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车马川西访亚丁

2012-03-17 11:08 作者:那山那石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汛期来临之际,为增加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州里组织各县市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弟兄们到川西北实地考察了一遭。其他人员都是专家型的,而我是以新闻通讯员的身份参与。在一路考察的行程上,川西北地域的广袤,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地理地质的独特奇观,同志们诚心的沟通交流,都融入在无尽的惬意中。不停的长途跋涉,以其说是旅行,不如说是对国土资源干部的野外生存考验,这是一次考量之旅、大之旅、匠心之旅,一路的所见所闻,获益匪浅。

4月23日上午一早吃过早餐,大家打点行装,分两路乘车,从成都出发前往稻城亚丁。由于工作安排,我和几位同志乘坐小型旅游面包车,其他同志乘坐大客车。

今天要到达的目的地,是藏族甘孜州的新都桥镇。要跨越四川雅安雅安地区,穿越甘孜州府康定城。

我们车上的导游是个陪导,年轻的小帅哥,但却不怎么善于言谈。出了成都市区,车子行驶在成温邛高速公路上,导游简单询问和我们一些情况,对沿途的一些见闻做了简单讲解。因为摄影的原因,我座在第二排,靠近导游,看到的和听到的比其他同志多,其他几位同志没这个耳福和眼福,上车没许久,便进入旅途的乡。

进入雅安,导游开始介绍,道听途说,略有所知。雅安市有“三绝”注入人们的印象,“雅”、“雅女”、“雅鱼”。

雅安在人们印象中有许多传说,据说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六十天下雨,素有雅雨之称。遗憾的是我们当天去的时候是晴天,天灰蒙蒙的,没有居住在这个地方,车马观花一趟,没有什么新的感受,雨对于我们来说,和贵州的天无三日晴相比,早已习以为常了,倒是久居西南的天然温室,没有见到多少北方的大,对有关于雪的东西感到新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雅女”的来源源自雅雨,因为雅安这个地方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下雨,所以这里的川妹子很少被太阳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比起四川其他县市的姑娘要白嫩得多,加上雅安姑娘特有的气质,雅女被四川人宣传得神乎其神。车过雅安,映入眼帘的是到处具有工业气息的不高的楼房,店铺林立,尤其以重型机器为主的汽车和汽车配件营销等多为对象,没有一个雅女进入我们的视野,令人朝思暮想的雅女,没有勾起天涯过客的神思,也没有给我的笔下带来抽象的诗意。

“雅鱼”是雅安这一带独有的一种鱼种。又名丙穴鱼、嘉鱼、丙穴嘉鱼,学名裂腹鱼,有齐口和重口之分,裂腹红尾,形似鲤而鳞如鳟,源产于雅安周公河。

关于雅鱼有各种传说,相传女娲在补天时,将一把宝剑落入江中,化作雅鱼,所以鱼头中会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剑柄、剑把、剑刃概概如生。雅鱼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历代贡品,与雅女、雅雨并称“雅安三绝”。用荥经砂锅烹制的“砂锅雅鱼”、“雅鱼全席”被誉为雅安名菜、川味上品。唐朝诗人杜甫咏诗赞曰:“鱼知丙穴尤为美”。雅鱼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理构造、绝佳的鲜美口味而久负盛名。由于雅鱼对繁育生长的环境要求独特,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再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雅鱼数量很少,雅鱼已被列为四川省二级保护鱼类。

车过雅安,阳光明媚,雅雨消逝如烟;步履匆匆,无处寻缘,雅女传如神女;生态恶化,无此口福,雅鱼应比神鱼。

当雅安消逝在我们的视野,前行的道路上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高山峡谷,流水淙淙,汽车尾气伴着雾气,旅途人流随着车流。

晌午十分,我们在一个称为清水江的路边饭店简单用过午餐,继续沿着秀美的青衣江一路穿行。不过尽是爬坡,泥石流过后的青衣江中,到处有当地政府或百姓分水采砂的痕迹。由于落差大,汛期和枯水期的水流量不同,青衣江中乱世重叠,沿河两岸的人家依靠来往的主要交通,便是两岸之间搭起的无数摇晃吊桥。继续前行约100公里,便进入了巍巍二郎山。

