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牛郎织女真相

2018-08-17 15:42 作者:陈宣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牛郎织女真相

陈宣章

今天七夕,被人说成“中国情人节”。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东汉时,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又令王母娘娘以银簪划银河为界,牛郎织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阴历)借鹊桥相会。民间形成七夕节。

其实,这是后人的误读。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唐宋诗词中也屡屡提及“妇女乞巧”。唐•和凝《宫词百首•第55首》:“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唐•林杰《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观梅到玳筵。”欧阳山《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民间,这一习俗代代延续,经久不衰。

“乞巧”:农历七月七夜(或七月六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唐朝,则将蜘蛛放在瓜上。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后来,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乞巧: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所以,七夕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是男耕女织。妇女的偶像是织女,因为织女手巧。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

牛郎织女的婚姻,古代是负面形象。《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尔雅•释天》: “北极谓之北辰,何鼓谓之牵牛。”织女嫁给牛郎是被逼,是出于无奈,是在织女被偷了仙衣无法回天,加之又被牛郎看到身体的情况下,不得不留在人间嫁给牛郎。他们的结合缺乏两厢情愿的感情基础。例如:《傻牛郎和织女》中,“傻牛郎气急了,说织女不疼骨肉,绝情绝义。织女更是大骂傻牛郎:‘你不是东西!谁叫你抢走俺的衣服,逼俺成亲!你害了俺,也害了一对儿女,这都是你的罪过!’”这为织女后来逃回天上、两人婚姻破裂埋下隐患。《中国牛郎织女传说•民间文学卷》有20篇包含“藏衣防妻”的情节。这说明:织女对牛郎无爱情可言,和牛郎结婚生子是迫于无奈。牛郎“藏衣防妻”在先,成为织女抛夫弃子逃回天上的一个重要前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现有文献看,最早有关拔簪划成河的文献记载,也是织女所划。宋•龚明之《中吴记闻》:“昆山县东,地名黄姑。父老相传,尝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织女以金篦划河水,河水涌溢,牵牛因不得渡。”

现代版本的“牛郎织女”,是建国后戏曲《天河配》改造的后果,主题:劳动、爱情、反封建。牛郎成劳动人民的形象,织女成追求自由爱情的代表,王母成封建家长的代表。牛郎织女成为爱情传说,是长期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关系。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圣陶亲自改编成《牛郎织女》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消除了负面形象,突出旧礼教、旧制度对青年男女的迫害。其中有兄嫂对牛郎迫害的情节:“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又捏造了还衣情节:牛郎没有把衣服藏起不还;当牛郎听到织女问衣裳哪去了时,主动把纱衣还给她。“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甚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而此版本的王母,完全是恶毒老太形象。“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倒在地上。”

叶圣陶的改编本,能够被大众接受,符合建国后废除旧礼教、追求平等,特别是追求自由爱情的社会需求,也满足民众长期以来内心潜藏的仙女凡夫。时至今日,移风易俗,像七夕“乞巧”这类和古代女红有密切关系的习俗失去原有土壤;而经美化后的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故事则在广为流传。这使现代人产生误判:七夕是古代情人节。

民间一些节日得到重视,有人还为这个乞巧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知何时起,乞巧节也变味,被说成“中国的情人节”。当然,对真心相爱者,每天都是“情人节”。然而,无论以什么形式过“七夕节”,请尊重它本来的文化历史内涵,千万别亵渎了爱情。2018.8.1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qyskqf.html

牛郎织女真相的评论 (共 5 条)

  • 听雨轩儿
  • 千尘
  • 淡了红颜
  • 江南风
  • 宫暮

    宫暮文中提到叶圣陶先生“捏造”还衣情节,不敢苟同 ,自古以来,但凡神话故事,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漏洞,每个神话故事都有着每个时代对于其刻上的独特的印记,神话故事本就具有多变性,只能说是通过后人的理解,给予其不同的内涵,至于“捏造”,本就没有正统,何来“捏造”。对于这类故事,若是有着古今通用,雅俗共赏的内涵也就罢了,若没有,作为华夏大地上自古以来最强盛的国家,我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进行一些改编,哪怕是彻头彻尾的改造,使其变得喜闻乐见,不可以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