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虚惊

2013-07-17 12:36 作者:基因清除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神,初三初四拜丈人。这是我们这地方的年俗。

正月初二,一大早起来,竟发现停水了,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这水也真是停得不是时候,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在这个时候停,太缺德了。坐家没有水,就像在外口袋里没有钱,尤其是在正月里,真是要命。

盖房子的时候,我就特别留意水。家在乡下,那时我们那地方还没有安自来水。我可吃够了挑水的苦头。

我们那地方,本来不缺水。场坝坎下,有一口老水井,供二十多家。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满怀感激地描绘过它,并一直认为它给予了我人生初始乳汁般的滋养。老水井很神奇,旱不干,涝不溢,无论多少人挑水,总是清清亮亮、满满荡荡一井水。因为地势低,常被泥沙淤积。淤了掏,掏了淤。井水总是如母乳般的甘甜。

分田到户后,一次下大山体滑坡,老水井被填埋。也不知怎么的,自从分田到户后,老家的人开始丰衣足食,但人心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不团结,怕吃亏,在水井这样的公益事业上,喜欢扯皮。有人挑过头,想把老水井掏出来,但没多少人响应,后来就不了了之。要吃水,就只好舍近求远,到别的地方去挑。我挑过几次水,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很不舒服。

参加工作,工作的那地方虽然是个集镇,但一到天,却极度缺水。水比油贵,常被当做珍贵的礼物送人。镇子上的人家,不少的在镇子边的山坡上挖有水井。这里民风淳朴,真心对我这个外乡人好。冬天我用的水,基本上都是镇上人家馈赠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调动工作,从高山到低山,住到一个小学里,一到旱季,竟然也缺水。一缺水,就要下到河里挑,往返一次,有两三里路。我们几家住户,打过好几口井,虽然比河里方便,但路途仍比较远。所以,自己盖房子的时候,水成了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屋子后面,有一条水渠,引的是河水。河的上游,有一座煤矿。一涨大水,泥沙俱下,河水污染严重。盖房子时,我特意修了两个大池子。平时,把水蓄得满满的,用起来方便。但水的质量不是很好,洗簌可以,饮用不理想。

屋旁是一条乡村公路,公路边有一处水源,从红砂里渗出来。我考虑再三,又在这里打了一口井。井打出来后,发现水质特别的好,喜不自胜。可惜井的位置低了一点。用塑料水管把水引到屋边做的一口池子里,花了不少的钱。池子造型漂亮,像一弯月牙。池子里外都贴了瓷砖,红白相衬,一池清亮亮的井水,倒映着天光云影,极富诗情画意,成了屋子的一个美的点缀。这样,就彻底地解决了吃水的问题。

不久,遭遇大旱,周围的水井都干涸了,独独我的这口井仍然有水。好几家都是挑这池子里的水度过水荒的。

一到天,过路的人口渴,图方便,便把深埋的管子挖了出来,把管子割开,接水喝。管子是那种塑料软管,乱扯乱拉,几经折腾,管子就成了若干节。接上了,被扯开,扯开了被再接上。反反复复,经常要去包扎水管。水管细了点,容易添堵。水管堵了,就要用打气筒打气,把赃物压出来。真是烦不胜烦。即使到水池喝水的人,也不讲卫生。放着碗瓢不用,偏要用手。有的人喝了水,还要在池子里洗手。一池水,被这样的人用过,再也不能用。中国人的素质,尤其是农民,由此可见一斑。

幸好这时村里安了自来水。有了自来水,自然就省却了用水的诸般烦恼。公路边那口水井,我惜别人却一点也不爱惜,一气之下,也就心灰意懒,搁置在那里,让它自生自灭,久之也就废弃了。

自来水方便,但水质赶不上井水。从红砂里渗出来的水,像被过滤净化了的一般,干净,清凉可口。烧水几乎没有水垢,泡出的茶特别好喝。一直想重新安水管用井水,因为在家生活时间少之又少,父母反对,再加上路人种种不齿的行为,我又特别灰心,所以一拖再拖。

忽然停水,才发觉自来水也不是绝对可靠的。看来,我是命中缺水,就像命中缺钱一样。没了水,喝的吃的就都成问题,不解决不行。赶紧找桶,准备下河去挑。木桶经年不用,已经裂开了很宽的缝。正一筹莫展,传来水龙头哗哗啦啦的流水声,不禁大喜。赶忙蓄水。

一场虚惊。

平静下来,想起这场虚惊,便想起有关水的种种往事,想到常将有时思无时这句老话,忽然觉得有些心寒。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51875/

虚惊的评论 (共 5 条)

  • 纤纤柳絮
  • 漂浮的云
  • 雪儿
  • 着墨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