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世明传奇

2017-05-25 11:05 作者:少年狂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世明传奇(小说

本篇不是武打传奇,李世明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在四川话里没有后鼻音,两个人名就混为一个了。

——题记

1.起名儿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约上几个小伙伴,背着妈妈新买的书包,揣着爸爸妈妈给准备的学费,也没有大人陪同,就一蹦一跳地向学校里跑去了。临走时,大人把孩子送出家门口,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孩子,到了学校就一定要马上把学费交给老师,不然就读不成书了。其实大人们是担心孩子把钱玩丢了,虽然不过两块钱,但还是有好些家庭交不起。孩子第一次进学校,又不能让老师和乡亲们看不起,于是家长们提前就艰难地向条件稍好一点的亲戚朋友开口,早早地筹集起了孩子第一次也就是第一学期的学费。

学校设在离彭家坝两里多路的蒋家祠堂,孩子们从前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学校去玩过的,因此知道路。还有,今天第一次上学也有哥哥姐姐们带着,家长们也是放心的。大同学把一年级的小同学们带到学校,送到老师面前,就很快地走进自己的教室里去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年级老师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支笔,对排着队的小同学一一登记,收学费,发新书和新本子。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世明。”

胆大的小伙伴们一起哄闹起来:“老师,他不叫李世明,他叫李孬娃儿!”

李世明回过头去大声辩解:“我就叫李世明,我爸爸亲口告诉我的,不信你看,我这里还有一张药单子,我爸爸专门叫我带来给老师看。这就是我的药单子,我就叫李世明!”

刘老师一听到李世明这个名字,心里也有点吃惊。看见孩子果然从衣兜里拿出来一张医生开的处方签,知道是孩子的爸爸怕孩子忘记自己的名字而准备的证据。刘老师接过处方签,看见上面的名字果然是李世明,再看处方签下面的日期,是四年前的某一天。他问李世明:“你今年几岁了!”

“六岁半,快满七岁了。”

刘老师笑着招呼着这些可的孩子们,刘老师说:“他叫李世明是真的,这张药单子可以证明。李孬娃儿是他的小名,小时候可以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已经是学生了,就不能再叫小名了,要叫大名。如果你们的父母还没有给你们起大名,回去就叫他们给你们起一个。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起不好,我就帮他们给你们起个大名,你们在学校里就叫这个名字了。好不好?”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声音特别大,震得整个教室嗡嗡响。

这地方把孩子叫为“孬娃子”的很多,和“狗娃子”“牛娃子”“猫娃子”可有一拼,就和北方人小名中的“狗剩”“狗蛋”“栓柱”等等一样,都是父母为了孩子好养,故意起这样的轻贱的名字。“孬娃子”的“孬”字在这里不读“nao”,要读“pie”,四声。

孩子们今天经历了那么多新鲜事,他们那小心脏里似乎早就装不下了,一定要迫不及待地向家里人吐露出来,特别是要告诉爸爸妈妈。这些事情包括:我有老师了,老师姓刘,叫刘老师;我有大名了,刘老师说从今天起就不准再叫我的小名了;我有一个班,刘老师说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我们这个集体就叫一年级;我们发了新书了,发了新本子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回家的路上像刮起了一阵风,孩子们那心情比谁都急,他们不是走,而是跑着。两里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一气跑到都根本不在话下。

谁知跑到本生产队的必经之路口,就恰碰到一群干活儿累了坐在扁担上歇气的社员,社员们挡住了孩子们的去路。看见孩子们跑来,有人开始给孩子们让路,却有些爱闹的年轻人偏要拦住孩子们,看它们今天学了些什么。才娃子,勇娃子,狗娃子几个都一闪身溜走了,又偏偏抓住了跑在后面来不及躲开的李世明。李孬娃儿的书包被强行打开了,新本子上刘老师写的“李世明”三个字跃入了大家的眼里,在场所有识字的人几乎都传了个遍。大家先是吃惊,继而哈哈大笑。李世明不知道大家在笑啥,有些羞涩地抢走自己的书本,跑了。

就有人把这名字汇报给了公社下来的住队干部,住队干部那警惕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这不就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吗?他找来生产队的几个干部,简短地研究了一下,决定今天晚上马上召开社员大会,斗争地主分子李良兵。在那个“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李良兵岂能躲过这一劫?

李良兵就是李世明的爷爷。

斗争会的主题很明确:地主分子李良兵不死心自己已经失去了的天堂,妄想变天复辟;不满足以前当过的红帮大爷的名分,还想当皇帝;自己实现不了这愿望,就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名字都起好了这就是铁证。

当几个基干民兵把李良兵押进会场的时候,主持人声色俱厉地一声断喝:“李良兵,跪下!”

李良兵还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以为是平常例行的斗争会,所以还想辩解一下:“我最近又没有犯下啥事,不跪可不可以?”

没想到话没落音,民兵们早就准备好的棍棒就点般地抽到了老地主身上。李良兵跪下了。

“你还没犯啥事?你给你孙子起的啥名啊?”主持人问。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小名叫李孬娃儿。”

“那大名呢?”

