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活在精神的世界

2012-12-31 22:51 作者:迎水道人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不久前写过一篇博文《活在童年的世界》,那是在拜访过我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如今已八十多岁还童心未泯,经常做出一些令我们这些当年的学生惊喜、惊奇、惊诧之事的“老小孩”之后有感而发,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匆匆写就的。这些天因手头有几篇“文债”要还,同时也是为“逃避家务劳动”(老伴戏语),几乎整天泡在新落成的天津图书馆新馆里,徜徉于书香墨海之间,与众多为考学、考级、考资格证而伏案攻读的莘莘学子混在一起,浑然不知今夕是何年,自己已何岁?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大学读研的时代。欣欣然忘乎所以,熙熙然感到精神少有的畅快,不禁又生灵感,再写一文。

我自问并不是志行高洁的圣者,也不是甘守书斋的学究。我也喜欢游山玩水、出入商厦酒楼,也曾在年轻时经常盘算,凑够多少钱就可以去买新潮家电,或是时髦衣冠。这些都曾经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炒更赚钱的动力,是我不惜付出艰苦辛劳之后的心理补偿。也许是现在年龄大了,身体每下愈况,收入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满足物欲变得不难,而物质享受所带来的快感却日渐削弱,甚至有时竟感到索然无味,有不如无。比如下餐馆,面对一桌油腻,大量的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高嘌呤,也许还有塑化剂、吊白块、苏丹红等可疑添加物,不用别人提醒,自己也觉得没有了胃口。再如出门旅游,伟大祖国无可争议地占世界第一位的众多人口,让你不论到哪个名胜景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都是挤不动的人群、抢不全的镜头。买来无论多么高档的商品,花去很多辛苦挣来的钱不说,那迅速升级换代的消费潮流,加上不时遇到的伪劣假冒,使许多当初千挑万选、好不容易才出手拿下的货色,用不上多少日子就变成了旧货垃圾,就要为如何处置它们而犯愁。每当这时,我最感到难受的还不仅仅是天物的被暴殄,还有自己当初花在它们上面的心血与精力的付诸东流。这时就会感到,以前为得到它们而付出的种种努力,是多么地不值!

人老了,再美丽的景点也会走不到、爬不上;身体差了,再美味的珍馐也会吃不动、吃不得;病痛多了,再舒适的沙发睡榻也无法让你酣然入;时间长了,再华贵的服饰器物也会破损变旧,最后弃之如敝屣,抛之唯恐不及。这时你就会悟到,最大的富有其实是精神,最高的享受,其实是在精神的世界!

台湾怪才李敖先生说过:“我二十年前的精神部分,一样都没少,只不过都上升了。我二十年前的肉体部分,一样也没少,只不过都下垂了。”人老了,肉体功能下降,是天理常规,不足嗟叹,不足为怪。但精神境界的提升却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真正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是否真的有价值、真的有意义。活在精神的世界,漫步在至美至纯的心灵天国,与人类文明史上的大师为伴、大匠为友,你就能克服肉体的局限,摆脱物质的困扰,享受到人的本质力量自由施展、自由抒发的快乐

记得“文革”期间曾广泛宣传过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过的一句话:“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老人家讲此话的缘由,据说是在解放战争期间,锦州那个地方盛产苹果,但我们的解放大军路过时,没有一个动树上的果子的,这就为解放军赢得了民心,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当年“文革”中重提这段故事的背景,是因为林彪事件之后,全党全国人心涣散,故老人家要重整党纪,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无非是要全党、全民继续听他指挥。此外,这段旧事重提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文革”搞乱了国民经济,物资匮乏,民生艰难。为平息人民不满情绪,故执政者有意以对精神境界的提倡,来消弭物质生活供给不足的尴尬。其实60年代初提倡的“学习雷锋”,特别是对雷锋“艰苦朴素”事迹的刻意夸张报道,也都蕴含着同样的心机。但今天看来,一个一贯标榜奉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政党,却在某些时候又大讲精神作用、精神价值,虽然这里不无政治功利的权宜因素,但对精神境界的提倡,也确实有其正确的一面,说明这一主张具有普世价值和普遍意义。

确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人为五行之秀、万物之灵,其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懂礼仪、讲文明、知廉耻。人在物质世界中生存,这与世间万物相同;但人又活在精神的世界,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之所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活在世上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供养,没有基本的吃喝住穿,就不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是邪教狂人和极端主义政治家蛊惑人心、欺骗群众的歪理妄说。但人对物质的需求,实际上又以自身需要为限,超过了,便成为多余,成为累赘。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长物”(“长”在这里读作zhàng,多余之意),所以魏晋名士要标榜“身无长物”。广厦千万间,宿只一床;家藏千钟粟,日食不足斛。即便说此身享用不尽,还可传馈子孙,为家族后人留下丰厚的遗泽;但殊不知,“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受人谤”。钱来得容易,花起来也就顺当,待到后人荡尽家财,变成浪子之时,当年辛苦聚敛的前辈如果泉下有知,是否该悔不当初呢?

活在精神的世界则不同,“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当年孔子的弟子颜回能安贫乐道,就在于他活在精神的世界,自得于学问的探寻、道德的涵养。庄子形容枯槁,生活窘迫,但他怡然自得,遗世独立,就在于他始终追求和享受着精神的快乐。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康德一生没离开过他故乡的小镇,但他并未觉得孤独,并未感到无聊。他醉心于宇宙万物哲理的思考,内心世界是绝对的丰富多彩。古圣先贤们虽然早已远去,但他们的思想和学说万古流传,实现了精神上的永生。故魏文帝曹丕发出这样的慨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活在精神的世界,啸傲山林、吟咏皋壤,浮云富贵、粪土王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驰”,这是何等的自由与快乐!

活在精神的世界,不只是自己一身的快乐轻松,还以自己的精神财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先生的女儿王红女士在悼念父亲的文章中写道:“是父亲教我要正直、善良、诚信、承担、包容、感恩;是父亲教我要有独立的人格、自强的精神,一生都要勤勉努力,一切要靠自己打拼;是父亲教我要戒绝骄奢,戒绝浮躁,追根究底,潜心经营,敢为人先,止于至善。”(王雪红:《止于至善》,《读者》,2008年第24期,第40页)为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何如留下一句警世的格言、一桩安身的技艺、一袭品德高尚的家风!那才是后人享用不尽的永久的精神财富。

物质的世界终究有限,而精神的世界则无比宽广。活在精神的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真正活明白了的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0954/

活在精神的世界的评论 (共 6 条)

  • 泪花集
  • 晓梦芳菲
  • 风语
  • 听雨轩儿
  • 吉祥如意
  • 从心
    从心 推荐阅读并说 语言大量引用论据,说理性强,内容富有哲理性。在当代,追求内心世界的少之又少,基本都被世俗化了,我亦何尝不是呢?常常追求精神世界,而又不得不臣服于生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