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陵源与桃花源——云华山系列

2010-10-21 11:59 作者:情梦缘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武陵源,绝不是武陵,也不是桃源、武陵山,更不是桃花源。现在的武陵源,就在张家界,已形成了著名的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同理,桃源也不是桃花源。所有这些,都互不包含,都已经很出名,不应该再有第二个了吧?

桃花源,在哪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武陵人以捕鱼为业————”历史上的武陵郡,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这个桃花源,就出现在发源于云华山的沅江下游,湖南常德境内。

桃花源,美不美?如果说的是风景,我可以明确的说:美,但并不是很美。

首先,那个发现桃花源的武陵人,忽然遇上一个桃花林,沿岸几百步,中间没有夹杂其他树木,“芳草鲜美”,落花纷纷。这个景色虽然不能说不美,但是,第一,这不是在桃花源里面的景色;第二,这点美色,在我的家乡,比比皆是。如果与我家乡的山水、花果、云烟比起来,仅仅这样简单的描写,那个美景,实在是差远了。

那么,桃花源里面,又是什么景色呢?这方面的描写,也不多,就是“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旷了,房屋自然多而整齐。但是,这个样子,比得上平原吗?田土、桑竹之类,在云华源,不仅不缺乏,而且,多姿多彩的动植物,根本就难以的景色;第二,这点美色,在我的家乡,比比皆是。如果与我家乡的山水、花果、云烟比起来,仅仅这样简单的描写,那个美景,实在是差远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么,桃花源里面,又是什么景色呢?这方面的描写,也不多,就是“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旷了,房屋自然多而整齐。但是,这个样子,比得上平原吗?田土、桑竹之类,在云华源,不仅不缺乏,而且,多姿多彩的动植物,根本就难以说得很清楚。至于“美池”,不就是池塘吗?这在湖南,可能比云华源多一些。

由此可见,桃花源里,景色并不是很好。常德,已经靠近洞庭湖了,如果看水的浩浩汤汤,要说水乡情韵,要说富有,洞庭湖、沅江,自然都超过了我的家乡。由于那里缺少了山的雄奇与诡异,也缺少云华源这种山水、花果、云烟的种类、变化的丰富,要论景色,肯定是比不上我的家乡的——这样说,是不是过分呢?我绝不是出于对家乡的偏,不过实事求是而已。要知道,我的父亲,就是从湖南来到云华源的,这比那个籍贯,还亲近得多。有时候,我都不知道“家乡”是什么意思了。我的老家,就在美丽、恩深情浓的沅江边上,“君住沅江头,我住沅江尾。两地共相思,同饮一江水。”

桃花源,就在这样的环境产生了,而且,千百年来,让很多人魂牵萦。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曾说,桃花源,仅仅是一种精神,也就像鸽子花,象征了自由、和平、纯洁、质朴、梦想。这与佛祖的精神也很有相似。既然这么理想,又有几人不喜欢呢?

所以说,美的东西,由于精神认识的决定性,并不见得一定要有美的形体和外貌——这是精神与生命独立于其他物质的最明显特征。同时,美不仅是相对的,而且仅仅是人或事物外延的一个片面。

从今天的角度,来评价桃花源精神,并不是很现实的,也不是很完美的吧?我还是想说,这样评价,也许不太公平。因为,所有的较高“理想”,在现实面前,在当时看来,都无异桃花源;而一般的理想,无非因循前人旧路,在现实中规划生活

——理想是现实的规范,梦想是自由的创造。谁更好呢?

总之,我不愿意乱谈理想,觉得那个现实,“仰之弥高”,也过于简单,难以企及,于是将佛祖、鸽子花、桃花源的内涵,都赋予了“梦想”一词。我觉得,这比“理想”美妙多了。进一步说,桃花源精神,并不是陶渊明的精神创造,只不过一种传神与深加工而已。想想,这不就是两千多年以前,道家鼻祖老子所描述的“小国寡民”、“鸡犬相闻”、“人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吗?这就比陶渊明早了千多年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提《道德经》,而要赞美桃花源呢?因为,道家《道德经》是理论创造,陶《桃花源记》是文艺创造、形象塑造,外加精神加工。可见,优秀文艺的感染力,感人至深。这就是内因。

由此进一步断言:艺术性越高的同时,思想性越差的作品,对人的毒害尤其之深。

我甚至想,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呢?由于陶渊明喜欢菊花的隐逸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连县令都不做,在他的诗歌里,早已充满了与桃花源类似的自由精神情绪。这样,要进一步来一个精神塑造,深化一个“小国寡民”社会,是完全有可能的。

