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则令我欣慰的留言

2016-10-15 23:31 作者:江山一统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则令我欣慰的留言

文/刘毓民

昨天下午,打开电脑,准备修改《在白水中学的日子里》一文。因此文发出后,留言的同学、文友很多。

张亚娟、阴海泉、范安民、陈保平、刘西文、刘来荣,指出了行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有错别字的,有行文重复的,有逻辑错误的,也有用词值得推敲的。有的觉得写得大细。有的觉得应该再写上几个关系好的同学,使学校师生这个主体丰满些。对于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各位,在此一并致谢。

修改结束后,到自己新浪博客的一亩三分田里浏览,结果发现了一则留言。

时间是2016年10月10日下午2点12分。用户编号是。留言内容:刘老师,我是你矿中(蒲白矿务局高级中学)的学生朱智乾。麻烦你上微博看看,给你留言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平时不去微博,也不甚打理那里并对留言进行回复,甚至连看一眼的功夫也没有。打开微博,看到有两封私信。学生朱智乾的微博名称:来京务工。简介:宁拙勿巧。

第一封私信是:刘老师,你好。我是你在矿中的学生朱智乾。在网上看到您的新浪博客,意外惊喜,顺道就又加了微博,希望能联系到您。

不知不觉,从96年到现在,已经20年了。您上课时的神态,还历历在目。那么多课文没记住,您上课即兴说出的对联,却还清楚记得:半岭建半屋,岂可半途而废;大人干大事,毕竟大器晚成。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身牛形。泰岱三观,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河黄九曲,文王谟,武王烈,而今道统在西秦。

第二封私信为:138XXXX9272,这是我的手机号。现在回去的少,从文章中知道您现在在临潼的七七一所。转来转去,咱们又成同行了。我在北京的航天二院工作,您有时间来北京了,我招待您啊。

看到这两则私信,我即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并留下“我们有相见的那一天!”

回复结束后,我从电脑上下来,烧一壶水,沏一壶茶,一边品茗,一边抽烟,而更多的,则是一连串的回忆

九四年初,我在南桥矿中。当时学校领导班子刚刚做了调整,新任领导,与自己不甚熟悉,缺乏了解。再加上换来了两个外行,我这个教导主任,觉得教学工作开展起来,肯定不会顺畅。我不是恋栈的马,但却是认人的牛。不是随意可塑的泥,更不随遇而安的虫。

暑假的一天,高中主管教学的赵鹏翘校长,专程来家,动员我调到局中工作。他向我承诺:办理调动手续之事,由他们学校办理。

九三年秋天,矿务局组织教育系统的八九位基层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到山东兖州、新汶矿务局进行教育教学考查。我有幸成为考察团的一员。该团由时任局教育处张建华处长挂帅,到齐鲁的孔孟之乡参观学习。

我们去了新汶局的四所学校,的确学到了很多教学管理经验。新汶局刘延权副局长亲自接待。他兼任新汶矿务局教育培训中主任。所主管的教育工作,在当时声望很大的。他们的办学经验,编入了中央首长的内参里。

我当时将我局教育现状和新汶局做了比较,新汶局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投资上,与我局相比,重视得多。

新汶矿务局把教育当教育去抓。而我局,则把教育当行政单位去管。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突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一个则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太多束缚与桎梏。我们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作生产企业一样对待,缺乏大格局意识和长远规划蓝图。

应该说,调离南桥矿中,是我人生最关键的一次转身,也是最明智的一次诀择。为我以后的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搭起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此所谓: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选择的时机与拐点上。

进入局高中后,担任高一语文数学工作。当时,煤炭部正对全国煤炭系统基础教育进行达标验收工作。其中有很多硬件软件的指数。好多学校对照后,觉得差距很大,自动放弃了检查验收机会。

省煤炭工业厅为了配合部里的验收工作,要求蒲白矿务局至少一所中学参加此项活动。局教育处根据局内实际,最后决定让局高中率先开展达标验收相关工作。

软件工作量很大,需准备的资料很多。经学校研究,抽我承担文字类的工作。这样,我除了担任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外,额外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学校为了便于我休息日及晚上加班,还在办公楼二楼腾了间房子。

经过大半年的资料补充、归类、完善,达标的数百项内容,逐一落到实处。1995年暑期,我局教育处领导,参加了部在黄山举办的基础教育司组织的全国煤炭系统达标验收会。

会上,我填写的数百页几十万字的达标项目验收表,被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发现,认为不仅详尽全面,而且很有特色。于是,在整个会上,公开推荐我填写的表格,并表扬陕西煤炭工业厅教育处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我也因此被省厅领导召见,并认识了潘处长和省厅教研室李纪德主任。

第二年秋,新生入学,学校就委以重任。让我带高一重点班的班主任,并任语文课老师,兼年级组长。朱智乾同学,就是这个时候,成为我的学生的。

朱智乾是马村煤矿子弟。家距学校很远,是住宿生。他个儿不高,很少言语。他的大多情感表述,是通过眼神传递来完成的。他比较自律,做事严谨,学习用功,自主钻研精神强。

达标通过后,我二楼的办公室,基本不太用。就将门上钥匙,给了他和张余安两人。他俩关系好,既是一个矿上的,又同时在我所带的班里。

他们在我的办公室里吃饭,自习,甚至住宿。高考那年,他和张余安,都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流重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二院工作。

我于2000年暑期,调至临潼。因此,见面的概率更低了。自其高考后的二十年里,没再见过。只是从他的同学嘴里知道,他在北京航天系统工作。

好事成双。前段时间,他们马村一级的牛帅同学,不知从谁那里弄到我的手机号码,与我通了电话。他在西安铁路局工作,与我们总部一墙之隔。虽相距很近,但互相断了消息,以致遥远了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学生,一个个成长为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了。他们在工心的平台上,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而我,却老骥伏枥,志在庭前。

看到他们取得的成就,看到他门的快速成长,我有了一种幸福美的感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希望他们搏击长空,抒情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的理想,体现各自的价值,这样了,我不仅会爽心快乐,也会心满意足。

2016年10月1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1289/

一则令我欣慰的留言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