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冷观乾隆朝

2014-02-05 16:15 作者:陈宣章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冷观乾隆朝

佚名

中国历史上,著名盛世是唐朝贞观开元和清朝康雍乾朝。前者两朝之间有一段混乱,不相连续;后者三朝相连,但历程仍然呈“之”形。

康熙蠲免赋税、发展经济,为康乾盛世奠定根基,但是晚年为政宽松,出现许多弊政,如:官吏贪赃枉法,冤案迭起,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皇亲旧勋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等等,故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国库财政亏空严重。

雍正登基,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官绅纳粮、一体当差、重农轻商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清高宗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加上退位后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自我夸耀“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是“康乾盛世”的顶峰。当时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是,乾隆朝实际如何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乾隆有个“本朝无名臣”理论:因为他的圣明统治,朝廷纲纪整肃,无人作奸犯科,故无清明尽责的名臣。乾隆下令,禁止百姓为官员建德政碑、送万民伞,把一切荣誉归于自己。结果却造就了和珅那样的弄臣,巴结奉承,以乾隆的是非为是非,勾结党羽,把持朝政。御史曹锡宝因想弹劾和珅的管家刘全,被革职查办。

皇帝太聪明,大臣就装“糊涂”;皇帝太好名,大臣就装“平庸”。最典型的是刘墉,多次因“疏懒懈怠”遭乾隆申斥。最严重的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二月,上书房总师傅刘墉因阴天,连续七、八天旷工,不给诸位皇子上课。乾隆勃然大怒,狠狠训斥刘墉“不忠不”,把他降职为侍郎,而且不再兼职南书房。前后一段时间,刘墉犯错误不断,直到乾隆去世第二天,和珅倒台,嘉庆帝重新提升刘墉为上书房总师傅,并在皇宫内当值,处理和珅问题。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镇压苗民起义时死去。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皇帝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太上皇乾隆和珅和。和珅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所以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瞒骗和珅,就连嘉庆帝也得小心行动。所以,聪明过人的刘墉,以前那种唯唯诺诺、小错不断、无所建树,正是聪明之举。

现今崇尚男人“高富帅”。虽然“高”在最前面,其实“富”才是第一条件,帅是第二条件,高是第三条件。乾隆朝的“高富帅”男人非和珅莫属。和珅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地位之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财富之巨,富堪敌国。现今遍地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而理财才能,谁也赶不上和珅。他掌管国家内政,把无数国家财产理入自己口袋。所以,“国有资产流失”是古已有之。有人说,和珅是古今第一大贪官。

和珅全名钮祜禄•和珅,别名善保,字致斋。父亲为福建副都统常保,属于官二代。和珅考上咸安宫学习,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通读四书五经,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器重。乾隆三十三年(1768),18岁的和珅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次年己丑年科举,名落孙山,他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1772年十月被授三等侍卫;此年,23岁的和珅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做了乾隆仪仗队的侍从,当年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1775年,和珅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11月升为御前侍卫,并任正蓝旗副都统。1776年正月,任户部侍郎,三月任军机大臣,四月,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有人将他与刘墉、纪晓岚并列为乾隆时期三大中堂。但是,刘墉、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可称为中堂。《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故刘、纪为中堂还可以,宰相则不沾边了。

和珅被处死时,究竟有多少家产?传说不一。学者估计为白银8.2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税收七千万两,和珅家产相当于清廷15年收入。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但据清宫档案统计,和珅被抄家时,抄出白银三千多万两,黄金三百万两,土地80万亩,房屋2800间,当铺75座,银号42座,古玩铺13座,玉器库两间,其他店铺几十处。和珅的布庄、粮店等几乎在北京及其他地区都处于垄断地位;和珅的珠宝远远超过皇宫御用。和珅家中,金银餐具各32套,各4300件。和珅的敛财技巧炉火纯青,财富之巨,当时世界上无可伦比,堪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2001年,和珅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当今的贪官、理财专家,与和珅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些崇尚男人“高富帅”者,应该从中获得深思。