“大名还没起呢。”

“还想狡辩,还在狡辩!”主持人开始公布李良兵的罪状,从李良兵给其孙子的起名分析出他的政治目的、险恶用心,并当场亮出了李世明今天读书报名时的一个作业本,上面清楚地写着“李世明 ”三个字。

经受过多年政治教育和阶级斗争考验的贫下中农和人民群众脑子里阶级斗争的弦也是绷得紧紧的,再经过主持人一分析,这老地主不是想复辟变天是什么?太猖狂了,太露骨了,太嚣张了,竟敢明目张胆地和无产阶级专政较量了,这还了得!于是群众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高呼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等口号,夹杂着“打死他!打死他!打死这个死心塌地的反革命”的阵阵呼喊。

看着这群情激奋的场面,这个比历次父亲挨斗都要惊险万分的场面,大儿子李老大再也站不住了,他走出人群,扑通一声挨着父亲跪了下来。见状,李老二,李老三还有李良兵的小女儿群英也一起上前,齐刷刷地跪在了李良兵旁边。他们想这样也许能减轻父亲的罪过。

李老大流着眼泪说话了:“各位老少爷们,大娘大婶,各位乡亲啊,这事是我造的孽,我爸爸一点都不知道。我把经过讲出来 ,看大家能不能原谅一下我爸爸。”

会场的秩序稍微安定了一下,主持人说:“你有什么要说的,快说!”

李老大说:“那是李孬娃儿两岁多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他害了严重的眼睛疾病。我们去找公社卫生院的潘医生给他看眼睛。进行了治疗以后,潘医生要给他开药方取药,问我们孩子叫什么名字,我们说叫李孬娃儿。潘医生说你们那么大了还没给他起大名啊,我们说是,以后就叫这名字也可以。潘医生说不行,孩子大了这名字怎么叫得出去?要么这样,依你们李家的辈分,应该是‘世’字辈,今天恰好来找我看眼睛,我就给他开个‘李世明’的名字,包他一辈子眼睛都明明亮亮的,你们觉得要不要得?我们听了都觉得好,所以就有了那张药单子。这是真的,没有半句假话,不信你们到街上去问了潘医生就晓得了。我们想孩子长大读书了就用这名字,没想到连累到爸爸身上了。真的,这名字爸爸是不知道的,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叫他李孬娃儿。”

斗争会开到这里,群众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不管李老大说的是不是实情,但从情理上都说得过去。其余的等调查清楚了再处理也不迟。那年月,像这样的事情,一般没有调查清楚的时候,也没有具体的处理方法,全凭某一个人或一些人的主观臆断办事。

那晚的斗争会,李世明并不知道,以后都一直没有人告诉他。他从来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一面世,就给爷爷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叫李世明。

2.自卑

学费对于李世明的父母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虽然第一次上学时父亲爽快地拿出钱来交了。可李世明不知道,那是父母想了多少办法才筹集到的。每天在生产队里劳动,收成好的一年每天可以领到三毛钱工钱,再扣去家里分的粮食、油料、副产物(稻草、禾秸、柴禾等燃料)的费用,到年终决算时就所剩无几了。

李世明在学校里很听老师的话,应该算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每次诸如选班干部、加入少先队、评选优秀学生等等活动,李世明都以为凭自己在班上无人能比的学习成绩,一定都会有自己的分,可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李世明失望。幼小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李世明越来越搞不清楚是什么地方出的问题。

终于在四年级时,学校在宣布给学生的学杂费进行减免时,李世明忍不住了,他找到了刘老师。

“刘老师,你不是说学费的减免是对贫困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减免吗?我家的情况你是晓得的,我算不算贫困学生?我算不算优生?为啥比我家日子好过得多、成绩又差得多的张小杰都减免了学费,而我却一次都没有享受到呢?”

刘老师见李世明直接问到这个问题,只好无可奈何地告诉他:“孩子,没有办法。你什么条件都符合,只有一点通不过啊,那就是,你家的成分是地主啊!”

李世明似懂非懂地离开了刘老师,他要回家问问爸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天晚上,生产队召开对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每月一次的评查大会,李世明偷偷地跟在大人的后面跑到了会场上。这个生产队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很多,有七八个,李世明看见爷爷和他们站在一起,像犯人一样低着头,胸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地主分子李良兵”。他们被一个一个地叫出来,接受“审判人员”和群众的询问与呵斥。这些人先是自己交代这个月内干了哪些坏事,当然都会说自己没干坏事。接下来就是群众检举揭发了,群众揭发完了,就开始评定类别。评定类别也是采取自报公议的形式,干部们问,你觉得你该评几类?“坏蛋”们就回答,我想评一类。一类就是这个月内没有干过什么坏事的,还有就是在群众的印象中很老实的,干活不偷奸耍滑的。其他“坏蛋”的评议很顺利地就通过了,轮到爷爷了,李世明看见,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了,干部们呵斥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社员们指指点点,揭发的激情变得更加高涨。揭发出来的事事无巨细,就连哪天上工时,走在了哪些社员的后面都被揭发出来了。大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数落着老地主的不是;小孩子们也都在一边不住地高呼:“李良兵,大坏蛋!李良兵,大坏蛋!”评定等级的时候,爷爷说,我想要个一类!干部和社员们一起吼起来:“你还想评一类?不给你个四类就是你的福分了。”最后定为三类,因为如果评为四类,那就要当场押去公社,直接接受批斗了。

