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山跑死马

2018-01-14 15:44 作者:闫振田  | 1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看山跑死马

我是在淮河边上长大的,长到20岁没有见过山。缺啥就稀罕啥,就问妈:“山是什么样子?”他们指着西南方向说:“那就是西南大山。”在天气明朗的时候,能看见山的轮廓。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山,是在1967年1月,正值“文革”,我随着“串连”大军到了湖南长沙,正准备到井岗山游览时,武斗开始了,看到造反派们为争夺权力,石块乱飞,棍棒乱打,偶乐还能听到枪声,把我吓坏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于是我登上了返家的火车。上午9点来钟,车到离九江不远时,坐在靠近车窗的一位旅客指着远方说:“你瞧,那就是庐山。”我顿时兴奋起来,“既然来到庐山脚下,我何不到庐山一游?”在火车停靠附近的车站时,我下了火车。我向当地的农民打听上庐山的路怎么走,他给我指了一条上山的路。我抬头望去,云雾将庐山拦腰截断,看不到山顶,目光所及,也不过几百米高。我向庐山奔去。还没到半山腰,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因为刚出去串连时,还实行“徒步串连”,带着被包、衣、水壶、“毛选”和各种生活用品,足有四十多斤,我用一根小扁担挑着,忽闪忽闪地上山了。远路无轻担,加上我从来没爬过山,爬了一两个小时,已是汗流浃背,也走不动了,只好坐下来休息,喝口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给自己打气.也许那时候正年轻,也许是对高山的向往。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进。这时候远远看到了山上的楼房,让我增强了信心。但这时飘起了花,我穿上雨衣,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攀登。看山跑死马,我走一阵歇一阵,当我登上山顶,找到接待站时,已是晚上11点钟,负责接待的人问我怎么上山的,我告诉他我是靠两条腿走上来的时,他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说:“你整整爬了18里山路。”

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这么累过。第二天,两条腿疼得动也不能动,浑身像散了架,在山上躺了一个星期。雪越下越大,雪深没膝, 道路埋没,无法外出看风景。大雪封住了上山的公路,粮食、蔬菜运不上来,食堂断炊,招待所将串连的学生往山下赶,我跟着几个北京来的大学生,一步步摸索着走下山来。这次上庐山,罪没少受,但一无所获,等于白跑一趟.

后来参了军,季拉练,与步兵、炮兵、装甲兵联合演习,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大江南北,与山的接触多了。对山已不稀罕。

进入老年以后,回想自己走过的路,觉得,人生不也像登山一样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诗歌,特别是上高中的时候,迷诗迷得走火入魔,尽管课程那么繁重,课余时间,还见缝插针,背唐诗宋词,读郭小川、贺敬之的诗,学校图书室里收藏的《诗刊》,全都借出来看了一遍。后来参军后,偷偷地写诗,往报社投稿,第一次见报的文字就是一首小诗《淮河堤畔望北京》。转业到报社后,我还迷着写诗,见啥写啥,写沙河落日,写文峰塔倩影,写淮河枊,写日蝉……,投给文艺刊物,都石沉大海,了无声息。有人说,“坐石三年石亦暖”,我为写诗下了这么多年的工夫,为啥没有一点成果呢?我把自己写的诗拿给一位懂诗的朋友看,他真诚地对我说:“你写的诗诗意很少,缺乏意境,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不是写诗的料,因为你太实诚,你写新闻比较合适。”于是我调整了努力的方向,开始写新闻,从写“豆腐块”开始,像当年爬庐山那样一往无前,读新闻理论,深入群众采访,钻研新闻写作技巧,培养新闻敏感,选择新闻角度,反复练笔。在这期间,我虽然遭到不少挫折,工作岗位几经调动,但没有改变我对新闻事业的热,我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回首往事,我深深感到,人生一世,山体连绵,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风景,但是“看山跑死马”。每个人在对事业的追求上,要学会放弃,学会扬长避短,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才能也是有限的,要量力而行,不能活在幻想里和向往中,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脚踏实地,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下功夫,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阜阳日报社 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6520/

看山跑死马的评论 (共 1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