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看云识天气》

2013-03-23 10:46 作者:天地飞鸿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看云识天气》

文/严忠贵

这是一篇科普文,是朱泳燚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文章有纲有目,层次清楚,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的预兆”。一是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

文章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说明,如介绍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如介绍高层云,“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等等。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摹状貌等说明方法,把枯燥乏味、复杂琐碎的天气知识介绍的形象明朗、深入浅出、趣味盎然。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走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编成朗朗上口的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如“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气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如“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上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

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地方性,如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生活中安排农工生产活动、出游等,需要关注天气预报,需要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其实,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也需要“看云识天气”,从而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了解自己接触的对象,了解事情的现状及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等等,从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而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愿望顺利发展。

这两天刚好在阅读二十四史之《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里面介绍的孙登就深谙此道:孙登居住在北山土窑中,穿草衣,披头发,对嵇康说:“你才气虽大但见识寡少,难免于现实社会的灾难。”结果嵇康果然被祸杀头。临终发感叹道:“与古人相比我不如柳下惠,与今人比我不如孙登。”里面还介绍了一位隐士董养字仲道,永嘉年间,洛城东北步广里地面下陷,钻出两只鹅,苍青色的一只飞走了,白色的不能飞。董养听说后感叹道:“周代各国统治者盟会的狄泉,就是这个地方。现在出现了两只鹅,苍青色的代表匈奴等少数民族,白色的代表我们国家,后事就尽在不言中了。”回头对谢鲲、阮孚说:“《周易》上说能够辨明事物征兆的就是神,你们可以隐姓埋名的躲藏起来了。”于是和妻子挑着担子去了蜀地。虽说这个片段体现了《晋书》的确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喜欢收录《搜神记》、《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像后人批评的“竟为绮艳,不求笃实”。但毋庸置疑,董养身处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片刻宁静中,眼光犀利,善于捕捉蛛丝马迹的预兆。

孙登、董养们善于看“云”识“天气”,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凡事察其形观其色,洞察入微,透过现象直视本质,方能成竹在胸,防患未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26449/

读《看云识天气》的评论 (共 8 条)

  • 孟杨
  • 王鹏
  • 雪儿
  • 婉约
  • 剑客
  • 八度天空
  • 晓梦芳菲
  • 听雨轩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