李世明很震惊,想不到那么和善可亲的爷爷,在人们的眼里竟然是那样的一个不可饶恕的大坏蛋。李世明很自卑,他觉得自己和家里人在别人面前就是要低人一等;自己和家人在别人面前永远缺少一种东西,李世明后来才知道,这种东西叫做:做人的尊严。

李世明开始向爸爸提起这个问题。

爸爸告诉李世明:“孩子,不要想那些了。你爷爷是个大地主,我们家解放前是有钱人呐。现在掌握天下大事的是共产党,共产党是帮助穷人打天下的。共产党领导穷人分了我们家的田地和财产,我们这个阶级被打倒了,共产党对我们还是很仁慈的,让我们和其他社员一样做活路、挣工分,我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就很不错了。好好读书吧,多读书就能多懂事理,多懂了道理将来也就会有很大的用处。”

李世明有些失望,原来爸爸知道这些不合理,原来爸爸也是没有办法。

李世明有些不安分了。这一年,大队大搞沼气池建设,动员小学生每人每天要上交二十斤青草用于沼气池的填料。小学生们就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全大队范围内采集青草。

一队有个叫刘英的女孩子和李世明是同班同学,他们在四队的一根田坎上相遇了,两人是同时看中了田坎上的青草。开始两人一个劲地从两边向中间突进,看着刘英个子比自己大,割得也比自己快,李世明就多了个心眼。他跑到田坎中间,占据了草好的地段,从中间往自己这边割。刘英眼看自己的优势被李世明这样化解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十来岁的小孩子说来火火气就来了,刘英没等草割完就气愤地扑上去和李世明扭打在了一起。刘英比李世明大两岁,个头也比李世明大,李世明自然不是对手,被刘英压在了身下。李世明拼命挣扎,就是挣不脱。最后还是刘英累了,李世明也挣得没有力气再动弹,刘英这才放开手。

这下可结下仇恨了。第二天放学以后,李世明就专门找上了刘英,二话不说就先干起仗来。这一次,瘦小的李世明仍然没能是刘英的对手。第三天,李世明找刘英继续。

连续三次失败的李世明改变了策略,李世明从小练就了一手打石子的功夫,他的小石子打得又远又准,他想着一定能战胜刘英。

第四天,李世明的衣兜里就开始沉甸甸的了。他不再选择放学以后,而是在任何看见刘英的时候,甚至在教室里,课堂上,刘英也会被突然飞来的一颗小石子打的晕头转向。刘英的头部开始无缘无故地被打得发红,甚至鼓起一个个小包。李世明的小石子不能说百发百中,可也是十中七八。刘英被打得苦不堪言,刚挨了一下,一转头去寻找石子来的方向,李世明马上就装得什么事也不知道一样。

真相很快被刘英揭穿,刘英气愤地找李世明算账,李世明拔腿就跑,刘英紧追不舍,李世明就径直跑到刘老师身边寻求庇护。刘老师喜欢李世明聪明、成绩好,他护住李世明,喝退了刘英。直到后来刘英摸着满头的乌包向刘老师哭诉,说如果不开除李世明她就再也不敢来读书了,并且刘英的家长也要来找这个打女儿的凶手算账,李世明才在双方家长都到场的情况下听刘老师的话罢手了。

虽然刘老师平息了这场干戈,并且没有向学校外的任何人提及此事,但还是没能封住悠悠之口,李世明的“恶行”成了爷爷李良兵的又一条罪状。那一个月,李良兵的等级评定仍然是三类。

3.反叛

直到1978年,中国人民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转为以发展经济为纲。改革了,开放了,全国人民欢呼雀跃了,地富反坏右分子的帽子也全部摘掉了,他们也成为人民中的一员了,他们从此恢复了做人的权利,他们从此也找回了做人的尊严。爷爷李良兵听到这个对他们来说振奋人心的消息,高兴得仰天大笑,口里叫着:“想不到我李良兵这辈子还有今天!啊,老天,你开眼了!”要是把这些话放在从前,这简直就是在向无产阶级专政挑衅,这个“资深的老反革命”可能会因此丢掉老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经历了太多屈辱使幼小的心灵变得非常自卑的十一岁的李世明也开始进入了可怕的叛逆期。

这一年,他以日兴区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日兴初中。在街上看了红榜的李世明很兴奋,回到家里却看到的是父母的愁苦的脸。

每学期要交学费四元八角,要住校,一天蒸三顿饭,每顿要交蒸饭的柴火费两分钱,也就是说除了学费,每月至少还要近两元钱的开支。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民的手里还没有活动的经济,养活一家人还在指望着每天挣十个工分而得到的三四毛钱的收入。把钱都花在这个初中生身上,家里的其他人包括李世明的弟弟妹妹们还怎么活?

