗编入《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词典》,事迹入编《元史》。

六、大贤大德家训传世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至今仍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再比如,《曾国藩家训》的“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项为人之根本,至今仍可以给我们以警醒与启迪。

现存的《章仔钧家训》,不仅对章氏家族的发扬光大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章仔钧家训》全文如下: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贼。亡家两字曰嫖与贱,败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务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祀吾茔乎,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戒石具左,朝夕诵思切记切戒。”

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文化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崇高的道德品质,理所当然成为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一块试金石、一条分水岭。所以,德、能、勤、绩也好,德、智、体、美、劳也罢,德,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德,永远是社会安定稳定的基石,德,永远是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道德品质的民族,我们浦城人是勤劳善良勇敢的人民,因此,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众多浦城历史先贤为榜样,齐心协力弘扬传统美德,众志成城建设和谐社会,为浦城更为灿烂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2014年4月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2440/

解读浦城历史名人的道德文化的评论 (共 13 条)

  • 心静如水
  • 龙行天下
  • 雪灵
  • 荷塘月色
  • 梦里花落
  • 晓晓
  • 昨夜星辰
  • 春暖花开
  • 樱水寒
  • 秋实
  • 晓梦芳菲
  • 婉约
  • 亲爱的小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