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支书的微笑

2014-01-14 18:18 作者:东里居士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支书的微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开始了,沂蒙老区的福禄坪村一把手梅子风,与各级政府的一把手一样自然是揭发批判的主要对象。全村分六个写大字报小组,负责写的是有点文化青年们,负责提供材料的都是原在村里曾任过一官半职的人,给第 五组提供材料的是个干过民兵队长什么的见风转舵的家伙。他每天都能提供好几条“重要材料”。有一条是梅子风在执政期间曾在离村五华里的叫西寺的破庙里开了一个“秘密会议”。怀疑可能是分赃现金,否则不可能去个荒山野岭破寺庙里开什么会,村里三间会议室有什么不能研究?“好事不背人,背人无好事。”我们问他知道不知道分了多少钱? “估计也就是万儿八千的” 他说。这张大字报写得是:某年某月某日梅子风与原支部成员在西寺破庙开秘密黑会,估计贪污分赃一万余元 。朋友们,也许在今天看来这不是个大的数,可这是一角钱买五盒火柴,七角二分一斤猪肉,一个家庭几个劳动力干一年最多挣二三百元钱的年代,一万元已经是触目惊心的数字了。几天后六个大字报小组都写了同类大字报,不同的是“1”的后面多了十几个零,去掉了“估计”二字,还有漫画:一弯斜月在天空悬挂,四面环山古树笼罩下的幽暗的破庙外,一个个黑影背着压弯了腰的大口袋鬼鬼祟祟地走在崇山峻岭的小路上,庙内还有一个人正拿着厚厚的一把“大团结”(当时的最大面值,十元的)往一只布口袋里装。那时,各大字报小组互相串通,得到这类材料不容易,在捕风捉影的基础上编造夸大是强项,这罪过就大了。批斗会上只想让他说出分赃的具体数字但不准“狡辩”,就挨了不少拳脚。

一次次批斗,弯腰九十度,吃烧鸡(弯下腰,两手往上翻,头往地面拱)拳打脚踢,不知受了多少罪。

儿童时期抗日战争给八路军送过信,挨过汉奸的皮鞋,他没有哭;解放战争时期带领革命群众支援前线受过伤,他没有哭;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吃糠咽菜肯树皮,他没有哭;这个刚强的汉子这次却流了泪,而且是不止一次得流下了泪。

两颊微红,面容白皙有点病态的老支书,高高的个头,身子略向前倾。新蓝色国防服很少系扣,隔着衬衫也能看清如柴的肋骨。显得有些沉重的布兜里总是装着一只半导体收音机,左手食指中指间时常夹着燃烧的纸烟,时不时地抽上一口,再把拿烟的左手放在背后的右手上。两道长眉紧锁,深沉而又稳重的脸上很少露出笑容。

老支书在果园疗养时经常利用果树技术员休息时间与技术员聊天。一次闲聊中小李问他在西寺破庙里开黑会分钱是真事吗?他苦笑了一下,坦然而又平静的反问一句“你们认为呢?”小张说:“如果不是分钱,也是个秘密会吧?否则,怎么去那离村四五里远的山林寺庙里开会呢?”说实话当其时多数人心里还是相信干部分点奖金啥的,即使没有写的那样多。无风不起浪吗 !可他若有所思地说:“误会和冤屈看来什么朝代也在所难免哪!”接着述说了那次会议的经过:中央发出“封山造林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公社党委要求每个村必须封一处或几处死山,村村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面积指标,限制生态严重失衡。封死山就是严禁开荒种地和进山放牧,保证一定数量的封山造林面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填补生活,家家户户起早睡晚开生荒,种红薯充饥,当时广大农村一没电二没煤气三没煤炭,做饭靠烧柴,天长日久山林砍伐严重.山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季一到,大来临,由于山上没有树木草皮护着,水土不能保持,半个小时的大雨就会发洪水,地冲堰塌,形成泥石流,房倒人死的事情常有发生。不同于现在,大雨下了半天,从山上流下来通过树林草皮过滤成清清的溪水。不是特大洪水,形成不了灾害。

