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标题

2017-05-08 07:01 作者:闫振田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做标题

 

1980年6月22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走进位于阜阳市文德街的阜阳报社编缉部,既高兴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实现了多年当记者的愿望,不安的是,自己军人出身,半路出家,又没受过高等教育,“麻袋上绣花——底子差”,够不够格?

果然,一上任就遇到了难题:不会作标题。甚至连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都分不清,好在老师就在身边,可以随时请教。我编的第一篇通讯约有1400多字,有点长,但内容不错,又舍不得删,有点犯难,老编缉常法秀拿过来,看过全文后,随手添上三个小插题,画龙点睛,不但文章不显得长了,反而主题更突出了,我钦佩不已。于是下决心学会作标题。

我找来《报纸编缉学》《怎样作标题》《修辞学基础知识》等,一本接一本地读,我还把《人民日报》《新闻业务》《新闻战线》等报刊当课本,学习作标题的技巧。我还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等名著中的标题用毛笔抄下来贴在墙壁上,反复体会其中的修辞方法。

光学不练,眼高手低,所以我一边学一边练,每写一篇或每编一篇稿子,都要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作一个好标题。下班的路上,入睡之前,甚至吃饭时,满脑子转的都是如何作标题,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有一次下班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边走边琢磨,上午编的一篇稿子标题没作好,想着如何改,冷不防,一群鸭子横穿公路,其中一只鸭子的脖子竟缠到前轮的辐条中,我赶紧跳下车,将鸭脖子取出来。本来以为这只鸭子必死无疑,没想到我一松手,它就呱呱地跳到路边的水塘中去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当作趣闻讲给老婆听,她不但不感兴趣,还很不高兴地数叨了我一顿:“我看你跟丢了魂似的,你以为这很好玩吗?碰了鸭子是小事,要是碰了人怎么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一次地区水产局在颍上八里河开会,推广八里河镇农民稻田养鱼的经验。作为会议标题,一般较难出彩。当时我刚学会“顶针”、“回文”的修辞方法,我就来个“现学现用”,做了这样一个“引题”:“稻田养鱼鱼养稻 稻子增产鱼丰收”。老常看了这个标题连连称赞:“不错,不错。”后来这篇文章还被《安徽科技报》转载。

这使我很受鼓舞,后来写文章作标题时,能用到修辞的,尽量使用修辞。原市人民医院院长肺科专家周质胜技术好,医德好,在患者中威信很高,他还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有影响的专业论文。我在写他的通讯中作了这样一个标题:《人民需要这样的医生》。虽然很切题,但是我感到比较平。后来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改成《治病救人巧朗中,著书立说好文章》。“治病救人”对“著书立说”,“巧”对“好”,“郎中”对“文章”,稿子寄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很快被采用了,那是我的稿件第一次上《人民日报》,对我的鼓舞是可想而知的。

有一次我到涡阳县采访,听说县文化馆的李少华同志退休后,骑自行车沿着淮河采风,行程4000余里,拍了数千张照片,我感到是个好新闻,当天晚上找到他进行了采访。稿子写出来后,我对自己作的标题不满意,一时又想不出好标题,急得抓耳挠腮。正在这时,李少华拿来他沿淮采风时,别人给他的题辞本,其中一个题辞是:“脚步追风采 镜头抒情怀”。我顿时眼睛一亮,击掌叹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想到在这里找到我需要的好标题,又切题又生动又有文彩。”稿子发表后,有位读者称赞这个标题作得好,我就把这个标题的来历告诉他,这个标题是我“巧借东风”所得。

我有一位盲人朋友刘国才,改革开放之初,他发挥其聪明才干,办了一家造纸厂,安排了80多位残疾人就业,曾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我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写了一篇通讯。稿子写好后,我数易标题,第一个标题是《他有一颗明亮的心》,我感到有点虚,后来改为《双目失明而有远见的厂长》,我感到有点长。最后改为《征服黑暗的人》。我把这三个标题都留在稿子上,寄给了《盲人》杂志,请编缉挑选。结果编缉选中了《征服黑暗的人》。

转眼30多年过去了,回想当年学做标题的那个痴迷劲,让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虽然几十年没干出什么名堂,但当年为学作标题所下的苦功,“为求一字稳,拈断三根须”的韧劲,那种苦苦追求的过程,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让我终生受益。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4419/

做标题的评论 (共 6 条)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鲁振中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