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亲的呼唤

2013-04-15 17:51 作者:儒汉之子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在家乡的小村里,听的最多,记忆最深的,莫过于母亲们的喊街了。

那时候,村里“洋车”很少,一般老百姓买不起,也没有电,电话就甭提了,家庭成员、邻里之间的杂碎事儿,信息传递,最快捷、最方便的,就数喊街了。

这活,一般都是做母亲的来干,母亲们喊街,是农村生活交响曲中不可或缺的美妙乐章。

“哎,他娘,该吃饭了,碌碡哪去了?”老百姓给孩子取名,从不咬文嚼字的,见啥取啥。当娘的左寻右找,没有,就跑到街上扯开嗓门,开喊了:“小___碌___碡___嗷,家___来___吃___饭___了”,“来___了”,碌碡先应声,再往家跑,省得母亲盼着。一唱

一和,这声音,几乎多半个村都听得见。

“肉他娘,今天没事,招乎几个人来,打牌玩吧”,老百姓常年不见肉星,取名肉,盼富有呗,肉他娘站在门口冲街就喊开了,“有喘气的吗,来几个打牌了”,不用大喊,就陆续来一小堆人,两局足够。那时候,农村农闲没事,都站街闲聊,三五成群的,哪有外出打工的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怎么个喊法,大呼、小叫、早上喊、里喊、家里喊、街上喊、站着喊、窜街喊,都有讲究的,要分事儿来,做母亲的心里都有数。既不出妄力,还要让该知道的人都能听到,这火候拿捏的真是到家了。

黎明喊的,肯定家庭中最要紧的事了,那是要打搅邻居休息的。“老少爷们、秭妹娘们们,俺家的母猪窜墙跑了,恁行行好给俺找找,俺一辈子也忘不了您。”这喊声,一会响,一会弱,一会近,一会远的,是窜街喊的,有三遍以上。动员全村的力量不容易啊。

喊街也要讲礼貌,讲策略,先礼后兵。“俺家的芦花小草鸡下蛋不着窝,两天不见了,要是跑恁家去,恁给俺放回来,要是两天不放回来,我可不饶恁了......

在此起彼伏的喊街声中,我母亲对我的呼唤,是村里最具特色的了,那可是许多的母亲怎么学也学不去的啊。

我小名叫小野子,这个淘气劲,就不用说了,母亲对我的呼唤,自然就是村里最司空见惯、耳熟能详调子了。

开始,“小野子”,这声音很小,很轻,后音短,仿佛小野子就在身边的门后边、瓮角落里藏猫猴呢,母亲生怕大声喊吓着我似的。

没回音,不在屋里,出门喊,稍加重点语气,“小野子-”,尾声稍加长,略抬高。

也不在院子里,再出大门,接着喊,语气再加重,尾声再加长,再抬高,“小野子—来”。

还不在大门口,走向大街,边走边喊,声音越来越重,越来越响,尾调也越拉越长,越抬越高。直至大街上,“小___野___子___来嗷___” ,母亲由屋里到街上,嗓门从底到高,语调从短到长,那声音,穿云破雾,全村都听得见。

母亲这呼唤,声调之抑扬顿挫,嗓门之高亢有力,余音之深远悠长,当今女高音歌手也不过如此。

当初的我,听到母亲这顷心的呼唤,别提那个烦啊,特别是在天发大水下河打溜、跃跃欲试的时候,天在河里溜冰玩兴正浓的时候,母亲就是揪着耳朵,我也要垛着脚的反抗。

而今的我,每每回味起母亲这倾心的呼唤,感觉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优美,亲的、美的我的心颤微微的动、眼酸溜溜的湿、泪热扑扑的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9089/

母亲的呼唤的评论 (共 5 条)

  • 小人物
  • 浅笔抒写
  • 剑客
  • 纤纤柳絮
  • 听雨轩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