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子集成论》前三章

2013-01-29 09:59 作者:小白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诸子集成论》前三章

第一章主道

道者,万物之母。无玄无妙,皆平常。昔言其道,玄学而广,甚微之处凡不所见。今欲以显学而视之,故成此章,录其所述。

道为时而言:起与万物生成之前,物之所成,为阴阳平衡而成其形。阴阳之为分之时,有其道。阴阳已分之时,亦有其道。阴阳不调,而物损时,亦有其道。物损而灭尽时,皆有其道。此道为时,不可断章取义。动即有道,灭亦有道。非动非灭,皆有其道。

道为形而言:其形大则如人心地,涵诸种性,天地乾坤皆在其中。若言其小,则藏与蝼蚁发丝之间。此道无形而有义,修而不增,损而不减。见而不大,盲而不小。此道万事万象皆有其义,亦有理可循。

此道为万物未生之所气,未生之所空,未生之所时,与人之心性相通。人之守道,日积月累,可复万物之始,智慧藏于其中。洞晓宇宙之奥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此道非中,非左,非右,非上,非下。非善,非恶,非巧,非拙,非中和。其育有万物之大象谓之形,万物之根本谓之体,万物之作用谓之德。形,体,德,万物之三才。天,地,人,成事之三才。此为道之外显,小到蝼蚁,大到天体,无不可循可理。

道之生力也强,不生则不见。灭尽则无道。故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

道处,不在乎天体之宏伟,不在乎大地之厚德。即在眼前,凡不所见。起心动念之时,道即与其中。凡为其用,圣见而善用。此道非无极,若言无极为道,然道故存与一时,启不自然耶?无极动,而阴阳分为太极。故言,无极非道,阴阳非道,少阴非道,少阳非道。

道之德,在于利生而不害。道之体,在于空,气,时。道之形,无所觅耳。

今略以数言,集诸子百家之长,言其道,以供后学参考。此道为立世之根本,不可不查也。

第二章:共别

道有共别之分,道之体,万物之纲纪,为共。道之德,成物之形,为别。战矛与九针,其体都为金,五行亦属金。但因其德不同,而有共别之分。所谓共,即皆为金体,所谓别,即前者为杀戮之用,后者为治人之用。

再曰水:一水在青山,润养山林,给人以清凉。二冰增严寒之气,伤及人类,以可以为利器伤人。三曰蒸汽,易灼伤。三者皆为水体,皆因形德而不同,而有别分。

万物之生也在道,灭也在道。万物之形德成也在道,变也在道。故言道有共别。

同体之间,同形德之间,亦有共别之分。如刀剑,可御贼人,可杀忠良。而所谓共别,即在善用之分。善用则近乎于道性。恶用则远离与道性。道随不善恶,不中。但道之德,在于利生。生万物而不害。道之生,既有共别之分,君子当以正查。明其共处,明其别处。

风生于地窍,然有八方之别。人生父母,然有善恶之分。善生于人心,然有真伪之较量。

明共别,善于近道。近道者,诸子之所望。

第三章:有色

万物之共形谓之色。可触,可及,可嗅,可喻等,皆之为色。心有五觉:即色,声,香,味,触。外有五官:眼,耳,鼻,舌,身。有生情志:喜,怒,哀,乐,惊,悲,恐。

色为眼所视,为心所影显。如未曾见之,则不知其名,不知其像。若之前有所见闻。盲也知其像,也可知其形。故色为眼视,然作用于心。无心不可见,无心不可知。

色有差别,为德之别相。心可视天下,为之共本。有色对物而言,而不对心。心可视而言,对本而不对色。心与色,为对立而生。互相成像,互相约制。

如一盲人,先见妻子,而后盲。若听闻其妻子声音,心自现象。若妻年老,仍然为当初之相。何故?原其眼不能见,而前像作用于心。

如此一来,万事万物皆有心而作用,唯心而立。金银财宝,女人权力。息皆如此。

如一财翁,家有珠宝千万,然其命绝,眼不坏。能视诸色。但心以不能作用。故再无任何反应。何故?原其心不能作用矣。故而无欲。

颜色有别:赤,橙,黄,绿,青,蓝,紫。别在其像。亦有其名。前人造名便于计较。而非物本其名。名入心,而未见色,仍不知其赤橙黄绿。何故,色为先,心为次,而名为后矣。

君子知其色,善于用心而安。与诸色之间而能安住心智。明其心之作用。

色本无欲,心自欲矣。

是此:有色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3012/

《诸子集成论》前三章的评论 (共 8 条)

  • 今生依梦
  • 着墨
  • 孟杨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晓梦芳菲
  • 梦天之蓝
  • 听雨轩儿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