据说,真正的桃花源,已经被发现了,一切都如陶渊明的描写,也是在常德附近的桃源西境。据说,果然“山有小口”。从这个洞子进去,就另有一个天地——那就是桃花源了。我其实很想去看一看,并不是幼稚地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桃花源了。要知道,在云华源,喀斯特地貌明显,溶洞多得数不胜数。所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方面,可以说,也是云华源足以称傲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大特色美景,可惜,和我的涂鸦之作很相似,“天高皇帝远”,名气不够。当然,决定性的原因,是我根本没有投稿的积极性。唉,自己不努力,这就怪不了谁了。

零七年初秋,我去北京,有位景点销售部的大哥叫我过去,我看他手腕绑着一支毛笔,形象怪异,以为他是什么巫师方士,要我去算命,便坦率地告诉他:“我命不好,不用算了。”他显得很有点扫兴,不紧不慢道:“年轻人,自己不努力,怪命不好。这不合适。我是叫你看我写字!”我一看,他却是在练习书法,不由得既惊奇,又歉意。

关于桃花源的神秘入口,明确的说,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一个村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依靠一个与桃花源类似的洞口进出,而洞里更神奇、神秘到兼有美丽和诡异,外人根本找不到路进去。即使知道这个洞可以通向一个美丽的地方,未经这个村庄的人允许,进洞自然是死路一条。但是,这个村庄,现在已经通车路了,绝不是从洞里进去。由此可知,并不是洞里有什么仙府,而是由于人为隔绝和复杂的地形、交通条件的原因,造成了历史的封闭。

我是很有点反对搞“现实的神秘主义”的,很多怪事,我又很感兴趣。我想,如果不谈那个通往桃花源的神秘洞子,那么,类似桃花源精神的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就多了。在云华源这个历史的不毛之地,就更是如此。

是不是说,就像搞文艺那样,说得太简单、太清楚了,就无趣了,不含蓄了呢?我看,真的很有艺术研讨价值。

据说有的地方,现在纷纷更名“桃花源”了;有的还自称桃源、武陵源。对此,我感到茫然不解:桃花源,不是已经有了吗?桃花源,不是一种精神遗留吗?要知道,桃花源的名称,不是动植物,可以移植和引种。如果可以,那么,明天我就更名陶渊明算了。怎么样?至于武陵源,我认为,将云华源称之为“武陵真源”,或“武陵宗”、“五岳源”、“名岳宗”,不是更响亮和更切合实际一些吗?也可以避免混淆。

从全国名胜的名称来看,很多地名,原来并不出名,也不华丽和响亮,更不和别人雷同。比如,上世纪后期才新兴的张家界、九寨沟,名字都很普通和朴素啊!这说明什么呢?如果说要富有诗意,两个字肯定比三个字富有韵味。九寨沟就简称九寨了。便于入诗吧?也容易雷同和混淆。但是,想来,中华词汇不至于这么贫乏吧?

不管怎样,我认为,正因为桃花源是一种精神塑造,真正的桃花源,也就绝对不存在于现实之中,而是仅存在于陶渊明的作品里。所以,无论桃花源是否存在,都没有陶渊明的文艺精神塑造完美。如果我们对桃花源这么感兴趣,却不想去研究陶渊明的作品,以及那种精神实质,是不是很有点“叶公好龙”呢?这样,没有了传神的风韵,没有了灵魂融合,就难以很好地创造了。

名义的桃花源,只有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只存在于陶渊明的作品里,以及向往桃花源精神的人心;具有桃花源精神的田园,早已存在于云华源,在自由幸福的今天,就更加多了,但还是不够多,还不够完美,需要进一步塑造。呵呵,我们愿不愿意创造呢?懂不懂精神塑造、有不有自信、敢不敢创新、独树精神与自我、弘扬个性呢?

至于什么名气,或者名人名言,很重要啊!但是,名字不是娘肚子里带来的。像我,没有名气,怎么办?与名人共一个名字吗?我实在难以想象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84595/

武陵源与桃花源——云华山系列的评论 (共 6 条)

  • 芳草依依
  • 一曲独奏
  • 石林闲散
    石林闲散 审核通过并说 云华跃上网坛展,神游未遍意己恬。友何不作东请全体文友一游?
  • 水墨年花
    水墨年花 推荐阅读并说 文章行文如流水,概述精妙,我通过和推荐。
  • 心语

    心语情梦缘老师:您的文章让人懂得了什么是桃花源,陶渊明为什么采菊东篱下?立意明,境界高,此文给人以醒悟,红尘滚滚陶渊明何在?赞同独傲所评!问好!另,你人较直爽。可为朋友!

    赞(0)回复
  • 情梦缘

    情梦缘谢谢你的鼓励。这篇文章,效果不理想。呵呵!这几天,总是遇上网页错误,我怎么也加不上好友啊!以后,望直言不讳,多多指教。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