按照行程安排,进入二郎山要在隧道口停留10分钟,大家在隧道口休整留影,感受解放军修筑二郎山隧道战天斗地的豪情。我们用相机争相拍下这一道人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纪念穿越在川藏线上的现代史。

川藏公路上的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它起于天全县龙胆溪川藏线,止于泸定县别托山川藏公路,全长8596米。道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总投资4.7亿元。是川藏线改造咽喉工程。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工程由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建设,位于国道318线上,其轴线分水岭海拔为2948,隧址海拔2200,最大埋深748米。该隧道于1996年7月开工,2001年12月竣工。隧道主洞长4176米,是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

二郎山隧道口前有两块依靠相拥的石碑,一块是修建二郎山隧道的简介,一块是《歌唱二郎山》的歌词和曲谱。大家竞相留影,缅怀豪情,有能歌唱二郎山的,口里哼着小调,一些人在打破沙锅问到底咨询导游,打探着这个伟大工程的丰功伟绩和当年红军过二郎山的历史。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郎山是四川雅安和甘孜州的交界点。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这里被称为阴阳两重天。当然不是我们印象中天干地支的阴阳界,而是指位于雅安这面几乎就是阴雨绵绵,穿过二郎山的隧道之后,就是阳光明媚,山之阴和山之阳在这里分界明显,果然阴阳两重天,我们就真正感受了一回。

再前行几十公里,便到达了进入甘孜州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泸定县。

由于我们此行的任务是地质科考而不是旅游,途径泸定县停留参观泸定铁索桥的10元门票也是自费的。由于当天正值泸定县举办红樱桃节,泸定县成广场演出搭起的戏台刚刚演出完毕,很多人在广场上打理卫生。广场上各种介绍地方特产品和介绍泸定县发展的喷绘及写真摆在不同的位置,很多人围着观看。

进入泸定桥正门,物探公司统一付了费,大家争先恐后进入铁索桥。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早已不是当年红军战斗时被拆去木板的铁锁链,整个桥身安稳,桥上的木板随时修缮,虽然站在桥上确实摇晃,但是安全性能良好。桥上游人如织,桥下江水滔滔。男男女女争相留影,不同档次不同型号的摄影摄像机拍个不停,让我不禁联想起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越加感觉家国稳定之重要,疆土安全的来之不易。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算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上有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的桥名“泸定桥”。

人在桥上,心在桥外,摇晃的特索桥,摇起了我对红军飞夺泸定桥动人故事的飞思。1935年5月29日上午,经过了长途跋涉的中央红一方面军抵达泸定桥县城对岸。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泸定桥的前门上,有原国家主席胡耀邦撰写的楹联:“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在后门上,有楹联:“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毒镜中梯”。桥之险,红军之勇,当年一战,迎来新生。领略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艰险,对比我们生活环境的优越,自己感觉有一股说不出的奋勇力量。

在泸定县休整了一个小时,大家继续向康定出发。一路前行,大渡河上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就连来路上的清衣江亦是如此。雅安县、天全县沿途上随处看到有红油漆写在民房上的强拆字样,天全县脚下,分水导流的工程就像一个个的都江堰的压缩复制品,大唐集团无孔不入,大大小小的电站矗立在一段段河面上。咨询了导游,有些电站居然没有名字,藏族同胞在保护神山圣水上可谓虔诚圣洁,但是这些以地方政府为首的政绩工程,正在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名,过度追求GDP的增长,给大自然带来破坏。

距离康定还有一个多小时的里程,导游和康定县前面联系,准备今晚翻越折多山。无奈折多山上下起了大雪,很多车滞留在山上无法行走,我们只得宿康定了。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康定情歌的发源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州府康定县。下得车来,康定城已经在皑皑白雪的笼罩下,高处不胜寒,天气已经不像来时路上的阳光明媚,大家赶紧将带去的衣加上。

