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年丧妻,幸否?

2010-05-22 09:19 作者:晓笛清曲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古人言人生三大幸事其一为“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预示着十年寒窗,苦尽甘来,壮志得酬,光宗耀祖;其二为“洞房花烛”,洞房花烛,昭示喜结良缘,成家立业,早得贵子,家族兴盛;其三为“他乡遇故知”,不难看出其彰显的是故人难忘,金兰之交,重在交情,情义无价。古人把事业、家庭、友情作为人生的三大幸事;而今人所言三大幸事却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其幸在名、利、色。由此看来,今人和古人相比其所幸内容迥然不同,境界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中年丧妻”乃古人所言人生三大不幸之一,而今人却称为幸事,全然不顾曾经的夫妻恩,巴不得老婆早死。中年丧妻,在这些人看来,既可免去整日望着黄脸婆所产生的“审美疲劳”,省了离婚的麻烦,又可以名正言顺地找个小的,满足自己的色欲,甚至还恬不知耻美其名曰:我这是效法老祖宗庄子。

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故事,在中国可说妇孺皆知。但多大人所知道的是冯龙《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得大道》的版本,而极少有人知道初始的版本《庄子至乐篇》。

在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得大道》中,庄子“虽宗清净之教,原不绝夫妇之伦,一连娶过三遍妻房。第一妻,得疾夭亡;第二妻,有过被出;如今说的是第三妻,姓田,乃田齐族中之女。庄生游于齐国,田宗重其人品,以女妻之。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有一日,庄子碰到一个急着要扇干亡夫之坟的妇人,深感“夫妻本是同林,巴到天明各自飞。”于是就使出“分身隐形术”装死,变出个“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俊俏无双、风流第一”的楚王孙来考验妻子,妻子果真经不住考验,欲劈开亡夫的脑颅救新欢之命,此时庄子起死回生,“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呜呼哀哉!”庄子就以瓦盆为乐器,鼓之成韵,倚棺而作歌,歌曰:

“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终兮,有合有离。人生之无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见兮,不死何为!伊生兮拣择去取,伊死兮还返空虚。伊吊我兮,赠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词。斧声起兮我复活,歌声发兮伊可知!嘻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

庄子在逼死了妻子以后竟高高兴兴的修大道去了。这个故事中的庄子用法术诱惑妻子失节并使妻子羞辱致死,不但毫无愧意,还鼓盆而歌,简直是没有人性,可恶之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冯梦龙如此演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他一方面强调尊重人的感情和价值,鼓励人们冲破封建的道德准则和婚姻观念去追求美好爱情,一方面他仍要求自己的作品“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以求“令人为忠臣,为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警世通言序》)。冯梦龙的创作意在警醒世人,劝诫世人,我们不能拿今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苛求古人。

庄子妻子死了,庄子也并未另觅新欢,而是遨游四方,终身不娶,随老子修道而去。今人何敢言效法庄子?岂不谬哉!更何况历史上的庄子也不是小说家冯梦龙先生所演义的样子!

不妨将《庄子至乐篇》的原文录于此,以明世人: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前去吊唁的惠子不解,其实很多人都不解,夫妻相守几十年甘苦与共,一朝魂归九泉,不哭反歌,“不亦甚乎!”庄子回答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翻译过来大意是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伤心?“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不是不哭,而是他认为死去的妻子安然寝卧在天地之间,他若围着妻子呜呜啼哭,是不通晓天命的行为,所以他停止了哭泣。

由此可见,庄子并非“超脱”到不念夫妻之情的份上,只是作为思想家的庄子,面对妻子的死,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如四时之运行,是宇宙的造化,即自然之规律。

庄子《逍遥游》篇如是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庄子乃一代先哲,他志若鲲鹏,天地之间,悠游逍遥!今之宵小鼠辈,名利薰心,色迷心窍,也敢狂言效法祖宗庄子,岂不贻笑大方!

2010.5.19于椰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880/

中年丧妻,幸否?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