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古论今话安庆(散文随笔)

2016-01-28 21:42 作者:海海726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谈古论今话安庆

(散文随笔

文/阮海强

电视剧连续剧《女人花》大家并不陌生,她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这里。同时,这里也是我省乃至全国著名古典戏曲“黄梅戏”的发源地!

在长江的北岸,大别山的南麓,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安庆市。室内箕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居住着原始居民。据《禹贡》一书记载,唐虞时代,安庆地区隶属古扬州。秋战国时,归皖国管辖;秦朝统一全国改用郡县制后,又划入九江郡东流县;到了三国,东吴大将吕蒙在枞阳门(安庆老电厂)外筑起了土城——吕蒙城。从此,安庆才逐渐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在此之前只不过是个连地名也没有的渡口。

安庆城名的来历,可能源于宋代“同安郡”与“德庆军”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而成。城始建于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一二六零年),城址在盛唐湾、宜城古渡之北(今兴无街和建设路一带),当时参加筑城者每天达两万五千人,为了抵御金兵的南侵,军民同仇敌忾,春末动工,初竣工,全城周长九里十三步,设有枞阳、康济、镇海、正观和集贤五个城门。如今古城虽早被拆除,但旧址仍可辨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安庆的地势十分险要。用古人的话说,它“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天堑,万里长城于是乎在。”正因其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所以,作为一个历史舞台,革命者在这里曾经演出过一系列威武雄壮的戏剧。十四世纪中叶,赵双刀和陈友谅的红巾起义军,在这一带痛击过元代封建王朝的军事力量;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太平军战士与曾国藩在这里展开了多次争夺战;辛亥革命前后,光复会在这里组织了两次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也曾在这里烧毁过英帝国主义的鸦片。一九二一年四月,安庆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自此,安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大别山、柏都山等革命根据地,坚持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安庆是一个充满诗境画意的城市,境内有“塔影横江”、“菱湖月”、“龙山晓黛”、“百子晴岚”、“石门秋泛”等八大景和九斗十三坡等名胜。有名的“菱湖夜月”,别有情趣。每当皓月当空,渔歌唱晚,此地渔火点点,光波粼粼,实在令人陶醉。人们常说,这里的湖水与岸柳相映衬,春宜晨,宜风,秋宜月,冬宜,简直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尽的美景。城的东南角,有座迎江寺。寺内的振风塔,在整个长江沿岸也是颇有名气的。当地曾经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安庆本是一片汪洋。有一年,鄱阳湖闹水灾,一夜之间便把湖边百姓冲入江流。观音大士为了普渡众生,乃摘下一片柳叶,化作一艘神舟,救起了落水百姓。百姓们坐神舟顺水漂至安庆,遇上了东海孽龙。孽龙当即口吐妖风,掀起冲天巨浪,妄图倾覆神舟。可是,风浪刮了三天三夜,神舟仍安然无恙。孽龙一气之下,退水八百里,于是神舟搁浅岸上,变成了安庆市,船的桅杆即迎江寺的振风塔。此一荒诞传说,可能是人们从高处瞰安庆,见此地形似风帆而编造出来的。据历史记载,振风塔建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一五七零年),塔高七十余米,八角七层,一百六十八阶盘旋而上。塔内有砖雕佛像六百余座,碑刻五十一块。登上塔顶,俯视长江,一泻千里;远山近埠,浓淡分明;风帆巨轮,瞬息过目。好一幅壮丽的图景!

安庆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素为长江下游的“鱼米之乡”。解放前,这里是千疮百孔的消费城市;解放后,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工业由开始的三个作坊,发展到今天的三四百个大中小型工厂企业。这里的鲥鱼、大闸蟹、豆瓣酱等土特产,更是名闻遐迩。安庆,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注:原文全国公安文联、《长江日报》(黄鹤楼副刊)、湖北省公安厅、监管总队,长航公安局芜湖分局刊登

作者:交通运输部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3652/

谈古论今话安庆(散文随笔)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老夫子(熊自洲)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龙行天下
  • 荷塘月色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