晚餐过后,大家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在导游的陪同下,前往情歌广场一睹情歌盛况。由于是州府所在地,藏家民居在这里没有多少体现,都是现代的建筑,外加一些适当的修饰,既看到一些藏族特色,又不乏现代的气息。各种建筑物和道路上的栏杆亮起了彩灯,霓虹闪烁,整个城市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在灯光的照耀下反衬着明亮的光辉,给拍摄夜景带来许多方便。折多山上流下的雪水,咆咆哮奔腾流过康定城,生命的激荡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们还未到达情歌广场,早有藏歌飞歌四溅,但不是我们听到的康定情歌调子,而是很多听不懂意思的藏歌。到达广场,很多人或牵手或跟着,围着广场形成一个大圆圈,又唱歌又跳舞,除了领头的是藏人意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外来游客,很少看到藏家人在舞台上占据的人流量比例,有些同事加入了歌舞队伍,去真正体味一下情歌味道。夜色越来越暗,这时下起了大雨,大家只有散去,回到既定的宾馆休息,做好明天的形成准备。

24日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在雨中上车,驶过康定城,开始翻越折多山。由于山上下起了大雪,很多车辆被滞留在山崖口,警察已经在那里蹲守了一夜。我知道,高海拔地区的警察经常就是这样长年累月和来来往往的车辆打交道,我们的车冲出了警戒线,一路爬坡。雪越下越大,司机停下来上了防滑链,我们则赶紧抓住这个机会拍摄康定清晨的景色

上了山顶,已经是大雪封山,司机仅凭滞留在山上各种车辆停靠的位置和公路附近的标志辨清行车路线,车窗外的大雪簌簌地拍打着窗玻璃,雨刮器将雪花挂到玻璃一边堆积成一块块积雪。由于我们的车身小,顺利通过了几辆斜靠在雪路上的卡车缝隙,顺利下了折多山。这时,天空出现了昏蒙蒙的阳光,油路上蒸腾着薄薄的雪雾,雪渐渐化去,司机收起了防滑链,我们拨通了后面客车上的号码,他们也安全随后,于是我们朝新都桥驶去。

新都桥是我们此行经过的一个站点,由于昨日大雪封山,我们被迫住宿在康定城,今天为了赶路,修改了行程住宿站点,不在这里停留,在新都桥加了油,继续向前爬行。

川藏公路的设计线路,全部都是从大山谷底爬上山顶,然后下山,又再爬上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如此反复。过了新都桥,车子继续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太阳刺眼的光芒照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几乎要留出眼泪来。很多人不得不戴上茶色眼镜或墨镜,臧民用七色彩带缠绕在路边的篱笆上,被大风吹得呼呼作响,有些已被刮断,凌乱地飞舞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空。

车子一路下山,换了好几次防滑链,走一段路换一回,上上下下,耽误了很多时间。由于所经过的区域海拔落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一会雪花飘飘,一会阳光万里。当山顶还是寸草不生,冰封雪域的时候,山下早已是暖花开,麦苗青绿了。

下完折多山就是雅江县,车子在山谷底一路穿行约莫二十多公里,到了雅江剪子湾山脚下的一个峡谷中的路边店休整。大家在那里简单用过午餐后继续振着精神翻越4718米的卡子拉山。

下了卡子拉山,川藏高原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牦牛在雪地里披着薄薄的雪花悠然地啃着草皮。由于这段时间还不是水草丰茂的时候,整个草原都是橘黄色一片,沼泽地里时不时看到一堆堆的青色植被。远处,政府为藏家牧民建起的安居房一排排错落有致,棕黄色的琉璃瓦在黄色草地和白色雪山中格外显眼。导游告诉我们,近年来,国家为扶持藏民,让他们不再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花钱给他们建起了安居房,扶贫的力度较大,藏族同胞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些藏民自己修建的房屋,造价都在30万元以上。

汽车一路继续穿行,山顶上看见了一处唯一的雷达站。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歌星韩红《天路》的核心区。他将车载DVD的音量调到最大,《天路》和《青藏高原》歌声温暖着车厢,振奋着一车人的心情,犹如平原走马,轻快而行。

车子进入西藏和稻城的分界点—理塘县,很多藏民在路上集聚在一起,听说是在向路过的游客兜售虫草。由于我们一直赶路,无心过问这些事情,晃眼之间,那些聚集在一堆的藏族同胞影子便远远地甩在车后。

进入理塘县境内,高原的地理地势发生了变化,公路也比翻越大山的时候好得多,有时候是一马平川,有时候偶见一些丘陵,沼泽地随处可见,由于已近黄昏,车窗外只能远远望见一些白雪和青色的草地相间。一直下坡的路有绵延几十公里,路变得陡起来,有时甚至达到30多度。车外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飞飞扬扬。我们不停地和前面的大客车联系,相互告知双方所处的位置。