为保证上级规定造林面积指标,招集支部一班人去西寺开了个现场会,认为那地方是封死山的最佳选择,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入口容易看管,而且水资源丰富,为封山造林创造了有利条件。会议规划了西寺500亩封山育林区和山下寺庙周围50亩经济林区,建三道塘坝以保证水源。具体设想是:"山下种果树葡萄,山根栽栗子枣核桃,山中槐树缠腰,山上松柏戴帽。"任务细化到二十个生产队,受益也归生产队。但由村里规划集体看管,并制定了奖惩制度。经几年的努力,一个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的园林基地基本形成,与寺庙的古老建筑,碑塔及两棵上千年的老仁杏树,组成了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的景区。这样一个会议,竟然遭到惨无人道的人身攻击和批判。”他叹了一口气说:“可惜呀!我去年去看了一次,方园500多亩园林,现在只剩下砍了还冒的槐墩子,山顶稀疏的松柏及寺庙的破亘残垣,还有几个砸掉了头的大石龟了。’说到这里,老支书的喉头哽咽,眼里含着泪花,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可能有人要问,那些参加会议的支部委员不能证明吗?谁证明谁就是“保皇”啊,更何况他们是“分脏户”,立即揪斗,已经揪斗了两叁个了,谁还敢呀!

老支书被打倒期间,“走资派”必须下生产队劳动,即所谓的劳动改造,但揪斗时随叫随到。老支书回到所在队第十九生产队,天才的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他主动组织起本队的老干部老党员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当突击队长,担起了起石头的任务,供给修水渠和建大寨田用。山下一条拦河坝垒了起来,几百米水区修起来了,高标准大寨田围着小山头一圈一圈地转。数百方的石料从老支书的石料场运向工地。

起石头必须天天与大锤、钎子、石块打交道,和炸药、雷管交朋友。老支书一点也不含糊,抡大锤,点炮眼他一马当先,吃住在工地,饱经沧桑的面孔又黑又瘦,手上的老茧花生米大,手面上的血口一道道向外渗血。每天下午放工后,当社员们都走远了,他才开始点炮,一声声炮震天响,一团团黄云腾空而起,老支书站在紧要路口,等数完了最后一响,才让人通行。石头开得堆成山,新造的大寨田远远望去既整齐又美观。梯田里等距离栽上桑树,桑叶长得盘子大,绿得逼人眼,放眼一望,和当时的荒山秃岭相比,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所在生产队用桑叶养蚕,茧子卖成钱,每个社员工值达到五角钱,这在整个公社乃至全县一天人均工值一角至三角钱左右的农村,简直是个奇迹!引来全县众多单位参观学习。老支书虽然累,但干的很有劲,心里痛快,比挨批斗轻松多了。

就在水渠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在一次爆破后掀石料的过程中,一块巨石向老张头滚去,老张头吓呆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老支书一个箭步跑过去,猛地把老张头推开了。老张头脱险了,可巨石从老支书身边轰隆隆飞过,老支书不幸一条腿骨折,送进了沂水医院。

