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游白云古洞记

2011-03-01 08:30 作者:字娱自乐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好风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

它透过美丽的面孔所喷射出的丰富内涵,能让游览者的心境随之变换更迭,让寂寞忧伤化作惊喜和快乐;让失落、惆怅如烟般逝去。

白云古洞就是这样一处风景。

一片平坦的原野、一条如带的潮河、一架凌空而起的木板桥、一组绷得笔直的铁索,景区的门面足以给人一种渐入佳境、俗中见奇的感觉。未及仔细思索,窄窄的入口和映入河中的山峰就涌进眼帘,裸露的山石苍黑粗糙,像是老人布满皱纹的额头。峰顶的天空,白云朵朵,几只灰鹤在自由飞翔,闲云野鹤,用于此处很是恰当。自入口向内行,路更窄,谷更深,及至曲线天、连荫寨等已宽不足米,仅容一人侧身而过,人行木栈道上,抬头仰望一线蓝天,白云飞疾掠而过,绿藓苍苔寂寞地贴在岩壁上,年复一年,慢慢地生长,又慢慢地枯死。脚下,木板轻轻颤动,下面是深涧,水流哗哗作响。停留在这幽暗阴凉的谷中,一切争斗、索取、贪婪的心都会趋于平静,所有痛苦、失意、无奈都会化为乌有。古人在游记中所写的“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或许正是这种感受。自木栈道下面露出身影的山溪,清亮透明,映着山峰草树,极其美丽,稍作停歇,便形成一盆盆潭水。潭水冷且静,偶尔才能见到少许的鱼儿穿梭于岩石间,模样也不俊俏,不过对于刚从幽暗的谷中走出的人来说,这自由翔于浅底的鱼儿,是最适合用来调适心情的景致。

山间多碎石,土层极薄,然而从参天大树到低矮的灌木,从百缠千绕的藤萝到纤纤细弱的小草都不嫌这里贫瘠,它们竞相生长,将白云古洞覆盖上厚厚的绿色。说是绿色,又不仅仅是单调的绿色。天一到,山花烂漫,报春、野樱桃、山杏、杜鹃交替开放,花香弥漫着每一条幽谷深涧。此时的谷中尚未解冻,高大的冰瀑垂悬壁上,与山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天的绿从表面上看极其普通,但需要长久的品位才能有所领悟。秋天水静天清,霜叶如火,缕缕金风自山下的原野向山上推来,其中掺杂着稻谷和水果成熟的香甜。及至深进山的峡谷已为冰所封塞,观赏那绝妙的冬景的权力,只属于少数勇敢的人。

如此上好的景致,绝不会长久地尘封于山中而不为人所知。早在400多年前,就有僧人在此开山,建宝华寺于白云洞,香火日渐旺盛。七、八十年后,道教在八宝洞建起青云观,上个世纪的30年代,哈哈洞又建起了隐仙庵,自此形成僧、道、尼共居一山的局面,久而久之成为一大奇观。如今这些寺院已然无存,但僧众的塔林尚在,旧时的碑文依稀可辨,它们在讲述昔日的辉煌与兴盛。昔日的僧众大约是已修成正果,杳然不知所踪,而末代的尼姑和道士仍就在山中住持,在如织的游人间增添几个峨冠长袍的身影,白云古洞也就多了不少古意。站在白云古洞的至高点俯看这里的奇峰怪石,才发觉大自然早已把僧、道、尼共居一山的奇观昭示得清清楚楚:卧佛山、佛掌石无可争议,是佛家的标志,狮、象、伞、盖分别是佛教菩萨的坐骑和法器,在山中皆查找到踪影;鹤是道家的吉祥物,这里便有迎鹤峰、仙鹤洞;太极图是道家的标志,在八宝洞门前有巨石形成此状,十分形象。边墙山、笔架山是俗家事物化来,但山中的僧道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这些东西的出现既合理又自然而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山中景致虽好,但周而复始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活格外单调,日子久了,自是寂寞无聊,于是就会演绎出一些传说来填补空白。白云古洞也不例外,诸如探寻无底洞、高僧运石碾等故事数不胜数。山中有个二仙对弈峰,远观颇神似,有关他的故事,源自一个著名的传说,据《述异志》记载,晋人王质入山中砍柴,路遇二仙对弈,便上前观看,一局过去,手中斧柄已然烂掉……刘禹锡诗句“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也是这个个人。此处并非烂柯山,但与之却有颇多的神似和因缘。还有一个关于灵芝仙子的故事就更为精彩,其中的两个主角更是有特点,一个是修炼了二十余年的有道高僧,一个是千年灵芝化成的美丽少女。在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众人皆睡,唯高僧在闭目打坐。此时,灵芝仙子现身于高僧面前,并发出“咯咯”的娇笑。高僧百般忍耐却无法自制,遂伸手去拉。那女子说了声“可惜”,便飘然而去……真的很美,在深山老林、尼庵道观、青灯古佛间出现这样一个传说,增添诸多人的气息,实实在在的人间胜过一切虚无飘渺的仙境。白云古洞因此显得格外美丽。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先人对于名山名水的灵性早已剖析得淋漓尽致,即便是你再去转上几遭,也很难有新的感受。白云古洞虽非“养在深闺人未识”,却仍旧是半掩着面孔,因此每游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受。就这一点而言,如此的山水比之名山大川更有魅力,又何况它本身就是一处鬼斧神工的自然艺术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9725/

游白云古洞记的评论 (共 3 条)

  • 大漠落日
  • 芳草依依
  • 伊若雪
    伊若雪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