看到父母为难,李世明果断地选择:“我不读书了,去挣工分!”

“胡说!”李世明很少看到温柔的父亲有过这样的震怒,“你正是读书的时候,成绩又这么好,你不读书能干啥?你难道忘记了你们刘老师多次给你说的话了吗?你给我好好读书,给你的弟弟妹妹做个榜样,别的啥都不要想。钱的问题是我们考虑的事情,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读书!”

父亲把话都说到这份上,李世明还能有什么想法?读书吧!

读书对于李世明来说不是难事,他轻轻松松地就能坐上全校同年级第一二名的宝座,初中一二年级都这样。他是一个好学生,他的一篇作文《怎样做个有用的人》被语文老师选中,刊登在学校黑板报上,吸引了不少同学羡慕的目光。

学校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学生洗碗、洗饭盒要到学校后面的一个堰塘里去。堰塘边没有防护设备,一个女生在洗饭盒时就被挤进堰塘里去了。其他同学都忙着去找竹竿,李世明看见那漂浮在水面上的那女生的头发,毫不犹豫地就跳进了水里,抓住那女生的头发游到了岸边。当同学们把他俩都拉上来的时候,那女生已经喝了满肚子的水,好半天才苏醒过来。于是李世明又成了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就这样,李世明风光无限地进入了初三。本来,在很多人眼里,李世明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可是因为一件突然发生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学校伙食团有一个胖工人,姓宋,剃着光头,学生们当面叫他宋师傅,背地里叫他宋和尚。宋和尚凭着自己力气大,经常欺负小同学。哪个惹他不高兴了,他会把人家骂得狗血淋头,还很少有人敢回骂。因此,很多同学都看他不顺眼。

那天,石小宝找到了李世明,悄悄地对他说:“昨天中午我最早到伙食团拿饭盒,亲眼看见宋和尚在一个饭盒里拈东西往嘴里送。结果你猜怎么样?小英子蒸在饭盒里的五片腊肉只剩下两片。小英子找宋和尚论理,宋和尚矢口否认。小英子说,你看饭面上明明有人动过的痕迹,你怎么能不知道呢?宋和尚说,那么多学生的饭盒,那么多人进进出出,我怎么知道是谁偷吃了?”

“肯定是他偷吃的!这个坏蛋!”李世明恨得咬牙。这个小英子、小宝和李世明是同一个生产队的。小英子家里条件要好一些,在那个困难的时期还能吃点肉,而小宝和李世明他们就只能是蒸饭就点咸菜了。对于宋和尚的偷窃行为,他们觉得特别不能容忍。

“你那天也看见了,就是宋和尚要挤着挑水,才把那个女生挤进了堰塘里,你才当了一次英雄。”

“一定要找个机会收拾一下这个宋和尚,你们都作好准备吧!”李世明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机会说来就来。

和小宝他们商量好后,几个平时最铁心的同学每次去食堂取饭时总是走在一路。这天中午,李世明就发现自己的饭没有蒸熟,很显然,是蒸饭的师傅在上甄子时忘记在饭盒里加水了。其他几个同学的饭也有水加得不够的现象,饭也没蒸好。

李世明拿着饭盒走到宋和尚面前问:“宋师傅,你看这饭是怎么回事?”

宋和尚一脸的不屑,若无其事地说:“怎么回事?天干,井里没水了,就这么回事。你能吃就吃,不能吃可以倒了喂狗啊!”

这话一下子激怒了李世明,他举起热腾腾的饭盒,一下子就狠狠地扣在了宋和尚的光头上。宋和尚怎么也没有防着有这一手,脑袋被滚烫的饭烫得嗡嗡作响,痛得他哇哇大叫。没有完,其他几个同学见势也一拥而上,把饭一齐扣在宋和尚的光头上。

愤怒的同学们还没有就此罢手,他们把宋和尚拖到水缸边,把他的头强行按进了水缸里。嘴里还嚷着:“你不是说没水吗,你看看这是什么!”其余的几个掀翻了食堂里的案板、桌凳,推倒了食堂里卖饭窗口的隔离墙。他们尽情地挥洒着青的力量,不记一切后果地发泄着他们的不满。

消息很快传进了学校领导的耳朵,在校领导吃饭的丢下了碗筷,还没吃饭的丢下了手中的一切事务;教职工们得到消息后也马上赶到了食堂。因为这个消息对于一个区初级中学来说,实在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了。一群初三学生竟然采用这样极端的手段来处理一件看起来不该出现的事,这在这个学校是前所未有的。

校长很快安定了骚动的人群,几个肇事的学生也全都被“请”进了政教处,宋和尚则被送进了医院。一切很快恢复了正常。

受了处分的李世明心里却再也难以恢复正常了,并且他还得到了一个据说很权威的消息:今年的中考,地富子女家庭的考生要比一般的考生提高二十分录取。这给刚刚获得一些心理平衡、少了些自卑感的李世明又泼了一瓢冷水。

他妈的,还是不公平!