老支书无论在什么艰难危机的情况下,想到的不是他自己,想到的是同胞,是村民,是同甘共苦的战友们。

老支书从医院出来后,三结合领导班子,人们又把老支书选了进去,当了村革委副主任分抓生产。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不顾身体虚弱与村革委一班人拄着双拐走遍了村庄方圆几十华里的山山水水。老支书看到光秃秃的群山和断苗缺垄的庄稼,看到学大寨垒起来的整整齐齐的一道道地堰掀得掀了塌了得塌了,看到上千米水渠遭到破坏不能利用无法灌溉远处的几百亩农田了,看到满坡的桑树刨净了,只剩下一半珠伤残的老桑树摇晃着残缺的枝叶,好似在摇头在叹息,眉头皱的像座山。他心里想 ;土地全由集体管理,就是不如分给个人的几厘自留地管得好,积极性高。虽然多数人护集体,但总有个别人关心爱护的不够,或怠工偷懒甚至是破坏,挫伤了多数人的积极性。如果把地分到户下一部分,又和当时的土地政策相违背。如是他想了一个变通办法,让个人手里多几分土地当菜地,可自由种植(当时当地政策只允许每口人三厘菜地)让社员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管理上心,看护细心.收获关心。以改善社员生活水平,吃饱了吃好了以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提高集体劳动效率。还提出了所谓的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言论:“短时期的集体劳动可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长期的集体劳作就会使人疲惫。如果公私兼顾,生活水平就会改善.老百性就会有饭吃有钱花,集体经济也有保障”如是大胆主持分到户下每口人三分土地让社员自由种植,以发展个人经济。

在老支书的建议下,治穷先治愚,一所完全小学建了起来 ;山区十年九旱,一眼灌溉覆盖全村土地百分之八十的机灌井完工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反击右倾翻案风”如飓风般袭来,老支书又戴上了右倾翻案复辟的帽子。拄着双拐的身体,整日的迎受着批判,精神的和身体的双重摧残,使免疫力降低的老支书肺部感染,每天咳嗽不止,高大的身躯干瘦如柴,老支书病倒了,又进了沂水医院。

半年后出院回村,需要疗养。革委会研究决定让老支书在果园一间小山屋疗养,并当好林果业生产的顾问。那年代,果园是农村集体经济支柱,是村里的主要经济命脉。老支书虽然疗养,还是闲不住,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在原有果园三十亩的基础上扩大一百亩,亲自外出购置优良果树品种,规划指挥种植,并选拔优秀青年外出学习果树修剪和管理技术,在几年内果树产量和质量不断增高,成为当时方圆百里的果品生产的龙头村,使村集体经济加倍的翻翻。

小波的父亲由于和他的当过八路军火夫的亲三叔闹了点家庭矛盾被派系利用,中农出身的小波的父亲被打成所谓的“复辟倒算分子”。小波一之间变成了黑五类子女了。林业队委会也相继做出决定:“撤消小波的果园管理组组长和主管技术员等工作职务,回生产队劳动。”一个农村果树技术员也要回生产队劳动改造?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可这又是实情,是史实。老支书听说后,冒着有可能再受批判的危险,在《决定》未通知给小波之前找了林业主任等有关领导。严厉的指出是一次错误的决定,果树技术员是为大伙服务的,只能给集体带来经济效益,让他回生产队,培养了这些年的果树技术员手中的技术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反而使集体经济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技术员又不是什么官,手中只有技术没有权力,不应作如此决定,应该让他用手中的技术更好的为大伙服务为集体创造财富才对。

由于老支书的努力,不仅免除了小波一次劳动改造的劫难,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留下了人才。老支书就这样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奋斗了一生,散尽了自己的光和热。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传遍了千家万户,这一年的节到了,静寂了十几年的春节活跃起来了,山庄沸腾了。敲锣打鼓跑马灯跑旱船扭秧歌,多年不唱的京剧也唱起来了,村委门前还多了一台黑白电视。老支书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农历的正月初五晚上,随着跑马灯队伍兴奋地走了一会儿,看了一会电视新闻,看了一会儿烟花爆竹,看了一会京戏,看着欢乐的人群笑了,笑得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不能自已。这时他感到喘不过气来,艰难的来到果园修养的小山屋门前,俯瞰着由他治理了几十年的村庄,抚摸着自己亲手培育的果树,自言自语的说:“老百姓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我……”想躺下休息一会儿,这一躺下就再也没起来,一歪头“睡”下了,永远地“睡”下了,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播放着《中央新闻》的收音机......

老支书是新中国诞生后千千万万个农村党支部书记中的一员,老支书是平凡的,老支书又是伟大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3810/

老支书的微笑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