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增广贤文》和位觉错误”

2013-06-19 14:44 作者:陈宣章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增广贤文》和位觉错误”

陈宣章

古训极多,集大成者《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作者未见书载,仅清•周希陶曾重订,估计为民间创作之结晶。《增广贤文》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文人杂记,语句通顺易懂。

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儒释道三合一。《增广贤文》作为儿童启蒙书,其思想观念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也有大量民间谚语。所以,《增广贤文》实际上成为儒释道“经典”的普及本。因为《增广贤文》立足于普通人,所谈主要是:1.人及人际关系;2.命运;3.处世之道,人生哲学;4.读书。仔细分析可见,它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容儒释。

《增广贤文》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把社会诸多阴暗面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富、趋炎附势,因此世界布满陷阱和危机。例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不一而足。

用这种古训教育儿童,必然造成社会上人际关系的紧张,处世之道的虚伪,人生哲学的自私;即使是一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的宝贵精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警世喻人的格言谚语、经验哲理的科学知识,也被这些阴暗文化所掩盖。例如:“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是阶级关系,所以,善恶本身就具有阶级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哲学。阶级关系就是人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现今社会上思想界的“混乱”现象,其实也很正常。鲁迅:“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而已集•小杂感》)

世界是四维时空,空间有上下左右前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不管何种言论,除了查一查言论者的身份、地位,有时候也可以从“位觉错误”分析他言论的正确或谬误。

一、上下“位觉错误”:国人从来讲究上下,尤其是职位、辈分。千百年来,在我国被人们奉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名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传统俗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至于君臣的上下更加分明。《论语》:“惟上智下愚不移。”而上尊下卑,更是统治阶级的传统观念。

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叫“犯上作乱”、“造反有理”、“逼上梁山”,政府军队则“平叛治乱”、“安邦定国”、“执法维稳”。鲁迅:“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这是由士大夫的地位决定的。

林彪因为上下“位觉错误”,想借机篡党夺权,才会折戟沉沙自取灭亡。薄熙来也是上下“位觉错误”,想借“唱红打黑”篡党夺权,自己就是黑吃黑。陈水扁鼓吹自由民主,一上台就搞台独、大肆贪墨,也是上下“位觉错误”。

党章规定: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取任何私利和特权。所以,只要上下“位觉错误”,必然犯错误;而且地位越高,犯错误越大。

二、左右“位觉错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注重左右,也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容易左右“位觉错误”。

其实,“左右”一词含义很多:

1.在旁侍侯的人,近侍。《左传•昭公六年》:“左右谄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东周列国志》:“赵工居石室之中,闻水声淙淙,问左右。”《晏子秋• 内篇杂下》:“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其左右曰。”

2.旧时书信中称对方时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3.相帮,相助。《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癸酉,司马公(袁可立)病革,夫人左右之,以得正终。”

4.支配,影响。《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5.犹言反正、横竖。《水浒传》第十六回:“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什么不紧?”

6.犹上下,用在数量后表示约计。如:三十岁左右。

而中国使用“左右”最多的却是方位:以自己为标准定别人“左右”,而且还要“左右”别人。如果别人不从,就戴上“左或右”的帽子。结果常常是:自己是“左(或右)”,却说别人是“右(或左)”;纠正“左(或右)”时矫枉过正;纠正“左(或右)”时反而更加“左(或右)”;昨天被批“右(或左)”,今天上台就“右(或左)”……不管什么时候,争论“左右”的议题最多:你说我左;我批你右。谁也不服谁,乱成一锅粥。主流媒体则惟命是听,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自己打自己耳光,却面不改色心不跳。

也有的人,挂羊头卖狗肉,却要假装正确,于是不谈“左右”,谈硬道理;不谈正负,谈摸石头;不谈“社资”,只谈特色。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说你的,我行我素。反正谁有权谁就有理,你奈我何?但是,以权谋私者总是以为“天不知地不知”,忘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

