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起”屋

2013-06-30 09:11 作者:基因清除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鼠子有个洞,麻雀子有个窝,人总得要有一个住的地方。

搞集体的那阵,我们那地方住的是清一色的土墙屋。这种房子,在建筑上它有一个学名,叫“干打垒”。土墙瓦屋,刷石灰浆,上楼下嵌,是这类屋中的上品。嵌,就是将木板两面刨光滑,做成公母榫,严丝合缝地镶嵌在楼索上。小时候,一遇上新娘哭着出嫁,我们小孩子就会撵着长长的送亲的队伍,奶声奶气地唱着这样的儿歌:新姑娘,你莫哭,转个弯,就是土墙大瓦屋。土墙瓦屋,是那时人们的一种理想追求。

我家住的就是祖上传下来的一进两厢房的土墙瓦屋,堂屋四棱上柱,有燕子楼,画梁飞檐,十分气派。这种屋,凉,住着让人感到舒坦,踏实。人是土命,和草木一样,四时有地气滋润,就格外长精神。

我们那地方把建房子叫做“起屋”,可能是从“砌屋”演化而来的。“起屋”虽然也要用到石头,但主要是用来下脚基,与墙无关。石木结构的房子,砖木结构的房子,混凝土房子,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洋气了,却让人觉得乡村的味道淡了,变了,少了点什么。

“起屋”的“起”,很准确,很形象,墙一天天升高,房子一天天茁壮,平地上冒出一栋屋,像泥土里忽然钻出一棵苗,抽芽,拔节,迅速成长,这是一个多么鲜活的动态过程。“起屋”的人,就叫土匠。

“起屋”是大事。有一句自嘲的话是这样说的:湖北人不会享福,有了钱了就起屋。“起屋”要花钱,不是小数,是大数。“起屋”是乡下人一生最大的想,往往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心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打墙有一套特制的工具,它由墙板、大杵、小杵、拍板组成。墙板是木制的,四块木板围成长方体,一端能活动。墙土要求高,必需是粘性强的黄泥土。基脚下好后,把墙板固定在墙基上,边填黄泥,边要用大杵夯平。大杵也是木制的,一人多高,状如杆铃。小杵呈“T”形,下面是用生铁铸成的一个圆锥体。每夯平一层泥土,都要用小杵反复地鼓捣,夯得实实的。一板墙完工了,拆下墙板,拍板就派上了用场。要用拍板反复拍打,把墙面整得光光溜溜的。

那时,一家起屋,百家帮忙。帮忙的人没有经济实惠,只有人情。工具要自家带,主家管饱三顿肚子,条件好的派点烟酒,但那确实是我见过的最温馨、最诗意的劳动场面。三五十人,男女老少,说说笑笑,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墙板里,土匠师傅相对而立,抡起大杵,举起小杵,一起一落,此起彼伏。每杵一下,都要唱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嘻嘻哈哈的说笑声,嗨哟嗨哟的号子声,一高一底的杵声,劈劈啪啪的拍墙声,交汇成一曲美妙的乐章。一板板墙,一圈圈墙,便在这音乐的哺育下,不知不觉地雄伟起来。

安上门,置上窗,屋的美丽模样就逐渐显露出来。墙起到一丈左右,就要安楼索。楼索是长圆木,多用杉树。墙约两丈高,就要上梁树起垛子。梁树,要求较高,要粗,要直。加工过的梁树,平平整整,要描龙画凤,披上红绸。梁树通常由后家置办,是极体面风光的大礼。送梁树,十分隆重,要敲锣打鼓放鞭炮。“上梁”有一个盛大的仪式,由土匠师傅主持。鞭炮响过,土匠师傅一声吆喝:“起”,几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就把梁树稳稳地抬起来。梁树每向上迈一步,土匠师傅都要唱一句颂词。无论墙高墙矮,都按十步计算,取十全十美之意。

上第一步,土匠师傅拖长声音高声吟唱道:“走一步,天长地久”;上二步,土匠师傅就又吟唱道:“走两步,地久天长”。十句颂词唱完,梁便安放妥当。

上完梁树后,就要起垛子。土墙屋是人字形屋架,垛子是三角形。垛子,学名又叫山墙,用来安放檩子。檩子也是长圆木,架在垛子与垛子之间。楼索横放,檩子纵放。垛子完工了,就称圆垛。一般情况下,上梁与圆垛同时完成。屋主就要整酒,大摆宴席,要请亲朋好友前来热闹热闹。

起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接顶,又叫挡水。在檩子上铺上一排排条形木板,俗称椽角。盖上瓦或其它什么,一栋屋就彻彻底底的起完了,人就可以住进去,立烟火,过日子。

土墙瓦屋,就在土匠们“嗨哟嗨哟”的歌唱声里,就在嘻嘻哈哈的笑声里,东一栋,西一幢,像钻出冻土的小草,抽出芽,蔓延开来......

当小孩子的时候,老往起屋的人家跑,为了那分热闹,那分欢喜。

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起新屋的。看着别人家住进新屋,我不由得打心底羡慕,便常常自个儿玩起屋的游戏。屋起起了,就捉来认识和不认识的昆虫,强迫它们婚丧嫁娶,过日子。

走在乡下,再也很难看到土墙瓦屋了,更不用说“起屋”的那种温馨、诗意的场面。人们有钱了,房子越修越好,做事都给工钱,再也不需要你帮我我帮你了,我有些惘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42659/

“起”屋的评论 (共 6 条)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杨科
  • 芳草依依
  • 蛾儿飞翩跹
  • 纤纤柳絮
  • 红尘梦飘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