和珅还文才不凡。他为迎合乾隆,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和珅《嘉乐堂诗集》中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从中也可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和珅颇好文史典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四库馆正总裁,后又任国史馆正总裁,充文渊阁提举阁事。和珅的文物古籍收藏颇有规模,颇有古书鉴赏水平,宋刻元椠,一眼即识。和珅确实有才,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虎兕出于柙”来下旨,在场大臣都莫名其妙,和珅启示说,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于是被乾隆赏识。有一次乾隆看《孟子》,因天色已暗,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和珅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

和珅临死前,提笔作诗《上元狱中对月两首》:“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断。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和珅看到白绫后,又提笔写下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这首绝命诗,却耗尽了无数史家特别是附会者的心血。人们把此诗集中在和珅的前身和后身上,说和珅的前身是乾隆宠爱的妃子马佳氏,后身便是世所不齿的慈禧太后。

《红楼梦》的流传与和珅有关:他找人删改《红楼梦》中“不合时宜”的文字,并续写后四十回;他把《红楼梦》推荐给乾隆,得以刊印。纪晓岚虽然是《四库全书》总纂官,而和珅是正总裁,领导纪昀,是他的上司。

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21岁中秀才,24岁顺天府乡试为解元,31岁中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惨淡经营十三年,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四库全书简明书目》二十卷、传世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下十六卷诗赋)、《评文心雕龙》十卷、《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史通削繁》四卷、《河源纪略》三十六卷、《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部、《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纪晓岚是中国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过他的人屈指可数,其书法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主持科举和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非过誉之辞。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生死书丛似蠹鱼”,堪称其毕生之真实写照。纪晓岚在清代是公认的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是中国和世界的一位文化巨人。

纪晓岚幼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外用砖头堵洞。石先生发现此秘密,怪其不务正业,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并在旁边砖上戏题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纪晓岚便在旁边续对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怎样对,请先生指教。”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不几天,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又出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来“阄”即“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竖生,歪才也!”有一天,纪昀与同伴在街道玩球,适太守官轿经过,他们的球偏巧投入轿内。一时间衙役厉声呵斥,众玩童惊逃四散,唯纪昀挺身拦轿索球。太守喜其胆识过人,且憨态可掬,未加怪罪,并和颜悦色问其姓氏年龄,故意试一试他的才华说:“我有一联,若能续对下联,就把球还给你。”纪晓岚点头同意。太守的一联说:“童子六七人,惟汝狡。”纪晓岚随口对道:“太守两千石,独公……”最后一字迟迟不说。太守讶然问道:“何以不说末字?”他答:“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见他聪明伶俐,对答如流,将来必能出人头地,就把球还给了他。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两淮盐政卢见曾因营私贪污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此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有趣:当时纪昀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他想出一个绝妙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卢见曾从中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昀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在新疆呆了两年多。在此期间,他曾赋砚台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他还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图上,韩湘子、何仙姑对局,五仙旁观,铁拐李酣然大睡):“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当《阅微草堂笔记》脱稿时,他不无抱憾地吟咏道:“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著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一老太监在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文人的习惯),感到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扇,一部春秋可读否?”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有一天,纪晓岚和朋友上街,看见一家小店的老板娘正忙着。纪晓岚就和朋友打赌,“我会一句话让老板娘笑,再一句话让老板娘闹。”朋友不信,决定以一桌酒席为赌。只见纪晓岚走向小店,向看门狗鞠了一躬,叫道“!”老板娘“噗”地一声乐了。纪晓岚转过身又冲老板娘叫“娘!”顿时,老板娘勃然大怒,直骂纪晓岚。于是,纪晓岚赢得一桌酒席。