进入毛垭大草原,几乎看不清窗外的真面目,天灰蒙蒙的。一些同志早已感觉不适,长时间的高海拔旅程,产生了高原反应,叫苦不迭,甚至在车上吼叫起来,说着导游如何如何的折磨人,这样那样的不是。

行程上介绍需要穿过无量河。无量河又名理唐河、小金川,下游称木里河——雅砻江一级支流。源于沙鲁里山东南坡与扎喝山、太阳山西坡涧。经甘孜理塘至凉山木里,自西北向东南流,在木里县城附近向北折东流,于锦屏山西北麓汇入雅砻江。干流全长51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87立方米,自然落差2830米,水能藏量225万千瓦。由于已经是傍晚,陪导对附近的地理知识缺乏了解,加上旅途的劳顿,似是而非的介绍让我也一头雾水,最终还是没有真正一睹这高原上的无量天尊河流而感到遗憾。

翻越兔子山,视野骤变,尽是一片古冰川夹着山顶湖的遗迹,不经意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神圣的海子山。尽管已是黄昏,但是由于白雪和沼泽水的反衬,靠近公路边的花岗岩乱石穿空。稻城古冰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青藏高原的隆起,由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并达到临界高度,高原季风骤起,一举改变北半球大气环流,形成大冰期,稻城古冰帽便是因其而成的冰盖中最大、最典型的一块。后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回升和间冰期的到来,冰盖逐渐消融。冰川退后,众多的古冰川遗迹便在冰期与间冰期的反复中逐渐形成。海子山丰富的地质遗迹分布于在海拔4500—4700米的山原面上,类型为角峰、古冰斗、u形槽谷、冰蚀洼地、冰斗湖等类型丰富、形态完整的冰蚀地貌及终碛堤、侧碛堤、冰川基碛、蛇形丘、羊背石、冰川漂砾等完整的冰川堆积地貌。尤其是那些数以亿计的花岗质冰川漂砾和1145个冰蚀岩盆(海子)铺满了整个山原面,形成惊为观止的“天外星球,千湖之山”的奇异景观。

放眼望去,整个海子山空旷寂静,群峰起伏,峰峦叠嶂,山脊多呈浑圆状和羊背岩状,地形宽展,巨石垒垒,花岗岩比比皆是,属燕山期花岗岩地层,坡度和缓,资源富饶,风光绚丽,景色万千,仿佛就像到了月球一般。

告别海子山,进入赤土河谷地带。由于错过了该地区红草生长的季节,我们没有看到红色的草原,倒是看到了淡黄色的河谷草地,藏式村寨随着车子的快速前行,眨眼功夫消逝在我们的视野里。

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抵达了最后的香巴拉—稻城。夜宿圣地亚丁酒店。大家简单用过晚餐,用鼾声打发一天的困顿。

一位长顺的兄弟抵不住高原反应,加上感冒,到这个美丽的高原香巴拉打了一回吊针,人也终究没有赶上部队,被迫滞留在稻城了。

这些天来,我们一路兼程。25日我们要到达行程的终点站—圣地亚丁。

因为要赶路,今天起得早,六点钟就上车出发。我们的车身小,长脚的同志不好使脚,一些高个弟兄逐渐从我们的车子调到另外一辆大客车上。我们车上的弟兄也来越少,从八个人减到六个人,这是一场特殊的长征。

出发前,大家到稻城的药店里购买药品,以备路上各种不测,卖药的那家店里应接不暇。我历来皮肤干燥,就只买了一支唇膏,便随着部队出发了。

出城后,便是稻城县的一景——万亩胡杨林。由于胡杨尚未发芽,车行在胡杨大道上,只看到棵棵树干和光秃秃的枝桠,乌鸦起得老早,在树枝上盘旋追逐,叫个不停。胡杨对于我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也就不是什么胜景了。所以说,旅游的另外一个概念,那便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而已。作为国土干部,我对地理地质,尤其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只有自己能够品味。

