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如此读书“三境界”!

2011-01-20 20:01 作者:顽童不老草青青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近代学者王国维(1887——1927)在《人间词话。二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原文说得很清楚,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境界”,即三个阶段,其实是搞研究、搞创作或创造发明必经的三个阶段,有人说是读书“三境界”也靠谱。如何理解这“三境界”呢?

简言之,即:

1,就你所要研究、写作的专题(课题、项目)收集资料,积累素材,尽可能各个方面都要想到,务求详尽;

2,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理清头绪,选定视觉,驳斥立论,猜想假说,证实推翻,往复循环,喜悦与苦闷不断交替,绝望甚至崩溃;

3,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新的征程,新的苦闷新的突破,周而复始无穷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假定你要研究杜甫,以此为例细说之。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首先,要能独处。亲友邀你打麻将、逛街、唱歌、跳舞、看戏、旅游等等热闹的活动,尽可能不参加或少参加;其次,站得高,看得远,尽可能多地收集、占有你所研究的这个课题的有关资料。要研究杜甫,最低限度得有下列资料:《全唐诗》,仇兆鳌《杜诗详注》。杜诗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资料极为详尽;杨抡《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历代诗话。》,《历代诗话考索》,《清诗话》;现当代研究专家的重要专著至少有十几种;港台与海外研究专家的专著;单篇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能找到多少算多少;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之代表性著作;另外,英语、日语、德语中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如果你一种都不能读,至少应搞到其摘要,请人译成中文。你还得有研究文献索引等等工具书。在今天,你还得熟悉相关的网站资源,不仅仅是研究杜诗、唐诗的、中国古代文学的、还应包括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当然还应包括港台与海外相关网站,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论文出世,你有可能遇到对你至关重要的新信息。因此,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相关网站!尽管如此,这还是可能没有达到“望尽天涯路”的要求,只能尽力而为吧!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你天天从早到晚研读这些资料,首先是读熟《杜诗详注》,即使是“详注”,语言与内容方面难解处还是有很多,方法虽然有,但需下功夫,需与其他注本相互参照,相互印证,还常常涉及到先秦至清代的大量作家、作品、其他领域的相关著作;你常有新收获,惊喜不断,但你很快在那些研究专著或论文中发现,别人早有类似的论述,且即透彻又严密!于是你再次研读那些专著与论文,找到了一些破绽,甚至谬误,你便以此为题写论文,写到中途,你便会发觉自己的论证苍白,前贤之所以到此为止是有原因的。甚至有的论著立论公允,论证严密,每一句叙述,每一句评语都有依据,严谨准确,恰到好处,要改动一个字都很不容易!这才体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真非虚言!你只得继续深入探究。你突然觉得又有新收获:那些专著与论文都是基于语言学、文艺学的视角,如果从社会学、经济学或心理学的视角呢?以新的视角来观察、分析肯定能得出新的成果。你选定了新方向,才发现自己在这个学科功力远远不够,又必须下功夫夯实新的学科!你只恨时间过得太快,于是废寝忘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此期间,你又学了上述外语中的一种或两种,可直接查阅外文文献了;就这样,你读了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年未满四十而视茫茫,齿摇摇,发苍苍”,腰围自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你又有了不少心得,有了不少新发现,有了不少新观点,有了不少新的假说,但又还是朦朦胧胧的,要把它清除完整地表达,它的起因、特征、萌芽、发展的几个阶段、结果、对后世的影响等,又还不太清除,还缺几个链条,或者缺一个关键的链条;有些结论还不太站得住脚,还需要有文献支撑;或刚有了些新观点,却发现有新的论文已经提出并论证了那些观点。明明已接近目标,突然又冒出一座大山横在面前,且险峻无比,无处可攀!因此你非常苦闷。新发现的喜悦与想不通的苦闷常交织在一起。这种苦闷有时要到绝望甚至崩溃的边缘!但你的苦闷是黎明前的黑暗,是躁动中的婴儿!因此,值得!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拼命地在经典文献、大量新的研究论文里找依据,找有没有类似的说法,虽然找到了一些,但你都不满意,你都快绝望了,干脆暂时放下,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翻翻闲书,甚至其他领域的专著,甚至自然科学书籍,也去打打麻将,出席饭局;有一天,别人闲谈时讲了一个故事中的某句话,或那本书的一句话,或一条新闻,或看到某个自然现象,突然,如电光石火,你茅塞顿开,“就是它”!你欣喜若狂,这就是那个切入点,这就是那个关键的链条!于是豁然开朗,一通百通!于是赶紧跑回书房,奋笔疾书,深怕有别人抢先发表了类似的论文。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不同,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第二、第三个阶段。要是真的能这样做,必有成果,或大或小;若机缘巧合,鬼使神差,还有可能开创一个学派,你就是创派祖师!该学派的学术传统还会承续几代人!

各个领域或许该如此,有些领域还需要实地调查,不断实验等等。

未经历这“三境界”,绝不可能有像样的成果;反之,则未必!

这“三境界”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异曲同工!

若问,不选那么大的题目呢?答曰:仍有这三个阶段,只是时间之长短,苦闷之轻重,成果之大小不同而已。很多人往往在第二个阶段因绝望而放弃了!

因此,有人说:

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你觉得有道理吗?

2011.01.0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5286/

杂谈:如此读书“三境界”!的评论 (共 3 条)

  • 乐之云墨
  • 若雨非尘
  • 黛妆素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