纪晓岚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儿,弄得和珅好不尴尬。乾隆有意偏袒和珅,总是找机会捉弄纪晓岚。一天,乾隆发现一件参劾纪晓岚的奏折说,纪晓岚宽于治民之说是有意收买人心,博取虚名,不如和珅严刑峻法,敛财富以利国家,堪称治世能臣。次日散朝时,皇帝留下纪晓岚与和珅,对纪晓岚说:“纪爱卿,你天天说和珅如何狡诈,如何贪婪,群臣如何愤恨,敢怒而不敢言,还说天下皆曰可杀。可是你看看这个奏折,有人称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纪晓岚只不过是好图虚名罢了。”纪晓岚微微一笑:“臣虽下愚,亦知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有人奏称和大人为能臣,并诋毁臣下,不足为怪。譬如春雨如油,农夫喜其润泽,而行旅之人则恶其道路泥泞;月光皎洁,佳人悦其舒朗,而盗贼则恶其光亮。上天尚且不能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至于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大粪臭污,其质倒可肥田;乌龟丑陋,皮肉却能延寿。”和珅听了,自然气得咬牙跺脚。

纪晓岚嗜好吃肉,是个大胖子,所以发生“巧解“老头子”之事。纪晓岚嗜好抽旱烟,手里整天端一个大烟袋,故名“纪大烟袋”,还发生裤脚“失火”之事。纪晓岚以对联著名,却被小妾沈明玕难倒:“夏布糊窗,个个孔明诸格(葛)亮。”纪晓岚嗜好美色,80岁还“好色不衰”。纪晓岚还有许多趣事,不再赘述。

刘墉、纪晓岚不曾依附和珅,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晓岚的乡试主考官;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举荐纪晓岚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相传,当年刘墉参加殿试时,曾有上乘表现。乾隆让其以自身驼背为题赋诗,他不无自嘲兼揶揄地写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

刘统勋为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并担任《四库全书四》正生总裁。

清朝,首席宰相基本上都是满人,是满正汉副的局面。刘统勋既为汉官,又没有像张廷玉那样有家世背景,在最为崇满抑汉的乾隆朝能当上宰相已是不容易。乾隆帝循例把汉臣刘统勋擢为内阁首辅,把满臣尹继善擢为军机处首席大臣。此时刘统勋只是副宰相,首席军机大臣尹继善是正宰相。尹继善不到一年即卒于任,乾隆帝又把刘统勋擢为首席军机大臣,就成为正宰相了。刘统勋成为军机处建立以来第一位汉人宰相。

刘统勋家原有田数十亩,茅舍一处,服官50年,未增尺寸。他去世当天,乾隆帝特派御前大臣、尚书公福隆安携药前往看视,但已不及。《啸亭杂录》记述,乾隆亲临刘宅祭奠时,因刘家门庭矮小,轿子抬不进去,只好将轿子顶盖拆下才抬进刘家。《清史稿》记述,乾隆 “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他死后,乾隆帝特下谕:“大学士刘统勋老成练达,品行端方,服官五十余年,实为国家得力大臣,可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赏内库银二千两治丧。”乾隆亲临其丧,赐谥“文正”,故刘统勋是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柩归故里前,乾隆诏令沿途20里以内的文武官员,均至灵前吊祭。6年后,乾隆《怀旧》诗仍念念不忘刘统勋:“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统勋清廉正直,不结朋党,曾因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尚书公讷亲而名闻朝野。乾隆初政,鄂尔泰、张廷玉两家门第鼎盛,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结党成群,营私舞弊,乾隆施政,颇多掣肘。刘统勋任左都御史未久,即上疏攻张廷玉、讷亲(遏必隆之孙)。但是,乾隆帝拒绝了刘统勋的批评,发布上谕:“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今既有此奏,则二臣并无声势能箝制臣僚。”

乾隆十九年(1754年),朝廷加刘统勋为太子太傅,协办陕甘总督事务,赐孔雀翎。朝廷命他巡视巴里坤、哈密驻兵,正遇睦尔撒纳(回部首领)兵扰伊犁;定西将军永常自木累退师巴里坤。刘统勋不知道永常已撤军,上疏建言:请弃巴里坤,退守哈密,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乾隆帝不问青红皂白,把刘统勋与擅自撤军的永常一起逮捕治罪,不仅刘统勋在京的眷属刘墉等全都入狱,就连其家产也被查抄。对于贪官使用查抄手段无可厚非,对于因言论获罪的官员为何也要抄家?无非是搜查证据。未必要搜出金银交公,其他一切违反皇帝意志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是罪证。结果,抄家没有得到什么罪证,乾隆帝又下令释放刘统勋及其家人,退回抄家的财产。刘统勋之获罪完全是乾隆帝头脑发昏所致。