李世明一直不知道,那个据说的权威消息是假的。

李世明开始对学习心不在焉,他开始逃课,他开始和几个对学习早就不感兴趣的同学登莽莽龙柏山,躲巍巍丝姑岭。或给学校留下一张请假条,或给家里留下一条口信。学校以为他们在家里,家里以为他们在学校,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自己开辟的天地里逍遥。

他们三四个小小流浪汉日出没于青纱帐里,宿于能遮风挡雨的石岩中,偶尔也到学校宿舍里住上一宿,打探一下风声;周末还是像模像样地回到家里,给家人造成他们在学校认真读书的假象。

终于有一天,当石岩周围刚刚成熟的玉米在一天天被人掰掉,当村庄附近刚刚长出的黄瓜、土豆等蔬菜神秘地消失,当房前屋后即将成熟的桃李杏等水果在一天天减少,村民们开始注意这批神出鬼没的小贼。

真正的暴露是因为邻村的两只失踪的鸡。当他们在石岩中把第一只鸡做成烧烤分享完后,于是对美味的渴求使他们有了第二次的行动。他们不知道,第一只鸡的主人在丢鸡之后动员了全家的力量把村庄前后几乎翻了个遍,结果连鸡毛都没有找到一匹。鸡主人把附近所有的村民都怀疑了个遍,结果又一一地全部排除掉。因为他从附近丢失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上发现了蛛丝马迹,又暗暗到石岩里去探测了一番,发现了这群小贼的踪迹。

就在小贼们正在烤制第二只鸡的时候,一群村民循着那股飘荡的青烟和若隐若现的香味包围了石岩。人赃俱获,小贼们一个都没有跑掉,被村民们直接送到了学校。

在整个过程中,李世明都是以“大哥”的身份出现。他至始至终没有参加过一次具体的行动,他只是提出点子,制定实施细节,然后分享成果。小弟们很崇拜他,因为他学习成绩好,脑子又聪明灵活,这是小弟们无法企及的。只要有他在一起,小弟们就觉得心里踏实;如果他不在,他们就不敢贸然行动。

学校请来了几个人的家长,把他们的活动情况作了通报,然后请家长们把孩子各自带回家,在家里劳动教育一个月。如果还想读书,就再到学校来;如果不想再到学校,就自行处理。

李世明悄悄算了下账,再过一个月,中考都过了,学校是明明要开除我们了,只不过面子话说得好听一点。

其他几个属于小混混一类的学生,学校早就看不顺眼,义务教育阶段,又无法直接开除学生,正好趁此机会打发回去。

李世明有些不一样,李世明是学校的尖子生,跟着小混混们混下去实在可惜。虽然被“流放”回了家里,到中考前,学校老师还是亲自到了李世明家,劝他去参加中考。正如学校老师估计的那样,当年高中的录取线是380分,而李世明中考成绩是435分。

然而,李世明无缘高中。

4.闯荡

一听说读高中的学费要每学期56元,李老大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读不起!读不起!56元钱要烧两窑瓦了,读半年书的钱就够我把我家的茅草房变成瓦房了。读不起!读不起!”李老大铁了心,说什么也无力再送孩子读书了。孩子不读书又干什么呢?种田吗,没多大出息;当兵吧,要等到季,还不知道部队是啥政策,要不要地富子女;找工作吗,想都别想;学个手艺吧,俗话说:养儿不学艺,担断落篼系,可是又学什么艺呢?和李世明商量来商量去,李老大最终是一筹莫展。

爷爷来了。爷爷李良兵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在大孙子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他要来把把关,指指路。

李老大说:“让娃儿去学医吧!那可是一个长久的职业。再说我们附近那么多有名的老中医,一定能够拜到好老师的。”

爷爷摇了摇头,说:“当医生有可能医死人。我们这种家庭可再也经不起那样的折腾了。”

李世明天真地说:“爷爷,我去学唱戏,那样会给人带来快乐。因为我一看戏,就觉得乐趣无穷。”

爷爷说:“戏子无情,我不希望我的子孙成为无情无义之人。”

爷爷说:“我来就是想告诉你们,我已经和李世明的大姑父说好了,就让李世明去跟着他学砖瓦匠修房子。你看现在国家政策一变,全国上下大搞经济建设,需要建设的项目多之又多,手艺做好了还愁没碗饭吃?还愁不能养家糊口?”

爷爷从小就喜欢这个聪明的大孙子,李世明也很爱爷爷,很崇拜爷爷,他觉得爷爷见多识广,懂很多道理,他说的话一定不会有错。爷爷对李世明说:“要学会做事就要先学会做人。要做一个正直的有感情的人,做忠懂礼仪之人,做仁慈厚道之人,做帮助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世明忽然觉得爷爷的话很像学校里老师讲的话。只不过在学校里听老师讲的时候是似懂非懂,听懂了也没有装到心里去,印象不深。现在从学校出来,就要走向社会,去寻找自己的出路了,爷爷的话听起来就特别入耳,记得特别牢,并且时时在脑子里闪现出来,指导着李世明的行动。

