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品战国策》第三回张司争论与惠王之[司马之智]

2013-02-02 22:40 作者:小白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品战国策》第三回

张司争论与惠王之[司马之智]

第三回:司马之智

上一集我们讲到张仪对司马错的策略分析,并且有了一些意义上的攻击。但是在张仪的策略陈述中,判错了一点。就是对西蜀的地址资源分析。他错解了或者是低估了西蜀的地址资源的丰富。这一点,后文的司马错并没有给予明显的反驳或是矫正。司马错而是针对张仪认为的优势,给予正面的反驳。开口明确到:不然。这个老哥哥还真不客气。

通过上一集的比较,我们发现张仪的策略和司马错的策略从战略高度的角度来看,张仪是略逊一筹的。在这一集,我们先品读司马错对于张仪的策略评价,再分析他为什么主张自己的策略。他的策略有哪些立足点。

“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他先从兴师有名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认为攻取韩国,劫持天子是恶名。这样的兴师在名义上已经大打折扣了。“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司马错认为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未必能捞到什么好处。这里的好处应该指实际的钞票,或是地盘的意思。而张仪却认为劫持天子却能获得很多的政治资源。这两个意见看似每个都对,又互相矛盾。实际不是这样的!张仪的策略是对的,只不过实行的难度较高。而司马错的意见也是对的,顾及的就是实行的难度。攻天下而不欲,意思是如果这样做,就会失去天下的人心。这时的诸侯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是百姓心里还是承认周天子的。文武之德的影子还是存在的。谁都没起来公开造反,可不可以造反,可以,但是是要靠实力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用一个危字来形容这样做还是比较危险的。他再次警告秦王不要这样做。

“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忘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而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司马错在这一段陈述中,谈出了现在天下的形式。以及谋事对象的利害关系。说周天子虽然薄弱,但是到底还是天下的共主。同时齐国与韩国历来都是周天子的友邦。周天下假如自己将要失去九鼎。韩国将要知道自己失去三川。那么必定会联合齐国,三个集团就会精诚合作。还不是一般的合作。一方面在联络赵国解救楚国和魏国。周天子的联络代价就是把鼎送给楚国,把地送给魏国。这样一来我们的进攻代价还是比较高的。故而呢:王不能禁,不如伐蜀之完也。

司马错还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他的账目算的还是比较精细的。不像张仪,只顾进攻,而没有考虑进攻的可行性,和进攻有可能付出的代价。那么,司马的错的主张,在他自己的心理,究竟有哪些立足点呢?这场辩论是以他的胜利告终的。他是不是早就有感觉呢?这个主张是不是有哪些其他的动机呢?

支持一:了解惠王

张仪在没有来秦国之前是在魏国担任丞相的。而司马错的履历是秦国的老臣。他很早就在秦公的麾下当参谋。对秦国的发展历来都是比较掌握的。同时,对惠王的为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在上一回苏秦连横说惠王的一集中,我们大概的品读过惠王这个人。他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在很多决策的过程中,他所关注的一半般来讲都是地盘啊,钞票啊。这些司马错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看透了惠王的务实精神。所以在这场辩论中,阐述自己的实在,务实。来迎合惠王的意图。而取得了认可。

支持二:形式所然

这个时候的秦国在地址资源上,还不是很强大。但是经济资源的却是受秦孝公的影响,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样一来惠王在变法中已经尝到了甜头。所以,当司马错提出钞票时,惠王的眼睛应该是闪烁出特殊的光芒的。他自己应该清楚这个时候秦国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政治资源不是不需要,而是时候还尚未成熟。周天子最后还是在秦国的手里灭掉的。但是是昭王的时候。就是惠王的孙子。也就是说惠王没敢动,武王也没敢动,到了昭王才动。准备了三世了。认为时机才成熟。

支持三:民心所向

因为假如攻取了周天子,诸侯满不满意暂且放在一边。天下百姓可就不舒服了。失民心者,失天下。即便是攻取了天下,同统一了六国。如果民心不服。断送自己的王朝是迟早的事情。、

支持四:算盘明了

我们算一下,假如进攻韩国,劫持天子。楚国,魏国,韩国,齐国,周天子,一定派兵来迎。到时候可是血战一场啊。这样的战争打起来是比较吃力地。如果进攻巴蜀之地,那个地方连个正式的军队都没有。即便是去打,也不会损失太大。避难就易历来都是兵家的要诀。现有了地盘再说。

支持五:司马阅历

司马错是个老人,我们上文是提到过的。秦惠王做事不仅是务实,而且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在司马错和张仪两个人之间,宁愿信任司马错多一些。必定司马错跟了自己的年头比张仪多。而且还是老人。所谓,国以长为贵嘛。

根据以上的六点支持,决定了司马错的主张将会实现。在司马错的这个举动中,我们不由得想起三国时期的一名谋士。他拜相与蜀国。协助刘备雄霸一方,有着敏感的政治嗅觉和纵观天下的高度眼光,不错,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的向刘备指出:今天下的形势,孙权的政权已经稳固,曹操的政权更加坚硬,唯有荆州刘表和巴蜀的刘璋不是成就大事的人。如果可以先占据荆州,然后再想巴蜀地域图进将会做出一番事业。进,可以称帝。退,可以守住巴蜀之地。因为巴蜀的地址环境是易守难攻。一旦驻军此处,霸业可成。

三国时期的巴蜀和战国时期的巴蜀所指的范围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偏差。基本都是现在四川一带。当然司马错倒是没有诸葛亮一样看到巴蜀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是看到巴蜀的地产物博。并且容易攻陷。如果这样分析,这里面就有一个疑问:司马错既然看不到巴蜀的最高优势,那么他极力的主张是不是有为了使自己在惠王面前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呢?

答案是:不排除。因为加入听从了张仪的主张,结果怎么样,大家都还不好确定。因为说话的不是别人,是张仪。张仪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秦国的外交功绩非常之杰出。而且也具备相当的纵观天下形势的能力。司马错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是知道的。

他这样极力的反驳应该知道这中间不可控制的因素,有张仪在,就应该不是问题。可是还是极力的避难就易。难免会感觉他想在惠王面前多多立下功绩。这一点,我们作为不排除为结果。

最终:秦惠王说: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虽秦,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看来这一场战役给秦国带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用,强,富,厚来形容,说明不是一般的强了。轻诸侯是说明此时此刻秦国的态度。看来是咸鱼翻身了。

这一策讲到这里,看似好像已经完事了。实际不然,秦国的这一场战役真的就是这样吗?

巴蜀只有秦国看到了,别的国家就没人了吗?

请听下集:迷雾重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5220/

《我品战国策》第三回张司争论与惠王之[司马之智]的评论 (共 9 条)

  • 听雨轩儿
  • 今生依梦
  • 漠然
  • 少华山
  • 晓梦芳菲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纤纤柳絮
  • 惜缘
  • 孟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