封建社会的法,对于异端,是法如深涧;对于贪官,往往是法如虚设。刘统勋一生为官,堪称清正廉洁,秉公无私,在贪黩好货,渔色无厌的官场之中可谓清风独标。他为官数十年,几乎都在京为官,累主会试及顺天乡试,门下宾友从无一人夤缘得利,经他之手所取之士,虽已列仕版,却多不识面,这在鄂尔泰、张廷玉各擢私人,党同伐异的情势下,尤称难能。史载:“尝有世家子任楚抚,岁暮,馈千金。刘呼其仆人,正色告曰:‘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留赠故旧贫窭者。’”“有赀郎昏夜叩门,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其人嗫嚅而退。”有赀郎者,富家弟子因家财多得拜为郎也,素为所恶。刘统勋两袖清风,一芥不取,清贫之状可想而知。

乾隆朝还有一位状元胡长龄。据野史记载:胡长龄殿试后成绩排名第十。主考官将卷子“进呈御览”时,79岁高龄的乾隆一看胡长龄的名字(有胡人[即满族人]长寿的意思),不禁欣喜异常,说“胡人乃长龄呀”,为借这个名字图吉祥,“龙心一大悦就把胡长龄提拔为第一,封胡长龄为状元。当时文人有笔记称之为《胡长龄以名得大魁》。

胡长龄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反对趋炎附势,曾多次智斗当朝权倾一时的和珅。胡长龄一生唯嗜读书,过目成诵,住京都时,每夜燃烛数寸,用以读书,偏阅经史,工诗赋,史学造诣尤深。他才誉卓著,位“江东三俊”(马有章、李懿曾)之一,与山阳汪氏合称“汪经胡史”。因劳累过度,不幸死于回乡途中。胡长龄著作有《胡三余堂存稿》等传世。

照封建朝考礼仪,殿试得中的进士都算当朝宰相门下。但和珅是弄权枉法贪赃无厌的家伙,胡长龄作为状元却没有拜谒和珅。和珅就让胡长龄当了十年翰林。胡长龄把自己的财物“典鬻殆尽”。一个朋友看他可能活不下去,就在和珅做寿时,用乌贼鱼的墨汁仿胡长龄的字体写了一副寿联送给和珅,并请一位侍朗对和珅说:“胡长龄又穷又病,没一件好衣裳,不能亲自来贺寿了!”和坤笑着说:“胡蛮子穷到这个地步了?”没过几天,朝廷任命胡长龄为山东学政。那位朋友仍用乌贼鱼墨汁写了一个谢帖,趁和坤不在家时送到和珅府上。后来和珅倒台,被抄家时发现朝廷大臣都与和珅有交往,惟独没有胡长龄的只字片纸,因为用乌贼鱼墨汁写字,过一段时间字迹就会自行消失。胡长龄得到嘉庆皇帝的赏识,官职逐步升到礼部尚书,兼户部职。

直到今天,乾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说法不一。乾隆身世之迷的传播历时已久,它是清朝最有趣、传闻最多的历史疑案。朝野上下,京城内外,官方文献,御制诗文均被搬出来考证,而在清末民初排满情绪的推波助澜下,野史笔记、民间故事、戏曲小说,都在尽情地演绎这段故事。

1.乾隆曾多次以诗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宫。因为就在乾隆还在位时,就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议论。大概乾隆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有所耳闻,他在72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的。

2.乾隆再三强调自己生在雍和宫,而有人偏不信,甚至他的儿子嘉庆也大唱反调:嘉庆登基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在诗后注解说,康熙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乾隆也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其中缘由实在不可思议。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诗祝寿,再次提到乾隆诞生于山庄。