就这样,不满十五岁的李世明就开始跟大姑父当学徒,学起了砖瓦匠。

当学徒很苦,不但没有工资,还要自带口粮,行拜师之礼。当时建筑行业大都没有机械操作,全靠人手工完成,李世明开始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两年以后,李世明随舅舅到了陕西,也就算是在大姑父那里出师了。在陕西,老板给的工资是每天三元钱。李世明第一次拿到了凭自己的劳动挣来的工资,并且,这工资和中学时教过自己的老师的工资比起来,都不算低。李世明除了生活费之外,把领到的第一次工资全部寄回到家里的父母手中。

1987年,回家过年时听家里儿时的同伴们说北京的工资比陕西西安还要高,李世明毫不犹豫地跟着伙伴们到了北京。北京三年,仪陇工程队在修建北京亚运村的工程中大显身手,大展雄风。李世明也因炉火纯青的技术和勤奋刻苦的工作效率每月拿到三四百元的工资,这比大学教授的收入都高了,李世明开始品尝勤劳的喜悦。

正当李世明想在北京大干一场的时候,却遭遇了学潮,停工了。李世明和新婚妻子被迫返家,同年7月依傍熟人的关系,和老家几个邻居一起,来到了青海黄源县,为解放军某部修营房。

黄源县是藏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营房工地的周围的居民全是回少数民族人。这些四川以及全国各地来的小伙子们哪里知道他们的风俗习惯、规矩礼数?但毕竟每天都可能和他们接触,每次的接触不一定都是好的结果,因此不时地引发出一些小摩擦、小矛盾,引发一些小规模的打架斗殴 。诸如民族人拖走工地上的钢筋,借走工地上的工具,你向他要却不肯归还,哪个小伙看上民族人的姑娘媳妇,并且多说了几句话,甚至谁当着民族人的面进了汉人开的饭馆,他们也会来寻麻烦,等等等等。

李世明和伙伴们心里都或多或少地窝着一团火,他们到这里来的目的都是想挣钱回家,把工程做好了,拿钱走人,哪里有心思去无端地招惹些民族矛盾来呢?小伙子们都在想:我们没有歧视你们,没嫌弃你们那一身腥臊就不错了,你们反而歧视我们,处处与我们过不去。你真以为这就是你们的地盘,这就是你们的天下,就可以把我们随便踩在脚下吗?简直是阎王不找鬼,鬼来找阎王。哼,总有一天叫你认得我们!

这一天是李世明的生日,包工头胡老板也来了。胡老板是浙江人,为人很厚道。在那个年代,能成功地承包部队的工程,并且招来全国各地的打工仔,没有非凡的人缘关系和敏锐的商业头脑是不可能的。胡老板很少参加手下工人的生日宴席,除非是特别亲的人。可是他对刚来三四个月的李世明却特别看重。通过观察,他发现李世明做的活质量很精细,且速度快出常人很多。因此他很快把砖工小组的组长换成了李世明,听说今天是李世明的生日,他推掉了其他应酬,来和李世明一起喝酒。这一晚,他们都喝了不少的酒。

当他们回到工地的时候,看守工地的李老头告诉李世明,有回民来偷建筑材料。李世明问:“抓住了没有?”李老头说:“我一个人怎么抓得住他们。我吼,他们又不怕,他们知道你们不在工地,等一会儿还要来。”

李世明考都没有考虑一下,借着酒兴,豪气地说:“来了就揍他们!”

果然,没等多久,四个回民汉子就大摇大摆地在明亮的灯光下走近了堆放钢筋的地方,开始往外拖钢筋。

“你们给我放不放下!”李世明一声断喝,带领兄弟伙们出现在那几个回民面前。

那几个人丝毫没觉得理亏,口气强硬地说:“我们拿几根钢筋,有你们干活的什么事?又不是你们的。你们再不让开,小心我们对你们不客气!”说着话,这些家伙竟然把随身携带的佩刀拔了出来。

见这些人如此蛮横,工人们气不打一处来。李世明喝声:“抄家伙!”立刻,大家的手里都握了一根裁断了的一点五米长的钢筋,有几个已经出手,将那些人手中的刀打落在地上了。有一个家伙见这帮汉人动了真的,忙溜出包围圈,一边跑一边喊:“汉人打人了!汉人打人了!”

回民们本来就有人在外面接应,听着这一喊,互相一串联,顷刻之间,居住在附近的民族人全都涌了过来,黑压压的一大片,足有两三百人。凭借人多势众,民族人对工人们来了个反包围。

那三个先来的回民早已在被酒力鼓动下的小伙子们的钢筋打得爬不起来了。李世明见民族人来势太厉害,自己的兄弟有几个人已经吓得想逃跑了。他大声招呼着伙伴们:“不要怕!不要跑!不要放下武器!大家背靠背,抱成团!有敢上前来的,坚决打击!不手软,不留情!”

