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捧出一颗“心”来,才能获得“救命”的稻草!

2012-05-03 18:07 作者:大地上的行吟者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捧出一颗“心”来,才能获得“救命”的稻草!

——信手涂鸦,关于当下初学者散文写作的一点断想

2011年的最后一天,突发奇想在新浪网页堂而皇之地注册了一个博客,断断续续地发表了一些自己写的一些诗歌、散文、散文诗评论,教育教学论文之类的东西。不为别的,只为完成学生、老师的嘱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写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发表或者获奖的更是寥寥,而老师还有几个学生说,现在网络资讯这么发达,为什么要销声匿迹呢,出来逛逛,权作结识几个朋友吧,我想也是。很坦白地说,现在世风日下,人心浮躁,一些刊物名义上是让作品来说话,不顾作者的头衔,甚至打着奖掖扶持新人的旗号,实际上还是名家大家的阵地,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作者要想在权威刊物上有一块自己的试验田,确实很困难。我想这样也附庸风雅地建立一个博客,甚至在今年的三月的最后一天,注册成为散文网中心会员。只是为了交流、借鉴和学习的方便,也为了记录自己的一点思索和体悟,力求每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不只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且还有思考的能力,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人用智慧和思想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我想,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会思考,会表达,有人会表达得更美,更深刻!那么,他们就会名留青史,让人永远铭记,这也许就是一些作者完成了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吧。而我们普通人只是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已。

当初读书时,听说散文这东西易学难工,原来觉得诗歌、辞赋更不好写,现在对这话的个中滋味深有体会。之前,和某位我很敬重的编辑先生说起当下的散文写作状况,也探讨过初学者发表文章的捷径,他说有人的文章,文字功底尚可,但反映的思想不合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不适宜公开发表。我想他说的也许就是没有反映正面的积极的东西,或者调子低沉了一点,或者更偏激一点说就是所谓的没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吧。或许编辑老师也有自己的苦衷吧,毕竟他们在舆论的核心位置或者说前沿地位谋职。但当下散文写作的状况确实不是让人很乐观,一部分人写的散文看起来洋洋洒洒,实质只是记录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然后画蛇添足加几句感慨,发几句牢骚,满腹幽怨,好像上帝处处和自己过意不去,大有路不平应该有人铲,事不平我要出来管的架势;有人写的散文表面上典故一大堆,诗句也不少,表面上贴了文化含量的招牌,实际上只是掉书袋,对原文的精髓并没有真正地消化吸收,只是囫囵吞枣,有的干脆断章取义,用别人的文字给自己的文章批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实际上文章的思路禁不起梳理,逻辑不敢仔细推敲,也没有自己个性化的思想和情感;有的人文字看起来很美,很轻灵,清新,活泼,甚至还俏皮幽默,但骨子里却没有让人感动、震撼的东西,更难让人与之发生共鸣。归根结蒂是作者缺乏对生活的近距离接触与深度思索,缺乏对处在这个时代最底层人的生活的了解和体验,缺乏对时代和历史的一种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或许有的人房子,车子,票子,位子都有了,出来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或者写几句轻飘飘的文章,风花月地歌吟几句诗,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人家的日子原来就很殷实,心情原本就畅快、温暖,我们何必强求人家为了写作而勉为其难地去体验小老百姓的生活苦衷呢?之前一段时间有贾平凹先生倡导大散文的概念,这个提法一度让疲弱的散文创作状况有了几份阳刚之气,固然做人为文都要大气,不要在家里这方小小的天地上转圈,为文做诗都要传达给人美感,善的,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要让人感到有力量,受鼓舞,获得生活的信念、勇气和力量,这都不错。但我们也不能形而上地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因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前提,那就是,人首先要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一个村落里,然后才有一个单位或者社交的圈子;文章反映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固然要符合时代的节拍,或者说关注这个时代的现实,反映大多数人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记录他们心灵史或者精神成长的过程,做大多数人的代言人。我们不能够睁着眼睛,昧着良心说瞎话,或者掩盖汹涌澎湃的生活激流中的矛盾、冲突,或者轻描淡写的勾勒其冰山一角。但是,如果一味地这样强调宏大的主题和气势磅礴的生活现场感,必然缩小了创作的圈子,甚至异化了创作本身,我们毕竟不只是为了形象化的解读政策法规,文艺毕竟不是政治的附庸。毕竟,跪着的作家写不出站立的作品。作品首先要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见地,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读者,如果无病呻吟,要让读者感佩,显然是让人家画饼充饥,这是徒劳!古往今来,大凡有生命力的作品,或者说能够禁得起时间淘洗,历史检验的作品,都是反映了人的最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实的生活状态,揭示了人性中的闪光点、亮点,同时也不排除揭露人性中的痼疾和伤疤,以引其疗救的注意。他们的作品符合生活的逻辑,呼应了时代的节拍,诸如卢梭的《忏悔录》,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杂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之所以长期得到几代读者的亲睐,就是这些文学大师,他们都做了人心灵史的记录员,做了时代的审判官和代言人。

所以,我们还是要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在生活的矿井中发掘出宝藏,自觉地让我们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近,倾听他们的欢笑和呻吟,对他们的悲悲欢欢的生存状态感同身受,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化的艺术才能、天赋和气质,至于作品的形式不能一概而论,要提倡个性化,多元化,这正如饮食文化中,饮食正是有了个性,特色,才能对食客有各种感官的冲击力一样。同时我们接受别人的作品时要有一颗平和包容的心态,要平心静气的去读,既不能盲目崇拜,故意拔高,也不能先入为主贴标签,一棍子打死。这正如鲁迅先生说,中国人有两种杀人的方式,即捧杀和骂杀,这都使人不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29547/

捧出一颗“心”来,才能获得“救命”的稻草!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