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川鄂咽喉”宜昌港(散文随笔)

2016-06-12 10:47 作者:海海726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阮海强 阮星

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出口处,古称“夷陵”。据宜昌市《地方志书》记载:因江水出峡至此而夷(平)、高山过峡至此而缓,故名。由于此地“控楚蜀之交带,当水陆之要冲”,而成为历代置州、郡,设府、县的中心之地和上通巴蜀、下联江汉,商船往来如织,山货堆积如山的著名“中转站”。

追溯历史,宜昌早在三国时期就常有征帆远来,商船过往。自清咸丰二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后,因江淮盐运受阻,促进了上水川盐的畅销,巴蜀舟楫活跃,使出入三峡具有特殊地位的宜昌港显得更为重要,商务、客运逐渐发展,船工、纤夫纷纷拥入,在宜昌滞留,然后顺水东下,或分船内运。当时的纤夫几乎全是赤身裸体,拉起纤索一步一叹走川江的;为了货物的起运,宜昌的搬夫(力脚)也成为不要本钱的新生意而不断扩大队伍。不过,那时木船往来,并无固定位置,缆索泊舟,只能随着江水的涨落而迁移。因此在清代之前,宜昌实际上只不过是个没有码头的港口。据记载,清代光绪初年,全城的工商作坊,也才有“花行、钱庄、堆栈等八家,杂货行七家,榨房四家,旅栈九家,挠铺子两家。”所谓挠铺子,大概就是宜昌民间早期船员的介绍所,以营业为目的,为过往船只输送廉价劳动力。

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根据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辟宜昌为对外通商口岸。于是,清政府便在城内朱家巷建起了经办水上客货运输的招商局。接着,英“太古”商船航宜,并将其泊岸处定为太古洋行码头(现宜港五码头处);随之而来的日船也建起大阪码头;不甘落后的美、德、意、瑞典、比利时等国相继入侵,也都各自在宜昌建起了美孚、德士古、亚细亚等十多个码头。这样一来,致使宜昌船工们惨淡经营了数十年的一处处木船“起货点”,尽遭霸占;而那一座座张开血盆大口的洋楼、别墅、巡捕房,则成了敲骨吸髓的人间地狱!

由于外国资本的源源渗透,本来便已日趋没落的消费城市,更蒙上殖民主义的色彩,国穷民苦,怨声载道。光绪十五年,外轮《固陵号》开抵宜昌,加入掠夺者的行列。全市木船工人为确保生计,聚众抵抗,不许英商立德罗在宜昌建立公司和开辟码头,并阻止该船入川。经过斗争,终于迫使立德罗不得不将《固陵号》以及他本人在宜昌的地产转让给招商局,放弃了入川的计划。这是宜昌船员斗争史上胜利的一页!可是,终因反动统治者为虎作伥,三座大山一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宜昌港内广大船工和码头工人,终究无法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命运。至解放前夕,乃至“文革”以后,举目宜昌港江边,看到的只有那难遮风的芦席棚和摇摇欲坠的“吊楼子”,还有那泥深路烂、害得一个个骨瘦如柴的搬夫苦命挣扎其间的“阎王坡”。遇上枯水季节,航船只能停在江心,客货要靠小划子接送,通过一条尺来宽的“断魂跳”才能到达岸上。工人们间作业,手提鬼火似的纸灯笼,肩扛重负,哼着悲愤、凄厉的号子,稍有闪失,便有鞭棍痛笞之祸,落水丧命之灾。那年头,宜昌港内因海事遇难殉职的船工和码头工人真不知有多少!长篇小说《旋流》对宜昌码头工人的生活描叙的淋漓尽致。

解放了,宜昌港才开始写下它崭新的一页!现在,全港已建立大小码头六十多个,有机械作业线十条,缆车轨道九股。三百多台机械组成了港区运输线,那高大的浮吊,伸出三十多米长的机械手,搬运着上吨重的庞然大物,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工人们的繁重体力劳动,全港货物的吞吐量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八十多倍,云集港内的旅客,因为实行了海、陆、空联运,或搭飞机,或坐火车,或乘轮船,弹指间便可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大江两岸,港区上下,一处处航运新村、一座座工厂、学校、商店和海员俱乐部......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长江第一坝的兴建,繁忙、兴旺的宜昌港在祖国宏伟的四化建设中,必将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作者:交通运输部公安局长航武汉分局

武汉宏鑫泰船务公司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5070/

“川鄂咽喉”宜昌港(散文随笔)的评论 (共 7 条)

  • 心静如水
  • 潇潇
  • 沧海一笑
  • 雨袂独舞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解放了,宜昌港才开始写下它崭新的一页......
  • 恨秋声
    恨秋声 审核通过并说 那年头,宜昌港内因海事遇难殉职的船工和码头工人真不知有多少!长篇小说《旋流》对宜昌码头工人的生活描叙的淋漓尽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