军心稳住了,双方对峙着。

驻地附近的解放军闻讯,出动了一个连的兵力,荷枪实弹,将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解放军鸣枪告警,双方这才停止了打斗,放下了武器。

紧接着警察出面,开始抓人。为了不引发更大的民族矛盾,警察将参与打架的工人全部抓了起来。

这次斗殴致三名回民伤残,李世明是首恶,打架的指挥者,当然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因为是胡老板手下工人,警方没有过分为难李世明。胡老板在这一带的关系网织得非常厚,甚至连民族人的关系都处理的很熨帖。他喜欢李世明,同时李世明又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出事的,因此他花了钱上下打点,终于把李世明从看守所里保释了出来。

当时的户籍管理还相对比较混乱,居民身份证才刚刚开始使用,农民工外出打工也只需村社开上一个证明,身份证查得不严格,胡老板因此能用假证明使李世明躲过了法律的制裁。胡老板知道李世明是无法再在这里干下去了,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无可奈何。他给李世明拿了足额的工资和路费,连夜送李世明回了老家。

此后的日子,因为国家不像现在那样重视农民工,农民工的工资很多时候得不到保障,有些地方还随时查暂住证,李世明不得不长时间地四处流浪。他去过上海、深圳、西藏、黑龙江,去过河南灵宝、三门峡,去过山西榆次,去过新疆伊犁,去过甘肃的酒泉、嘉峪关、玉门关、兰州,去过江苏南京,去过山东临沂。。。。。。过了几年流浪生涯的李世明一无所获,真的“归来是空空的行囊”,李世明开始感到了生活的艰辛,原来人生道路上并不都是平坦的大道。

5.结茧

曲折的生活经历给了李世明很多启示,而最大的启示是要成功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干,只想依靠机遇和运气而侥幸取胜是绝对成不了事的。

蚕儿刚从蛋蛋里孵出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是,它就是一只像蚂蚁一样的小虫。是精心培育他们的人给了它桑叶,再加上精心的呵护,防止哪怕是比它稍大一点的虫子诸如蚂蚁、蚊子之类去欺负它,伤害它。蚕儿就知道每天不停的吃桑叶,吃了睡,睡了长。它从又黑又瘦的黑姑娘到又黄又瘦的黄姑娘终于长成了又白又胖的白姑娘,当人们越来越喜欢它们的时候,它的生长价值也就要开始显现出来了。

1993年的春节是在快乐的气氛中度过的。上一年,李世明虽然东跑西颠,南来北往,没挣来多少钱,甚至过年回家时都感觉有点囊中羞涩,但,这些年,李世明却攒足了经历。他看准了今年的努力方向。过年期间,他到从前的每个兄弟伙家里做客,也把每个兄弟伙请到自己家里,更充分地了解他们这些年的打拼情况,把他们这些年的喜怒哀乐全都烂熟于心。然后,一个自认为非常成熟的机划在李世明心里诞生了。

经过游说,李世明说动了儿时的伙伴们,大家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出去闯荡。他们组成了一支二十多人的什么工种都不缺的建筑队伍,准备到李世明早已看好的黑龙江去打拼。谁知哐当哐当地坐了几天火车,到了沈阳火车南站转车的时候,队伍中有八个伙伴的钱包和车票被小偷瞄上,给洗白了。一群人全都上不了火车了。

本来出门的时候谁都没有带多余的钱,都估算着路上的吃住用度能走到黑龙江就行了。谁都指望着出门以后今年就大把大把地往家里捞票子,谁也没有计划在路上要出这档子事。人是跟着李世明出来的,谁都傻眼了就李世明不能傻眼。大家都把目光定在了李世明身上,等着他拿主意。

怎么办?

到黑龙江预定地点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掏出所有没被小偷偷走的钱包集中在一起,都凑不够几个人买车票的费用,就更不要说到达预定地点的费用了。在沈阳这地方谁都举目无亲,没有谁能帮助你。这可真是上天无路,乞讨无门,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没有丢钱包的人虽然也着急,但心里稍微安定一点;丢了钱包的八个人真的是有些绝望了,要是李世明把他们扔在这里而带着其他人走了,他们谁都不能怪,只有从此沦为乞丐,或许就此客死他乡了。

李世明和两种人的想法都不同,一起出来的伙伴,就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要死要活大家都得在一起,绝不能丢下一个人在这里当乞丐。他当即决定:“不走了!把现有的火车票全部退掉,就在沈阳找工作。”

大家的心一下子回归了原位。他们开始退票的退票,看行李的看行李,还有的开始打听去劳务市场的路。

出了火车站,人们感到了深深的寒意。正月还没有过完,南方虽然已经是春天了,可东北的冬天还有老长一段时间。出门在外,只想着要做苦力,谁也没想到要多带御寒的衣物。好在劳务市场离火车站不远,一群人走进劳务市场,挤在一个角落里,却还是冷的瑟瑟发抖,因为这市场是露天的。

直到下午四点多,这群饥寒交迫的人才盼来了一个人 。

这人径直走到他们面前,向他们问道:“你们是出门找工作的是吧?谁是你们领头的?”

