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氏孤儿”古今版本探微

2015-05-07 15:01 作者:梦回西凉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赵氏孤儿”古今版本嬗变探微

王志伟

2014年2月19日,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年度表彰盛典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数百位导演、演员到场。《赵氏孤儿案》独得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十个奖项,成为最大赢家。吴秀波、孙俪则分别“称帝封后”。《赵氏孤儿案》自去年央视首播以来一直持续受到热捧。在文化作品日渐丧失承载传统价值观的今天,《赵氏孤儿案》以最为真诚的方式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记,那些彰显民族传统的“大义”尤其不能忘记!导演闫建刚曾经说过,现代年轻人已经不去看《史记》了,但是他希望 “尽可能的来正确的解读这段历史”。

“赵氏孤儿”最早的版本是《左传》,记载了赵氏孤儿的母亲庄姬与亡夫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赵婴被赵同、赵括驱逐到了齐国。前583年,庄姬等人诬陷赵同、赵括谋反,一起被害。韩厥为了报答赵衰之恩,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承袭赵氏家族。这个猥琐的故事只是一个由乱伦事件引起的政治内斗,和后世的所谓忠奸斗争无关,也没有“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以及换孤的故事。

第二版本是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的污点,有艺术化处理、修饰的成分。主要的故事情节变为赵盾的族弟赵穿弑杀晋灵公但未被治罪,晋景公在位时被屠岸贾挑拨离间,于是引出灭门惨案,但当时赵庄姬藏身宫中,生下遗孤让赵朔的朋友程婴带出,但屠岸贾意欲斩草除根,程婴与赵朔门客公孙杵臼商议后,以别人的婴儿替换赵氏孤儿,加上公孙杵臼的死,使得屠岸贾信以为真,而程婴带着赵孤藏匿山中,直至十多年后晋景公在韩厥的帮助下让赵孤回来复仇……《史记》与《左传》的差异不小,如赵氏被灭门的前因,且带出了程婴、屠岸贾等相关人物,构成了一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比较丰富的历史惨案,初步形成忠奸斗争的悲剧剧情。

我们现在看到的定本是元朝纪君祥的杂剧,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元杂剧的剧情,里面不仅继承了屠岸贾的奸诈,而且把原来的程婴用别人的孩子代替赵孤的情节变成了用自己的孩子代替的情节,更具有震撼力和悲情的气氛。这出戏以《史记》中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秋时期的晋国,围绕赵朔之子赵氏孤儿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彰显了以程婴为首的一群古代英雄坚守忠义、勇于献身的精神。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宗元戏曲考》中高度评价了该剧的艺术成就,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开始,便经历各种版本的演绎,西传欧洲后,被法国文豪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儿》,但这位大文豪却大笔一挥将故事背景从春秋时期向后推移了1000多年,还把一个诸侯国家内部纷争改为两个民族之争。中国文化中的《赵氏孤儿》是忠良惩恶扬善的故事,虽然在海外版本中这个主题被理解为“牺牲”、“不公正的命运”等不同含义,但《赵氏孤儿》仍成功地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还根据《赵氏孤儿》原本后半部改编过一个剧本,名叫《埃尔泊若》。这一部哈姆莱特式的中国悲剧不断地被各国翻译、评论和改编,曾在18世纪欧洲风行起了一股“赵氏孤儿”热。

2010年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曾引起了很大轰动。2011年,著名编剧邹静之、作曲家雷蕾为国家大剧院量身打造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首演后也是好评如潮。

现在风靡一时的新编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属于经典翻拍,前有杂剧、京剧,后有电影、歌剧,大家对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悲剧并不陌生,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增加了翻拍的难度。有网友称《赵氏孤儿案》老故事新演绎确实很难,调子是血亲复仇的哈姆雷特式的悲剧,骨子里是中国古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其躯"的大义精神。但《赵氏孤儿案》在精神起点上超越了以前的各种版本,跳出了元杂剧相对单薄、狭隘的复仇论,又克服了电影歌剧篇幅短小不能尽情展开的局限,将仁爱、道义、诚信、礼智等种种我们日渐式微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力求突出厚重的文化底蕴,用悲怆基调展现人间大爱、人性至善的精神力量。从门客兼医人程婴,到大将韩厥,义士公孙杵臼,或为承诺,或因义愤,或重友情,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场拯救孤儿的行动中。可以说,每有一个人慷慨赴死,正义在世间就多了一份存在的希望。生命的激情与悲壮,一轮轮鲜血和勇气的较量,体现的正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精神和信念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故事叙述节奏合理,有一种向观众娓娓道来的感觉。同时,吴秀波、孙淳的表演也颇有张力,人物对白很有劲道,服装、道具、场景也较为考究。

《赵氏孤儿案》表面看是一部复仇之戏,其实表现的是正义实施的理性庄严和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高的东西,这就是“道义”。 电视剧里里,公孙杵臼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依我看,死容易,育孤难。”公孙杵臼说:“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程婴艰难地活着,就是为了等到锄奸的那一天。《赵氏孤儿案》中,程婴就是整部剧“舍生取义”的化身,寓于其中的大义、闪烁其中的人性,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和情感的震撼。正是春秋时代那些慷慨悲歌之士敢担大义的精神,让这一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老得不能再老的故事,通过电视剧再一次唤起了我们历史上曾经拥有的宝贵民族精神,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今天某些人正义的稀缺和和对生命的淡漠,由此感动了荧屏前无数的观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3634/

“赵氏孤儿”古今版本探微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