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姚寨村里徜徉

2011-08-12 09:40 作者:祁连雪峰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姚寨村办公室的走廊里悬挂着这样一句民谚:“提灯的人永远走在最前面。”

——赴姚寨村采访题记

姚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村落。早在大元帝国时,堂堂的右丞相马扎尔台和太师脱脱曾被朝廷贬谪到这里繁衍生息,其后裔便永远在这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耸立于西山上的白色喇嘛教式塔,便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历史悠久的姚寨安卧在童子坝河西岸,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房舍俨然,是一处风景秀美的避暑胜地。八年前的一场地震,曾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也使姚寨村在中国大地上闻名遐迩了许久。

在五月的姚寨村里徜徉,杨柳婆娑,百草萌生,麦苗返青,山在起舞,水在唱歌,好一处难得的清静之所。行进在当今的姚寨村,教学大楼格外引人注目,柏油马路平整通畅,宽敞的街巷四通八达,红砖瓦舍错落有致,五星红旗分别在学校和村委会上空高高飘扬。巷道里行人稀少,除了龙钟蹒跚的老人和屁颠屁颠的幼童,很难相逢到两三个青壮劳力。家家户户的朱漆大门大都关闭着,大红的联依旧在门柱上绽放着笑脸。修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场地,水泥院落干净,电教设施齐全,会议室布置得新颖别致,该上墙的指导思想和村规民约一应俱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维护稳定,都占据有合适的位置。办公室里,两位中年人正在忙碌地整理填写着享受农村低保对象的一张张表册档案,似乎无暇与我们攀谈。村委会大门口,左面是陈旧的神堂古庙,右面是半新半旧两间大的小百货部。百货部里日用货物很齐全,时兴瓜果和新鲜蔬菜种类繁多,蔬菜价格虽不比县城便宜,但照样能卖得出去。经营业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等个头男人,他家有四口人,儿子在兰理工上大学,姑娘辞别了幼儿园的工作到铁路上打工,耕种30多亩地,农业纯收入约1万多元。小百货部固定资产约2万多元,年纯收入约1万多元。当我问及出外打工划算还是经营铺子划算时,他说经营铺子有把握,虽然赚得钱不多,但不受罪,也不上当受骗,平时还能务息好庄稼。儿子是学土木工程的,今年秋天大学毕业后找上个工作,家里也就没有多大负担了。他谈得直爽实在,心底也很坦然。

平心而论,现今的姚寨村的确是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的了。其巨大的变化,完全归功于八年前的一次恰到好处的地震。联想到那次地震,我的记忆骤然萦回到了2003年10月25日这一天。当年的这一天,恰逢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日落近晚时候,庄户人要带上食品和纸衣纸钱到郊外去祭奠祖宗。正当人们还沉浸在香烟袅袅、纸钱随风飞舞的祭祀氛围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外横祸偷偷地降临了。20时41分,震级高达6。1级的地震在民乐、山丹交界处突然发生,紧接着,5。8级的余震接踵而来。而这次地震的震中,恰恰就在姚寨村。该村家家户户的房屋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四人重伤,学校的教室及办公用房全部成了危房。连同其他公用设施的损毁,地震给姚寨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60多万元。主震过后,我就以记者的身份跟着县委副书记华光同志奔赴姚寨村查看灾情、抗震救灾。被地震折腾得难安不眠之的姚寨村,房屋东倒西歪,瓦砾遍地,满目疮痍,惨不忍睹。老人和妇女儿童在打麦场上的草堆里露宿,年轻力壮的打着手电跑来跑去地吆喝着,急速救援的汽车灯交相辉映。及时赶赴现场的市、县领导在镇、村领导的配合下紧急实施救助措施,动员一切力量抢险救灾,一场防震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重建家园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及人民子弟兵的鼎力帮助下,经过一年的重建,姚寨村齐刷刷地旧貌换新颜,家家乔迁了新居,校园恢复了书声琅琅的正常秩序。重建家园的动人凯歌,感染和激发了庄户人的感激之情,他们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人民军队。正如几位老年人所说的:“还是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姚寨人的新生活。”党支书梁作相老汉表情诡秘地说:“这次地震震得太合适,震得再大了损失太大,震得再小了没人来救援,地震确实给姚寨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话语虽有些丑,但说得很在理。提到这里,我忽然又想起姚寨村办公室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块标语牌上写着这样一句民谚:“提灯的人永远走在最前面。”我想,这该是姚寨人由衷的肺腑之言吧。实践多次证明,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党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坚强靠山,永远是老百姓的主心骨。

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年弹指一挥间。重建家园,早已抹平了地震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累累创伤。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低保医保、两免一补等各类优惠政策的落实,已经让姚寨村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势多沟沟坎坎,人均耕地少,冻灾、灾频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还没有多少良策,人均纯收入仅仅1000多元,姚寨人民的生活还不甚富裕。但他们认准的发展之路是矢志不移的。村支书莫克有带领80多个青壮劳力赴外打工搞劳务,年人均收入约两万元。社长姚学武带头承包军马场耕地种植高淀粉洋芋、油菜1000多亩,2010年还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的殊荣。在姚寨人的心目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父母辛勤劳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考上大学脱离农村,决不让娃娃们回来再种庄稼当农民。因故,姚寨523户2300多人的村庄,现今在校大学生就有100多名,这就是他们重视教育苦父母不苦孩子的见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历史上,姚寨是民乐人时兴耍龙的故乡。每到重大节日和喜庆之际,姚寨人便举行耍龙的祈福活动,时至今日仍然广为流传。我想,借着龙的灵气,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如果把科学发展这个龙头舞动得风风火火,姚寨人的日子定会过得红红火火。随着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将会从姚寨的地盘上通过,到时候,真的钢铁巨龙也许能给姚寨人带来吉祥和福气,好让姚寨人插上腾飞的翅膀。

出了村子再回首望姚寨,感觉村委会里招展的五星红旗更鲜艳更醒目了。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

地址:甘肃省民乐县文联

邮编:

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3343/

在姚寨村里徜徉的评论 (共 5 条)

  • 张涵
  • 十三夕
  • 芳草依依
  • 依儿
  • 孟杨

    孟杨在历史上,姚寨是民乐人时兴耍龙的故乡。每到重大节日和喜庆之际,姚寨人便举行耍龙的祈福活动,时至今日仍然广为流传。我想,借着龙的灵气,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如果把科学发展这个龙头舞动得风风火火,姚寨人的日子定会过得红红火火。随着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将会从姚寨的地盘上通过,到时候,真的钢铁巨龙也许能给姚寨人带来吉祥和福气,好让姚寨人插上腾飞的翅膀。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