“我!”李世明站了起来。

“我姓张,你叫我张老板也可以。你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我需要劳工。”

“太好了!”李世明说着把自己的证件以及证明自己资质的有关材料拿给张老板看。

“很好!”张老板当即拍板,“你们跟我来吧,只要考核合格,我要你们。”

一群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至少,是有了安身落脚的地方,今夜不会在这露天的劳务市场里被冻死了。他们跟着张老板来到了苏家屯区。

张老板是个建筑行业的老行家。他是听朋友说,看见城南火车站今天来了一伙人,看样子是盲流。朋友说:“你正在用人之际,去看看吧,如果对口,岂不就为你所用了吗?”张老板一想也对呀,如果能招募到这样二十多人,也省得以后零敲碎打地去一个一个地找,少了好多麻烦。即使这些人什么手艺都不会,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至少打小工,做重活总是可以的吧。尽管现在离大工程开工的时间还有些时日,但备下这些人力资源,将来他们无论如何总会把自己的生活费挣回来吧!张老板不担心会亏本。于是,张老板信步来到了这个劳务市场。

从市场上不多的流动人员看,张老板一眼就瞄准了那蜷缩在角落里、带着简单的行李卷、冻得浑身发抖的一群人。

张老板的考察是严格的。

张老板是本地人,可算是建筑行业是资深大老板了。他手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工程,需要的劳工很多,需要的管理人员更缺。因此,在大工程没有开工的时候,他得及早想办法储备人才。

这一天,他的四个小工程同时开工,那都是当地居民修建的两楼一底的私人住宅。四个施工小组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现在要在这里展开一场大比武以决定去留。张老板成天在四个工地间转悠,他规定每个工地每天只能上相同的人数,然后看质量,看进度。他发现,四川队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第一楼的墙体,而其他队最快也用了四天,有两个队还用了五天。张老板招来四个队的砖工们,在夜里验收第一楼墙体的质量。他从外面在墙体的四面都通上电灯,然后进入内部看透光的情况,四个工地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四个队都没想到张老板会来这一招,看完四个工地后大家都默不作声了。有的墙体四面都透进或多或少的光柱,而只有四川队砌的强透光最少。张老板又用他特别的方法测试了钢筋工、木工、电焊工等其他各工种的技术情况,检测结果四川队成了张老板首选的施工队。

四月中旬,张老板承包的一幢三十四层的写字楼正式开工,张老板任命李世明为工长。从此,李世明似乎在沈阳扎下了根。一项工程未完,其他工程又找上门来,后来张老板直接放心地把一些工程交给李世明。

到年底回家时,李世明和他的伙伴们腰包总是被撑得鼓鼓囊囊,人人脸上笑逐颜开。

6.家乡

又是一年春节到,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员都陆续回到了家里,家乡也开始热闹起来了。

连通到家家户户的村道公路上车辆多起来了,三三两两的游人也多起来了。仔细一看,这些游人大都是城里人,他们是到乡下散步来了。以前的农村道路泥泞狭窄,尘土漫天,行走不便,是没人愿意到这里来休闲的;而今公路四通八达,而且全面硬化,看上去都舒服,自然就吸引了城里人来了。

这些游人使李世明眼前一亮,他大叫一声:“好啊!我们要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他立刻给伙伴们打电话,召集大家开会。

李世明说:“我们年年外出打工,风风雨雨几十年了,钱也挣了不少,小家也建设好了,但是我们看没看出来家乡还缺点什么吗?我们把城里建设好了,城里人却要跑到乡下来散步。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比城里更好玩,那该吸引好多城里人来呀!”

李世明又问大家:“你们说我们最需要修什么?”

“游乐场。”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喊起来。

在外奔走了几十年,看遍了别处的新农村建设,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怎么就没有想到把自己的家建设得和别人一样好呢?以前经济条件不许可的时候不敢这样想,现在可以想了为什么不想呢?

是啊,建一个大型的游乐场所,让远远近近的城里人、乡下人都喜欢到这里来歇歇脚、健健身、跳跳舞、休休闲,岂不是一件大好的事?

在村里大片撂荒的土地上,平哥已经建起了一个近百亩的养鱼基地,并且很快见效了。他没有出门打工,却在家乡的土地上创业成功了。前几年,村民们选他当了村长。

坤哥说:“我已经以残疾人的名义申请了一个项目,如果批下来了的话,我准备把我们北边的那四十多亩山地建成一个苗圃场,一半用来种花,一半培育观赏树苗。我想这两种东西都是不愁销路的。只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看来还得走招商引资这条路。”

勇哥说:“看来我们村的土地除了基本的生活农田外,就剩下搏鱼山的那一片山场了。这座山成了荒山也几十年了,如今荒草野树荆棘丛生,连上山的路都全被封死了,我把他承包下来,开发成一个生态禽类养殖场是再好不过的了。”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们要说干就干,立即行动起来!不过我们的规划再好,都只是老百姓自己的规划。要动用土地,要实施项目,还必须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批准。”李世明说。

“没关系,平哥是村长,办这些事情他是有经验的,这事得到他的同意后余下的事就交给他去办好了。”小宝说。

于是大家开始详细地绘制游乐场的蓝图。

远处,有人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就像突然间得到了命令似的,各家各户都搬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烟花爆竹,在宽敞的院子里燃放起来。刹那间,四面八方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漂亮的烟花映红了整个天空。

过年了!

2017年4月于日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881/

李世明传奇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