翻过海拔4300多米的波瓦山,穿越赤土河谷,进入贡嘎岭寺,大家在路边的观景台小憩,让眼睛得到暂时的滋养。贡嘎岭除了寺庙以外,还有古老而地道的藏族民家。很多老藏民手里拿着佛珠,口里念着佛经,在路上观望着路过的车辆和行人。看到我们的同志,还打着招呼,就只会一句“扎西德勒”,我们的同志也用“扎西德勒”回应着,大家观看了贡嘎岭的寺庙,咨询了藏民的生活,观看了藏民用牦牛耕地的生产方式,领悟着藏民生活与众不同的感受。

中午11点,我们抵达了最后的香格里拉镇,在那里稍事休息了一会,转悠观看了附近的藏式民居,询问藏民生活的经济来源,简单用过午餐,便驱车前往亚丁村。

从香格里拉镇到亚丁的路虽然不远,但是山高坡陡,到处是薄薄的植被,一眼望到很远的深谷沟壑。司机放慢了速度,下午四点,我们到达了亚丁一个小村寨。

下得车来,导游安排了大家住宿在当地一家藏民仅有的一栋被称作“龙门客栈”的石屋里,很多同志住进了藏民搭建的窝棚,我们已经进入了最为原始的极地。藏族同胞并未参与接待游客,因可能是由于民族习惯、生活方式、信仰和语言的沟通问题,我们所到的藏民区,都是由川人牵头负责,偶有藏族同胞参与,但是在交流上还是出现语言障碍。

介绍中都说藏民的不友好,我们就遇到了一回真实的不友好的事情。在休息的间歇里,我们所下榻的那家藏民从山上劳作回来,一身泥泞。由于天气寒冷,用于耕地的农机很难发动,几位藏民在那里不停地拾掇,又是点火又是用力摇个不停,我举起手中的相机,一个刚步入成年的藏民赶紧对我说,不准摄影,看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对外界的接触,还是保守和走不出原始的蒂固。

安顿好以后,一些同志按赖不住雪山的向往激情,整理行囊,携水带干粮和雨衣,向冲古草坪出发。一些选择骑马上山,一些徒步前行。一些同志支持不住旅途劳顿,决定在新旅程营地做高原适应性休息,在亚丁村藏家休整。我们则跟着一部分人缓慢前行,进入了冲古坪。爬山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当我们从冲古坪下山时,又下起了大雪。我没有带雨衣,也没有带遮阳帽,幸亏在回来的路上,涛队长给了我一顶,才免于受凉。

是夜,大家在雨过天晴的夕阳下用了晚餐,能喝点酒的同志们喝点酒御寒,做好第二天上山的准备。晚上,有些同志开展娱乐,我则卷缩在藏民家中的被子里,避免了一场感冒。

26日上午一早,大家用过粥以后,坚持下来的弟兄伙每人发了一袋干粮,带上应该带的装备,或骑马或步行集体上山。终究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坚持下来,眼看已经进入了人间天堂的门口,却打起了退堂鼓,乘坐了小汽车回稻城休整。此情此景人生只有一次,长途跋涉了几天,最终还是放弃,在这里我们洞悉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待问题的不同看法。

昨天的一路劳顿,今天上山我们都改成了骑马,藏民的热情,又在这个利益的背景下得到体现。早早起来,上山的入口处依然像往常一样聚集起了很大一群马帮队伍。据我们了解,藏族同胞们有些一家有几匹马,几个人,参与到护送客人骑马上山的创收中来。上山40元,下山30元,他们分到的提成,就每次只交给管理区10元钱,他们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上到冲古寺,先乘坐观光车去洛绒牛场观看央迈勇神山。天气晴朗,阳光照在神山上,散发着金光,洛绒牛场下的各种森林植被,被大雪覆盖,一片玉树琼枝。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在缓缓的小溪里冰冻,连石头也砸不破。进入到这种原始世界,大自然的清纯无污染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大家竞相留影,在这个极地冰川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太阳一直照耀着洛绒牛场,树枝上的雪渐渐化去,稍作休息,吸足了氧气,大家继续乘坐观光车回到冲古寺,徒步登上卓玛拉错神湖——珍珠海。

