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时记事

2013-06-18 13:23 作者:平凡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人说,当你只有回忆时,那就说明你已老了。近来,脑中经常会浮现出儿童时的点滴记忆,大概是我的心境已开始进入老年状态了吧。老了,心态平和了,即使是苦痛,也能平静地去回忆了。

我三岁不到,母亲就已离开人世。母亲,在我的记忆中,连模糊的影子都没有。我有三个哥二个姐,母亲去世后,曾有亲戚提议,把我送给邻村的一户人家。家里为此商议时,我大哥和大姐极力反对,于是,家里就把我留了下来。这一切也是我长大后,别人告诉我才知道的。在我母亲去世一年还是两年后,我不清楚,大姐也离开了人世。大姐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但近几年的头脑中会经常浮现出人们扛着安放大姐遗体的棺木上山时的景象。大姐去世时,听人们说,好像只有19岁。当时家境十分贫困,母亲与大姐只能草草葬埋。时隔五十年,父亲去世后,我们把他埋葬在母亲旁边,同时,把墓地整修了一下,刻上墓碑。母亲倘九泉有知,当可得到一点安慰。可我大姐安葬之地,仅知道与母亲在同一座山上,具体的地方我至今也不清楚。她年轻夭亡,生前没有领略过人生幸福美好,身后与荒草为伴,从没有人到墓前凭吊,作为受过关的小弟,却连她的葬埋之地也不知道。少时在家跟哥哥们去扫墓,只是去母亲墓地,不知什么原因,从没去过大姐墓地,大概是大姐年轻去世,兄弟不能为她扫墓的吧。她的安葬地,大哥二哥大概是知道的,可现在大哥二哥也已作古,我即使想去看看,也无从知晓了。我的心中,埋着大姐的那座山,就是她的墓地。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就对着大山三鞠躬,算是对年轻大姐的一种祭奠吧。大姐如果九泉有知,还有个曾经是年幼无知的弟弟,现在心中还默默地记挂着你,使你孤寂灵魂聊有一点慰藉。

我家的老屋原是一个四合院,住着十几户人家。住在这个院子里有五个家庭的主妇,在先后几年的时间里,像我母亲那样中年去世。据父亲一辈的老人说,这是节舞狮惹的祸。一年春节,邻村一个舞狮队来院子舞狮,舞狮时,一般都有杂技和武术表演。我们院子里有一家有一外来的亲戚,站出来表演武术和杂技,无论是杂技和武术,都比舞狮队厉害,舞狮队觉得丢了面子,停了锣鼓,狮子尾巴倒拖着离开四合院。停了锣鼓,狮子尾巴倒拖,是犯忌的。就在舞狮后的清明,有一条扫墓时挂在墓上的纸钱飘来,贴在院子中堂上面的栋梁上。自那年起,每年都有家庭主妇得病去世,直至1960年,一场大火烧光了整个宅院。老宅院中出现的各种灾难,不一定与舞狮的纷争有关,老人们对各种灾难找不到科学解释,一般都会归咎于迷信。但,人类少一点纷争,人就会少一点烦恼,灾祸也必然会减少许多。

我六岁时,父亲把我送进村里的小学读书。当时,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我毕竟太少,不能做事,即使能做事,也用不着我做什么,父亲正当壮年,大哥二哥也已参加生产队劳动,我在家也没人看管。那时入学,不像现在必须满七周岁,没有年龄限制,不管你多大,只要能去读,学校都接受。我上学第一天,父亲送我到学校,后来每天都很自觉地去学校。后来,我在学校读得不错,经常拿点什么奖。父亲也常对人夸奖说:“这孩子我开始时担心年纪太小,学校会呆不住,那知道,第一天送去后,就不用我操心了,看来他读书还可能有点出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时的小学老师,特别是初小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没受过师范教育的。有些关系的,高小毕业就出来当民办教师了。老师上课讲的都是本地土话,第一册时几个汉语拼音字母认了一下,老师自己也读不准,以后就把它彻底丢开了。致使我后来一直分不清什么前鼻后鼻、翘舌平舌,现在我虽然能用汉语拼音纯熟地打字,但一讲普通话就跑调,申报语文特级教师时,也因普通话太差,省里评审时被甩了下来。当然,我不会埋怨那时的老师,毕竟是他们教给了我识字读书的基础,使我迈出了走出偏僻山村的第一步,我还是从心底感谢他们。

三年的初小生活,留在记忆中的印象已经很少了,只记得教过的老师有三个,基本上是一年一换。高小是在邻村的小学上的,要走三里路,中午是自带熟食。那时上学,天热时倒没什么,天,就有点难受。那时没有雨鞋可穿,冬日雨天,赤脚行走在凄风苦雨中,其艰辛可想而知。那时的辛苦,大多是选择性遗忘了,只是冬日雨天上学的一幕,还不时浮现脑际,挥之不去,可能是印象实在太深,想过滤也过滤不了。

我父亲少时读过一年私塾,在偏僻的山村算是有文化了。他看过《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等书。冬,左邻右舍常围坐我家火塘边,听我父亲讲故事。从小大概受父亲讲故事的影响,读书即使很辛苦,我仍喜欢。这辛苦主要是指物质生活方面的,那时的学业没有多少负担,读书并不是为了考上中学。当时全乡二三所完小,能考上中学的,加在一起也仅是个位数。因不讨厌读书,轻轻松松也成了班里读书最好的学生。记得一次全校发奖,共是三支钢笔,我与三哥各得了一支。那时我们读书,根本买不起钢笔,而全校近二百人,奖三个,我家有二人得奖,这成了我父亲的骄傲。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一味逼子女读书,结果往往使子女厌学。让孩子轻松学习,尽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这才能使孩子读好书。急于求成,过于功利,往往适得其反。

读小学高年级时,一个箍桶匠住在我家,他带着一本《薛仁贵征东》。我向他借来,每天夜里就着豆大的煤油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它读完,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课外阅读文学作品。就现在来看,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是很低的。但当时沉浸在“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中,简直如痴如醉,致使箍桶匠打工结束,把书拿走后,为了避免时间久了忘掉故事,我于是开始默写。记得一共默写了十七回,后来不记得什么原因中止了。我记得默写出的十七回,故事还是顺畅的,漏落是不多的。可见,那时的记忆力是很强的。如果在记忆力很强的儿童时期,有大量的书可读,有人指导多读一些经典,那我的发展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由此,我又联想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老师每天布置大量作业,学生每天回到家里,忙于完成老师的作业,我实在为孩子们惋惜。小学读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为什么不让他们多读书,多读经典,培养孩子对白纸黑字的兴趣、阅读的兴趣?每天一张张的练习作业,什么概括段落,分析文章中心,这简直是在糟蹋孩子!

童年的生活,留在我记忆中实在很少。大概是太多的苦难,没有多少乐事趣事让我难忘。但苦难还是会过去的,虽然少时吃过糠糕,糠糕的难以下咽已遗忘了,而用野苎麻叶和面粉做的饼的清香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我想,人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苦和磨难,只要挺住,生命不被夭折,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怀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97993/

儿时记事的评论 (共 6 条)

  • 小人物
  • 男儿当自强
  • 红尘梦飘飞
  • 蛾儿飞翩跹
  • 杨科
  • 岁月如歌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