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湖的由来

2017-02-04 08:31 作者:小小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西湖的由来

梁孟伟

“湖上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这是唐朝白居易眼中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宋朝苏轼眼中的西湖;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这是清朝卫庶眼中的西湖。

有人说,西湖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又像一块碧绿的翡翠;有人说,西湖像一位美丽的西施,又像一杯醉人的美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么西湖是怎么来的?是天造地设还是巧夺天工?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其中一则流传颇广的传说是: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逐渐变成了一颗明珠,她那璀璨的光芒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就派天兵天将抢走了宝珠,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双方发生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这就是“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动人故事。

其实西湖只是一个潟湖。根据史书记载:秦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随着潮汐的不断冲刷,泥沙逐渐淤积在两个岬角,从而变成两处沙洲。此后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同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相连,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海湾和钱塘江终相分隔,变成了一个内湖。起初,内湖还随着潮水出没。后来,经过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慢慢形成。

原来,秀美的西湖曾是惊涛拍岸的海湾,粼粼碧波告诉我们什么是沧海桑田。

但西湖毕竟是一个潟湖,它从海湾、潟湖而至于湖泊以后,自然发展的过程并不就此结束。因为注入湖泊的溪水不断会有泥沙冲积,从而出现湖底不断变浅的过程。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杭州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浚西湖。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至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当他离开时,老百姓扶老携幼,箪石壶浆,倾城为他送行。依依惜别时,白居易回赠了一首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现在西湖湖滨还有一处圣塘闸,闸上建有圣塘闸亭,亭墙石匾上镌刻着白居易的《钱塘湖石记》,一开头就说:“钱塘湖一名上湖,周廻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可见起初的西湖,主要是一项水利设施,用来灌溉农田。

送别白居易,历经了数百年的兴衰更替,西湖又迎来了另一位“贵人”——苏东坡。公元1088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知州,虽然离他在杭州任通判时相隔不过十六年,但西湖的沼泽化却很惊人。“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公元1090年,他上书宋哲宗,写下《乞开杭州西湖状》,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这一年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对西湖进行疏浚整治。把挖掘出来的淤泥葑草,铺排成了了今天的苏堤,初现了天堂美景。

南宋时杭州成为首都,西湖作为杭州的唯一水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沼泽化也得到了有效遏止,这时的西湖大约为93平方公里。西湖同时也被迅速地开辟成为一个风景区。王室贵族、官僚大臣、城市富商等等,都竞相在西子湖畔建设宅院、园苑、亭台楼阁,大型娱乐场所勾栏、瓦子等也纷纷开业。也正是这一时期,西湖诞生了白娘娘与许仙的情故事。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深刻地讽刺了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时西湖周边歌舞升平的“盛况”: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元灭南宋后,西湖被当成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人们把南宋的覆灭归罪于西湖,从此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且任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延续到明朝中期,西湖再也没有往日的繁华景象,而是沦落为一个杂树丛生的水塘。直到1503年,杭州另一位太守杨孟瑛,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说动朝廷重治西湖。1508年3月,杨孟瑛带领数千民夫,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大致恢复了西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加固扩充苏堤,并在两岸遍植杨柳,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利用另一部分淤泥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这就是现在的“杨公堤”。这个时期的西湖面积大约也只有74平方公里。

西湖,从海水侵浊的潟湖,到灌溉之湖,鱼虾之湖,饮用之湖,再到审美之湖,是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造化和巧夺天工,千百年来治理疏浚和依势造景,最终成为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感的精神湖泊。

西湖,从古代走向今天的无尽沧桑,从潟湖到西湖的重大变迁,从实用向审美转化的辛劳智慧。我们不应忘记,在这些转换过程中,那些已经远去的一位位先贤的背影,和已经消散在西湖上空的劳动号子。其实,如今那些具备重大审美功能的古迹,都从当初的实用功能转化而来。当你站在湖畔的高峰张望历史深处,我们便会看到连通南北的京杭大运何,绵延北国的万里长城,横亘大漠的古丝绸之路……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4421/

西湖的由来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