俗话说:“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鲁迅:“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譬如病人,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浮肿,也是一种特别的好浮肿,与众不同。如果有人,当面指明:这非肥胖,而是浮肿,且并不‘好’,病而已矣。那么,他就失望,含羞,于是成怒,骂指明者,以为昏妄。然而还想吓他,骗他,又希望他畏惧主人的愤怒和骂詈,惴惴的再看一遍,细寻佳处,改口说这的确是肥胖。于是他得到安慰,高高兴兴,放心的浮肿着了。”国人中,讳疾忌医者还是大有人在,但其结果总是不好。

三、前后“位觉错误”:这是一个更加混乱的范畴,因为前后有时候指方位、次序,有时候指时序。从“前后”的本义看,解释更多:

1.用于空间,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左传•隐公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卢君一日见碧空澄澈,望见仙人乘鹤而过,别有数鹤飞在前后。”

也指次序前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天色已明,只见山下两个人,前后走来。”

也指向前与向后,俯仰。《论语•乡党》:“﹝孔子﹞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何晏集解引郑玄曰:“揖左人左其手,揖右人右其手,一俛一仰,故衣前后则襜如也。” 杨伯峻注:“前后,俯仰的意思。”

2.下边与上边。《礼记•玉藻》:“韠……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角,士前后正。”东汉•郑玄注:“韠,以下为前,以上为后。

3.表示时间先后,即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赵成王 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唐•韩愈《论佛骨表》:“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施佛。”明•李贽《复士龙悲二母吟》:“计二老母前后同居已四十馀年。”明•袁可立《奏毛帅屡获奇捷疏》:“据所报功级解验,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逾。”

也指从某一时间或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元•无名氏《桃花女》楔子:“他道我孩儿,注该今三更前后三尺土下板僵身死。”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辛稼轩》:“辛李皆南渡前后人,相去不远。”郁达夫《沉沦》五:“从太阳的角度看起来,大约已经是九点钟前后的样子。

也指自前到后的过程。晋•干宝《搜神记》卷四:“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故要君,必有重遗君者。”《金瓶梅词话》第46回:“于是把月娘骂他一节,前后诉说一遍。”《红楼》第103回:“这可就是天理昭彰、自害自身了,於是众人往前后一想,真正一丝不错。”

4.指大小便。《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足少阴经肾藏脉证三之八》引此文曰:“谓大、小便。”参见“前后溲”。

5.犹轻重,尊卑。《红楼梦》第120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了仙。”

本来,一个群体总是有先进、落后;先进、落后总是相对的;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但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事情太多,总以为自己一贯正确;也有的人以山头为准,定先进、落后。所以,前与后常常以参照物为准,其真实的客观位置是另一回事。

俗话说:“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这种“先”(即“前”)是以皇帝的标准而定。清朝的官位“九品十八阶”,以顶子(帽珠)色区别。一品大员为大红顶子,所以有“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一说。作了官就必然要争先,要当一品大员就要染红自己的顶子。

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有许多解释。此成语出处宋•刘斧《青琐高议》:“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事实上,后浪推前浪不一定是新人换旧人,也可能是旧人换新人,也可能是复辟,也可能是换傀儡。这种事古今中外很多。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秦始皇大儿子扶苏的儿子)为帝(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慈禧太后与慈安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帘听政。1872年同治帝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1883-1885年爆发中法战争,慈禧借战事不利,把责任推给以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后来,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谭嗣同等六人。1908年11月14日即慈禧病逝前一日,光绪帝被毒死,经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宣统帝,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还想继续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搞了三次政变,一直是旧人换新人,即前浪推倒后浪。

“长江后浪推前浪”有许多戏谑的说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被晒在沙滩上”;“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坐在沙发上”;“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在沙滩晒太阳”;“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谁知道还有“长江前浪灭后浪,把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权力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在权力的诱惑下,长江前浪灭后浪,把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常常发生。但是,历史总是要前进的。“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这些都是一厢情愿;而“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这是无法阻挡的。2013.6.1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98461/

闲话“《增广贤文》和位觉错误”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