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智慧愈苦而愈明

2016-06-17 14:53 作者:N-SON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起初对于曾国藩也没有什么印象。似乎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的名字却可谓家喻户晓。有人说做官必看曾国藩,他十年七迁,连跳十级,一下子成了真正的二品大官。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清朝绝无第二人,简直有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味道。

曾国藩的成功,与恩师穆彰阿的扶植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十年的官宦生涯中,那仅仅是一个次要原因。曾国藩能如此青云直上,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他个人的努力。曾国藩出身于一般人家,父亲办了一家私塾学社。至于他所谓的巨蟒转世,我觉得并不可全信,但也说明这个人确实是与众不同。

曾国藩的天性并不是很聪明,小时候可以说是呆,也许与他家里的遗传基因有关吧。他的爷爷,父亲,叔叔等都不是读书的料。他的父亲43岁才考上秀才,成为家里的第一个秀才。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比其他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经常是整晚不眠得来背书。有人说他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的运气,可是我觉得没有之前发奋图强地学习也不会有如此运气,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对于自己的价值,他是胸怀天下,心系名族。年轻的心尽管身处没落的晚清,可是却没有被蒙上阴影。他的修身之道,为人处事之法,令他拥有广泛的人脉,却很少得罪人。

提起曾国藩,不得不提起的太平天国。在扑灭打平天国之前,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政府那些懒散无能的绿营、八旗兵是不行的,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又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不惜重金加强军备。由于湘军属于团练,相当于民兵,在军费上没有政府来源,曾国藩克服重重困难,四处筹款建军。身为二品大臣,怎会如此缺钱。不是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花银”。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为官清廉,他发誓绝不会从做官中获取利益。这也成为他为官的准绳。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它不轻易出省作战,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军事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后来打败太平天国后,他手握湘军、淮军,以及长江以南大部分省的权力,有人劝他推翻清朝,自立为王,但是他从未这样想过。此等忠心又是何等珍贵。

剿灭太平天国,没有什么可以歌功颂德,但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他。他只是忠心耿耿地做了身为人臣应做的事情。毕竟太平天国后期的混乱给人民也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太平运动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曾国藩不去打,太平天国也不可能取代清王朝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他是一个会反思的人。他会很客观的去认知自己,他的人生也有许多的迷途。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人总是有七情六欲的。但是他却不断的去寻求一种超然的洒脱来专心治学。他常常给自己立下要求与课程。对于自己的严格要求使他可以走得更远。他极其推崇儒家思想,但是这不仅仅是一味的盲从,他有自己的思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去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人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我想他也配得起这个尊贵的称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历史的长河会慢慢洗清人们的眼睛。尽管他传奇的一生令无数的人羡慕,可是对于他的成就却很少记得,反而被世人所忘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无可奈何,我想他绝对不会是一些人口中的“国贼”。清朝的灭亡已是大势所趋,他是无法挽回这一结果的,何况他已经尽力了。

他的成功在于淡泊,对于名利,泰然一笑。他只想,在宁静的草庐里,避开尘世的喧嚣,与书为伴……命运总是无法预知,可是既然走上了一条路,就已经无路可退了……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6330/

智慧愈苦而愈明的评论 (共 12 条)

  • 歪才(卢凤山)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老夫子(熊自洲)
  • 雨袂独舞
  • 噶伦
  • 莎葱
  • 雨尘
  • 雪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审核通过并说 他极其推崇儒家思想,但是这不仅仅是一味的盲从,他有自己的思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去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