太阳光线越来越强,大家登山感觉十分疲倦。在山腰用过干粮,继续鼓足勇气拾级而上。到达珍珠海,雪山银湖交相辉映,古木倒映湖中,心情豁然开朗,疲惫随之而去。

没到下午3点,大家便集中到龙门客栈下的停车坪,清点了人数,走马回城,一路顺畅到达稻城圣地亚丁酒店。

是夜,亚丁酒店停水,两天的鞍马劳顿,大家叫苦不迭,这种生活方式,恰恰适应了藏民的生活特点,随行的藏族导游小高说,自己已有几天没洗澡了。

27日,我们离开了稻城,一路往回开拔。路过海子山,一行人弥补了来时没有留影的缺憾。每路过一个雪山顶,都要停留下来休息几分钟,记录一下身临其境的见证。

中午是在一个叫做高原雪鱼庄的地方用餐,是这几天来唯一吃到高原雪鱼的机会。80元一斤,和我们本地鲢鱼黄蜡丁差不多。

在路过卡拉子山时,山上的积雪化了很多,一家藏民在几天前突然搬到这里搭起了两个帐篷,一顶黑色一顶白色,黑色的帐篷里堆了很多食品,是卡拉子山上一家唯一的帐篷商店,住着一对老藏民和她的女儿,除了语言,他们的女儿穿着打扮已经汉化,找不到藏家姑娘的韵味。我们和轮流和老藏民夫妇合影,用“扎西德勒”告别,晚上抵达新都桥。

28日一早从新都桥出发,分程了两辆客车回成都。荔波局和其他几个有事情的兄弟伙乘坐小车直接提前开拔,我们乘坐的大客车则慢慢前行。翻越了折多山,经康定,进入大渡河。

23日经过康定的时候,由于已经是傍晚,导游忙着安排房间和就餐的事情,没有给大家具体介绍康定的情况。回来的路上是早晨,我们不再在康定停留,而是在导游的介绍下直接穿过。一首康定情歌,演绎了康定这个城市多少如梦如幻的古老传说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四川藏族同胞的语言里,“溜溜的”是一个比较小的地方,跑马溜溜的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策马扬鞭的大草原,仅是康定城上一座小山包而已,她是一个神女的象征。康定人把把康定情歌神话后,和康定的木格措湖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景点。康定情歌经七次改版,成为如今众人传唱的歌曲。情歌里的李大姐和张大哥不是原版传唱的爱情人物,只是替身。

导游给我们讲的爱情故事,说是当地的一个漂亮女人孤身在野外放羊,由于狼群很多,有一天在遇到狼群袭击时,被一个红发的野人搭救,后来爱上这个红发野人,决定嫁给他。于是离家出走,和野人生活在山洞里。女人的家人派人四处寻找,发现后强行带回家,野人发现后,率领众野人手持工具前来抢亲,眼看就要发生一场恶战,一位神仙不忍心出现这种局面,就在他们准备决战的中间发令制造了一座大山将两边的队伍阻隔开来,避免了一场战争。后来野人思恋姑娘至极,日夜哭泣,泪水形成了一座湖,就是今天的木格措湖。来到康定,看了跑马山是一辈子的遗憾,不看木格措,更是一辈子的遗憾。

可能是一时间的故事改编而已,我们在网上查询,词条里没有这个故事,美丽的爱情总是跌宕起伏,悲剧是爱情最美的化生。在导游的讲解中,不知不觉过了康定城,一路到达大渡河。

此次是考察不是旅行,所以没有安排购物。但是大家都觉得,凡是到了川西北,冬虫草可以不买,高山雪莲可以不买,只要健康活着,就是幸福。但是不买牦牛肉和青稞酒,却是一种遗憾,于是导游顺应大家的要求,安排了大家在大渡河边的一处据说是政府统一组织的加工销售批发店购买了牦牛肉,乐得导游得到很多提成,心里乐开了花。

从大渡河回程,大家一道直接风尘仆仆往成都赶,中午在一个路边的农家乐饭店用餐后,下午4点多钟到了成都,完成了亚丁之行,此次川西北的科考,虽然在人生的旅途中圆满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在工作的征途中依然还是一个新的开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169/

车马川西访亚丁的评论 (共 5 条)

  • 寒烟冷月
  • 潜藏的伤
  • 907
  • 在乎你渴望
  • 鰙塵-
    鰙塵- 审核通过并说 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