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年

2013-01-06 17:11 作者:寸权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些年

寸权

龙年的贺岁档电影中杀出一匹比骆驼还大的黑马,台湾同龄人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其实,它早已先后在台湾和香港上映,取得意想不到的票房佳绩,让那些大牌电影导演们大跌眼镜。

就像好久没有认真看书一样,对当下的电影也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看完整过一部片子。怀着好奇的心情节假期专程看了一下完整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着实让我沉迷,终于搞懂了它为什么能从最畅销的书又到最卖座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我立刻找到电影的原版同名小说,从午餐后到晚睡前一口气读完,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热一篇小说,或许因为它的真挚,或许因为它的童趣,更或许因为我们每个读者都能或多或少地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原来对台湾的了解只是学时的地理课和当下新闻媒体中的台湾选情报道。这下边看小说边翻开台湾地图,彰化县、彰化市、大竹、鹿港、八卦山、台北、新竹、嘉义、阿里山、台中的大肚……虽然还没有去过宝岛,但熟悉度陡然超越大陆的外省。台湾与大陆有意识形态的差异,但是“那些年”还是基本上类似的,他们的国小、国中和高中就相当于我们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的自然组和社会组应该就相当于我们的理科班和文科班,国文就是我们的语文,导师应该是我们的班主任吧。当然他们的专业分得更细,国中(初中)时就根据专业分出不同类别的班,差异化教学要强过大陆。

真佩服九把刀能将他们“那些年”的趣事写得淋漓尽致,并把真人真事真姓名毫无保留地在小说中重现,更佩服作者和他们那些同窗的勇气,虽然他在书中一再强调自己还不够勇敢来面对这段感情,没能找到最佳的告白机会,但是对照我们这些读者,在“那些年”谁又不曾经历过这些“胡思乱想”,同样喜欢扎马尾辫的女生,暗恋着各自的沈佳仪,但很少有人像他们那样还敢付诸行动,或许是我们“那些年”开放程度还不及台湾,更不及当下。反正从幼稚园、小学到中学都有心仪的女生。譬如,我就喜欢过幼稚园大眼睛的女老师,小学成绩好又懂事的黝黑女班长,中学也跟柯景腾一样先后喜欢过两位成绩相貌都出众的女生,还有小升初后爱上新增的英语课,并不是因为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却是喜欢赏心悦目的年轻女老师。最羡慕柯景腾的是他都能表达出来并采取了一定的行动,而我当时最多是如凤凰名嘴窦文涛定义的“闷骚型”,更羡慕他们的是至今仍然保持着联系,相互关心和了解着,而我已经大海捞针般很难寻觅他们的踪迹,甚至连姓啥名谁也正渐渐逝去。尽管如今沟通的方式多么丰富,也无济于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回到故事的主题:“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我人生的味道。”有一个成绩爆烂又爱吵闹的男孩,被老师托管给一个气质优雅的女孩……座位前,座位后。男孩衣服背上开始出现蓝色墨点。一回头,女孩的笑颜,让男孩魂萦系了八年,羁绊了一生。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越是深沉的痛苦,代表着曾经爱得越饱满;每尝过一次爱情,都能获得无与伦比的勇气;每个女孩都是我们人生的烛火,照亮了我们每段时期疯狂追求爱情的动人姿态,帮助我们这些男孩,一步一步,成为像样的男子汉。

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就心仪他的女同桌,又是赠礼,又是赞许,还有激动和害羞的面红耳赤。幼稚园也同样喜欢过两位女老师和一位女同学。“回避情感才是最不正常的事。”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儿子敢想敢为。妻子也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也能借助爱情的东风把学业推向顶峰。

不经意间听到某一首歌,某一段旋律,就会瞬间回忆起某段时光里的自己。或中学,或大学,或看见曾经在自己座位旁,那张用粉笔划下着白线的青涩脸孔……儿子也将开始经历“那些年”,我们要做的是不能让他们再像我们一样只能遗憾着看电影、读小说。

2012年2月 情人节前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3228/

那些年的评论 (共 6 条)

  • 晓梦芳菲
  • 着墨
  • 朱发忠
  • 今生依梦
  • 惜缘
  • 墨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