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色斯举矣”,《论语》中移情论

2018-08-23 06:43 作者:杏林鸿雁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一群雉看到一行马车急速而来,腾空而起飞翔在天,然后又纷纷回落到树上。联想到自己周游列国的不顺,孔子禁不住大发感慨:‘山梁上的母野鸡啊,真是应时而飞啊!’听到老师的感慨,子路深有同感,便对着雉鸟拱手行了行礼。这群雉鸟点头数次,像是特意嗅嗅他们以便日后重逢不再陌生,然后飞走了。”

《论语》里,此章十分精彩。索然寡味的译文只是帮助理解而已。短短三句话,所勾勒出的栩栩如生而又令人遐思无限的图画,令人不禁对汉字的表现力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而由衷赞叹。以下为逐句解析。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注:“翔而后集”,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画面”,就是雉鸟在空中飞翔后再回落到树上的画面。据“集”字,说明不只是一只而是一群。集应是雧,《说文》“ 群鸟在木上也。从雥从木。集,雧或省。”

“色斯举矣”句,去掉“斯”,则“色举矣”,即容颜有变、有动作的样子。于是推测“斯”为语助辞。斯:《康熙字典》“又即也。《书•金縢》大木斯拔。”故,斯,有语助辞的功能,且又有即刻之意。即“色举迅速”之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色:《说文》“颜气也”,也就是“外观的图案、景色、容貌”等。

举:两个可能。一是举的《康熙字典》“动也”的意思,一是《说文》“对举也”,即双手举起的样子。

于是,这句话就有两个可能的“画面”:一,一群雉鸟看到一行马车急速而来的画面,腾空而起飞翔在天,然后又回落到树上集合;二,一群雉鸟看到有人举起双手有弓箭射击样,立刻腾空而起而飞翔在天,然后又回落到树上集合。

本简注倾向为“画面一”。 鸟儿也能察言观色而有所行动的。我小的时候,举树枝作枪而瞄准麻雀,麻雀也立刻飞走,不但飞走,而且是立刻飞得无隐无踪!至少会脱离不怀好意者的视线范围。所以,根据现实存在而逻辑推理,得出一群雉鸟是受到了车马的“骚扰”而起而飞,在空中盘旋回顾后,发现没啥危险,于是又回落到树上——这群人能看到的树上——“翔而后集”。

曰:“山梁雌雉(zhì),时哉时哉!”(大意:孔子说:“山梁上的母野鸡啊,真是应时而飞啊!”)

注:美学的角度,这是典型的“移情”。野鸡因惊吓而飞,却被孔子联想到“因时而动”,进而感叹自己连野鸡都不如——因为周游列国而不达,不能像野鸡那样“应运而动”。所谓“时哉时哉”,不过是借野鸡而感慨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已。

子路共之,(共拱恭供具,通。)三嗅而作。

注:听到老师的感慨,一行人马停住了脚步,子路也心有所动,拱手对这群雉鸟拜了拜。雉鸟也点头回应,像极了嗅了嗅的动作,飞走——毕竟雉鸟看见了子路的拱手礼,也怕其欲“图谋不轨”,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共”理解为“具”,呈现而给的意思。则画面有点残忍了:子路捕获了雌雉并烤了它。孔子闻了闻野鸡的肉香味,起身走了。

然而根据第一句的解析,这个可能性不大。若真是事实,则译文是:子路烤了雉鸟放置在孔子面前。孔子嗅了嗅野鸡的香味,起身而走,心头不禁黯然神伤。

共与具,篆文的图案十分相似,都是“双手托举着‘阿物’”的图案,区别在于“阿物”不同而已。《康熙字典》关于“共”:“又《正韵》忌遇切,音具。《周礼•天官•内饔(yōng)》掌共羞修刑膴(hū)胖(pàn)骨鱐(sù),以待共膳。《注》掌共,共当为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acyskqf.html

“色斯举矣”,《论语》中移情论的评论 (共 6 条)

  • 听雨轩儿
  • 王东强
  • 心静如水
  • 清淡如水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