3.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到塞外打猎,突然死去。在军机大臣以嘉庆名义撰写的遗诏中说,皇父乾隆当年就生在避暑山庄,今天我死在这里,也没什么遗憾了。新继位的道光帝发现后,即令六百里加急,将已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追回。还把嘉庆当年说乾隆生在山庄的诗作都改过来。因嘉庆的诗早已公开流行天下,这样大张旗鼓地修改,结果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员百姓对乾隆的出生地问题愈加议论纷纷。

4.乾隆朝官员管世铭,在军机处当值,做到军机章京,了解很多宫廷掌故。管世铭经常随乾隆去承德避暑山庄、参加木兰秋狝典礼。他的《扈跸秋狝纪事三十四首》第四首涉及到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该诗后面附有管世铭原注:“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

5.后来,不仅乾隆的出生地闹不清楚,甚至连他母亲是谁,人们也产生了怀疑。热河都统幕僚冒鹤亭、作家周黎庵、台湾学者庄练(苏同炳)、台湾小说家高阳等人认为:乾隆的母亲是热河行宫一个丑陋的宫女李佳氏,名叫李金桂(一说是江南女子“傻大姐”),在草棚里生下乾隆。

6.“秀女生子说”:晚清著名诗人、曾国藩幕友王闿运《湘绮楼文集•列女传》说,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没有仆人,十三岁时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生下乾隆。

7.后来冒出“海宁换子说”,说乾隆是浙江海宁大盐商陈阁老的儿子。今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当代小说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宁人,他的《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的。民间甚至传说,乾隆登基后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爱日堂”和“春晖堂”。“爱日”、“春晖”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

鸳鸯蝴蝶派大家之一的许啸天,1925年出版名著《清宫十三朝演义》,从爱新觉罗始祖布库里雍顺,一直写到宣统大婚。关于乾隆家世,书中说:乾隆原是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妻子用掉包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隐情,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但这时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得到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

8.晚清•天嘏的野史《清代外史》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历史上的乾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

清宫档案《玉牒》(和乾隆时期的《实录》及《圣训》):“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乾隆于雍和宫。”好像问题就一清二楚了。但是,康熙五十年时,钮祜禄氏怎么称是“孝圣宪皇后”?弘历怎么称是“乾隆”?

萧奭《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记载: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三条历史档案存在矛盾,但可肯定:“熹妃钱氏”和“熹妃钮祜禄氏”在同一天受封,她们必然是同一个人。按清宫规制,册封皇妃不能有重名,不仅同一天不会有,整个清王朝都不可能有两个熹妃。《永宪录》与《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互为证据,不可能同时出错,更不可能错误相同。这两条档案是最有力的证据,比任何传闻都更具颠覆性,因为它昭示:乾隆母亲姓钱。钱姓起源于中国南方,清朝满族人不可能姓钱,乾隆母亲是汉族人。这里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皇太子的母亲需要有一个高贵的满族出身,因此必须要将熹妃姓氏篡改为满族贵姓,而钮祜禄氏是满族最高贵的姓氏之一。钱治冰最新考证:“乾隆之母钱氏(1692-1777)是浙江嘉兴钱纶光与其妻书画家陈书(1660-1736)之幼女,是刑部尚书钱陈群(1686-1774)的妹妹”。钱陈群是阿桂、刘墉、纪昀之师;钱陈群的子孙世代,包括女婿、族人均为朝廷重臣。(钱治冰《关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证的最终结果》) 钱塘江海塘工程是公元前910年吴越王钱镠命人所建,而钱陈群(这个可能是乾隆舅舅的人)正是在远古时代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吴越王钱镠的直系子孙。

乾隆帝一生好大喜功,发动战争、修建园林、重用和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致使国库空虚,康雍乾盛世在他死后戛然而止。他的儿子嘉庆帝一生都在为挽救帝国的衰落而奔波劳碌。乾隆帝是个古人,他有功亦有过,并非十足的明君。

冷观乾隆朝,我们应该得到许多启示。2014.1.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8086/

冷观乾隆朝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