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落日烽火——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二十八

2018-08-11 19:32 作者:龙鼎山人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落日烽火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二十八

大海涌动着铁水般的殷红,与大海相接的西天高悬着橙紫色的巨大帷幕。残阳如血,从斑驳的云隙中汩汩流泻。在大红大紫的背景中,仙人岛墩台山清晰地勾勒出锄板状的剪影,锄板是山,上面装锄钩的铁卯便是烽火台。

随着足步的运动,观察角度的变化,一个前所未见的景观出现了——落日与烽火台衔接了。渐渐地,火球底缘隐入台中,露出的上半部恰似台上燃起的烽火,那上空黑红色的条状云便成了滚滚的狼烟。

呵,好一幅生动的落日烽火图!我真庆幸这奇妙而独特的发现。若不是在八月金秋。若不是在这黄昏之际 登临旗山,若不是在山的这个位置,若不是西天有那恰到好处的云,是绝不会发现这一特殊景致的。我曾有幸目睹过泰山日出的蓬勃,也曾乘坐“麦道”俯瞰过长江的壮阔,但并不觉得新鲜,因为早已有人著文赋诗,摄影泼墨。而此刻的发现,真有“第一个”的自豪感。

这是怎样的落日烽火图呀!它古老而年轻,虚幻而真实,悄然而澎湃,俏丽而雄浑。它令人心旌摇荡,浮想联翩,仿佛置你于烽火连天的古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烽火烧得大海沸腾了。就在这撼天摇地的咆哮声里,手持长矛鱼叉的海防军民,咆哮着潮水般地涌向烈焰冲天的烽火台下,与登陆的倭寇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然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却败在几百名手持火枪的洋人手下,尸体增加了墩台山的高度,鲜血改变了渤海的颜色,而烽火台的烟火还未燃尽……这,不是凭空想象,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是电影中再现的壮烈而凄惨的场面。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洋人却揣着它钻进了中国内海;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洋人却把它制成了杀人武器,屠杀中国人;纸也是中国人最先制造出来的,洋人却用它拟好一张张不平等条约,逼迫清政府签字画押……那么,烽火台是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呢?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即有“置烽燧”的记载。陆游在《入蜀记》中有“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的句子间举火叫烽,白天举火曰燧。“列置”的作用很明显,即发现敌情后,一台举火,邻台亦举火,邻台的邻台亦举火……于是很快将情报传入内地,远远快于驿道传递;“三十里一墩,四十里一台”,在祖国二万八千里长的海岸线上,在大江大河沿岸,在万里长城塞口,我敢肯定,中国人垒起的烽火台的数量肯定是世界之最。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载:“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是说燃烽火要加狼粪,这样冒的烟又黑又高。后来,人们便把战乱连绵谓之“狼烟四起”。

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一直是狼烟滚滚。诸侯纷争,民族争伐,军阀割据,镇压农民起义……在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中,烽火台还是颇有作用的。然而,在近代一百多年里,在与洋人的较量中,在先进的军事通讯工具面前,烽火台黯然失色了。黄皮肤的中国人倒在烽火台下呻吟,蓝眼睛的洋人登上烽火台耀武扬威。

落日烽火是壮美的,它是一幅磅礴的油画,又是一部血写的历史。我们在为它自豪为它悲哀之后,还应悟出些什么呢?目前,发达国家用于军事侦察的卫星多于陨石,间谍与反间谍技术扑朔迷离。一场闪电般的海湾轰炸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归纳战争的内涵和外延。落后是要挨打的,而军事信息技术的落后乃是险中之险。我想,国家把烽火台列为重点文物,难道仅仅是为了完存那垒起的砖头吗?

太阳掉进了大海,大海燃烧起来,燃烧成一片火海,烽火台被烧得通体透明,我的心也在熊熊燃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szskqf.html

落日烽火——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二十八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